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9 毫秒
1.
目的探讨sCD40L、IL-6和TNF-α在冠心病(CHD)的发生、发展中所起的作用及其之间的相互关系和临床意义,为CHD患者的早期诊断、病情监测、疗效观察和评估预后提供重要实验指标。方法收集CHD患者100例纳入实验组,实验组包括稳定型心绞痛(SA)组和不稳定型心绞痛(UA)组,每组各50例;将本院门诊体检健康者50例纳入对照组,两组间性别和年龄差异无显著性。在临床治疗前,从研究对象的肘静脉抽取空腹静脉血3mL,离心收集血清,分装保存。采用市售ELISA试剂盒进行检测清中sCD40L、IL-6和TNF-α,进行酶标仪比色,直线回归处理数据。结果实验组(包括SA和UA组)sCD40L、IL-6和TNF-α的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SA与UA组之间比较差别并不显著(P>0.05);血清中sCD40L、IL-6和TNF-α三者两两之间呈高度直线相关。结论血清sCD40L、IL-6和TNF-α水平测定可早期反应CHD的病理生理过程,对CHD的诊断具有实用价值,可作为CHD患者的早期诊断、病情监测、疗效观察和评估预后等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血清 IL-10在 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 2型糖尿病患者,无视网膜病变组 (NDR)30例、单纯型视网膜病变组 (SDR)30例、增殖型视网膜病变组 (PDR)30例.采用 ELISA法测定患者血清 IL-10,并同时采血测定糖化血红蛋白(GHbA1C)、血脂.结果 各组间年龄及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 P〉0.05),各组间 GHbA1C 、TC、TG、LDL、HDL也没有统计学差异.IL-10水平在糖尿病无视网膜病变组、单纯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增殖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逐渐降低.结论 IL-10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展的过程中起到了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了厄贝沙坦治疗ACS患者血PAF及sCD40L的变化。方法 102例ACS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常规治疗组50例和厄贝沙坦组52例,均治疗8周,观察患者的各项指标。结果 ACS组血清PAF及sCD40L均明显高于健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后,厄贝沙坦组血PAF及sCD40L水平明显下降,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治疗组PAF及sCD40L水平亦有所下降,但不如厄贝沙坦组明显,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厄贝沙坦降低ACS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效果明显,可以减轻免疫反应,起到稳定AS斑块的作用,对ACS患者具有良好的心血管保护作用,是治疗ACS的理想药物。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腰围(WC)与2型糖尿病(T2DM)患者下肢血管病变是否有关。方法本研究选择T2DM患者200例,全部受试者均采用高分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判定下肢动脉病变程度,按下肢血管病变严重程度进行评分,所有入选病例分为T2DM下肢血管病变组与非病变组,比较病变组与非病变组间腰围是否有差异;同时根据WC又分为腹型肥胖组和非腹型肥胖组,分析两组患者的下肢血管病变发生率及病变严重程度情况。结果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组WC显著高于非病变组(P<0.05),而糖尿病腹型肥胖组较非腹型肥胖组的下肢血管病变发生率显著增加,病变程度更重(P<0.05)。结论腰围是T2DM下肢血管病变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尿酸(BUA)与下肢血管病变的关系,探讨其在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中的作用.方法 82例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踝肱指数(ABI)分为外周动脉疾病组(PAD)组和非外周动脉疾病组(NPAD),同期选择重庆南川宏仁医院健康体检35例作为正常对照(NC)组,采用常规生化学方法测定BUA水平,并分析BUA与ABI、WHR、血糖血压、HOMA-IR等相关代谢指标的关系.结果 PAD组、NPAD组BUA水平均高于NC组(P<0.01);PAD组BUA水平显著高于NPAD组(P<0.01).2型糖尿病患者ABI与WHR、BUA、FBG和HOMA-IR呈负相关(r=0.220、0.369、0.281、0.347,P<0.01或<0.05).HOMA.IR和BUA为影响T2DM患者ABI的独立相关因素.结论 BUA与T2DM患者ABI有密切相关,可能在T2DM下肢血管病变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丹红注射液治疗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疗效.方法 80例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丹红注射液治疗,2周为1个疗程.观察病变血管内径、血流峰值和血流量.结果 右侧腘动脉和右侧足背动脉治疗后内径、血流量较治疗前明显增加(P<0.05),血流峰值治疗后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结论 丹红注射液是治疗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安全、有效的药物.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病变的护理措施.方法 对25例糖尿病患者的精心治疗和细心护理.结果 25例糖尿病患者的病情有好转.结论 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病变的病情控制不仅要医术还要细心、精心地护理,减少或延缓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病人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病变的护理措施。方法对25例糖尿病患者的精心治疗和细心护理。结果 25例糖尿病患者的病情有好转。结论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病变的病情控制不仅要医术还要细心、精心地护理,减少或延缓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病人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治疗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疗效。方法 80例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丹红注射液治疗,2周为1个疗程。观察病变血管内径、血流峰值和血流量。结果右侧腘动脉和右侧足背动脉治疗后内径、血流量较治疗前明显增加(P<0.05),血流峰值治疗后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结论丹红注射液是治疗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安全、有效的药物。  相似文献   

10.
