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厌食症脾胃气虚证的临床疗效及其对患者血清中β-内啡肽(β-endorphin,β-EP)和瘦素(Leptin)水平的影响。方法:将96例厌食症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8例。对照组口服多酶片,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健脾消食汤。观察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体质量、体质量指数(BMI)及中医症状评分变化情况。检测两组患儿血清中β-EP和Leptin水平。结果:对照组有效率为83.33%,治疗组有效率为97.92%,两组患儿临床疗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治疗后体质量和BMI显著高于治疗前,且治疗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治疗后中医症状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治疗后血清中β-EP水平显著高于治疗前,Leptin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且治疗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厌食症脾胃气虚证疗效明显,可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可降低血清中β-EP及Leptin水平。  相似文献   

2.
张爱萍 《新中医》2017,49(5):121-123
目的:观察针刺董氏奇穴联合参苓白术散治疗脾胃气虚型小儿厌食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0例脾胃气虚型厌食症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参苓白术散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联合针刺董氏奇穴治疗。2组均治疗4周。比较2组临床疗效,观察2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和体质量的变化。结果:2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1.577,P0.05)。治疗后,2组各项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1);治疗组的各项中医证候积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体质量均较治疗前增加(P0.01);治疗组体质量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董氏奇穴联合参苓白术散治疗脾胃气虚型小儿厌食症,治疗效果确切,能有效改善患儿的症状、体征,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3.
《辽宁中医杂志》2021,48(1):131-133
目的研究冯氏捏脊联合五味异功散加减治疗小儿厌食脾胃气虚证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医院门诊收治的106例脾胃气虚型小儿厌食症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自愿原则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45例予以五味异功散加减治疗,研究组61例予以冯氏捏脊联合五味异功散加减治疗,治疗2周,观察两种治疗方法对脾胃气虚型小儿厌食症患儿中医证候疗效、中医证候积分(食欲、食量、大便、汗出、精神、面色、体质量)以及实验室指标(血锌含量、血钙含量)的影响,观察治疗安全性。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患儿治疗总好转率[93.44%(57/61)]明显高于对照组[80.00%(36/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主症食欲、食量以及次症大便、汗出、精神、面色、体质量中医证候积分明显降低(P0.05),研究组治疗后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血锌含量、血钙含量明显升高(P0.05),研究组治疗后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冯氏捏脊联合五味异功散加减治疗小儿厌食脾胃气虚证效果显著,可明显缓解患儿临床症状,提高免疫力,改善脾胃功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健脾消食汤治疗脾胃气虚型厌食症患儿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3月-2019年3月收治的99例脾胃气虚型厌食症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49例采用常规西药治疗,实验组50例采取常规西药联合健脾消食汤治疗,均治疗1月,观察两组患儿临床疗效,对比治疗前后两组中医证候积分、体质量指数(BMI)及血清β-内啡肽(β-EP)、神经肽Y(NYP)情况。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6.00%(48/50),高于对照组的77.55%(38/49),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经治后实验组BMI较高,神疲、厌食、面色萎黄等主要症状评分较低(P<0.05);实验组血清β-EP、NYP水平较高(P<0.05)。结论:健脾消食汤治疗脾胃气虚型厌食症患儿,可改善临床症状,增加BMI,提高治疗效果。获效机制可能与提高血清β-EP、NYP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三黄屏风膏穴位贴敷治疗小儿厌食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小儿厌食症患儿按门诊就诊先后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与对照组30例,对照组予健儿消食口服液口服,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三黄屏风膏穴位贴敷,2周为1疗程。1个疗程后观察患儿食欲、食量变化及伴随症状的改善情况,患儿厌食、腹胀、便秘症状消失时间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0.0%,高于对照组7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患儿厌食、腹胀、便秘症状消失时间较对照组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贴敷期间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三黄屏风膏穴位贴敷治疗小儿厌食症有良好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三字经流派推拿法治疗脾胃气虚、脾失健运型小儿厌食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36例符合试验标准的厌食症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推拿组,各68例。对照组口服赖氨肌醇维B12口服液,推拿组接受三字经流派推拿方案。观察治疗前后患儿食欲、食量、中医症状体征情况,评估临床疗效及中医症候改善情况。治疗结束2周后随访疗效评估为有效的患儿,评估厌食症的复发情况。结果:推拿组总有效率为88.2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2.94%,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1)。治疗前,2组食欲积分、食量积分、中医症候总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食欲积分、食量积分、中医症候总积分显著降低(P0.01);推拿组食量积分、症候总积分低于对照组(P0.01)。推拿组复发率为30.36%,对照组复发率为27.7 8%,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字经流派推拿法治疗脾胃气虚、脾失健运型小儿厌食症疗效较好,优于常规西药。  相似文献   

7.
