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抑郁症是严重的精神类疾病,重度抑郁能够造成患者失能甚至死亡。近年来人们对抑郁症的研究越来越多,对其发病机制的研究更是成为人们高度关注的话题之一。文章从中医和西医角度对抑郁症发病机制进行多方位探讨,对指导抑郁症临床诊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围绝经期抑郁是在围绝经期发生的一种精神疾病,该文根据围绝经期妇女的生理状况特点及主要发病学说,探讨了围绝经期抑郁症引起失眠的中医发病机制,且结合临床实践,提出围绝经期抑郁症引起的失眠以舒郁、化痰、健脾、交通心肾为重要法则。  相似文献   

3.
从论述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的情绪障碍的发病特点入手,总结其具有:临床表现多样,影响因素诸多,严重影响预后转归等特点;提出心身同治的观点及治疗经验;附病案1则,从中医因病致郁的角度阐述慢性乙型肝炎并发抑郁症的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4.
抑郁症是全球性的精神类疾病,其对人体的身心危害巨大。现从其中医发病机制出发,探讨脾脏、肝脏、肾脏与抑郁症发病之间的关系,并对中医抑郁症相关的现代医学假说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中医脏象理论探讨了抑郁症的发病病机,提出了抑郁症病位在肝,并涉及心、脾等脏,肝失疏泄,脾失运化,心神失常是抑郁症总的发病机制,而肝失疏泄是基础,为提高临床辨证的准确性和治疗效果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抑郁症是一种高发性、难治性疾病。中医认为抑郁症的病机核心在于“肝气郁结”,但笔者结合中医传统理论及抑郁症的临床表现,提出肾阳虚是抑郁症的核心病机的新观点。本文不仅论述了以肾阳亏虚为根源,导致肾-脑-心-肝系统发生紊乱,从而导致抑郁症发生的机理,还阐述了肾阳虚与西医所认识的抑郁症核心发病机制-HPA轴功能紊乱二者间的关系。并强调在中医辨治抑郁症时需重视振奋肾阳,临证时则需根据肾阳虚轻重,施以“温振肾阳”、“温补肾阳”的不同治疗原则。  相似文献   

7.
痴呆和抑郁症是老年人群的常见高发病,据流行病学调查显示,二者的患病率正在逐年攀高,且最终造成老年人群的死亡率也随之增高,对老年人群的健康和社会稳定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发现老年期痴呆和抑郁症从多个角度都存在一定的相似性和关联性,故文章将从中医角度,对二者的临床表现、共同发病、发病机制及临床治疗等几方面的...  相似文献   

8.
抑郁症是临床上常见的身心疾病,发病机制复杂,学者们提出了一系列关于抑郁症发病机制的学说或假说,包括5-羟色胺假说、多巴胺假说、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功能障碍假说、乙酰胆碱假说等。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开始关注脑-肠轴在抑郁症发病中的作用。中医认为肝失疏泄、脾失健运乃抑郁症的主要病机,临床常从肝脾论治。以脑-肠轴理论为切入点,探讨中医从肝脾论治抑郁症的作用机理,为临床治疗抑郁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张兆英 《陕西中医》2019,(11):1611-1615
目的:随着我国中老年女性越来越多,围绝经期抑郁症发病率呈逐年上升态势。西医对围绝经期抑郁症的发病机制仍在研究中,认为其发病可能是生物、社会、个人因素的综合作用所致。西医治疗本病主要采取抗抑郁药物、激素替代治疗,但不良反应大,中断治疗发病率高。因此需探索中医药治疗围绝经期抑郁症的新思路。方法:通过对近年来中医文献回顾,围绝经期抑郁症归属于情志疾病范畴,而情志活动又与脏腑功能活动密切相关。认为心血虚肾精亏是围绝经期抑郁症发病基础,心肾不交为围绝经期抑郁症的关键病机,交通心肾法为治疗围绝经期抑郁症的基本方法。结果:以交通心肾方法应用于临床,有研究发现可以明显改善抑郁症的症状,降低HAMD量表评分。结论:从心肾论治围绝经期抑郁症,有望提高中医药治疗围绝经期抑郁症的疗效。  相似文献   