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住院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病变发生情况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对2009年1~12月882例住院2型糖尿病患者,伴下肢血管病变患者94例(102次住院)患者的性别、年龄、糖尿病病程、血压、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脂和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等进行分析。结果住院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与年龄、性别、糖尿病病程和大、微血管并发症以及血脂质异常等明显相关。结论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病理变化主要是动脉粥样硬化,表现为血管内膜和中层厚度增加、斑块形成和钙化。病变的发生与长期慢性高血糖、高血压、血脂质代谢异常和内皮细胞功能紊乱等多种因素相关。早期血糖、血压和血脂质的良好控制,可以延缓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踝肱指数(AB I)测量和双下肢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可提供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病变早期无创性检查的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目的探讨稳定型心绞痛(SA)和不稳定型心绞痛(UA)患者的冠状动脉斑块在血管内超声(IVUS)下的表现特征;可溶性CD40L(sCD 40L)血清水平在SA、UA患者中的变化特点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 21倒SA、30例UA患者行冠脉造影,"犯罪"血管同时行血管内超声(IVUS)检查;另取冠状动脉造影正常的患者20例为对照组(NS);所有的患者均检测sCD40L血清水平.结果 SA组以稳定型纤维性斑块为主,UA组以不稳定型脂质斑块为主.SA组主要表现为负性重构或无重构,而UA组主要表现为正性重构.UA组的脂质斑块教、不稳定型宽块数、偏心指数(EI)、重构指数(RD)显著高于SA组.UA组的sCD40L血清水平显著高于SA组和NS组,SA组的sCD40L血清水平高于NS组.结论 SA患者和UA患者冠状动脉斑块的成分和结构特点存在显著差异,sCD40L血清水平有可能成为预测冠心痛不稳定斑块的参考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2.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儿外周血sCD40L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可溶性CD40配体(sCD40L)在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mmune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ITP)患儿体内的变化及其在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用ELISA方法检测30例患者治疗前后及30例正常儿童外周血sCD40L的水平,同时检测他们外周血中的血小板抗体(PAIgG)水平。结果ITP患儿治疗前外周血sCD40L的水平比正常儿童显著增高(P〈0.05),治疗后sCD40L的水平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sCD40L阳性的患儿血小板抗体水平显著增高,血小板计数显著降低(P〈0.05)。血小板抗体与血小板数量呈负相关(r=-0.83,P〈0.05)。结论sCIMOL可能是ITP发病的重要原因之一,检测ITP患儿外周血sCD40L的水平对明确诊断和判断预后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为应用抗CIMOL单抗治疗ITP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血清中白介素-10(IL-10)及白介素-12(IL-12)水平与异位性皮炎的关系。方法收集10例异位性皮炎患者的血清标本,并与10例正常人血清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异位性皮炎组的血清IL-10水平显著增高(t=4.825>2.878,P<0.01),IL-12水平则显著降低(t=6.135>2.878,P<0.01)。结论IL-10及IL-12在异位性皮炎的发病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通心宝冲剂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患者临床疗效及对8-异前列腺素F2a(8-IS0-PGF2a)和血清可溶性CD40L(sCD40L)含量的影响.方法 83例ACS患者随机分为通心宝治疗组(42例)和常规治疗组(41例),两组均予常规治疗,通心宝治疗组每天加用通心宝颗粒冲剂1剂(135g),一日一粒,疗程28天.采用ELISA法和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两组治疗前后8-IS0-PGF2a及sCD40L的水平.结果 通心宝治疗组的治疗后心功能改善明显好于对照组(P<0.01),且死亡率和并发症也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治疗后8-ISO-PGF2a,sCD40L的水平显著下降(P<0.01),通心宝治疗组8-ISO-PGF2a下降较常规治疗组更明显(P<0.05).结论 通心宝冲剂治疗ACS可能与其下调8-ISO-PGF2a的表达,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减轻细胞因子所介导的冠状动脉免疫应答及炎性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不稳定心绞痛(UA)患者血清可溶性CD40配体(sCD40L)、GMP-140的变化及氯吡格雷的干预影响和临床疗效。探讨sCD40L与GMP-140关系,在UA发生、发展中作用及氯吡格雷的抑制炎症反应作用。方法59例UA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29例,氯吡格雷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氯吡格雷首次顿服300mg,次日起75mg/天,连服两周)30例。