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中医药治疗高脂血症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芳  尚文斌 《中医药信息》2011,28(2):120-123
高脂血症为临床上常见病、多发病,近几年中医药治疗本病取得了显著的临床疗效。在中医辨证施治原则的指导下,中药复方、中西医结合等治疗可显著提高本痛的疗效,因此,从病因病机、临床疗效、实验研究及机理等方面,总结了近年来中医药治疗本病的进展,旨在总结中医药治疗本病的经验方法,为今后进一步研究治疗本病提供理论依据和思路。  相似文献   

2.
便秘是临床常见、多发的消化系统疾病。研究便秘的中医药治疗方法,可为临床治疗提供思路。从中医辨证分型、中药治疗及中医外治法如针灸、穴位贴敷、穴位埋线、穴位注射、药熨、耳穴埋豆、握药、中药灌肠等方面研究中医药治疗便秘的进展,发现中医药治疗便秘疗效显著,相较于西医治疗有其独特的优势。对便秘的中医药治疗方法深入研究,进行数据挖掘和实验研究,密切结合现代治疗方法,以期在临床治疗上进一步创新,提高便秘的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3.
王阶  郭丽丽 《中国中药杂志》2015,40(17):3402-3405
由于中医药在理论基础、应用方式和疗效评价标准上与现代医药学的差异,中药的安全性、有效性在某种程度上受到质疑,阻碍了中医药的发展和国际化进程。作者针对近年中药新药研究中常见的适应证定位不明确、工艺选择不合理、临床前药效学研究结果对拟定适应症的有效性支持力度不足、临床疗效中医特色和优势不突出等问题,结合防治冠心病中药新药研发体会,指出现代病证结合理论渗透在中药新药研发的各个阶段,为中药新药研发提供全方位指导。从现代病证结合理论促进防治冠心病中药新药适应症精确定位,为制剂工艺优化和质量控制提供目标导向,赋予临床前药效评价中医药特色,通过多目标优化提高临床疗效等几个方面阐释现代病证结合理论在研发现代中药新药过程中的应用价值,并结合相关学科的发展对今后中药新药研发方向进行了客观分析。  相似文献   

4.
邹本良  张燕 《北京中医药》2006,25(3):144-146
魏子孝教授主张现代中医临床诊治要与西医学的疾病诊断、化验指标、疗效评价相结合,使治疗更加客观、更具说服力,提出了"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的中医诊疗思路模式,在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病实践过程中,辨病、辨证有机结合,选方、用药思维缜密,思路清晰,并提倡中、西医配合治疗,对现代中医临床诊疗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魏子孝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经验浅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邹本良  张燕 《北京中医》2006,25(3):144-146
魏子孝教授主张现代中医临床诊治要与西医学的疾病诊断、化验指标、疗效评价相结合,使治疗更加客观、更具说服力,提出了“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的中医诊疗思路模式,在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病实践过程中,辨病、辨证有机结合,选方、用药思维缜密,思路清晰,并提倡中、西医配合治疗,对现代中医临床诊疗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中医治疗药物流产后阴道出血,主要分为辨证论治、验方治疗、中成药治疗、中药联合中医外治法治疗等。中医药在促进药物流产后宫腔残留物排出、子宫内膜修复而止血方面优势确切。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目前的研究多为临床疗效观察与经验总结,并没有制定统一的疗效标准及观察的客观指标,基础实验开展不够广泛,缺乏证实中药疗效机理的药效学研究。今后当进行更为深入的研究,使中医药在治疗本病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用中医理论指导中药及复方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阶  荆鲁 《中国中药杂志》2003,28(9):795-798
医药结合 ,强化中医理论指导下的中药研究与应用 ,加快创新体系建设 ,成为新时期中医药研究中的关键问题。本文认为 ,在复方研究中 ,应依据中医临床要求 ,结合现代实验方法建立动物模型。复方研究需从药效学观察及临床疗效分析中找到突破口。复方药动学研究应注重方法学研究和有效物质的确定。由于复方的疗效在不同的证状态下作用不同甚或相反 ,重视中药复方行为有效性的主体———中医证候同样重要。多元化的中药研究思路从不同角度对中医药学术的发展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中药研发及方证对应理论体系构建的目的在于建立治疗临床疾病的新型高效中药的组方优化理论和设计方法学及方证对应的规范标准及用药监测 ,从而在中药及复方临床实验中建立新型中药临床使用标准 ,以利于不断提高医疗水平。  相似文献   

