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评价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症状性椎动脉起始部Mori A型狭窄的安全性及近中期疗效。方法:对32例症状性椎动脉起始部Mori A型狭窄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行血管腔内支架成形术治疗。32例均成功置入球囊扩张支架。结果:32例狭窄段血管均位于椎动脉开1:7处,其中右椎动脉20例,左椎动脉12例。手术成功率100%,共放置32枚支架,平均狭窄率术前为89.8%,术后10%,围手术期内未发生严重并发症。按Malek评分,疗效极好24例,疗效好8例。术后随访3~6个月,无症状性椎-基底动脉缺血发生。结论:血管腔内支架成形术是治疗症状性椎动脉起始部狭窄的安全、有效方法,近、中期疗效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药物洗脱支架辅助血管成形术治疗症状性椎动脉开口狭窄的手术安全性及近期疗效.方法 从2004年6月至2008年6月,采用药物洗脱支架对24例因椎动脉开口狭窄引发脑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患者行血管成形术,并分析患者影像学资料、围手术期并发症和临床随访结果.结果 所有患者手术均成功,术后狭窄明显改善,平均随访时间(19±2)个月,2例有轻度的支架内再狭窄.结论 药物洗脱支架治疗症状性椎动脉开口狭窄安全、可行,短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支架成形术治疗症状性椎动脉开口狭窄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对35例症状性椎动脉开口狭窄患者行血管腔内支架成形术治疗.34例患者成功植入球囊扩张支架,1例未能成功,无一例发生严重并发症.结果 术后见椎动脉开口狭窄程度明显改善.所有患者均作临床随访,症状改善,9例患者获得脑血管造影随访,其中1例出现约50%的再狭窄.结论 支架成形术是治疗症状性椎动脉开口狭窄安全、有效的方法,其长期的效果还需要进一步随访研究.  相似文献   

4.
李绍发  梁柯  黄志志 《广西医学》2014,(4):462-464,467
目的观察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症状性颈椎动脉开口狭窄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105例症状性椎动脉开口狭窄患者行椎动脉开口支架成形术,观察其成功率、围术期并发症及临床疗效。结果 105例患者椎动脉开口共成功植入105枚球扩式支架,术后即刻造影残余狭窄率为(9.1±3.0)%,成功率达100.00%。围术期未发生动脉夹层、支架内血栓形成、颅内出血等并发症。术后第2-7天和1个月复查椎动脉颅多普勒超声提示血流动力学明显改善,未发现再狭窄。术后1个月总有效率94.29%。术后随访1-36(21±6)个月,支架内再狭窄率24.76%(26/105),未发现与责任血管相关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及脑梗死。结论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症状性椎动脉开口狭窄能解除血管狭窄,明显改善狭窄椎动脉的血流动力学,并发症少,临床疗效好,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椎动脉开口狭窄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采用球囊扩张式支架对16例椎动脉开口段狭窄患者进行血管内支架成形术,分析其疗效,总结其经验。结果 16例病人共植入16枚支架,椎动脉平均狭窄率术前为85.6%,术后为19.1%,无并发症发生。随访1~6个月,所有患者症状均获不同程度改善。1例发生再狭窄,余患者未见再狭窄。结论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椎动脉开口段狭窄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支架成形术治疗颅内外动脉狭窄的安全性及疗效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分析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颅内外症状性动脉狭窄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对28例颅内外动脉狭窄患者进行了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其中颈内动脉颅外段狭窄10例,大脑中动脉狭窄2例,椎动脉颅外段狭窄9例,椎动脉颅内段狭窄4例,基底动脉狭窄3例.结果 28例患者支架成形术均获成功,术后狭窄率<15%,28例患者术中未发生脑血管痉挛,其中1例患者发生偏身感觉障碍,1例术后两周发生脑出血死亡.结论 支架成形术治疗颅内外症状性动脉狭窄是安全有效的,其远期疗效尚待进一步随访观察.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观察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椎动脉狭窄患者的疗效,探讨其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对25例椎动脉狭窄患者实施血管内支架置入术。结果:25例患者技术成功率100%,术前平均狭窄率82.5%,术后平均狭窄率12.7%。随访6~18月,共有5例复查脑血管数字减影血管造影,1例患者出现轻度再狭窄;未出现后循环卒中。结论: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是治疗椎动脉狭窄安全有效的方法,可预防缺血性卒中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和探讨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症状性脑动脉狭窄的临床护理问题。方法回顾和分析34例症状性脑动脉狭窄患者血管内支架成形术的术前、术中和术后护理工作。结果34例症状性脑动脉狭窄患者行38处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成功置入37枚支架。手术成功率97.37%;术中1例出现血管痉挛,1例出现造影剂过敏;术后2例手术穿刺点血肿,1例出现高灌注综合征,全部病例经治疗痊愈出院。结论术前认真做好相关准备及心理护理,术中和术后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细致的护理是预防和减少并发症,提高手术成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李志丹  王云峰  李浩 《吉林医学》2011,32(26):5475-5476