丘燕燕  辛奇遥  王霞 《新中医》2017,49(3):87-89
目的:观察健脾消积口服液治疗小儿厌食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35例厌食症患儿随机分为实验组68例和对照组67例。实验组予健脾消积口服液治疗,对照组予吗丁啉混悬液治疗,疗程均为4周。观察2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的变化,并以此判断疗效。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94.12%,对照组总有效率74.6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实验组的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脾胃不和型、脾胃气虚型和肝旺脾虚型的总有效率和中医证候积分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脾消积口服液治疗小儿厌食症,能有效改善患儿的症状,提高临床疗效,且3种证型的治疗效果相当。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热敏灸联合穴位贴敷治疗脾胃气虚型小儿厌食症的临床疗效及对临床实施过程中存在问题的对策改进。方法:对符合的诊断标准、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的64例脾胃气虚型小儿厌食症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应用口服中药治疗,治疗组应用热敏灸联合穴位贴敷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体质量以及中医证候积分变化。结果:治疗组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均未发生不良反应;治疗组体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小儿脾胃气虚型厌食运用热敏灸联合穴位贴敷进行治疗,临床疗效显著,能有效改善脾胃功能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易被患儿接受,值得在临床中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针刺四缝穴治疗脾胃气虚型小儿厌食症的疗效,研究该疗法对小儿厌食症患儿血清瘦素的影响。方法:本次研究纳入患儿60例,均用针刺四缝穴治疗,每15d一次,治疗时间为3个月,对照组不进行治疗,治疗后对两组患儿食欲、食量及治疗前后的血清瘦素水平进行比较。结果:针刺四缝穴治疗脾胃气虚型小儿厌食症总有效率为86.7%。治疗前后主要症状总积分及血清瘦素水平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刺四缝穴可明显改善患儿临床症状并降低小儿厌食症患儿血清瘦素水平。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健儿消积冲剂治疗小儿厌食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小儿厌食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0例用健儿消积冲剂进行治疗,对照组20例用健胃消食片治疗.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92.5%和75.0%,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健儿消积冲剂治疗小儿厌食症疗效确切,显著提高了患儿的食欲,缩短了治疗小儿厌食症的疗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消滞汤联合中药穴位贴敷对小儿厌食疗效及食欲调节因子影响。方法选取62例小儿厌食症患儿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予以健胃消食片治疗,试验组予以消滞汤联合中药穴位贴敷治疗,比较2组患儿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积分、体质量、体质量指数、身高以及食欲调节因子水平。结果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临床总有效率较高,体质量、BMI较高,中医症状积分较低,促食欲激素/瘦素、神经肽Y较高(P0.05);2组治疗前后身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消滞汤联合中药穴位贴敷治疗小儿厌食症能显著提高临床疗效,并有助于上调促食欲激素/瘦素、神经肽Y水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健脾和胃推拿法治疗小儿厌食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120例厌食症患儿根据证候分为实证组60例和虚证组60例,按照优诊顺序抽取实证组30例和虚证组30例分别组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采取健脾和胃推拿法治疗,对照组采取教材中的常规治疗方法,观察记录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症状改善积分,评价临床疗效。结果:两种治疗都有效。治疗组疾病总有效率95.00%,对照组疾病总有效率91.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平均症状总积分、食欲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食量、面色、精神情绪、出汗、腹部不适、大便不调、呕吐等方面的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证组,治疗组平均总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虚证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症状总积分实证组与虚证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脾和胃推拿法治疗小儿厌食症安全有效,具有临床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儿童脾胃气虚型厌食症的临床效果。方法:80例按随机数字表分为两组各40例。两组均用葡萄糖酸锌口服液及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治疗,推拿组加用推拿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推拿组高于对照组(P0.05)。推拿组食欲恢复正常时间、进食量正常时间、症状消失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推拿组体质量、微量元素、血红蛋白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儿童脾胃气虚型厌食症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妈咪爱联合三黄屏风膏治疗小儿厌食症的疗效及其对血清LP(瘦素)及NPY(神经肽Y)水平的影响。方法:将84例厌食症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两组患儿均进行饮食调整,纠正不良饮食习惯,对照组妈咪爱口服,1.0 g/次,2次/d,温水冲服,共4周。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三黄屏风膏贴敷,连用3~4 d,共4周。评价临床疗效,观察治疗前后体质量、BMI指数变化,放免法检测血清LP及NPY水平变化,统计6、12个月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5.7%,两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体质量及BMI指数较治疗前明显增加,观察组增加幅度更明显(P0.05)。两组患儿血清LP及NPY治疗后较治疗前明显增加,观察组增加幅度更明显(P0.05)。随访6~12个月,观察组复发率分别为2.5%、12.5%,对照组复发率分别为19.4%、25.0%,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妈咪爱联合三黄屏风膏治疗儿童厌食症疗效佳,能显著改善患儿营养状况,且复发率低,其作用与升高血清LP及NPY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健脾补肺膏治疗小儿肺脾两虚证慢性咳嗽的临床疗效。