8.
高脂血症为临床上的常见病、多发病,近年来中医药治疗本病取得了显著的临床疗效。在中医辨证施治原则的指导下,中药、针灸等治疗疗效显著。本文引用近五年的文献加以概述,阐述了中医药治疗高脂血症的病因病机研究、临床研究和实验研究,旨在总结中医药治疗本病的经验方法,为今后进一步研究治疗本病提供理论依据和思路。  相似文献   

9.
研究肝病胁痛的中医治疗方法,为临床治疗提供思路。通过查阅大量文献将肝病胁痛进行分析,并从中医辨证分型、中药治疗及中医外治方法如针灸、穴位按摩、穴位贴敷等方面研究中医治疗肝病胁痛的方法。中医药在治疗肝病上种类繁多,且安全有效、副作用小,中医外治在肝病胁痛的治疗上疗效尤为突出,值得大范围临床推广应用。因此,在今后肝病胁痛的治疗中应加大对中医外治方法的研究力度,力求为临床治疗提供新方法,为提高肝病胁痛的临床治疗有效率提供有力帮助。  相似文献   

10.
艾滋病的中医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0余年来,中医药治疗艾滋病(AIDS)取得了较大进展,研究表明中医药可提高机体免疫功能、抑制病毒;在缓解临床症状、改善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等方面,已显示出一定的疗效。今后应结合临床实际,制定全国性的统一的中医疗效标准,进一步筛选中药复方、单味中药及有效成分,寻找最佳治疗方案。同时加强抗HIV中药研制的标准化研究,加强中药有效成分和结构改造的研究,进一步发挥中医药优势。  相似文献   

11.
该文回顾、分析了当代西医病与中医证结合研究的主要进展及其相应的研究思路和方法。当代病证结合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辨证标准的研究,特定疾病的分型、分期、核心病机研究和证本质研究。其中,辨证标准的研究和疾病的分型、分期、核心病机研究多采用“以病统证”的研究思路,证本质的研究主要采用“以证统病”的研究思路。最后提出未来病证结合的研究:应始终坚持面向临床,为提高中医临床诊疗水平服务;亟需进一步挖掘中医原创思维;更应注重充分吸纳现代科学技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2.
中医类的动物模型从无到有,从单纯因素刺激到多因素刺激,从个体上升到基因研究,从不可重复的模型到重复率较高的模型,结果表明中医因素与现代物理化学方法相结合所造的动物模型无疑是未来发展探索的主流。中医类的动物模型应以中医基础理论为根本,继承传统中医经典理论是发展中医的基础与关键,在继承的同时,也应充分吸收现代科技成果,创新思维,运用多学科交叉等更多科学的方法及手段开展研究,可使中医理论得到不断地充实与完善。所以在造模的同时,面临各种挑战:1证的不客观性,故积极探索中医领域中人类未发觉或是容易忽略的异常指标是很有必要的。2证的兼证很多,故要探索如何排除干扰,做针对性更强的动物模型。3少见考虑用内因,不内外因等中医因素作用于动物模型的制作上并且缺乏稳定、可靠、可重复的病证结合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3.
膝骨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 KOA)属于临床难治性疾病,其高发病率、高致残性给国民健康、社会发展造成了沉重的负担。在这种不利局面下,中医药在KOA的临床防治上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其根据“辨证施治”理念的指导对患者采用个体化治疗往往能够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然而中医学在传统认知上作为经验医学的集成,现有的KOA中医药基础研究结果尚未完全阐明其客观化、现代化的属性,阻碍了中医药防治KOA科学内涵的揭示以及全面、系统的临床研究的开展和新药研发,如何开展完善、合理、可行的基础研究以进行KOA中医药客观化和现代化探索成为研究者不得不解决的重大难题。随着系统生物学知识结构和研究手段的完善与更新,其与中医药的结合已经成为阐释并创新中医药理论内核、突破中医药研究瓶颈的重要方法。本文通过总结、分析目前KOA中医药基础研究的现状与不足,突出系统生物学在目前KOA中医药研究中的关键作用及应用趋势,以期为今后KOA的中医药研究和发展提供新的思路与对策。  相似文献   

