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牛膝是中医临床常用中药之一,有川牛膝和怀牛膝之分.川牛膝为苋科植物川牛膝Cyathula officinalis Kuan 的干燥根,主产于四川、云南、贵州等地.怀牛膝为苋科植物牛膝Achyranthes bidentata BL的干燥根,主产于河南,因其"有节如鹤膝及牛膝状,以此为名"(《图经本草》)。  相似文献   

2.
目的鉴别川牛膝与麻牛膝形态特征。方法运用组织切片法和显微电镜观察法,对川牛膝“宝膝1号”与麻牛膝的组织形态进行比较、鉴别。结果川牛膝与麻牛膝在花序、茎、叶片和根部组织形态上有明显差异。川牛膝为主根系植物,茎中有4个维管束,表皮毛数量较多,叶片呈浅绿色,叶绿体发育正常;而麻牛膝为支根系植物,堇中有2个维管束,表皮毛数量较少。此外,麻牛膝叶片在高海拔地区呈深绿色且有大小不规则的黄色斑点,有嗜锇颗粒出现,然而低海拔地区的麻牛膝并无此现象。结论确定了川牛膝和麻牛膝的主要形态特征,并为川牛膝和麻牛膝的鉴别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陈幸  黎万寿  梁溢  李彬 《中草药》2004,35(9):978-979
川牛膝为苋科植物Cyathula officinalis Kuan的干燥根,具有逐瘀通经,通利关节,利尿通淋的作用。本实验主要对从川牛膝干燥根分得的具有蛋白质同化作用的1个化合物进行了NMR、DEPT、HMQC和HMBC等光谱分析,报道了它的碳谱数据,对分子内各碳原子的归属作了报道,鉴定为杯苋甾酮(cyasterone)。  相似文献   

4.
地骨皮及其伪品的鉴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骨皮性寒味甘,具有凉血除蒸、清脑降火之功效。《中国药典》1995年版有收载,其来源为茄科植物构记LyciumchinenseMill或宁夏拘粑LyciumbrbarumL.的干燥根皮,主产于河北、宁夏、河南、陕西、四川。我市70年代曾出现用马鞭草科植物大青ClerodendroncyrtophllumTurcz.的根皮(又名“土地骨皮”、“野地骨”)作地骨皮入药,二者功效不尽相同,在医药部门得到了及时纠正。80年代又出现用木挥科植物毛叶探春JasrninumglraldiDiels.的根皮(又名“茶皮”、“全皮Y、“前皮”)作地骨皮入药,其功效与地骨皮相距甚远,药政部门曾下文予…  相似文献   

5.
珍珠及其伪品的鉴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易建文  薛志革 《中药材》1995,18(6):289-290
珍珠为珍珠贝科动物马氏珍珠贝Pteriamartensii(Dunker)或蚌科动物三角帆蚌Hyriopsis cumingii(Leach)、褶纹冠蚌Cristaria plicata(Leach)、背角无齿蚌Anodonata woodia(Leach)等双壳类动物受异物进入体内刺激而分泌的一种物质,将其异物层层包裹而形成的类圆珠形物体。按养殖方法,自然形成的珍珠称为“天然珍珠”,人工殖入异物而形成的珍珠称为“养殖珍珠”或“养珠”。按生态环境,分海水珍珠和淡水珍  相似文献   

6.
怀牛膝根成分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怀牛膝Achyranthes bidentata根的三萜类化学成分。方法:利用凝胶、正相和反相硅胶色谱反复进行分离和纯化,通过理化、质谱和核磁共振波谱等技术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怀牛膝根的水溶部分中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牛膝皂苷A(achyranthoside A,1)、牛膝皂苷E(achyranthoside E,2)、木鳖子皂苷Ib(momordin Ib,3)、竹节参苷IVa(chikusetsusaponin IVa,4)、竹节参苷IVa甲酯(chikusetsusaponin IVa methyl ester,5)、竹节参苷V(chikusetsusaponin V,6)、竹节参苷V甲酯(chikusetsusaponin V methyl ester,7)。结论:化合物1和2为首次从该植物根中分离得到的天然化合物。  相似文献   

7.
秦艽为常用的祛风湿、清湿热、止痹痛药物。用于风湿性关节炎、低热、小儿疳积发热。始载于《神农本草经》 ,列为中品。自古以来 ,秦艽品种很多 ,《中国药典》收载的 4种为最常用者 ,列为正品 ,即龙胆科植物秦艽 (Gentianamacropphyllapall)、麻花秦艽 (G .StramineaMaxim)、粗茎秦艽 (G .crassicaulisDuthieexBurk)和小秦艽 (G .dahuricaFisch)的干燥根。前 3种按性状不同分别习称“秦艽”和“麻花秦艽” ,后一种习称“小秦艽”。近年来 ,由于市场需求量增…  相似文献   

