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糖尿病肾病基本病机特点为本虚标实 ,本虚为气血阴阳 ,五脏亏虚 ,以肾为根本 ,标实多为血瘀、痰凝、湿阻、浊毒内生等 ,病机核心是毒损肾络。针对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特点 ,应注重气阴两虚、肾失封藏、毒损肾络的病机 ,以此病机为依据 ,确立补肾解毒通络法。  相似文献   

2.
魏娟  张喜莲  戎萍  刘璇 《天津中医药》2022,39(7):826-828
儿童癫痫是儿科神经系统常见病,中医药治疗有一定特色。文章总结了马融教授运用五脏辨证体系论治小儿癫痫经验。认为病机关键为本虚标实,以痰浊雍盛、引动肝风为标,以肝肾阴虚、脾肾亏虚、心脾气阴两虚为本,病位主要在心、肝、脾、肾,与肺的关系亦相关。治疗时应首辨虚实,再辨病位,实证以豁痰息风为主,虚证则以补脾肾为主,从而确立治法治则及遣方用药,为临床癫痫治疗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南征教授治疗糖尿病特色简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糖尿病肾病基本病机特点为本虚标实,本虚为气血阴阳,五脏亏虚,以肾为根本,标实多为血瘀、痰凝、湿阻、浊毒内生等,病机核心是毒损肾络。针对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特点,应注重气阴两虚、肾失封藏、毒损肾络的病机,以此病机为依据,确立补肾解毒通络法。  相似文献   

4.
《辽宁中医杂志》2013,(5):835-837
张伯礼教授以长于研究、治疗心脑血管疾病著称,有丰富的中医理论和临床经验,认为冠心病以心肾肝脾诸脏功能失调及气血阴阳虚衰为本,气滞、血瘀、痰浊、寒凝为标,临床多见本虚标实相互参合、交互致病,形成不同的病机特点,导师根据不同的病机特点,采用相应的治疗方药。通过作者随师临证,研究处方用药,文章对导师张伯礼教授治疗冠心病方法和用药特色进行了总结和探讨。  相似文献   

5.
黄振翘长期致力于中医血液病临床工作,在血液病出血病证诊治方面有独特的经验。选择黄振翘治疗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三个有效病案,分析其病机、治法及用药特点如下:出血紫癜以肝火伤络为标,热在血分,火伤血络;虚劳血证以脾肾亏损为本,热伏血分,瘀血阻络,本虚标实。治疗首先辨明脏腑病位,分清虚实、气火盛衰,治疗原则:出血紫斑,泻火治标以制肝木,兼顾治血,虚劳血证脾肾同治,调水火气血阴阳。难治性ITP以阴精亏虚、里有瘀热为病机特点,采用分阶段治疗,调治肝、脾、肾三脏。  相似文献   

6.
王行宽教授认为,糖尿病心脏病基本病机为肝、心、肾三脏功能失调导致心络不通,心络失和则不寐,心络不通则胸痹,心络不荣则心胀,其基本治法为通补心络,并创制以清肝泻心汤为基础方辨证用药。本文介绍王教授辨治糖尿病心脏病的临证思路,以期对临床诊治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7.
范建民  姚福胜  田晶  张稳 《吉林中医药》2021,41(12):1579-1582
本文论述王行宽教授从"痰、瘀、郁"病机立论,运用"杂病治肝,肝心同治"思想论治心胀经验.王行宽认为本病病性属本虚标实,本虚为心阳、气营亏虚,标实为痰湿、瘀血、气郁夹杂,且标实决定了本病的变证.本病位在心,涉及肝、脾等脏,而"肝"与本病发展密切相关.依据"痰、瘀、郁"病机不同,将心胀分为初、中、后三期,以"益气养营,疏肝理气,化痰祛瘀"为总的治则,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8.
李灿东教授认为“虚、气、痰、瘀”是肺结节的病机特点,病位在肺、脾、肝、肾,正虚为本,气滞、痰湿、瘀血为标。有症状患者证候多以肺脾气虚、肺肾两虚、气阴两虚、肝气郁滞、痰湿蕴肺、瘀血阻络为主,无症状者临证注重辨人论治、辨机论治、辨病论治相结合。治宜扶正祛邪,标本兼顾。扶正以补益肺、脾、肾为主,祛邪则根据气、痰、瘀的兼杂特点,予理气、化痰、行瘀等治法,以达到散结之功。  相似文献   

