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益气解毒法治疗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胃病的功效。方法:选择60例经胃镜全面检查确诊为慢性肠胃感染的患者,采取益气解毒的方法检测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情况,并对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情况加以分析和处理。结果:在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胃病60例的临床实验治疗中我们发现,引起胃病症发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是可能的原因之一。同时,虽然幽门螺旋杆菌是引起慢性肠胃感染的重要原因之一,但并非所有的慢性胃炎是由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引起。结论:益气解毒法可治疗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胃病。  相似文献   

2.
《山西中医》2006,22(2):54-54
自从发现幽门螺旋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感染可以引起幽门螺旋杆菌相关性胃炎、十二指肠溃疡等疾病以来,有关采用根除幽门螺旋杆菌治疗相关疾病的随机对照研究也不断报道。循证医学的相关研究资料显示,对所有已知感染幽门螺旋杆菌的相关疾病,应给予根除治疗。但对已知感染幽门螺旋杆菌相关疾病的相应症状,如消化不良、烧心和胃食道反流等,幽门螺旋杆菌根除治疗的相关研究的结论尚不一致。幽门螺旋杆菌根除治疗评价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疣状胃炎与幽门螺旋杆菌(Hp)的关系。方法:将184例幽门螺旋杆菌感染阳性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根除幽门螺旋杆菌,对照组仅用制酸治疗。结果:幽门螺旋杆菌感染阳性的疣状胃炎,根除幽门螺旋杆菌后,治愈率和好转率明显高于幽门螺旋杆菌未根除者,在统计学上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可能是疣状胃炎的重要病因之一。  相似文献   

4.
针刺根除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李阳 《中国针灸》1999,19(10):601-602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是消化性溃疡病复发的主要因素,对有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消化性溃疡病患者进行根除幽门螺旋杆菌治疗已成共识[1]。目前,临床上较常用的以铋剂为中心的三联疗法,根除率超过80%成为普遍认可的方案,但较长的疗程可带来副作用和降低依从性。为此,笔者通过治疗十二指肠溃疡病患者观察针刺根除幽门螺旋杆菌的疗效。1 一般资料1996年6月~1997年11月我院胃镜确诊为十二指肠溃疡且符合下列条件者入选:①溃疡长径5mm以下数目1~2个,②胃粘膜幽门螺旋杆菌感染,③无活动性出血等严重并发症,④无其他严重合并症,⑤胃粘膜幽门螺旋杆菌…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与慢性胃炎、胃溃疡病的关系。方法胶体金检测幽门螺旋杆菌尿素酶抗体。结果健康查体者幽门螺旋杆菌检测感染阳性率40%;慢性胃炎患者幽门螺旋杆菌感染阳性率72%;胃溃疡患者幽门螺旋杆菌感染阳性率80%;十二指肠溃疡患者幽门螺旋杆菌感染阳性率92%。结论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与慢性胃病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自从1983年澳大利亚学者Warren和Marsball成功地从胃内分离出幽门螺旋杆菌至今,大量临床研究证明幽门螺旋杆菌与慢性胃炎的发病密切相关。因此控制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已成为治疗胃病的一个重要方法,中医药治疗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研究在不断深入并已取得一定成绩。笔者就近年来所了解的有关研究及治疗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7.
单味鱼腥草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胃十二指肠溃疡是临床极为常见的疾病。虽然抑酸愈合溃疡不难,但一年内复发率高达60%~90%。幽门螺旋杆菌(HP)的发现和相关研究显示,消化性溃疡与幽门螺旋杆菌的感染密切相关。幽门螺旋杆菌在人群中感染率高达40%~60%,目前已确认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为消化性溃疡的先决条件,90%~95%的十二指肠溃疡患者及60%~80%的胃溃疡患者存在HP感染。研究证实,根除幽门螺杆菌后可明显降低或防止消化性溃疡的复发,且溃疡复发率明显下降至10%以下。临床上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的药物有多种,治疗方案很多,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维吾尔医综合治疗对幽门螺旋杆菌引起的慢性胃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2015年6月至2015年12月在自治区维吾尔医医院内科对60例因幽门螺旋杆菌而引起的慢性胃炎患者采用气质调整、内服药物、外用贴服疗法等综合治疗。1个疗程为30天。结果:60例患者中,痊愈6例占10%,显效13例占21.7%,有效37例占61.7%,无效4例占6.6%,总有效率为93.4%。结论:维吾尔医综合治疗对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引起的慢性胃炎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9.
60例幽门螺旋杆菌相关胃炎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慢性胃炎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国内外已有大量资料证明幽门螺旋杆菌为慢性胃炎的病原菌。寻找治疗由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引起之慢性胃炎(简称HFAG)的药物已成为目前消化专业系统的重要课题之一。本文在体外筛选了30种中药的药敏实验基础上,选用经实验证明对幽门螺旋杆菌(HP)有较好抗菌作用药物组成复合方剂,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纯中药益气清胃汤治疗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12月—2019年12月收治的40例Hp感染患者,用益气清胃汤治疗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比较治疗前后效果。结果益气清胃汤治疗后优于治疗前,治疗后总有效率92.5%(37/40),且中医症状积分明显改善(P 0.01)。结论益气清胃汤对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有明确疗效。  相似文献   

