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目的:分析药物医嘱闭环管理模式实施后给药错误发生的相关因素,探讨如何提高用药的安全性。方法:对医院2015年1月~2017年9月自护理管理系统上报的不良事件给药错误73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给药错误发生在白班的占72.60%,其中0~5年的护理人员占61.65%;配药、开处方、管理、给药是发生给药错误的主要相关因素,其中与配药相关的占13.70%,与开处方相关的占16.43%,与管理因素相关的占17.81%,与给药环节相关占52.05%。结论:在药物医嘱闭环执行过程中,应根据给药错误相关因素特点制定相应策略,加强医、护、药剂各部门协作沟通,不断完善信息系统,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加强护士药物知识的培训,降低给药错误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护理不良事件的常见类型及特点,探讨护理不良事件的管理措施。方法:回顾分析护理不良事件,对护理不良事件的常见类型、责任护士工龄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201例案例中,患者识别错误、治疗时间错误、非计划拔管位居前3位,3年及以下护龄护士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占84%。结论:应完善护理安全管理制度,增加护理缺陷分享,营造良好的安全文化氛围,提高护士安全防范意识,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护理查对工作是预防护理差错的重要措施,作为护理工作核心制度之一的“三查七对”制度对杜绝护理差错起到了重要作用.目前,由于静脉用药是临床常见的护理操作,虽然执行了“三查七对”,但护理差错仍时有发生,尤其是静脉用药错误发生率较高.英国一项为期5年的调查表明[1],59%的医院用药错误与护士有关.发生在给药阶段的错误(MAE)占给药类事件的比例为36%[2],给医院和患者造成极大影响.给药错误指患者实际接受的药物与医嘱存在差异[3].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高危风险闭环式预警评估系统的效果,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方法:构建高危风险闭环式预警评估系统,通过安全监控网络、应用风险筛选和预警工具,实现安全评估提醒及安全措施的自动推送,制定风险控制制度及流程,比较应用前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和患者的护理满意率。结果:构建高危风险闭环式预警评估系统后,护理不良事件(病人跌倒坠床、给药错误、发生压疮、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显著下降(P0.05),患者的护理服务满意度显著提高(P0.05)。结论:构建住院患者护理高危风险闭环式预警评估系统,能够有效规避护理风险,提高护士对护理风险的预见性及风险管理意识,提高护理安全管理效率,促进护理质量持续改进。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护理事件发生的原因,以制定有效的预防措施,减少其发生.方法:对我科2009-2011年发生的18例护理不良事件,按发生的类型,原因,时段,责任人年资等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意外事件8例占44.44%,跌倒4例占22.22%,给药错误3例占16.67%,管路滑脱2例占11.11%,压疮1例占5.56%.其发生原因依次为护士经验不足,预见性欠佳,安全管理不到位;护理服务欠缺:核心制度执行不力,责任心不强等.结论:发挥护理质控小组作用,严格执行护理核心制度,落实患者安全目标,防范不良事件发生是医院护理管理工作的重点.加强对年轻护士培训和教育,改善护理服务可有效减少不良事件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呼吸科用药护理中断事件的发生情况,并提出安全用药的管理对策。方法:对医院呼吸科2018年2月~2019年2月的用药护理中断事件进行回顾性分析,主要从医嘱处理、药物配制、给药执行三个环节进行调查,通过直接观察与问询的方式收集资料,三个环节均观察36h,共108h,分析用药护理中断事件来源、主体角色分类、中断事件类型、中断事件结局,并提出安全用药的管理对策。结果:医嘱处理、药物配制、给药执行三个环节均观察24h,共72h,发生用药护理中断事件563次,平均每小时7.82次。护理中断事件来源以环境最为常见,占比为27.53%,其后依次是亲属、医生、其他护士、患者、护士本人、其他人员。主体角色分类以预期接收型为主,占比为34.64%,其后依次是主动发起型、注意力分散型、间接接收型、物资中断型、自我中断型、意外接收型、组织设计型。护理中断事件类型以侵扰型居多,占比为44.58%,其后依次是分心型、毁损型、矛盾型。护理中断事件结局中,积极型的占比为11.05%,明显低于消极型的88.99%(P<0.05)。结论:呼吸科用药护理中断事件的发生频率较高,应引起重视,采取有效的管理对策,以保证患者用药安全,确保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为有效地防范护患纠纷,为患者提供优质高效的护理服务。