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甘肃地区普通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中医证候特点,为中医干预和辨证论治提供参考。方法采用中医证候量表收集甘肃地区60例普通型COVID-19患者基本信息、中医症状、体征、舌象、脉象、中医证型,采用描述性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观察不同性别、年龄、发病时间的COVID-19患者的中医证候特点,分析其病机演变规律。结果 60例患者中医临床症状频数高低依次为咳嗽、发热、咳痰、乏力、肌肉酸痛、气短、胸闷憋气、咽痛、咽干、口渴、头痛。舌质主要见淡红舌、红舌和黯红舌;舌苔主要见黄腻苔、白腻苔、薄白苔;脉象主要见滑脉、濡脉、浮脉。中医证型频数高低依次为湿热郁肺证、寒湿犯肺证、湿热并重证、热毒闭肺证、肺脾气虚证、温邪犯肺证、湿毒血瘀证。男性患者以湿热郁肺证、寒湿犯肺证为主,女性患者以寒湿犯肺证、湿热并重证较为常见。20~29岁患者以寒湿犯肺证为主,30~49岁以湿热郁肺证、湿热并重证较多,50~59岁以肺脾气虚证为主。发病时间3 d者,以寒湿犯肺证多见,3~7 d者以湿热郁肺证、湿热并重证较为多见,7 d者以热毒闭肺证、肺脾气虚证为主。结论甘肃地区普通型COVID-19患者中医证候分布具有一定规律性,60例普通型COVID-19患者中,湿热郁肺证最为常见,其次为寒湿犯肺证、湿热并重证、热毒闭肺证、肺脾气虚证等。不同性别、年龄、发病时间的患者中医证候存在差异性,其病机演变为寒湿向热郁夹湿、热毒进展,后期出现肺脾气虚。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小样本调查的方式,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恢复期患者的证候学特征,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恢复期患者的中医治疗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选取2020年3月5日—16日就诊于武汉市金银潭医院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普通型及重型恢复期患者32例,收集患者中医四诊资料,建立数据库,采用聚类分析法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证候学特点,统计其证候要素和中医证型发生频率。结果频率≥50%证候要素为:胸闷、乏力、纳呆、腹胀、小便黄、大便干、脉滑;证候类型为:湿热郁肺证9例(28.1%),痰湿中阻证8例(25%),肺脾气虚兼阴亏证13例(40.6%),另有2例患者无法归类(6.3%)。结论在武汉市金银潭医院就诊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普通型及重型恢复期患者的中医证候以肺脾气虚兼阴亏证为主,干咳、大便干、腹胀、胸闷、纳呆、乏力、小便黄、脉弦是该证型的证候要素。湿邪为患在部分患者中贯穿整个病程,而以湿热郁肺证、痰湿中阻证为主。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轻型、普通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冠肺炎)患者中医证候分布与外周血细胞计数及胸部影像学变化。方法对轻型、普通型新冠肺炎确诊患者55例进行中医证候诊断,分析比较不同临床分型各中医证候外周血白细胞总数、淋巴细胞计数及胸部影像学病变部位、病灶形态、病变程度等变化特点。结果9例轻型新冠肺炎患者中,寒湿郁肺证7例(77.8%)、湿热蕴肺证2例(22.2%);46例普通型新冠肺炎患者中,寒湿阻肺证9例(19.6%)、湿毒郁肺证37例(80.4%)。普通型新冠肺炎湿毒郁肺证患者,外周血白细胞总数低于寒湿阻肺证(P<0.05),淋巴细胞绝计数不但绝对值水平明显低于寒湿阻肺证(P<0.01)且低于检测范围下限患者例数亦较寒湿阻肺证多(P<0.05);在胸部影像学变化中,湿毒郁肺证患者病变部位累及双肺者多于寒湿阻肺证(P<0.05),寒湿阻肺证以少量小病灶多见,而湿毒郁肺证则以较多大范围病变明显(P<0.05)。结论轻型、普通型新冠肺炎患者主要中医证候分别为寒湿郁肺证、湿毒郁肺证。普通型新冠肺炎湿毒郁肺证患者,易出现外周血白细胞及淋巴细胞计数减少且胸部影像学病灶数量多、病变范围大。  相似文献   

4.