目的:探讨椎动脉起始部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的可行性、安全性及并发症。方法:42例椎动脉起始部狭窄患者,术前均行全脑血管造影检查,局部麻醉下共置入椎动脉起始处支架42枚。结果:本组42例手术均成功,置入球囊扩张支架41枚,自膨支架1枚;椎动脉起始处狭窄(76±10.3)%降至术后(7.2±3.2%)%。术后有38例患者临床症状有好转,占90.5%,无临床症状加重者。术中4例有一过性头晕,1例有小脑梗死,1例术后TIA发作,经治疗后症状均缓解。随访40例患者,再狭窄率4.76%。结论:对内科药物治疗无效的椎动脉起始部狭窄的患者,选择血管内支架成形术在技术上是可行的、安全的、有效的,但其远期并发症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血管内支架成形术对治疗椎动脉狭窄的临床安全性以及疗效,为该治疗手段在临床的应用提供可靠的证据。方法:选取合适支架植入的40例经影像学检测确诊为椎动脉狭窄并且用常规药物治疗无效的患者,术后即刻经磁共振血管造影(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MRA)和血管造影技术测量,比较手术前后椎动脉狭窄的程度,并在术后进行跟踪随访,评价其临床疗效。结果:经过手术,40例确诊的椎动脉狭窄患者血管腔内成功植入了支架。术后椎动脉平均狭窄程度明显降低,平均狭窄率由术前的74.6%下降到13.2%。临床随访中未发现复发血管再狭窄以及血管内膜撕裂或血栓栓塞等并发症。结论:经临床研究证明,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椎动脉狭窄具有确切的疗效,但对于患者远期预后仍需要更长时间随访和大宗病例进行评估。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血管内支架治疗颅内、颅外动脉狭窄以及颅内宽颈动脉瘤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方法应用血管内支架成形治疗14例颅内、颅外动脉狭窄;支架结合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5例,单纯支架置入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1例.结果 14例颅内、外动脉狭窄,经支架成形治疗后10例血管直径恢复正常,4例血管直径恢复85%~90%.6例颅内宽颈动脉瘤,4例获得致密栓塞,1例疏松栓塞,1例单纯支架置入后动脉瘤腔内血流滞留.术中发生支架移位1例.随访1~36月,无发生缺血或出血性事件,10例定期血管造影检查未发现支架再狭窄或闭塞,动脉瘤无复发.结论 应用血管内支架治疗颅内、颅外动脉狭窄以及辅助弹簧圈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是安全、可行、有效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血管内支架置人术治疗鼻咽癌放疗后的颈动脉狭窄或闭塞病变的疗效.方法 对3例鼻咽癌患者放疗后出现严重动脉狭窄或闭塞病变的颈部血管行球囊成形术及支架置入术并进行随访.结果3例患者均为男性,其中1例为双侧颈动脉闭塞,进行了一侧颈动脉闭塞病变再通术;1例为双侧颈动脉重度狭窄,进行了左侧颈动脉支架成形术;1例右颈内动脉起始段严重狭窄,左侧颈动脉闭塞,对右侧颈动脉严重狭窄处进行了血管内支架治疗;经过随访并未发现有支架内再狭窄.结论 血管内支架置人术是治疗鼻咽癌放疗后颈部血管重度狭窄或闭塞病变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血管内支架置人术对鼻咽癌放疗后的颈动脉狭窄的疗效.方法 对30例鼻咽癌患者放疗后出现严重狭窄的血管行支架置人术并进行随访.结果 30例患者中23例为男性,7例为女性,对14例严重狭窄的颈内动脉及16例严重狭窄的颈总动脉行支架置入术,经过随访并未发现有支架内再狭窄.结论 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创伤小、围手术期并发症少,对于鼻咽癌放疗后颈部血管重度狭窄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肝移植术后并发症介入治疗的应用。方法:对终末期肝病及肝癌肝移植术及介入处理相关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5例肝移植术后并发肝动脉狭窄及血栓形成的患者行球囊扩张、溶栓、内支架置入术。结果:2例肝动脉狭窄的患者经球囊扩张后临床症状缓解;其中1例发生吻合口出血,置入带膜支架,症状缓解。3例肝动脉血栓形成患者经溶栓后肝动脉血流得到恢复。结论:介入治疗对肝移植术后并发肝动脉狭窄及血栓形成的患者进行治疗是可行的,但须谨慎实施,以免发生出血等并发症,介入技术对肝移植术后早期并发症的诊断和处理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应用Apollo球囊扩张支架治疗症状性颅内椎-基底动脉重度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脑血管病中心2011年11月~2012年5月收治的42例症状性颅内椎-基底动脉重度(狭窄≥70%)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应用Apollo球囊扩张支架行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其中狭窄位于基底动脉17例,颅内椎动脉25例。结果本组41例成功置入支架,1例因支架无法到位而未能完成手术,支架置入成功率为97.6%(41/42)。术后30 d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4.9%(2/41),其中,卒中率为2.4%(1/41),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为2.4%(1/41),无死亡病例。对41例手术成功患者临床随访2~8个月,效果良好,无新发卒中及TIA发作病例。结论应用Apollo球囊扩张支架治疗症状性颅内椎-基底动脉重度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6.
