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温晓妮  鲍远程 《陕西中医》2009,30(9):1166-1167
目的:研究肝豆状核变性(WD)中医证候的客观化指标,统一规范其辨证分型。方法:将4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辨证分型,探讨各项指标与中医证候的相关性。结果:肝肾阴虚型16例,湿热内蕴11例,肝郁脾虚8例,脾肾阳虚6例。其中脾肾阳虚型与肝肾阴虚型的AST、TBIL、ALB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脾肾阳虚型与湿热内蕴型的TBIL、ALB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脾肾阳虚型与肝肾阴虚型的ALB、BUN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肝郁脾虚型与湿热内蕴型的TBIL、DBIL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脾肾阳虚型与其他3型的病程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WD患者的中医证候与肝肾功能等生化指标、病程有较明显的相关性,可将各型间有显著性或极显著性差异的指标经临床验证后作为WD中医证候的客观化指标。  相似文献   

2.
冠心病中医证型与客观指标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雪梅 《河南中医》2009,29(7):727-729
近年来,冠心病中医证型与客观化指标相关性研究,取得了一定进展,但仍存在较多的问题:一是临床证型不统一,二是研究的样本少,三是客观指标有一定局限性。建立规范、统一的CHD中医证型体系,寻找无创伤性、特异性和敏感性较高的客观辨证依据,是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3.
肝纤维化中医辨证分型和微观指标相关性的临床研究对于中医证候客观化研究和临床疗效的提高都很重要。目前肝纤维化中医辨证分型和微观指标相关性研究的研究设计多按指标升高的程度对各证型进行排序,各家结果不一致。建议采用"金标准"检查来选择研究对象,进一步明确西医诊断标准和中医辨证分型标准以提高研究设计质量,并参考相关国际规范来报告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4.
特发性肺纤维化(idiopathic pulmonary fibrosis, IPF)发病率逐年上升,致病因素复杂、致死率极高,已然成为严重影响我国人口健康的慢性复杂性疾病。大量循证依据表明中医药在改善IPF症状、提高IPF生存质量和减少急性加重次数方面发挥独特优势,IPF辨证论治逐渐在临床应用中得到高度认可,IPF中医辨证客观化不仅有利于提高中医诊治水平,而且为中医药标准化、规范化研究提供基础。目前IPF中医辨证客观化仍存在辨证分型方法不统一,有迹可循的中医证候相关研究严重不足,将现代医学指标、组学技术与IPF中医证候相结合在整体水平上探讨其特异性微观特征,对于推动中医证候学和微观辨证学发展意义重大。该研究综述近年来IPF辨证分型方法以及寻找IPF不同中医证型间的现代化指标差异,将胸部高分辨计算机X线断层扫描、血液学检查、动脉血气分析、肺功能检测、基因转录组学、蛋白质组学、代谢组学等指标引入IPF中医辨证客观化研究,运用现代化技术探索IPF患者不同证型之间的潜在生物标志物,旨在深入探讨IPF不同中医证型的致病机制,以期为中医药辨证治疗IPF提供客观量化指标和循证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中医治病的基本依据是辨证分型,而中医证型的客观化始终是中医现代化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课题。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CI)的中医证型与临床上各类客观化指标之间存在一定相关性。本文现对MCI中医证型与客观化指标相关性研究进行归纳总结,以期使MCI的中医分型更加客观、严谨、标准,为中医治疗MCI提供更加科学、全面、可靠的保证。  相似文献   

6.
《辽宁中医杂志》2015,(6):1373-1375
介绍近5年有关高血压病中医证型相关性研究进展,发现高血压病中医证型与流行病学、动态血压、靶器官损害、生化指标、基因等方面的相关性研究均已取得成果,但目前临床研究缺少统一中医辨证分型标准,认为应统一制定高血压病中医辨证分型标准,通过中医证型与现代客观化指标相结合,形成量化较为一致的客观指标,最终将有利于提高高血压病的现代中医诊疗水平。  相似文献   

7.
李德果  吴春玲  纪孝伟 《光明中医》2023,(10):2007-2010
中医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Cerebral Ischemic Stroke, CIS)的诊治中有着不可忽视的疗效和优势,近年来,CIS中医证型与临床客观化指标之间的相关性成为研究热点,取得了一定成果,此文以CIS中医证型与临床客观化指标的相关性展开综述,详细描述现阶段二者之间的相关性研究进展,总结特点,同时发现研究中存在数据量支持较少、缺少统一的证型分类标准和客观指标参考值等缺点,致使研究缺乏规范性,下阶段需要增加研究严谨性,为CIS的中医诊疗提供更加准确的证据。  相似文献   

8.
中医诊断客观化研究的现状和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古典医籍及现代医学的检测指标,论述了中医四诊的客观化研究,分析了中医证候与辨证论治的规范化上存在的问题,并对四诊客观化、证候、辨证等提出了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9.
介绍近年来有关高血压的中医证型相关性研究进展,高血压的中医辨证分型与基因、动态血压、靶器官损害、生化指标等方面反映出相关性,但目前临床研究缺少统一中医辨证分型标准,各研究之间仍缺乏可比性。  相似文献   