从湿、热、毒、虚四个阶段,结合国家颁布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七版)》,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病因及发病机制。认为其可分为轻型的寒湿郁肺证、湿热蕴肺证,普通型的湿毒郁肺证、寒湿阻肺证,重型的疫毒闭肺证、气营两燔证,危重型的内闭外脱证,以及恢复期的肺脾气虚证、气阴两虚证。同时,探讨各个阶段的诊疗施策及防治思路。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中医证型分布规律进行文献研究和系统评价。方法:计算机检索CNKI、维普、万方等数据库和相关网站,纳入有关COVID-19患者中医证型的研究文献。运用SPSS 23.0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最终筛选出合格文献11篇;纳入病例791例;经合并整理得出15种证型。最常见的五个证型依次是:湿邪郁肺证(22.06%)、湿毒郁肺证(17.68%)、邪热壅肺证(14.97%)、湿热袭肺证(14.45%)、寒湿郁肺证(10.45%)。15组证型频数两两比较卡方检验结果显示:湿邪郁肺证、湿毒郁肺证、邪热壅肺证、湿热袭肺证是新冠肺炎临床研究中的重点高频证型。文献共涉及单证16种,经聚类分析后,可分为两大类,第一类包括寒湿、湿邪、邪热、湿热、湿毒5个单证,第二类包括风邪、阴虚、血虚等11个单证。结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涉及证型较广,主要证型为湿邪郁肺证、湿毒郁肺证、邪热壅肺证、湿热袭肺证。寒湿、湿邪、邪热、湿热及湿毒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辨证分型中有较大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 总结珠海新型冠状病毒Omicron变异株肺炎的临床特征和中医证候特征,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中医诊治策略。方法 筛选2022年1月14—25日广东省珠海市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收治的新型冠状病毒Omicron变异株患者42例,其中接受中医治疗的37例患者进行中医证候调查,收集一般资料、入院症状及缓解时间、中医证候及舌象、中医治疗方案、实验室检查等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37例接受中药治疗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中医证候以风寒束肺(40.54%)、风热犯肺(37.84%)多见,少数是湿热蕴肺(13.51%)、寒湿郁肺(8.11%);入院时主要症状表现为咳嗽(72.97%)、咳痰(54.05%)、发热(37.84%)、鼻塞(37.84%)、流涕(32.43%)、咽痛(32.43%)、咽痒(24.32%),经中药治疗后,各症状平均缓解时间为,咳嗽(8.59±3.48)天、咳痰(6.95±2.84)天、发热(3.43±2.14)天、鼻塞(4.43±2.62)天、流涕(3.42±1.73)天、咽痛(4.92±2.50)天、咽痒(5.11±2.32)天。结论 珠海新型冠状病毒Omicron变异株...  相似文献   

7.
目的调查分析河南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冠肺炎)患者的临床特征和中医证候分布规律,为进一步优化新冠肺炎中医辨证治疗方案提供依据。方法基于文献分析,并结合专家意见,制定"河南省新冠肺炎中医临床调查表",收集524例新冠肺炎患者一般资料、临床症状、舌脉等信息,并进行辨证分析,探讨不同年龄段(≤45岁、46~60岁、60岁)及不同临床分型(轻型/普通型、重型、危重型)患者的中医证型分布情况。结果 524例患者中男性304例,女性220例;轻型/普通型349例,重型144例,危重型31例;中位年龄45(33,55)岁;中位症状持续时间10(6,15)天。患者主要临床症状(百分比20%)包括发热、恶寒、乏力、呼吸困难、气短、喘息、气促。舌苔以苔腻(175次)、苔白(149次)和苔黄(127次)为主,舌质以舌质淡(170次)和舌质红(151次)常见,脉象方面以数脉(112次)和滑脉(100次)常见。中医证型主要以寒湿郁肺证(119例,22.71%)、湿热蕴肺证(113例,21.56%)、疫毒闭肺证(76例,14.50%)、湿阻肺胃证(70例,13.36%)、湿遏肺卫证(63例,12.02%)为主。各年龄段患者中医证型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寒湿郁肺证、湿热蕴肺证、疫毒闭肺证、湿阻肺胃证、湿遏肺卫证、内闭外脱证在不同临床分型的分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河南省新冠肺炎患者以青中年居多,以普通型和重型为主;中医证型以寒湿郁肺证、湿热蕴肺证、疫毒闭肺证、湿阻肺胃证、湿遏肺卫证为主。