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健忘是指学习记忆功能衰退的一类病症,“健忘”一词,最早见于《太平圣惠方》,在此之前,《内经》称之为“喜忘”或“善忘”,《千金方》、《外台秘要》则称之为“好忘”。几千年来,中医对健忘的治疗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多将其作为一种症状或兼症而散见于气血脏腑证治之中,作为主症治疗者较少见。学习记忆作为一种精神活动,中医学归之为“神”或“神志”范畴,“神志”作为生命中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既是由五藏精气所化生,又具有整体协调的特点,对此,《内经》提出了“五脏藏神”的理论,充分理解“五脏藏神”论的内涵,理清历代健忘症论治的理论渊… 相似文献
2.
《黄帝内经》提出了五脏藏神理论,从五脏整体角度阐发了脏腑与神志的关系。五脏功能失常,神失所主就会出现失眠。张仲景论治失眠是对五脏藏神理论的具体应用,无论在病因、病机和治疗方药上都极大拓展了该理论,并为临床诊治失眠提供了宝贵的借鉴。 相似文献
3.
4.
5.
“五脏神”学说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明优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4,(14):18-19,29
目的 将纷繁复杂的中医神志学中“脏神”归类,为构建完整清晰的中医神志系统打下基础.方法 从发生学角度,结合《内经》、道家学说,探讨“五脏神志”系统建立的理论与实践问题.结果 在“五藏神”的基础上,提出“五脏神”构想的学术观点.认为“五脏神”是指五脏本身具有的神,它随着胎儿形成与发育过程中的五脏逐渐形成,五脏本身的神也开始成形,并且因五脏本身的阴阳属性而各有一对阴阳属性的脏神,共同管理脏腑的气机、生理功能和神志活动,即“五脏阴神”“五脏阳神”,合称为“五脏神”. 相似文献
6.
7.
儿童自闭症又称孤独症,是一种广泛发育障碍疾病[1],主要临床表现为程度不一的人际交往障碍、言语发育障碍、兴趣狭窄[2]。本病发病率较高,研究表明此病2011~2015在我国的发病率达1.8%[3]。关于“自闭症”病名的记载中医文献中亦无显示,但是根据古代医家的各种描述,儿童自闭症属于祖国医学的“语迟”“胎弱”范畴[4],病位在脑,与心、肝、肾相关,基本病机在于先天不足。笔者在跟师学习过程中,有幸见证于娟教授运用小儿推拿治疗本病且疗效显著,现将验案1则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焦虑症是以持续的紧张、担忧或反复发作的惊恐为主要临床表现,《黄帝内经》关于“藏神”与“失神”的论述,发现五脏病变与情志失调共同作用引起焦虑,是焦虑症重要的病理基础。五脏神通过情志环路相互作用,形成对外界刺激的情绪和行为反应。“心神”被视为五脏神中的统帅,主导精神意识思维活动,而“脑神”则与记忆、视听觉等相关联,二者在调节人体精神活动中具有主次关系。本文基于“五脏藏神”理论探讨了背俞穴在治疗焦虑症中的应用和机制,认为刺激背俞穴调节五脏功能可能激活脊髓节段,产生神经体液调节影响自主神经系统,实现对焦虑症患者的身心共病特征的全面调节,达到抗焦虑样效应。 相似文献
9.
孤独症是一类以社会交往障碍、兴趣狭窄、重复刻板行为等为主要表现的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多发于儿童期。基于五脏藏神理论,孤独症病机可归纳为五脏所藏之血、脉、营、气、精亏虚,五神失养。“调神针法”基于五脏藏神经典理论,是一套以治疗神志病为主的针刺方法。临证治疗孤独症以“调神针法”调神为主,并补养五脏精气,首先选择当代著名针灸学家杨甲三教授在治疗神志疾病时常用的“头三神”穴组,即神庭、本神、四神聪,从神调神,再以神门、内关、三阴交、太冲、太溪调补五脏精气,同时辅以辨证配穴,临床取得较好的疗效。附验案1则以佐证。 相似文献
10.
失眠是抑郁症的核心症状之一,与抑郁情绪成正相关.失眠与抑郁症在本质上存在着神志异常的病机交集,是其相关性的核心所在.《内经》认为,神志是建立在五脏气血阴阳的物质基础上而产生,故从形神统一观的病理角度“脏虚五神失舍”与“邪实神难归藏”探讨抑郁症失眠,可作为临床病机分析的主要切入点,为治疗抑郁症失眠提供了辨治思路.而在临床诊治中还应依从形神相依的生理特性,注重心理范畴的调整,从根本上做到身心并治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1.
12.
脏象是人体内脏的生理活动及病理变化反应于外的征象,做好脏象理论研究有助于中医理论的发展。其中五脏理论最为重要。辽宁中医药大学中医脏象理论及应用国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自成立以来,一直围绕心、脾、肾脏象理论关键科学问题进行研究,引入动物行为学实验方法,为脏象理论提供新的科学依据。近来动物行为学实验方法是中医学研究中的热门,文章从动物行为学角度,探索“五脏藏神”理论的科学内涵,说明动物行为学在进行科学研究时需要注意的问题,以及对动物行为学在未来得到更多应用的展望。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通过小儿推拿结合针刺与单纯针刺两种方法治疗小儿自闭症的前瞻性对照研究,观察小儿推拿治疗小儿自闭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自闭症患儿随机分为2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小儿推拿疗法结合针刺疗法,对照组予以单纯针刺治疗。2组均每周治疗2次,共治疗30次。结果:在研究过程中,治疗组脱落2例,实际完成28例;对照组脱落5例,实际完成25例。孤独症行为量表(ABC)五种因子(感觉、交往、躯体运动、语言、生活自理)治疗前后比较,治疗组除了语言因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因子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对照组除了感觉因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因子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提示治疗组与对照组均能不同程度地改善患儿的感觉、交往、躯体运动、语言和生活自理等五个方面。而2组五种因子治疗前后差值比较,除感觉因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他各因子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ABC量表总分组内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提示2组治疗方法均有效。2组ABC量表总分治疗前后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提示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治疗组100%,对照组96.0%。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推拿结合针刺疗法总体疗效良好,治疗后ABC量表总分的改善优于单纯针刺,总体有效率亦较单纯针刺为优,提示小儿推拿疗法与针刺疗法结合应用可以提高疗效,提示小儿推拿疗法对于治疗儿童自闭症具有可信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4.
16.
17.
18.
目的:观察振腹推拿辅助治疗对98例颈椎病并焦虑症患者症状改善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7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颈椎病并焦虑症患者9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9)和观察组(n=49),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振腹推拿辅助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评分、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颈椎病临床评价表(CASCS)评分、强度-时间曲线变化。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3.8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7.55%(P0.05);治疗后,观察组症状体征量化积分、S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CASCS中生活、工作、社会能力,临床症状和临床体征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最短反应时和时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振腹推拿辅助治疗对98例颈椎病并焦虑症患者症状改善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9.
通过论述元气在人体的输布过程,认为元气的输布是以三焦为场所的阶梯转输过程,即元气上行得水谷之气充养而成中气,中气上行与自然界清气合为宗气,在这个过程中元气为原动力,脾胃为轴枢,宗气为主动力。振腹疗法的基本原理是通过操作于神阙穴附近区域,震动脐下之动气,达到培补元气,调运中焦,畅通脾胃枢纽,斡旋气机,促进元气经由三焦布达周身,使五脏气机通畅,升降出入有序的目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