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目的:探讨超声检查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6例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CHeS)患儿的超声诊断结果与手术病理结果进行比较。结果:2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CHPS患儿,术前超声诊断24例,诊断率为92.31%。结论:超声检查在CHPS诊断中有很高的诊断率,可作为CHPS的可靠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B超在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CHPS)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本文对拟诊为CHPS的32例患儿分别采用B超和上消化道造影检查,并与手术结果对照。结果手术证实32例患儿均为CHPS,B超和上消化道造影检查结果完全正确。结论B超和上消化道造影对诊断CHPS均有较高的诊断价值,但B超具有无痛苦、操作简便、无禁忌症及可重复性等优点,易被患儿及家长所接受,故可作为CHPS诊断的首选疗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分析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3例均治愈,随访1 a无并发症。结论早期诊断、及时手术是治疗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正为探讨超声对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CHPS)的诊断价值,选取2008年至2014年应用高频超声及X线钡剂造影检出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CHPS6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2008年1月至2014年1月间,对以呕吐为主要症状的患儿常规行高频超声和X线钡餐造影检查,共检出疑似CHPS6例,均经手术证实。其中男4例,女2例;年龄19d~96d,3例上腹部触及典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超声对小儿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CHPS)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例CHPS患儿手术病例,对其超声诊断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手术结果对照;结果:超声对CHPS具有特征性的诊断价值,纵切幽门呈橄榄球状,横切呈同心圆结构。结论:超声对CHPS的诊断准确率高,具有其它影像学检查不可比拟的许多优点。是临床诊断和鉴别诊断的首选检查手段,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吕雪卿 《河南中医》1997,17(5):296-296
降逆通幽汤治疗小儿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吕雪卿河南省洛阳市第一中医院(471000)主题词幽门狭窄/中医药疗法%降逆通幽汤/治疗应用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是新生儿常见的消化道畸形,给病儿及其家长带来了极大的痛苦。笔者在门诊采用自拟降逆通幽汤观察治疗57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新生儿先天性肥厚幽门狭窄的诊断及治疗。方法运用B超及上消化道造影进行疾病的诊断,术前积极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及时行手术治疗,麻醉清醒后患儿进食糖水,24h后进奶。结果 46例全部治愈。结论新生儿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通过正确诊断积极治疗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8.
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C ongenjtal hypertrophic pyloricstenosis,CHPS)是由于幽门环状肌肥厚、增生,使幽门管狭窄而引起的机械性幽门梗阻。它是新生儿常见的消化道畸形。目前主张尽早手术治疗,作幽门环状肌切开术。笔者根据祖国医学理论,运用推拿治疗本病,获良效,使患儿免受手术之苦。现报告一例。患儿,男,46天。初生体重2.5kg,因反复呕吐一月余就诊。患儿生后2周起出现呕吐,开始时为食后溢乳,偶有呕吐,几天后呕吐频繁,几乎每次喂奶后即吐,并逐渐由一般性呕吐变为喷射性。近一周来,呕吐次数稍减少,但吐出量较进食量为多。吐出物为奶、奶块,有酸味,但无胆汁。病儿吐后即饥饿欲食。查体:体温正常,精神萎糜,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B超在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CHPS)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年3月—2010年3月住院诊治的CHPS患儿24例,在临床诊断中分别采用B超和上消化道造影检查,并与手术结果对照核实。结果:本组患儿经手术证实24例全部为CHPS,B超和上消化道造影诊断结果均完全正确。结论:B超和上消化道造影在临床上诊断CHPS都有较高的应用价值,但B超具有无痛苦、操作简便、无禁忌症及可重复性等优点,易被患儿及家长所接受,故可作为CHPS诊断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新生儿呕吐的病因及诊断方法。方法我院新生儿病房自2009年1月~2010年6月共收治118例新生儿呕吐,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本组118例中内科性呕吐85例,包括喂养不当、咽下综合征、胃食管返流、上消化道出血、新生儿感染疾病、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幽门痉挛,治愈83例,死亡2例,1例是颅内出血死亡,另1例是败血症死亡。外科性呕吐33例,包括先天性巨结肠、肛门闭锁或狭窄、食管闭锁和食管气管瘘、肥厚性幽门狭窄、胃肠穿孔、肠旋转不良、胎粪性腹膜炎,27例手术后好转出院,2例放弃治疗,3例死亡,均为术后并发感染死亡。结论了解新生儿呕吐的临床症状,及时检查,做到早诊断早治疗,降低死亡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1.
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是新生儿先天性消化道畸形中常见的发育缺陷性疾病,病因尚无定论。现代医学认为与遗传因素有关。多数学者主张手术治疗,非手术治疗效果满意者,国内外尚少见报道。笔者自1976—08~1996—02运用中药通幽散治疗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患儿56例,疗效满意,兹介绍于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新生儿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的手术配合及护理对策。方法对10例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的手术患儿进行观察和护理。结果 10例新生儿术后恢复良好,未发生护理并发症。结论做好新生儿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的术中配合和护理,能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治愈率,良好的术中护理是手术成功的保障。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超声诊断婴幼儿先天性肥厚性幽门梗阻的临床意义及比较X线钡餐造影诊断的优势。方法对26例患儿通过超声与X线钡餐造影观察幽门管长径、环形肌厚度、幽门管前后径及蠕动情况等指标。结果26例患儿中5例应用超声单独作出诊断,21例应用超声与X线钡餐造影诊断中,超声诊断19例为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2例为幽门前瓣膜,均与手术相符,诊断率100%。结论应用超声诊断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可为临床提供方便快捷、准确可靠的手术依据,明显优于X线钡餐造影,可作为常规替代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14.
先天性肌性斜颈(congential muscular torticollis,CMT)是新生儿及婴幼儿最常见的肌肉骨骼系统先天性疾病之一,发病率约为0.3%~1.9%[1].早期诊断及保守治疗可使大部分患儿治愈,使其既可免于手术治疗,又可预防继发性病变,如头、面、颈椎畸形的出现.笔者于近年来收治小儿肌性斜颈患儿30例,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新生儿梅毒的临床特点,传播途径,提高早期诊治水平。方法对8例新生儿梅毒进行临床分析。结果8例新生儿梅毒的快速血浆反应试验(RPR)及梅毒螺旋体间接血凝试验(TPHA)均为阳性,孕期及产前经过治疗的母亲,出生的新生儿症状多不重或无症状,未经治疗的新生儿症状多且重。结论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新生儿梅毒,加强妊娠期梅毒管理是减少梅毒对新生儿损害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新生儿听力损失的发病情况,早期发现新生儿听力障碍,及早采取干预措施.方法:对我院产科2010年1月~2012年12月分娩的4760例新生儿,采用听性脑干反应测试仪,进行新生儿普遍听力筛查,规定新生儿双耳均通过者为通过人数,单耳或双耳未通过者为未通过人数,对筛查情况进行初步分析.结果:初筛通过新生儿3497例,初筛通过率73.4%,复筛1263例,复筛通过率99%,筛出3例听力障碍患儿,发病率为2.3‰,与发达国家发病率(1‰~3‰)相当.  相似文献   