10.
中医辨证分型是中医治病的基础,而中医证型的客观化一直是中医研究领域的一个难题.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急性脑梗死(ACI)的中医证型与临床上各类客观指标之间存在关联,如:血流变指标、生化指标、细胞因子指标、影像学指标、神经系统指标、评分功能指标、动脉硬化、高血压等.今后应在目前中医证候研究的基础上制定更加规范、统一的标准,选用相同数量的标准样本进行临床研究,规范科研设计.加强动态观察,致力于综合研究,使急性脑梗死的中医分型更加客观、严谨,为急性脑梗死的中医治疗提供更加科学、全面的保障.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慢性萎缩性胃炎(简称CAG)中医常见辨证分型中胃黏膜组织p53蛋白的表达水平,探讨中医各证型之间在细胞生物学水平上有无差异,探索其是否可以作为CAG中医辨证分型的客观指标之一。方法:将CAG患者90例按照中医辨证分型标准进行分型,选择其中病例数较多的3个证型共71例分为3组,胃镜下采集3组患者病变胃黏膜组织,并记录Hp感染情况,同时检测胃黏膜组织p53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CAG 3个中医证型组Hp阳性与Hp阴性组比较p53阳性表达情况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p53阳性表达率3个证型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阳性表达率在脾胃湿热型、脾虚气滞型、胃阴不足型3个证型中逐渐递增。结论:检测p 53的表达可作为中医辨证分型的参考指标,并能协助指导临床诊断及治疗。  相似文献   

12.
辨证论治是中医的特色,证候研究是中医科研的基础。在病症结合基础上探讨冠心病中医证型与现代西医客观指标的相关性,能使中医辨证分型更加客观化和规范化。冠心病证候客观化的研究对进一步认识证的实质、寻找辨证的客观依据、指导中医诊断和治疗有积极意义,将传统宏观辨证与现代微观辨证有机结合是提高冠心病中医辨证论治水平和临床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文章通过对近十年来中医结合微观辨证诊断及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的文献进行综述,归纳并总结出CAG中医证型与微观指标之间的相关性,指出两者之间存在的问题,以期为中医治疗CAG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4.
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又称缺血性心脏病,属中医“胸痹”、“心痛”、“厥心痛”等范畴。20世纪70年代起我国即开展了CHD中医辨证分型的研究,结合现代医学的客观化指标和量化手段,使CHD中医证型与客观化指标相关性研究取得了诸多进展。现将近年来有关CHD中医证型与客观指标相关性研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5.
<正>中医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疗效确切,但目前辨证分型尚不统一。为探讨CHF中医证型的客观化依据,现将CHF客观化指标的变化与CHF证型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国内利用客观指标研究CHF的辨证分型现状综述如下。1 CHF病机及中医辨证分型现状中医认为CHF病机为本虚标实,本虚主要为心气不足、  相似文献   

16.
慢性肾功能衰竭中医辨证客观化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近年来慢性肾功能衰竭(CRF)中医辨证客观化研究的国内外文献进行了回顾和分析,结果表明应用现代科技手段对CRF的不同证型进行客观化研究已日趋深化,许多实验室指标与中医证型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相关性,多学科、多系统、全方位的探讨CRF各证型舌脉象的客观化指标,最终有可能建立一种比较完善的辨证方法乃至新的辨证体系。  相似文献   

17.
高血压病中医证型与血脂紊乱的相关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云飞 《中医杂志》2007,48(7):626-628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不同中医证型与血脂紊乱的相关性以探索高血压病中医辨证的客观化指标。方法收集111例住院高血压病患者,设计调查表,准确填写临床资料,并以20名健康人作为对照组。由两名中级以上职称的医师根据有关高血压病的中医证候标准进行辨证,得出辨证结论。对试验组不同证型之间及试验组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试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存在明显的血脂紊乱,尤以胆固醇(TC)升高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降低最明显(P<0.05或P<0.01)。在试验组各证型的比较中,痰湿壅盛型HDL-C降低最明显。阴阳两虚型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升高明显。结论血清甘油三酯(TG)升高和HDL-C降低可以作为痰湿壅盛证辨证的客观化指标;LDL-C升高可以作为阴阳两虚证辨证的客观化指标。  相似文献   

18.
辨证论治是中医的优势,研究失眠的中医证候规律能够提高辨证的客观化和疗效的稳定性,具有较全面的指导作用。近年来关于失眠中医证候的研究取得了一定进展,但仍然存在证候标准不一致、研究缺乏客观化、证候临床相关指标意义局限等问题,通过分析总结失眠中医证候研究成果,发现不足,为更进一步的研究把握方向。查阅行业协会失眠证型标准,检索近年CNKI、万方数据库研究失眠中医证候的文章,将相关文献按照证候分型标准、名医辨证经验、证候分布规律、证候临床研究等方面进行总结,对中医失眠证候研究规范化、客观化、现代化,提高临床疗效的可重复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对急性心肌梗死中医证型客观化研究的几点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证候的客观化规范化研究具有十分突出的地位,其研究不但能够提高中医临床的疗效,还促进中西医的沟通和交流。现在,心肌梗死中医证型研究已开始逐步结合现代医学的客观指标和量化手段,在中医辨证分型和证型客观化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使心肌梗死中医辨证论治体系进一步规范化和客观化。就近年来心肌梗死中医证型客观化研究进展作一简要评述,以期能促进中医辨证诊治心肌梗死客观化研究和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0.
慢性乙肝中医辨证分型客观化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欣  崔淑玫  马健 《辽宁中医杂志》2008,35(9):1435-1437
中医辨证治疗是慢性乙型肝炎治疗的重要方法之一,然而由于缺乏客观、统一的辨证标准,给大规模的临床研究及实施循证医学带来许多困难。因此用现代科技手段来揭示"证"的物质基础,探索慢性乙肝中医证型与客观指标间的相互关系,不仅是中医现代化的要求,也是中西医结合研究的热点。对近些年中医分型与客观指标关系的研究进行综述,认为二者的相关性研究可以加快中医辨证向客观化、标准化、统一化发展的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