9.
张娅  胡荣魁 《光明中医》2022,(7):1162-1166
夏桂成教授创立"心(脑)-肾-子宫轴"理论,结合自身多年临床经验审因施治,认为多囊卵巢综合征的病理本质为心(脑)-肾-子宫轴失衡,病机关键是心肾失济-肾虚痰瘀、肾虚为本,心肾失济为病机枢纽,痰浊、瘀血为标,本虚标实相兼为病.夏桂成教授指出此病证的主要证型为心肾失济-肾虚痰瘀证,且证型多为主证型下的兼夹证型,也就是临床持...  相似文献   

10.
吴巍 《河南中医》2012,32(9):1166-1167
冠心综合征病机为本虚标实,以气、血、阴、阳虚衰为本,痰浊、瘀血、寒凝、气滞为标,治疗本病不应仅从治心着手,需重视肝、肾、肺、脾多脏的气血阴阳调理,方可取效。  相似文献   

11.
阮士怡三子补肾养心汤治疗眩晕经验总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眩晕是中医临床常见疾病,多涉及西医心脑血管疾病、颈椎病等,尤其常见于高血压病。阮士怡教授在心血管病临床中治疗眩晕,针对年老久病之高龄患者,多重视心、肝、肾之精血亏虚之病因,提出眩晕病机为心、肝、肾之精血亏虚为本,痰瘀互结为标,治法以滋养心肝肾,兼化瘀散结,临床自创三子补肾养心汤治疗心肾阴虚、肝肾阴虚型眩晕,多获佳效。  相似文献   

12.
黄褐斑是临床上常见损美性皮肤病,段渠教授认为黄褐斑发生主要与肝脾肾三脏相关,提出以脾肾气血亏虚为本,气滞、血瘀、湿热、痰浊为标,临床探索出内外结合、活血化瘀、养心安神、升清降浊遣方用药思路,直中病机,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13.
《辽宁中医杂志》2016,(8):1581-1584
目的:总结国医大师周仲瑛教授对肺癌病因病机的认识、辨治规律及处方用药。方法:通过Medcase V3.2仓公诊籍国医脉案数据记录挖掘系统,运用频数分析与关联规则分析,从症状、病理因素、病机、处方用药等多方面对周仲瑛教授治疗肺癌的医案进行数据挖掘。结果:通过数据挖掘,临床表现中频数最高的是咳嗽,其次是口干、少痰,舌象中频数最高的是苔黄腻、质黯,脉象频数最高的是滑、细脉,病理因素依次为为痰、瘀、毒、热、郁,病机依次为为气阴两虚、痰瘀郁肺、癌毒走注及热毒痰瘀。所用药物中,出现频率最高的是北沙参。结论:肺癌的病位在肺,涉及肝、脾、肾,病机属本虚标实,本虚以气阴两虚为主,标实以痰、瘀、毒、热、郁为主。  相似文献   