17.
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HPS)是婴儿较常见的疾病,以往其诊断主要依靠x线胃肠道钡餐检查(GI),目前多应用B型超声检查(US)。笔者对HPS的US和GI检查对HPS的诊断价值进行了探讨,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糖尿病肾病( Diabetic Nephropathy ,DN)是糖尿病( Diabetes Mellitus ,DM)最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也是导致终末期肾衰竭( ESRD )的重要病因之一。随着DM发病率的迅速上升和严重低龄化,DN的发病率亦随之逐渐增加。调查显示[1],我国1型糖尿病患者DN患病率约为30%~40%,2型糖尿病约为15%~20%。早期DN常因自觉症状不明显而被DM患者忽视,一旦出现双下肢水肿等明显症状时,极可能已经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所以, DN治疗的关键在于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相似文献   

19.
新生儿感染性肺炎(infectious pneumonia)是新生儿常见病,也是引起新生儿死亡的重要原因。据统计,围生期感染性肺炎病死率约为5%~20%,必须早期诊断及治疗。为了探讨多巴胺治疗新生儿感染性肺炎的疗效,我院自2005年来采用多巴胺治新生儿感染性肺炎120例取得了良好效果。以224例新生儿感染性肺炎患儿随机分成治疗组(120例)和对照组(10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多巴胺。结果治疗组临床症状、肺部罗音消失时间、治愈时间均少于对照组。结论:多巴胺治疗新生儿感染性肺炎疗效明显、副作用少。  相似文献   

20.
小儿脑性瘫痪(下简称脑瘫)是出生前到生后1个月内由各种原因所致的非进行性脑损伤,主要表现为中枢性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症状在婴儿期出现,可伴有(或)不伴有智力低下、癫痫、行为异常和感知觉障碍。小儿脑瘫发生率在我国约为3%0~5‰,而在发达国家平均为1.5‰~2‰。小儿脑瘫病因及临床类型多种多样,且大多数在1~2岁症状明显出现后才来就诊,失去早期干预治疗的机会,小儿脑瘫如能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多数患儿的症状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有的可接近正常。因此如何提高早期诊断水平,达到早期治疗的目的是决定此症预后的关键,现就早期诊断及治疗作以下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