10.
抑郁症以高发病率、高复发率及高致残率威胁人类健康。目前抑郁症的病因复杂,发病机制不清,主要涉及单胺类神经递质及其受体异常、下丘脑-垂体-肾上腺(HPA)轴亢进、炎症、神经元损伤与重塑等假说。基于发病机制的抗抑郁化药有一定的疗效,但存在治愈率低、依从性低、停药后复发及不良反应大等问题。抑郁症在仲景理论中属于郁证、脏躁、不寐、百合病等,病位主要在肝,涉及脾、心、肾三脏,病机主要为气机郁滞、脏腑失调,治宜理气解郁、调畅气机。抗抑郁仲景方药治疗抑郁症的临床疗效显著,体现出多途径作用的特点和优势。本文基于抑郁症发病机制,梳理并总结了近20年来仲景方药干预抑郁症的国内外文献,从实验和临床研究方面对仲景方药干预抑郁症的作用机制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治疗抑郁症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吴梦迪  刘黎明  苏攀  许二平 《中草药》2024,55(7):2442-2451
在全球范围内,抑郁症是导致自杀的主要原因之一,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和社会负担。其病因复杂,临床症状多样,确切的发病机制暂无定论。中医理论认为“郁证”的“气郁化火”证型与炎症关系密切。近年来,大量研究证实神经炎症调控在抑郁症发病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提示从神经炎症的角度研发新型抗抑郁药物具有广阔前景。丹栀逍遥散可通过减轻神经炎症治疗抑郁症,且具有显著疗效,相比临床常用抗抑郁药物显示出诸多优势。目前关于丹栀逍遥散基于炎症通路发挥抗抑郁功效的机制探讨较少,因此基于抑郁症的神经炎症发病机制,结合中医“郁证”理论,从丹栀逍遥散及方中药对和核心抗炎活性成分的抗抑郁作用机制进行综述,为丹栀逍遥散及其类方抗抑郁功效提供科学依据,也为抑郁症的机制研究和新型抗抑郁药物研发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现代精神病学视角认识抑郁症的中医治疗,认为抑郁症的临床辨证当以核心的精神症状为主,根据诊断类型不同、严重程度不等,分别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对于双相抑郁,其病机特点表现为阴虚阳亢,临床当以益阴调阳为主;对于单相抑郁的中、重度类型,可采用温阳开郁的治法;对于有明显季节性发作的患者,可借助中医五运六气理论,来探讨抑郁症的先天禀赋与其发作的关联性。此外,抑郁症治疗的疗效评价当以西医的疗效标准去评价,而抑郁症的中医治疗疗程,则需要循证医学的方法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3.
从抑郁症与虚劳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临床特点以及虚劳病的古代文献等方面探讨抑郁症与虚劳病的关系。发现抑郁症与虚劳病在病因和发病机制、临床特点等方面非常相似;抑郁症的绝大部分症状具有"形神衰惫"的特点,抑郁症的核心症状可归于虚劳病范畴,其它症状亦可从虚劳角度阐释;在虚劳病的古代文献中,很多描述与抑郁症的临床表现非常接近,对抑郁症的临床具有一定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4.
脑-肺综合征的中医辨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慧 《四川中医》2008,26(5):21-21
祖国医学对于脑-肺综合征这一现代医学病症的中医辨证治疗方面的文献报道不多,笔者尝试从痰瘀虚的角度探讨其发病机制及辨证论治,为其临床中医辨证论治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5.
中医治疗抑郁症通常从五脏论治,胡跃强教授认为抑郁症亦可从肺论治,用中医经典理论及现代生物物理学的认识对温阳益肺法论治抑郁症进行探讨,以此来论证温阳益肺论治抑郁症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6.
抑郁症是指以显著而持久的情绪低落、活动能力减退、思维与认知功能迟缓为临床主要特征的一类情感性精神障碍,部分患者存在自伤、自杀行为,可伴有妄想、幻觉等精神症状。抑郁症与脑、心存在明确的发病关联,但没有完整的学说或机制可以解释抑郁症发病的全部方面。中医学认为脑和心主导神志的生成与变化,将抑郁症归于神志病范畴,临床多按郁病、脏躁、百合病等论治。三焦是主导气化的重要藏腑,其解剖实质历来存在争议。近年来有关三焦实质结构的研究取得重要进展,发现三焦与"间充质"在结构和功能上存在高度一致性。"间充质"是一个由复杂胶原纤维网支撑的液体间隙,广泛分布全身各处,而且区别于已知组织器官,是一种综合信息沟通、物质交换、能量代谢等功能的庞大器官。三焦寓于脑、心的结构之中,联系并沟通脑、心,由此"脑-心-三焦"构成一个具有紧密生理病理联系的整体。以"脑-心-三焦"关联为基础,以气化为核心环节,阐发抑郁症的发病机制,提出抑郁症的关键病机为"脑心阳衰,焦阻气郁",以期完善中医对抑郁症发病机制的认识,促进中医对脑病、三焦实质等理论的进一步探索。  相似文献   