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武汉市第三医院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 COVID-19)患者中医临床证候特点,为中医辨证论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中医证候量表收集我院130例COVID-19患者的基本资料、中医临床症状、体征、舌象、脉象、中医证候分型,采用描述性分析和聚类分析法,观察不同性别、年龄、发病时间的COVID-19患者的中医证候特点,并分析其病机演变规律。结果:130例COVID-19患者临床表现主要以咳嗽、发热、胸闷、喘气、乏力、咯痰为主,舌象以红舌、白厚苔或黄腻苔多见,脉象以滑数脉、浮数脉多见。中医证型分布依次为湿热袭肺证、湿热壅肺证、痰热壅肺证、寒邪袭表证、疫毒闭肺证、气营两燔证。男、女性患者均以湿热袭肺证、湿热壅肺证、痰热壅肺证为主。≤35岁患者以湿热袭肺证为主,36岁~55岁患者以湿热袭肺证和湿热壅肺证为主,56岁~75岁患者以湿热袭肺证、湿热壅肺证和痰热壅肺证较多,≥76岁患者以湿热壅肺证为主。发病时间≤3 d时,以寒邪袭表证为主,在4 d~7 d者以湿热袭肺证和湿热壅肺证为主,在8 d~14 d者以湿热袭肺证为主,发病时间≥15 d时,以湿热壅肺证和痰热壅肺证为主,可出现疫毒闭肺证和气营两燔证。讨论:我院COVID-19患者的中医证候分布具有一定的规律性,是以湿热为主要病机,演变规律为湿邪袭肺向湿热壅肺、痰热壅肺传变,若日久失治,则向疫毒闭肺、气营两燔证传变,治疗应及时将病邪阻断在卫气营,避免轻型和普通型向重型和危重型传变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通过分析相关文献、回顾分析辽宁地区90例COVID-19病例,提取辽宁地区COVIID-19中医证候要素,形成辽宁地区COVID-19中医证候名称数据库,分析发现,辽宁地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具有下列几个特点:(1)隐匿性强:轻症、症状不显者居多;(2)绝大多数不发热(76.7%),症以咳嗽(55.6%)、咽干(42.2%)、神疲乏力(38.9%)、纳差(34.4%)、尿黄(32.2%)等多见;(3)病邪以寒、湿为主,兼见燥热之象,病位多在肺、脾。综合数据库及相关分析,形成辽宁地区COVID-19中医证候指标清单:临床观察期/初起;早期:寒湿郁肺证、湿热蕴肺证;中期:寒湿阻肺证、湿毒郁肺证;危重期:疫毒闭肺证、内闭外脱证、气营两燔证;恢复期:肺脾气虚证、气阴两虚证;接下来研究者将通过德尔菲法调查,以专家共识的方式,根据本研究所得的中医证候指标清单形成更为普适、规范的中医证候指标集。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慢性肾衰竭血液透析患者的中医证候及其发病规律.方法:对115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进行中医证候及其发病规律进行总结.结果: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以肺脾气虚、气阴两虚证型最常见,兼证中早期以寒湿中阻与湿热内阻多见,随着透析时间的延长血燥生风的发病频次逐渐提高.结论:肺脾气虚、气阴两虚仍是透析患者的常见证候,但是随着透析时间的延长兼证血燥生风的发病频次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初步探讨普通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患者中医临床证候特点和体质类型,为中医早期干预和辨证论治提供依据。方法应用横断面研究方法,设计中医证候量表,采用中医证候量表和体质量表对90例普通型新冠肺炎患者进行中医证候和中医体质调查,通过描述性分析和聚类分析,总结普通型新冠肺炎患者中医证候特点及体质类型分布规律。结果患者症状发生频率前5位的是:发热(83.3%)、倦怠乏力(62.2%)、纳呆(53.3%)、肌肉酸痛(52.2%)、干咳少痰(51.1%);舌质主要见淡红舌(56.7%)、红舌(35.6%);舌苔主要见薄白苔(36.7%)、白腻苔(20.0%)、黄腻苔(20.0%);85例患者完成脉象统计,以沉脉类(51.8%)、滑脉类(21.2%)多见。出现频率超过10%的体质类型分别是痰湿质(50.0%)、气虚质(41.7%)、血瘀质(27.4%)、湿热质(11.9%)。常见证型为寒湿袭肺型(34例,37.8%)、湿阻中焦型(48例,53.3%)、脾肺气虚型(8例,8.9%)。病程3天者以寒湿袭肺型为主,病程3~7天者以湿阻中焦型为主,病程7天者以脾肺气虚型较为多见。结论普通型新冠肺炎患者的中医证型以湿阻中焦型、寒湿袭肺型为主,患者主要体质类型为痰湿质、气虚质、血瘀质、湿热质。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上海地区普通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恢复期患者的中医证候分布特点。