8.
山茱萸及其伪品的鉴别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山茱萸,亦称山萸肉、萸肉、枣皮、药枣等,来源于山茱萸科植物山茱萸的干燥成熟果肉,主产于浙江省,系闻名全国的"浙八味"之一,以补肝益肾,涩精固脱之功效,乃六味地黄丸主药之一.因山茱萸用量大,价格高,便出现了许多伪品.笔者根据近十几年的工作经验,发现了几种较为常见的伪品混掺正品山茱萸中,为保障用药质量,保证用药安全有效,现将山茱萸及其伪品的来源、外观形状等区别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9.
茯苓为多孔菌科植物茯苓Poria cocos(Schw.)Wolf·的干燥菌核,又名云苓、白茯苓、松腴、茯灵、平片。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性平,味甘、淡。有健脾补中、利水渗湿、宁心安神的功用。李东垣说:茯芩“其用有六,利窍而除湿,益气而和中,小便多  相似文献   

10.
目的:建立中药材川牛膝薄层色谱鉴别的新方法,为川牛膝的鉴别提供更优方案。方法:对川牛膝及其常见混伪品麻牛膝、杂牛膝、牛膝的薄层色谱条件进行考察,筛选并确定最优条件。结果:从供试品溶液制备、展开剂组成等方面进行了优化,并分别考察了影响薄层色谱效果的温度、湿度、稳定性、专属性等多个因素,建立了一种薄层特征明显、可有效地区别川牛膝及其混伪品的薄层色谱鉴别方法。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成本低,定性特征明显,重复性好,适用于川牛膝药材的薄层色谱鉴别,且比现有的药典方法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1.
秦艽及其伪品的鉴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2.
朱从法  叶秀琴 《中药材》1995,18(8):395-395
海螵蛸具有收敛、制酸、止血等功效,是一味常用的动物药。《中国药典》1990年版一部规定为乌鲗科动物无针乌贼Sepiella maind-oni de Rochebrune或金乌贼Sepie esculentaHoyle的干燥内壳。但浙江曾多批次出现同科动物白斑乌贼Sepie hercules Pilsbry的干燥内壳混充海螵蛸。为了便于鉴别,现将海螵蛸及其混淆品加以简述,供同道参考。  相似文献   

13.
川牛膝与其伪品牛蒡根光谱鉴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川牛膝及其伪品进行了IR光谱及UV导数光谱的测定。结果表明,二者的IR和UV吸收光谱安全不同,不可混用。  相似文献   

14.
赭石(Haematitum)为氧化物类矿物刚玉族赤铁矿,主含三氧化二铁(Fe2O3),系常用中药。性寒,味苦;归肝、心经。有平肝潜阳、降逆、止血的功能[1]。临床主要用于治疗眩晕、耳鸣、呕吐、噫气、呃逆、喘息、吐血、衄血、崩漏下血等症。煅赭石有收敛止血、补血之功效,临床用于咯血、衄  相似文献   

15.
细辛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商品有辽细辛与华细辛之分,分别产于东北各省和陕西、山东、河南、福建、浙江等省。市售上伪品常有出现,可以从外观性状特征进行鉴别。如李时珍谓:“大抵能乱细辛者,不止杜衡,皆当以根苗色味细辨之。”细辛为马兜铃科植物北细辛Asarum heterotropoidesFr. var. mandshuricum(Maxim.)Kitag.汉城细辛Asarum sieboldii Miq. Var.seoulense Nakai或华细辛Asarum sieboldii Mip.的干燥全草。前二种习称“辽细辛”。  相似文献   

16.
皂角刺为豆科植物皂荚GleditsiasinensisLam的干燥棘刺。味辛,性温,归肝、胃经。具有消肿托毒、排脓、杀虫的作用。主要用于痈疽初起或脓成不溃。外用治疥癣、麻风等。近年来,由于市场需求量增大,常有伪品掺入皂角刺饮片中。笔者曾发现3种伪品混...  相似文献   

17.
18.
李欣  王清波 《中药材》1996,19(12):618-619
海藻,始载于《神农本草经》,以其显著的软坚散结之功效为历代医家推为瘿瘤、瘰病治疗之要药。山东省胶东半岛沿海诸地,自古即为海藻主产地之一,且以药材道地、质量上乘而闻名遐迩。但近年来,发现沿海有些采集者只求数量,而不顾及质量,致使相当一部分混伪品杂入其中,从而造成了海藻入药品种的混乱。 中国药典(1995年版)一部明确规定,海藻  相似文献   

19.
应用RAPD快速鉴别中药材海风藤及其替代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建立一种鉴别海风藤及其替代品的新方法.方法:采用RAPD技术进行PCR扩增,筛选出适合鉴别的随机引物.结果:从62条随机引物中筛选出4条能够准确鉴别海风藤及其替代品,且具有良好的重复性.结论:RAPD技术能在DNA水平上鉴别海风藤及其替代品,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果艳凤 《河北中医》2011,33(8):1221-1222,F0003
山豆根为常用中药,各地以"山豆根"为名的药用植物有20余种[1]。为避免同名异物造成用药混乱,《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1985年版开始将山豆根、北豆根分别收载,但部分地区仍将二者混淆使用。为保证临床用药的正确、安全和有效,笔者将山豆根与北豆根从来源、性状、显微鉴别、显色反应、成分及临床应用方面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