方法:通过分析基层医院发生护患纠纷的常见原因,建立护士长防范纠纷管理机制,有的放矢地在易发环节履行好监控管理角色,规范护理过程的管理,协调好各部门关系,建立多途径、多视角的护理质量监控系统、培训护士防范风险的意识和能力,持续改进护理质量。结果:实施护士长防范纠纷管理机制三年来,没有发生因护患纠纷导致经济赔偿事件,护理差错发生率由0.25%下降至0.05%,较前下降80%。结论:基层医院护士长执行有效的监控管理措施,能有效地防范护患纠纷。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呼吸科临床用药过程中护理中断事件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提出改进建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1~12月之间呼吸科护士护理用药过程中医嘱处理、药物配制、执行用药三个重要环节中出现的护理中断事件,对该类事件影响因素的类型、来源和处理结局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统计共发生846例次护理中断事件,按照影响因素类型分类,前三位分别为意外因素、主观因素、损毁因素,占42.4%、26.1%和22.8%;按照影响因素来源分类,前三位分别为环境因素、家属因素、医生因素,占26.7%、25.5%和15.7%;对处理结局进行分析,其中医嘱处理环节出现意外的积极处理率最高,占15.9%,执行用药环节消极处理率最高,占97.4%。结论:影响呼吸科临床用药护理中断事件的因素较多,来源复杂,处理结局多以消极处理为主,应当加强护士的相关培训,强调用药护理的重要性,总结影响因素,避免护理中断事件的发生,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对全院2012年1~12月份共34例护理不良事件进行分析,探讨避免发生不良事件的对策,提高护理质量,保证护理安全。方法采用全年发生的不良事件进行统计分析发生不良事件的原因并提出护理对策。结果发生不良事件排在前四位的是医嘱执行错误、给药错误、漏输液体和无腕带标识。结论发生不良事件的主要原因是因为护士规章制度落实不到位、责任心不强、护士工作超负荷、专业理论基础差、沟通不到位、患者文化程度低和环境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调查急诊科用药中断事件发生情况,分析存在的安全隐患与原因,并制定对策。方法:随机观察2020年7—12月急诊科护士的临床用药过程,统计医嘱处理、药物配制、临床给药3个过程的中断事件发生率,分析影响因素和影响因素来源。结果:急诊科用药中断事件率为14.45%,平均中断持续时间为(2.03±0.64) min。在用药中断事件影响因素调查中,侵扰是最主要因素,占比高达50.32%;其次是分心、损毁、矛盾,分别占21.94%、19.03%、8.71%;影响因素中,护理人员、环境因素和患者因素占比相当,分别为30.87%、30.32%和29.03%;管理因素占比最低,为9.68%。结论:急诊科临床用药中断事件发生率较高,尤其高发于处理医嘱、临床给药两个环节,主要影响因素来自外界干扰,应从强化护士安全意识、优化工作环境、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强化患者安全教育等方面强化用药管理,降低中断事件的发生,以保证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1.
目的:为有效地防范护患纠纷,为患者提供优质高效的护理服务.方法:通过分析基层医院发生护患纠纷的常见原因,建立护士长防范纠纷管理机制,有的放矢地在易发环节履行好监控管理角色,规范护理过程的管理,协调好各部门关系,建立多途径、多视角的护理质量监控系统、培训护士防范风险的意识和能力,持续改进护理质量.结果:实施护士长防范纠纷管理机制三年来,没有发生因护患纠纷导致经济赔偿事件,护理差错发生率由0.25%下降至0.05%,较前下降80%.结论:基层医院护士长执行有效的监控管理措施,能有效地防范护患纠纷.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基层医院护士给药错误原因分析与改进策略。方法: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研究护士的护龄和学历在给药错误原因上的影响。再将受试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护士不进行干预,观察组护士接受管理和执行方面的培训。然后分别在1周和1个月后,研究给药错误发生比率。结果:护龄小于3年的年轻护士多在干扰、沟通、知识缺乏、工作方法、药品相似的原因上出问题,而护龄大于3年的护士多在不遵守流程、管理混乱等方面出问题,而工作疲劳和仪器因素则与护龄关系不大。大专以下学历的低学历层次护士多在干扰、沟通、不遵守流程、知识缺乏、工作方法、药品相似的原因上出问题,而大专及以上的较高层次学历护士多在上述问题上的表现好很多,而工作疲劳和仪器因素则与学历关系不大。按照既定方案执行一周后,对照组和观察组给药错误概率分别降低了2%和25%;执行一个月后,对照组和观察组给药错误概率分别降低了3%和54%。不接受和接受改进的护士对应患者的满意度分别是67%和89%,差异显著(P0.05)。结论:基层医院护士给药错误原因主要是干扰、沟通、不遵守流程、知识缺乏、工作方法、药品相似、管理混乱、工作疲劳、仪器等因素。改善这种问题的应对策略是完善医院管理及支持系统并且有效执行制度流程。  相似文献   

13.