11.
灭幽汤治疗脾胃湿热型浅表性胃炎螺旋杆菌(HP)感染,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5.0%和62.5%,并可清除HP,减少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复发。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抗幽门螺旋杆菌治疗的前后对比,探讨功能性消化不良(FD)与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的关系。方法选取FD患者,进行抗HP治疗,对比治疗前后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各种症状,并进行分析。结果根除幽门螺旋杆菌对功能性消化不良症状改善明显,幽门螺旋杆菌患者抗幽门螺旋杆菌治疗后具体症状变化明显。结论HP是功能消化不良重要的致病因素之一。FD的治疗是个难题,因涉及的病因多种,所以治疗应为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13.
研究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体质差异,体质在一定程度上决定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者的发病及预后。在体质学说的指导下,对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者进行调理,辨病-辨体论治相结合,发挥中医药在治疗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中调体防病、调体防变、病后调体的作用,以迎合“4P”医学模式即预防性(Preemptive)、预测性(Predictive)、个体化(Personalized)与参与性(Participatory)医学模式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伏邪是指藏于体内而不立即发病的病邪,其理论对于多种疾病的诊疗具有重要意义。我国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率较高,而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是慢性萎缩性胃炎最重要的病因,长期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有发展为胃癌的可能。本文讨论了伏邪、幽门螺旋杆菌和慢性萎缩性胃炎三者之间的关系,并通过阐释幽门螺旋杆菌与中医伏风燥邪的相似性,论述伏风燥直中于胃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导致慢性胃炎不同阶段的组织病理改变的相关性,探讨伏风燥中胃所导致慢性胃炎发病的可能性,一定程度上为幽门螺旋杆菌与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治疗提出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与儿童慢性腹痛的相关性,评价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在儿童慢性腹痛中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本院确诊慢性腹痛患儿128例。均采用尿素[13C]呼气试验查找幽门螺旋杆菌尿素酶抗体,结果阳性者提示存在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结果:128例慢性腹痛患儿中幽门螺旋杆菌检出阳性56例,阳性率43.75%,其中3~6岁11例,阳性率19.64%;6~10岁20例,阳性率35.71%;10~14岁25例,阳性率44.65%。结论:儿童慢性腹痛中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率较高,且随年龄增长感染率呈增高趋势,提示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与儿童慢性腹痛密切相关,可能是导致儿童慢性腹痛的主要病原菌及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6.
刘大妈患胃溃疡多年未愈,今年她到女儿家居住后不久,女儿、女婿也先后不同程度地患上了胃溃疡。经医院检查询问病因后才知道,这是她与家人共用碗筷导致幽门螺旋杆菌交叉感染造成的。幽门螺旋杆菌是目前世界公认的胃部杀手,它在人的胃内长期大量繁殖,可导致终生感染并引起胃炎,从而造成胃溃疡久治不愈。同时,它又具有较强的传染性,世界范围大规模流行病学调查证实,幽门螺旋杆菌在人群中的感染率可高达50%以上,而家庭集聚性的感染传播又是幽门螺旋杆菌的重要感染途径。美国医学研究最新发现,亚洲人共用饭碗、筷子和菜盘的习惯使得胃溃疡在家庭…  相似文献   

17.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与上消化道炎症、溃疡等多种疾病相关。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具有不同的中医证型表现,不同疾病的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者的中医证型分布不同,甚至同一种疾病在不同地区间中医证型分布也不相同。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根除率在不同中医证型中表现也不相同,根除幽门螺旋杆菌后患者的中医证型也有一定的变化。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患者使用头孢羟氨苄颗粒与甲硝唑片联合治疗对幽门螺旋杆菌清除成功率及临床治疗效果。方法该研究于2014年6月—2017年1月选取采用免疫印迹法测定幽门螺旋杆菌阳性症状明显的患者68例作为研究样本。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4例。治疗组使用头孢羟氨苄颗粒与甲硝唑片联合治疗,对照组采取阿莫西林胶囊与克拉霉素片联合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幽门螺旋杆菌的清除成功率及患者临床治疗的症状改善有效率。结果治疗4周后,治疗组实现成功清除幽门螺旋杆菌患者31例,对照组25例,清除成功率分别为91.18%和73.53%(P0.05);治疗组临床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对应数值(P0.05)。结论对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患者使用头孢羟氨苄颗粒与甲硝唑片联合治疗,临床治疗效果显著,提升幽门螺旋杆菌的清除成功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10月-2014年10月收治的5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期选择55例健康查体者作为对照组,测定两组受试对象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情况,利用统计学方法计算二者的相关性。结果:对照组患者血清Hcy水平均在正常范围内,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率为29.1%(16/55);观察组患者血清Hcy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率为85.5%(47/55),并且随着血清Hcy水平的升高,幽门螺旋杆菌阳性率呈增高趋势,Hcy水平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具有显著相关性(r=0.322,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Hcy水平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具有明显的相关性,提示了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可能影响机体脂类代谢,间接导致机体发生心脑血管性疾病,同时也提示了清除幽门螺旋杆菌可能成为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策略之一。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与疣状胃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4月至2011年3月经胃镜检查确诊为疣状胃炎患者102例,所有患者在进行胃镜检查的同时,进行幽门螺杆菌检测,其中78例患者幽门螺杆菌检测呈阳性,将幽门螺杆菌感染疣状胃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9例,观察组患者在给予内镜下微波治疗的同时,进行抗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治疗,对照组患者仅给予内镜下微波治疗,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结论:多数疣状胃炎患者伴有幽门螺杆菌感染,在内镜微波消除疣状隆起同时给与抗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治疗能够获得较好的临床疗效,幽门螺杆菌感染与疣状胃炎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