另选正常对照组(无任何治疗)20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59例UA患者治疗前后及20例正常对照者血清sCD40L、GMP-140浓度,并观察氯吡格雷的临床疗效。结果UA患者血清sCD40L、GMP-140的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治疗后氯吡格雷组和常规治疗组血清sCD40L、GMP-140水平均显著下降(P〈0.01),且氯吡格雷组下降水平优于常规治疗组(P〈0.05;P〈0.01)。氯吡格雷组临床总有效率优于常规治疗组(P〈0.05)。结论sCD40L可刺激GMP-140表达,可作为AS斑块不稳定的标志。氯吡格雷可减轻动脉粥样硬化的免疫炎症反应,稳定斑块。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阳性的慢性胃炎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8(IL-8)、白细胞介素10(IL-10)的变化。方法 52例幽门螺杆菌阳性的慢性胃炎患者作为观察组,30例健康人群你作为对照组,测定两组血清IL-8、IL10的含量。并观察观察组胃部炎症活动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血清IL-8和IL-10的含量比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根据病情把观察组分为炎症活动正常、轻度、中度、重度四组,随着病情的加重血清IL-8和IL-10不段升高,各组间有明显差异(P<0.01)。结论幽们螺杆菌阳性的慢性胃炎患者血清IL-8和IL-10明显升高,并且与炎症的严重程度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血糖波动与下肢血管病变的关系。方法以2012年3月-2013年6月在北京军区总医院内分泌科住院治疗且行72h动态血糖监测的57例T2DM为研究对象,按超声检查结果分为T2DM合并重度下肢血管病变组10例(A组)、T2DM合并轻中度下肢血管病变组15例(B组)、单纯T2DM组32例(c组)。对3组的临床资料及动态血糖参数进行比较。结果A、B组病程、收缩压、LDL均显著高于c组(P〈0.05)。日内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日间血糖平均绝对差(MODD)、平均餐后血糖漂移幅度(MPPGE)均比c组明显增加(P〈0.05),A组血糖标准差(SDBG)比c组明显增加(P〈0.05)。A组病程、MAGE、SDBG、MODD均比B组明显增加(P〈0.05)。结论血糖波动与T2DM下肢血管病变程度关系密切,制定临床方案时除降压、降脂,控制糖化血红蛋白之外,更应重视平稳降糖。  相似文献   

18.
匹多莫德对生殖器疱疹患者IL-2、IL-10的影响及疗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匹多莫德对生殖器疱疹(GH)患者白介素-2、白介素-10的影响及临床疗效。方法:选择45例门诊GH患者(治疗组)予以口服匹多莫德片0.8g,qd,连用3个月。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3个月、6个月后进行临床疗效的观察和生存质量的评估,并采用ELISA法检测患者血浆白介素-2(IL-2)、白介素-10(IL-10)的变化。并选择30例门诊健康体检者作对照(对照组)。结果:治疗组治疗结束后1~3个月、4~6个月、7—9个月,复发控制率分别为60.0%、42.2%和22.2%。治疗组治疗后3个月、6个月生存质量评分、自身生存质量(G1)和健康状况(G4)总体评价较治疗前均有明显增加。且治疗后6个月较治疗后3个月增加更明显。治疗组治疗前血浆IL-2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IL-10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后3个月、6个月血浆IL.2水平明显升高,IL-10水平明显降低,且治疗后6个月血浆IL-2和IL-10水平升高或降低更明显。结论:GH患者存在细胞免疫功能紊乱。匹多莫德治疗GH的临床疗效确切,能明显减少GH的复发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作用机制可能通过升高IL-2水平和降低IL-10水平,从而增强机体的细胞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慢性肾炎患者治疗前后血清IL-2、IL-6、IL-10、IL-18和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方法分别应用放免法、ELISA法和单克隆抗体法对30例慢性肾炎患者治疗前后进行了血清IL-2、IL-6、IL-10、IL-18和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的检测,并与35名正常健康人作比较。结果慢性肾炎患者在治疗前血清IL-2和CD4/CD8比值明显低于正常人组(P〈0.05),而IL-6、IL-10和IL-18水平高于正常人组(P〈0.01);经半年治疗后血清IL-2、IL-6、IL-10、IL-18和CD4/CD8与治疗前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检测慢性肾炎患者血清IL-2、IL-6、IL-10、IL-18和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对判断病情及其预后均具有一定的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社区2型糖尿病(T2dM)人群发病危险因素的聚集与慢性并发症变化的关系。方法在城市社区就诊患者中选取159例2型糖尿患者,进行糖尿病人群危险因素调查、体格指标测量和生化指标检测。结果①在159例糖尿病者中,诊断具有糖尿病危险因素者103人(占64.8%),其慢性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不伴有糖尿病危险因素者(P<0.01)。②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以不伴糖尿病危险因素和只有一个危险因素组为参照,有2个危险因素组、3个危险因素组、4个危险因素组和5个危险因素组增加慢性并发症发生率的OR值分别为1.401(95%CI:0.811~3.014),2.614(95%CI:1.822~7.012)、3.241(95%CI:2.128~8.652)和4.991(95%CI:3.019~9.662)。结论糖尿病发病危险因素影响慢性并发症的变化,且随着危险因素的增加,慢性并发症有增多的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