14.
国医大师周仲瑛治疗糖尿病肾病经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仲瑛教授从事中医临床、教学、科研60余载,学验俱丰,善于治疗各种疑难杂病。经过多年的临证与研究,他认为糖尿病肾病的病位主要在肾,涉及肝、脾(胃)、肺及心,久病入络,其主要病机在于肝肾不足、气阴两伤,瘀、热、湿、痰、燥既为其主要的病理因素,又是其病情迁延难愈的关键,病理性质为本虚标实,以肝肾亏虚、气阴两虚为本,瘀、热、湿、痰、燥等为标。治疗以益气养阴、补益肝肾为主,从湿热、燥热、瘀热、痰热分而治之,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5.
卢秉久教授认为脂肪肝虽病位在肝,但与脾、肾两脏关系尤为密切,多由饮食不节、情志失调、劳逸失常等致。其病机特点为本虚标实,肝脾肾三脏亏虚为本,痰浊、气滞、血瘀互结为标。提出疏肝理气、祛湿活血、健脾补肾整体调节的治疗思路,临床用药随症灵活加减,效果颇丰。  相似文献   

16.
正糖尿病属中医学"消渴"范畴,阴虚燥热是基本病机,且以阴虚为本,燥热为标,属本虚标实之证。有资料显示,失眠是2型糖尿病患者的常见症状[1]。失眠属中医学"不寐""不得眠""不得卧"范畴。其病位在清窍,与心、肝、胆、脾、胃、肾关系密切。失眠虚证多由心脾两虚、心虚胆怯、阴虚火旺引起心神失养所致,实证则多由心火炽盛、肝郁化火、痰热内扰、瘀血阻络及胃失和降进而引起心神不安所致。  相似文献   

17.
高维琴 《河南中医》2013,33(8):1203-1206
风湿性肺间质病变证属本虚标实,以肺脾肾亏虚为本,痰浊瘀血为标,二者相互影响,互为因果.本病病位早期在肺,但已有脾肾不足,主要为气虚;中期更伤脾肾,气阴耗伤;晚期重伤肾之阴阳,并累及于心,通过分期辨证,有利于更好的把握疾病各期的病机特点,同时也提示在用药选择上当有的放矢.  相似文献   

18.
裴芳利  曾诚 《新中医》2015,47(11):13-15
介绍曾诚教授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的经验。曾教授认为本病病因病机以肝脾肾三脏功能失调为本,痰瘀互结为标。治疗应辨病与辨证相结合,分型论治,肝脾肾同调,痰瘀兼消;并强调孕前中西医调周促排卵助孕,孕后安胎;同时注重身心同治及个体化治疗以提高疗效,临证选方用药颇具特点。  相似文献   

19.
糖尿病肾病[1]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由糖尿病微血管病变引起,以肾小球硬化为主要病理特征,是导致慢性肾衰竭的主要原因之一.本病可归属中医学的"肾消"、"下消"、"水肿"、"尿浊"、"肾劳"等范畴.本文就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病的最新研究进展综述如下.1 病因病机糖尿病肾病的病因病机,在以往认识的本虚标实、虚实夹杂基础上,多数医者认为瘀和毒亦为糖尿病肾病的重要病机特点.马东明等[2 ]认为糖尿病肾病的主要病机为肾络瘀阻,消渴日久,致肾之气阴两虚,肾络亏虚,络脉失养,而内生痰浊,瘀血等病理产物,瘀滞在肾络,津凝痰聚,痰瘀郁热,胶结成毒,络毒蕴结,肾络阻滞,诸症丛生.何泽等[3]认为糖尿病肾病中医病机为肾元亏虚,毒损肾络,病性本虚标实、气阴亏虚为本;痰湿、浊毒、瘀血等为标实之证.早期表现为气阴两虚,逐渐肾体虚损劳伤,肾用失司,气血俱伤,脉络瘀阻,湿浊瘀血内蕴化毒;毒邪是主要矛盾,贯穿消渴肾病始终.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原发性高血压肾损害患者的中医证候学特点和规律。方法运用因子分析法对195例高血压肾损害患者的中医证候特点及分布规律进行初步探讨。结果得到9个高血压肾损害的中医临床类证候分类。结论高血压肾损害为本虚标实之证,本虚主要为脾肾两虚,标实主要涉及瘀血和痰湿,其主要病位在脾、肾,涉及心、肝两脏,主要病机可归纳为脾肾两虚、痰瘀阻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