17.
林晨  刘兰英 《新中医》2020,52(1):15-18
中医认为抑郁症多由情志所伤,与心密切相关,以心主神明、心主血脉的功能失常以及脏腑气血阴阳失调为基本病机。临床治疗以养心安神为主,配合益气、补血、滋阴、健脾、疏肝、活血法治疗抑郁症疗效肯定。基础研究进一步证实养心安神法能改善抑郁症动物行为学等方面的异常,其作用机制与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密切相关。从心论治抑郁症有坚实的理论、临床及基础研究的支持,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李文慧  李阳  于姚  高维  郭蓉娟 《环球中医药》2020,13(9):1494-1498
近年来大量研究表明,线粒体损伤导致能量代谢障碍可能是抑郁症的重要发病机制。脾与线粒体的生理功能及病理表现高度相似,脾虚失于升清的本质是能量代谢障碍,是抑郁症重要的中医病机。同时醒脾解郁、健脾益气、调理中焦气机能显著改善抑郁症状、线粒体结构损伤及能量代谢障碍,进一步表明抑郁症脾虚病机与线粒体能量代谢障碍密切相关,治疗抑郁症当重视从脾论治。本研究旨在从线粒体能量代谢障碍角度探讨从脾论治抑郁症的机理,为提高抑郁症的疗效提供思路和证据。  相似文献   

19.
动物实验研究已成为疾病及各种疗法治疗机制必不可少的途径,在抑郁症研究中,抑郁症的动物模型亦是研究该病发病机制的关键。本研究分析了抑郁症各种模型的特点,以更接近抑郁症病因学特点的环境应激动物模型的造模方法作为研究对象,抑郁症动物模型是研究该病发病机制的关键。本研究选取更接近抑郁症病因学特点的环境应激动物模型的造模方法进行综述,从模型制备的目的、应用及模型特点为切入点进行分析和比较,探讨各个环境应激模型的适用条件;并将其与针灸治疗的特点相结合,以探讨环境应激模型在抑郁症针刺实验中的价值与缺陷。  相似文献   

20.
围绝经期抑郁症为临床常见病的精神类疾病,中医治疗以针灸、口服中药为主,常忽视了腹部推拿也是治疗其症状的有效方法,从中医理论及现代研究角度阐述了腹部推拿治疗围绝经期抑郁症的理论基础及相关现代机制研究,明确了腹部推拿治疗围绝经期抑郁症的有效性,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