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65例肺脾两虚证慢性咳嗽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33例。对照组予童康片口服,治疗组予以健脾补肺膏口服。两组均治疗1个月,治疗期间观察咳嗽的缓解时间和消失时间,采用中医症状积分评估患儿的临床症状、评估疗效。结果: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儿咳嗽缓解和消失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两组患儿中医相关兼并症状与体征积分均较治疗前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比较,治疗组患儿肺脾两虚证相关证候积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健脾补肺膏治疗小儿肺脾两虚证慢性咳嗽有较好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桂枝汤加减治疗小儿厌食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8年2月我院收治的厌食症患儿110例,采用随机抽签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5例,对照组予以健胃消食片并补充维生素B簇等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予以自拟桂枝汤加减治疗,观察两组患儿治疗有效率,治疗前后患儿中医症候积分、血红蛋白(Hb)、血清Zn~(2+)、血清Ca~(2+)、身高及体重变化。结果:两组患儿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4.55%、81.82%,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中医症候积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中医症候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中医症候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儿Hb、血清Zn~(2+)、Ca~(2+)水平均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升高(P0.05),且观察组Hb、血清Zn~(2+)、Ca~(2+)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治疗前身高、体重均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身高、体重较治疗前均显著增高(P0.05),对照组与治疗前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且观察组身高、体重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桂枝汤加减治疗小儿厌食症,可明显改善患儿厌食症状,增强患儿食欲及食量,纠正贫血,补充微量元素,促进机体生长发育,疗效显著,具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健脾益气膏治疗厌食症(脾胃气虚型)患儿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4月—2019年4月治疗的50例厌食症(脾胃气虚型)患儿,分组方式参考随机双盲法,每组25例,试验组采用健脾益气膏治疗,对照组采用醒脾养儿颗粒治疗,针对患者治疗第1天和治疗60 d后的身长、体质量、食欲评分、进食量评分、进食时间评分,统计治疗60 d后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中医证候治疗总有效率。结果 2组治疗60 d后的身长、体质量相比,未呈现评估结果较高差异性(P0.05);试验组治疗60 d后的食欲评分、进食量评分、进食时间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呈现较高差异性(P0.05);试验组治疗60 d后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呈较高差异性(P0.05);试验组治疗60 d后的中医证候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呈现较高差异性(P0.05)。结论为厌食症(脾胃气虚型)患儿采取健脾益气膏治疗展示出较优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小儿香橘丸联合多酶片治疗小儿厌食症脾胃不和证的临床疗效以及对血浆八肽胆囊收缩素(Plasma cholecystokinin eight peptide,CCK-8)和β-内啡肽(β-EP)水平的影响。方法:将120例厌食症脾胃不和证患儿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多酶片内服治疗,每次1片,饭前0.5 h服用,每日3次,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小儿香橘丸内服,每次1丸,日3次。两组均连续治疗4周。比较两组患儿中医临床症状评分和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分析两组患儿临床疗效;检测两组患儿血浆CCK-8和β-EP水平。结果:治疗组治疗后患儿中医临床症状各项指标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4周后治疗组有效率为96.67%,对照组有效率为83.33%,治疗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患儿BMI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血浆CCK-8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而β-E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小儿香橘丸联合多酶片治疗小儿厌食症脾胃不和证可显著改善患儿临床症状,提高BMI和临床疗效,降低患儿血浆CCK-8水平,升高β-EP水平。  相似文献   

19.
马小玲  田颜蜻 《河北中医》2011,33(11):1620-1622
目的观察壮儿灵口服液治疗小儿厌食症脾胃气虚证临床疗效。方法将196例小儿厌食症脾胃气虚证患儿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98例予壮儿灵口服液口服,对照组98例予小儿五维赖氨酸糖浆口服。2组均2周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统计临床疗效,并观察治疗前后末梢血锌含量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9.80%,对照组总有效率78.5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治疗后血锌含量升高(P〈0.05),对照组治疗后血锌含量无明显变化(P〉0.05):2组治疗后血锌含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高于对照组。结论壮儿灵口服液治疗小儿厌食症脾胃气虚证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小儿开胃增食合剂治疗小儿脾胃不和型厌食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脾胃不和型厌食症患儿12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西药对照组、中药对照组各40例,治疗4个疗程。观察各组患儿治疗前后全血微量元素、症状积分变化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3组患儿的全血微量元素治疗后均升高,治疗组升高最为明显;3组患儿的症状积分均减少,治疗组减少最明显,3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2.5%、82.5%、80.0%。结论:小儿开胃增食合剂能够纠正脾胃不合型小儿的脾胃功能,是治疗小儿脾胃不和型厌食症的有效方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