14.
中医是一个独属于东方完整的医学体系,其科研是在东方特有的文化背景下进行的,面对全球化,中医需要被重新解读以衔接古今。文章认为"方证对应"是传统辨证论治发展蜕变的成果,提出"方证"体系是一种基于传统、适应现代的辨证论治体系,实现了对中医研究成果的直接运用。拟从中医经典入手探索构建中医基础研究与临床实践紧密结合、互根互用的中医诊疗系统,为中医临床诊治提供扎实的理论指导与完备的数据支持,推动中医发展。  相似文献   

15.
探讨近代中西医汇通及其对当代中医学发展的影响。从明代万历年的西医传入到1949年的中西医结合,300余年的中西医汇通史经历了启蒙、创立到鼎盛发展的3个历史时期。近代中西医的碰撞、沟通,使得具有几千年发展历史的传统中医开始了第一次对自身生存命运的思考,汇通派的"实验中医观"、"以西补中观"和"新中医观"等思想主导了近代中医的变革与发展。认为现代医学的发展面临着危机,迫切需要中西医合力;现代中医只有与西医和其他学科加强深入汇通,加快发展步伐,才能适应世界医学重新调整医学目的和改变医学模式的需要。同时,在现代的中西医汇通中,坚持中医的思维方式,推进中医特色的科学研究,提高汇通人才的传统文化素养等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6.
中药复方是中医临床用药的主要方法与手段,中药复方功效是指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对多味中药治疗作用的概括与总结。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科学、有机地阐释复方功效的科学内涵,一直以来都是中医药基础研究的难点。本文就中药复方功效现代研究的思路与方法进行了深入探讨与总结,极大地丰富了中药复方功效现代研究的内容,促进了中药复方的研究和发展。  相似文献   

17.
该研究目的是研制《中药临床信息数据元标准目录》,为中医电子病历的应用提供中药临床药学的应用标准及模式。研究方法是通过文献分析、调查问卷、小组讨论、专家咨询4种形式制定工作路线、初步确立研究内容:从中药本草考证,中药材产地、采收、加工,性状鉴别、理化鉴别、现代研究,性味归经、功效主治、临床应用,炮制,中药调剂,中成药规格、用法用量、使用注意、功效主治等,小包装等的应用,新药研究,管理等一条线展开。包括中医药理论、应用及医院管理等信息;按照国家《卫生信息数据元标准》总则及第16部分中有关内容,数据元研究基本方法,从界定的研究内容中提取中药临床信息数据元。提出构建《中药临床信息数据元标准目录》的思路与方法,整理出中药临床信息数据元标准目录,分为基础类、临床应用类、管理类三部分,并且规范中药临床信息数据元的标识、定义、表示、允许值。讨论中药临床信息数据元的信息来源、采集标准、留接口、规范科学术语、与已有标准对接、维护管理方案等问题。  相似文献   

18.
如何发挥中医学的优势与特色,开拓在中国文化和科学思想特色的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新局面,是目前中医基础研究中的关键性问题。如对中医学指导思想的认识,对中西医学差异性的认识,对中医诊职方法特色的认识,对中医在未来医疗卫生事业定位的认识等,是我国研究中医基础理论所必须要明确的问题,分析这些问题,一是它可以修正我们不尽合理的研究方向;二是它可以为我们提供一些研究方法的思考,更有利于中医基础理论科研的创新。  相似文献   

19.
如何发挥中医学的优势与特色,开拓有中国文化和科学思想特色的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新局面,是目前中医基础研究中的关键性问题。如对中医学指导思想的认识,对中西医学差异性的认识,对中医诊职方法特色的认识,对中医在未来医疗卫生事业中定位的认识等,是我们研究中医基础理论所必须要明确的问题。分析这些问题,一是它可以修正我们不尽合理的研究方向;二是它可以为我们提供一些研究方法的思考,更有利于中医基础理论科研的创新。  相似文献   

20.
旨在阐述单细胞测序技术的优势,促进单细胞测序技术在中医体质研究中的应用。通过介绍单细胞测序技术概况及其在医药领域的应用,论述单细胞测序在中医体质学研究中的可应用方向。运用单细胞测序方法进行"体质可分""体病相关""体质可调"中医体质关键科学问题和"禀赋遗传"等中医体质基本原理的研究,拓展中医体质研究思路和方法,为探索中医体质理论的现代研究提供了新的支撑。加快传统中医药与现代生命科学技术的结合,有利于中医体质研究的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