目的:调查分析呼吸科用药护理中断事件情况及原因,探讨护理安全管理对策。方法:随机选取2016年3月~2017年3月在医院呼吸科发生的护理中断事件并进行回顾性分析,调查护理过程中处理医嘱、配置药物、执行医嘱等环节中出现的护理中断事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和来源及处理措施。结果:按照影响因素类型分类:意外因素占比41.2%,主观因素占比28.6%,损毁因素占比30.2%。按照影响因素的来源分类:环境因素占比28.2%,管理因素占比30.4%,患者及家属因素占比26.4%,护理人员自身因素占比15%。结论:影响呼吸科用药护理中断事件的因素很多且来源较为复杂,因此,要不断加强对医护人员的相关培训,重点强调用药护理的必要性,分析其影响因素,以减少护理中断事件的发生,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对护理不良事件类型、原因及护理人员的工作年限分析,探讨如何避免和降低不良事件发生。方法:对医院2010年1月~2011年12月上报的74起不良事件,就不良事件的种类、原因及相关护理人群进行分析。结果:护理不良事件前三位分别是给药错误、跌倒、压疮。主要原因分别是违反护理核心制度、责任心不强、违反操作规程、病人无效沟通、病人安全管理不到位。工作5年以下的低年资护士是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高危人群。结论:在临床护理工作中,严格要求护士遵守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加强责任心培养;护理部应建立无惩罚性不良事件上报制度,优化人员配置,加强护理工作安全管理,提升护理服务质量和水平。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分析疼痛科住院患者的护理安全隐患及相应的防范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8月至2016年12月东莞市第五人民医院疼痛科收治的1170例患者,总结不安全事件发生情况,研究护理方面存在的安全隐患,并提出相应的风险防范措施,为进一步提高护理质量做基础。结果:在1170例患者中,共发生不安全事件35例,事故发生率为2.99%。其中跌倒5例,占全部事件的14.28%,甘露醇外渗8例,占22.85%,医嘱查对错误20例,占57.14%,坠床2例,占5.71%。结论:在对疼痛科住院患者的护理工作中,最常见的安全性事件为跌倒、甘露醇外渗和医嘱查对错误。医护人员应结合实际,采取相应的措施对安全风险积极应对,提高护理质量,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全程用药监测在临床护理中的科学化管理。方法:分析130份医嘱中药物向可能存在的相互作用、配伍禁忌;采用考试方式了解护士用药能力。结果:护士对药物用途、剂量、浓度、用法比较重视,对药物作用机制、毒副作用、全程监控缺乏认识。能够准确掌握静脉给药时间者占62%;能够正确掌握口服给药方式者占74%。结论:全程用药监测可提高临床用药护理质量,使患者达到药物治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高警讯药物的管理和风险防范措施,降低或杜绝高警讯药物使用错误,确保医疗安全。方法:采用问卷,调查重症医学科护士对高警讯药物的掌握情况,收集、分析高警讯药物管理存在的问题,制定高警讯药物目录,改进药物使用时的核对流程。结果:重症医学科通过进一步的规范化管理,有效降低了高警讯药物的使用风险。结论:新护士、低年资护士是给药错误事件的高发人群,加强对其的药物培训,以及相关制度和流程的有效执行,有助于减少给药错误事件的发生,提高护理质量,保证患者安全。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临床护理工作中针刺伤情况及发生影响因素.探讨有效的职业防护干预措施.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调查2008年2月至2009年1月医院临床护士110例发生针刺伤情况,结果:被调查的护士1年内均发生不同程度的针刺伤,发生率为护理人员总数的62.5%;且发生率与护龄有关(P<0.05);注射器用后毁形,丢弃时被刺伤者最多,占20.5%;受伤后伤口处理正确者占43.6%,在操作中普遍存在不戴手套的现象,防护意识浅薄.结论:护士针刺伤的原因很多,要着重从减少护士注射操作量、严守操作规程,使用安全型注射针和无针密闭接头,加强废物处理管理,督促护士坚持标准预防和足够的个人防护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医院药剂科药师参与归档病历的点评管理情况进行统计分析,从而推进药师参与临床用药,并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和参考。方法:选择医院2018年出院患者归档病历,对其中的不合理医嘱数据进行统计并做进一步分析。结果:在2018年的26 412份归档病历中,不合理医嘱共290条,占病历总数的0.11%,其中主要不合理病例类型为以下几种:医嘱信息录入错误、溶媒选择错误、药品用量错误、药物配伍禁忌、液体量错误、给药浓度错误及给药频次错误等相关问题。结论:医院归档病历中存在一定的不合理用药现象,药剂科药师的及时干预,可有效降低不合格医嘱发生率,一定程度上规避临床用药风险,进而保障临床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中高危管道非计划性拔管原因,发现拔管高危因素,为制订有效预防拔管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3年1月-2017年12月上报110例非计划性拔管事件,统计分析高危因素。结果:非计划性拔管54%为高危管道;拔管高危因素分析。①患者方面高危因素重症(42%)、60~80岁(44%)、使用镇静药(33%)、神志清醒(84%)、烦躁(54%)、无法行动(79%)、无约束(70%)。②护士方面分析:意外拔管65.45%发生在夜班;49%发生于护士做治疗护理期间,且57.27%为低年资护士。结论:制订相应对策可有效预防非计划性拔管,对策包括评估非计划性拔管高危因素,注重患者巡视护理,加强低年资护士培训,提高护士预防非计划性拔管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