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县有两家系四代分别有9例和11例麻风患者,现报告如下: 家系1:户主蓝某,汉族,四代共42人,其中麻风患者9例(T~*6、L~(**)3),占21.4%;麻风菌素试验晚期反应阳性39人,阴性3人.第一例患者为父亲,曾与一瘤型麻风同住一年,63岁发病,瘤型麻风;第二代6人其中1人发病,结核样型麻风,发病年龄47岁;第三代20人中发病7例,5子患结核样型麻风,2女患瘤型麻风,发病年龄4~28岁,均与祖父(瘤型麻风)长期密切接触:第四代15人,年龄7~15岁,现均未发  相似文献   

2.
1973年7月以来,我们用带菌的麻风患者皮肤组织接种了13批小鼠,现将接种时间超过4个月的11批试验情况简单汇报如下。材料和方法 (一)人麻风菌的来源:21名麻风患者中界线类偏瘤型8名,界线类偏结核样型2  相似文献   

3.
本文报告1975~1977年在江苏太县溱湖医院发现组织样麻风瘤16例。其一般临床表现与瘤型、界线类偏瘤型麻风相似,组织样损害分为四型;临床资料提示其为耐砜类药物菌株所致。8例中之6例经鼠足垫试验证实为耐氨苯砜菌株,组织病理学诊断为典型组织样麻风瘤4例,不典型12例;对部分病人进行了免疫学检查。作者认为麻风杆菌耐砜类药物突变株可能是产生组织样损害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4.
背景:横纹肌样瘤的特征是以大的上皮样细胞为主,细胞内含丰富的嗜伊红胞浆和核旁中间丝包涵体。尽管此型肿瘤最初被描述好发于儿童肾脏,但已有许多发生于各年龄段和肾外器官的病例报道。而且,此型肿瘤也可发生于皮肤,或为单纯的横纹肌样瘤,或与其他恶性肿瘤并存。不管临床表现如何,此型肿瘤具有高度恶性的生物学特性。作者报道1例罕见的高度恶性原发性肾外皮肤横纹肌样瘤。病例报道:一53岁女性患者,右小腿后侧中部出现一溃疡性结节,伴同侧腹股沟淋巴结肿大。皮肤结节的组织病理检查及淋巴结细胞学检查显示特征性横纹肌样瘤病理改变。电镜检…  相似文献   

5.
报道1例被多次误诊的不典型瘤型麻风患者。患者,女,30岁。面部弥漫性浸润性暗红色斑块一年余,双前臂、双小腿可见多发、泛发的暗红色斑块或结节。组织病理学检查及抗酸染色诊断:考虑瘤型麻风。结合病例讨论误诊原因。  相似文献   

6.
神经脓肿是结核样型麻风外围神经病变的重要特点,但却极少见于瘤型麻风。直至1977年,文献上仅有8例瘤型麻风神经脓肿的报道。由于国内仍未见这方面的资料,故我们将所遇到的两例瘤型麻风神经脓肿报告如下。 病例报告 例1:男,57岁,临床上为典型的瘤型麻风。面部、两耳垂浸润性损害(狮容面),  相似文献   

7.
麻风病有很多类型。在两个极型,即皮损局限,通常查不到菌的纯结核样型(TT)与皮损广泛,大量带菌的纯瘤型(LL)之间,存在一系列中间类型,分别称为偏结核样型的界线类(BT)、中间界线类(BB)和偏瘤型的界线类(BL)。各型的预后相差悬殊,临床表现呈现连续光谱似的改变,显然反映了宿主对抗麻风菌的免疫力有所不同。 近年来关于麻风患者免疫状态研究的资料很多,往往选择瘤型(包括BL与LL)麻风  相似文献   