黄海东  赵凯  屈延  顾建文  杨涛  林龙  张辉 《四川医学》2009,30(12):1849-1851
目的探讨和总结Apollo支架治疗颅内椎基底动脉狭窄的技术及疗效。方法对12例颅内椎基底动脉狭窄者使用Apollo支架行支架成形术治疗,其中椎动脉颅内段狭窄7例,基底动脉狭窄5例,病变狭窄程度均〉70%,狭窄长度2-15mm。结果12例全部技术成功,共放置支架14枚,病变残余狭窄≤20%。在围手术期内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临床短期随访3-10个月,临床症状消失10例,明显改善2例,全部患者无脑缺血性事件发生;其中DSA随访5例无支架狭窄。结论运用Apollo支架治疗颅内椎基底动脉狭窄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但其长期疗效仍需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7.
喻贤珍  刘楠  曹佳  陈鸿 《当代医学》2011,17(30):101-102
目的探讨肾动脉狭窄支架置入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32例患者,其中男22例,女10例,CTA、MRA或动脉造影证实单侧肾动脉狭窄28例,双侧4例,共36支肾动脉,肾动脉狭窄程度均〉70%。局麻下选一侧股动脉穿刺,选择性肾动脉造影明确肾动脉狭窄位置,进行球囊扩张及支架置入。围手术期护理主要观察患者血压、肾功能的变化,规范使用抗凝、降血脂药物药物。结果所有肾动脉狭窄患者经支架治疗后,高血压病情明显好转。结论对于肾动脉狭窄所致的高血压病,肾动脉支架治疗是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Cockett综合征的早期影像表现及相应治疗方法的选择。方法收集分析62例经左下肢增强CT检查诊断为Cockett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4例行内科保守治疗,36例行球囊扩张后支架置入28例,二期23例行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加抽剥术。21例合并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在滤器保护下行置管溶栓治疗,溶栓治疗后14例行球囊扩张,12例支架置入。术后所有患者随访8-12月。结果术后静脉曲张消失、溃疡愈合,色素沉着明显改善,21例患肢肿胀患者中,19例肿胀消失,2例明显减轻。结论左下肢静脉CT成像能明确Cockett综合征诊断,了解狭窄程度及血流路径特点,及时给予综合治疗能有效减少Cockett综合征后期并发症。  相似文献   

19.
血栓保护伞在颈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分析血栓保护伞应用于颈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的效果。方法:19例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时采用血栓保护伞,首先将血栓保护伞通过狭窄部位并释放,然后进行支架成形术,观察手术期脑栓塞发生情况,大体观察回收支架。结果:19例血栓保护伞放置及支架成形均成功实施,回收的保护伞中13个发现碎片组织,无手术死亡及血栓栓塞并发症,临床短期随访无脑缺血事件发生。结论:使用血栓保护伞可能提高颈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髂静脉受压综合征(Iliac vein compression syndrome,IVCS)在临床中开展腔内介入治疗的方法和疗效。方法 91例IVCS患者均采用腔内介入治疗方法,50例行左髂总静脉病变段球囊扩张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an-gioplasty,PTA),球囊直径选择为820 mm;41例行球囊扩张加支架置入术(PTA+stent),其中19例置入国产Z型支架,22例置入Wallstent网状支架。对合并下肢静脉曲张及溃疡者行二期手术治疗。术后随访3月3年。结果全组无手术死亡。1例在置入国产Z型支架过程中穿通左髂静脉壁,在局部形成血肿,后经保守治疗后好转。置入支架患者术后造影见病变髂静脉恢复通畅,无狭窄及侧枝循环显影,支架到位后扩张良好,未发生移位至下腔静脉及右心房而影响右髂静脉及下腔静脉回流。术后随访,所有患者术后肢体肿胀均得到不同程度缓解,静脉曲张和溃疡愈合;31例皮肤色素沉着消失,6例减退;75例左下肢肿胀消失,轻度肿胀7例。结论血管腔内介入治疗IVCS具有良好的近期、中期效果。该法创伤小,操作简单,安全有效,并发症少,是治疗IVCS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