方法纳入曾于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救治的普通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恢复期患者66例,于患者出院后24 h内完成数据收集,包括基本特征(性别、年龄、既往史、吸烟史、流行病学资料、住院期间的用药情况)、中医证候信息、舌象特征、病程,并依据《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六版)》进行分析辨证。结果①普通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恢复期患者的主要症状为小便短黄、口渴、汗出、口苦、乏力、胸闷气短;舌象特征以红舌与黯红舌为主(77.3%),腻苔多见(53.0%);气阴两虚型患者占比81.8%,肺脾气虚型患者占比18.2%。②气阴两虚型患者中夹湿热证者20例(占比37.0%),肺脾气虚型患者中夹痰湿证者10例(占比83.3%),肺脾气虚型患者夹湿证发生率高于气阴两虚型患者(P0.05)。③气阴两虚型患者病程长于肺脾气虚型(P0.05),而是否兼夹湿证与患者的病程无明显相关(P0.05)。结论气阴两虚为普通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恢复期的主要证型且病程较长,肺脾气虚型患者更易夹湿。  相似文献   

13.
梁大为  谢静 《山西中医》2024,(4):48-50+68
目的:探讨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中医证候学特点及演变规律。方法:收集145例确诊为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的中医证候学资料,分析入院当天、入院第3天及第5天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中医临床证候学特点。结果:145例患儿在入院当天及入院第3天、第5天中,咳嗽、咳痰的出现频率均最高,其次为咽红及发热;舌象均以舌红为主,舌红绛在入院第3天(18.62%)较入院当天(7.59%)所占比例升高,入院当天舌象以苔黄(35.86%)、苔薄黄(22.07%)、苔黄腻(13.79%)多见,入院第3天舌象以苔薄白(26.21%)、苔黄(21.38%)、苔黄厚(20.00%)、苔黄腻(15.17%)多见,入院第5天舌象则以苔薄白(61.38%)最多见。入院当天患儿中医证型共4种,分别为风热闭肺证(78.63%)、痰热闭肺证(15.17%)、痰湿蕴肺证(4.14%)、风寒犯肺证(2.07%),入院第3天及第5天中医证型为风热闭肺证(51.03%)、痰热闭肺证(44.83%)、痰湿蕴肺证(4.14%)。结论: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初期以风热闭肺证最多见,随着病情进展痰热闭肺证所占比例升高,同时可兼夹瘀、湿等病理因素,临床治疗应以...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究苏州地区感染新型冠状病毒奥密克戎变异株轻型、普通型患者中医证候及发病机制,为临床辨治提供参考。方法 对苏州地区确诊的116例感染新型冠状病毒奥密克戎变异株轻型及普通型患者进行中医证候调查,采集其基本信息、入院时及治疗过程中临床症状以及舌象等,进行中医辨证和病机、病位分析,并对两组患者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1)一般情况:两组患者性别构成相近(P> 0.05),轻型患者平均年龄明显低于普通型患者(P <0.05),普通型合并基础疾病者比例较高(P <0.05)。2)临床症状、体征:发病初期两组均以发热、咳嗽、咯痰等表证多见,至入院后第9天,两组表证已解,普通型仍有较多患者有咳嗽、咯痰、乏力,少数患者出现便溏、口苦、胸闷、恶心呕吐等表现。发病初期两组患者较多淡白舌、胖舌,舌苔多薄白、薄白腻。第9天普通型患者红舌、瘦舌及厚黄腻苔有增多。3)证候:两组患者在疾病初期多为风寒湿毒表证,9 d后轻型患者大多疾病已愈,其余多转归为肺脾气虚证。普通型患者治愈比例较低,较多患者转归为肺脾气虚证、湿毒蕴肺化热。结论 苏州地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轻型及普通型患者发病初期临床症状相似,主要...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中医辨证分析,为临床辨证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对武汉红十字医院发热八病区确诊的45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进行入院时、入院3 d后及入院7 d后的中医证候、舌象进行调查并统计分析。[结果] 45例患者中入院时中医症状主要表现为发热(64.44%)、咳嗽(75.56%)、乏力(55.56%)、咯痰(48.89%)等。