8.
多形性腺瘤 (pleomorphicadenoma)又名混合瘤 (mixedtu mor)。肿瘤含有肿瘤性上皮组织与粘液样组织或软骨样组织 ,是颌面部各腺体组织常见的一种良性肿瘤 ,但发生于上唇软组织的多形性腺瘤尚未见国内外文献中有类似的报道。该科于 2 0 0 4年 1 2月收治 1例上唇口腔粘膜下多形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麻风治愈者进行监测,以便及时发现麻风病复发。方法对103例麻风治愈者进行了皮肤涂片细菌学检查和活体组织病理学检查。活体组织病理学检查取材部位均以原皮损消退部位或继发皮肤萎缩部位,样品用10%中性甲醛固定,切片后做HE和抗酸染色。皮肤涂片细菌学检查采取常规部位取材,刮取切口边缘和底部的组织液,进行抗酸染色,镜检,采用Ridley对数分级法计数。结果103例麻风治愈者皮肤涂片细菌学检查全部阴性。病理组织检查显示非特异性炎症改变有86例,麻风消退后期有17例,其中4例可见抗酸颗粒,未见麻风复发病理组织表现。按照"光谱分类法",103例麻风治愈者中瘤型麻风(LL)占大多数,为59.2%。结核样型麻风(TT)占12.6%。结论麻风患者坚持长期、规则用药,定期进行治疗监测,最终可以临床治愈。  相似文献   

10.
在29个江苏汉族麻风多发家系中进行了HLA-A、-B、-C和-DR分型,并对其中26个家庭进行了单倍型分离分析。患瘤型麻风(LL或BL)的同胞共有亲代单倍型显著多于预期值(p<0.05);L/T“同胞对”显示了亲代单倍型显著的非随机分离(p<0.0005)。提示:瘤型麻风易感素质受控于HLA;HLA连锁基因并不提供对“整个麻风病”本身的易感性或抵抗性。瘤型和结核样型麻风具有不同的遗传背景。  相似文献   

11.
世界卫生组织(WHO)麻风专家委员会在1977年的第5次报告中建议在用氨苯砜(Dapsone)治疗非瘤型麻风患者时,应在用药至疾病转为非活性后再继续治疗一年半。但在多数控制麻风患者的治疗方案,非瘤型患者的疗程比这更长。而仅少数患者的疗程少于5年。部分原因可能是难以确定疾病的不活动性,从而导致不必要地延长治疗。毫无疑问许多患者难以坚持长期单一的氨苯砜治疗;许多患者没有完成整个疗程,许多病人不按时就诊,有些虽按时就诊,但也未按时服药。此外,因为非瘤型麻风占全部麻风病患者的50—80%,加长疗程分散了对传染性瘤型患者的治疗。  相似文献   

12.
周勇  陈春梅 《海南医学》1993,4(4):14-15
1984年以来,我院对86例麻风进行联合化疗,现将有关临床、细菌、麻风反应和毒副作用的观察,以及停药监测结果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共有患者89例,接受联合化疗(MDT)的86例,占96.6%。其中瘤型(LL)44例,界线类偏瘤型(BL)14例,中间界线类(BB)6例,界线类偏结核样型(BT)22例。男58例,女28例。年龄15~85岁,平均47.4岁。病期0.5~42年,平均6.7年。分为初治组(未经抗麻风治疗)50例,经治组(曾用过抗麻风药物)36例。86例麻风中属复发病例的36例。  相似文献   

13.
本文报导麻风杆菌细菌密度指数与瘤型麻风患者三种血清免疫球蛋白(1gG.1gA及1gm)含量相关情况。使用皮肤切刮法检查瘤型麻风患者的细菌密度指数,用琼脂单向免疫扩散法测定瘤型麻风患者三种血清1g.80例瘤型麻风患者中麻风杆菌检查阳性的29例。  相似文献   

14.
腺瘤样瘤(adenomatoid tumor)是一种少见的良性肿瘤,特发于男女性生殖道,在男性常发生于睾丸旁组织,如附睾、精索等,在女性发生于子宫或输卵管,偶可见于卵巢[1]。本瘤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从新生儿到78岁均有报道,但以30~60岁为多。由于腺瘤样瘤临床无特征性改变及症状,所以术前难以明确诊断,并且其组织来源一直有争议,故又有人将之称为良性间皮瘤(benign mesothelioma)[2]。我院2009年1月至2012年  相似文献   

15.
轻组织脊索样肉瘤的肉眼和镜下所见与脊索瘤极其相似。其组织发生尚有争论。据Tanaka等的资料,该瘤已报道150例。本文报道6例。该瘤较常发生于20~40岁患者,儿童极少见。男性居多(约70%)。好发于紧邻关节的部位,很少位于肌肉深层,肿瘤结节通常局限  相似文献   

16.
信息动态     
髓外造血(extramedullary hematoppoiesis,EMH)是一种多能干细胞异常增殖生成细胞的方式,当机体正常的造血功能破坏或需求增加,骨髓外的某些组织基于生理性的补偿机制而产生造血功能[1,2].髓外造血组织瘤样增生系良性病变,主要见于肝、脾、淋巴结,而发生于纵隔者极少见[3].本文报道1例纵隔髓外造血组织瘤样增生,并结合文献进行复习,旨在提高对该病的认识,以免误诊,可减少不必要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作者报道4例皮肤癌肉瘤(CS),并对有关皮肤CS的文献进行了荟萃分析。结果:CS发生于老年患者(平均年龄80岁)日光损害的皮肤,为短期的角化性丘疹。皮损切除后无复发。CS表现为基底细胞癌混有不典型的纤维黄瘤细胞群。免疫表型示波形蛋白阳性或角质蛋白阴阳的纺锤形细胞和波形蛋白阳性或角质蛋白阳性的上皮细胞。3例患者在癌样组织和肉瘤样组织均出现p53蛋白的表达。复习文献发现38例皮肤CS大致可以分为两类。表皮来源(基底或鳞状细胞癌上皮成分)CS发生于老年男性(平均年龄72岁)日光损害的头颈部皮肤,70%的患者可有5年的无病生存期。…  相似文献   

18.
麻风溃疡是麻风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据国内报导,其发病率为20~40%。我所住院部1966年统计占23.4%,其中以结核样型麻风的溃疡发生率较高,次为瘤型及界线类、未定类麻风并发溃疡者极为罕见。结核样型麻风溃疡发生率较高的原因是由于麻风杆菌较早侵犯周围神经引起神经、血管及局部组织发生营养及功能障碍,再加上外界的刺激和皮肤损伤,或较长时间的站立和走路的压迫,均可引起局部瘀血,水皰形成,破损以至坏死不能愈合而形成溃疡。因此,90%以上的溃疡好发部位都是在足底及足趾部。若溃疡反复感染,容易并发骨髓炎,甚至发生败血病而危及患者生命。所以,对麻风溃疡的治疗,是临床上一个重要问题。我们从1969年6月开始,先后采用自体表层皮片植皮和用“920”湿敷两种方法治疗麻  相似文献   

19.
自1963年Wade报告瘤型麻风的组织样变种以来,认为组织样麻风瘤仅属一种特殊损害,不是瘤型麻风的一种新的类型。最近我们发现一例,现报导如下: 李××,男,20岁,未婚。患者于1~+年以前,左耳壳发现数粒芝麻大肿物,无痛痒感,当时未加注意。1—2月后,双大腿出现多片约银元大环形红斑,轻痒,自认为“生癣”,用过多种癣水,皮诊未见消退,反而日渐扩大,继后于右耳壳,背腰部,上、下肢出现多数豆大肿物,且日见  相似文献   

20.
两型麻风反应与预后的关系,国内外学者们的看法也不一致;阿根廷麻风专家 S.S,Chujman氏认为瘤型麻风反应对患者有益,结核样型麻风反应预后不良。我们就湖南永顺高峯坡医疗站近五百例麻风患者中,以其生活及病症的情况大致相同的而病期均在十五年以上的六十六例两型的晚期患者,以其麻风反应的有无、患者机能障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