入院3 d后中医症状主要表现为咳嗽(66.67%)、咯痰(55.56%)、气紧(55.56%)、乏力(46.67%);入院7 d后以口干(55.56%)、口苦(51.11%)、食欲不振(26.67%)、咳嗽(46.67%)、咯痰(42.22%)为主。[结论]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初期中医辨证主要以邪犯肺卫为主。疾病发展早期变化为湿邪阻肺为主,中期转变为邪犯少阳、湿邪中阻为主。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泉州地区215例奥密克戎变异株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证候特征,总结证候变化规律,为临床辨证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2022年3—4月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泉州第一医院住院的奥密克戎变异株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215例,收集患者的基本信息及病程早期、中期、恢复期的症状及舌象,分析证候特征及变化规律。结果 病程早、中期最常见的症状为咳嗽、咳痰、咽痒/咽痛、口干/口苦、鼻塞,恢复期除大便不成形外,其余症状发生的例数占比均明显减少;病程早、中期舌象以红舌为主,恢复期以淡红舌为主;病程早、中期黄苔的占比高于白苔,恢复期则以白苔为主;中期黄腻苔、黄厚苔的占比较早期明显增加;病位主要是肺,脾胃次之,此外还可累及心、大肠、肝等;病程早、中期证型以风热犯肺证、湿热蕴肺证最常见,恢复期则以肺脾气虚证、气阴两虚证常见。结论 疫毒之邪挟风热或湿热致病为泉州地区奥密克戎变异株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病因特点,风热犯肺证和湿热蕴肺证为主要证型,病位在肺,可波及多个脏腑。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北京市境外输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中医临床证候特点,为中医干预和辨证论治提供参考。方法:采用中医证候量表收集2020年3月14日至2020年4月3日北京市小汤山定点医院收治的北京市境外输入轻型及普通型患者41例作为研究对象,包括患者基本信息、中医症状、体征、舌象、脉象、中医证型,采用描述性分析方法,观察不同性别、年龄、发病时间的新冠病毒肺炎患者的中医证候特点,分析其病机演变规律。结果:41例患者中医临床证候表现依次为咳嗽、发热、流涕、咽痛、鼻塞、胸闷、乏力、脘痞、头痛、咳痰。舌质主要见红舌和淡红舌为主;舌苔主要见白腻苔、黄腻苔、薄白苔;脉象主要见滑脉、数脉、濡脉。中医证型依次为疫毒袭肺证、湿邪郁肺证、风热犯卫证、湿阻肺胃证。结论:北京市境外输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中医证候分布具有一定规律性,疫毒袭肺证最为常见,病邪以湿邪为主体,但易化热。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收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中医证候临床调查研究文献,整理患者证素资料,探索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中医证素分布、组合特点,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中医辨证及其客观化、规范化研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中文电子文献数据库,筛选有关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医证候临床调查研究的文献,收集文献的调查单位、调查区域、病例数量、临床症状、辨证分型等内容,采用加权阈值法抽取四诊信息的中医证素。运用SPSS statistics 23.0、SPSS modeler 18.0、中医传承辅助平台2.5软件对纳入的文献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共筛选出中文文献31篇,纳入病例2 831例,提取中医证素23个。其中病位要素前4位的是:肺(56.19%)脾(20.43%)肾(6.23%)心(6.05%);病性要素前4位的是:热(21.70%)阴虚(14.94%)湿(12.51%)外风(8.61%)。通过关联规则分析,支持度≥45%,置信度≥0.6,得到17个高频证素组合条目,以及肺、热、湿、气虚、阴虚5个核心证素。通过聚类分析将证素重新组合,得到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4个新的证候类型:湿热蕴肺证(1 835例)肠燥津伤,气阴两虚证(653例)风痰闭阻心脉证(196例)肾阴阳两虚证(147例),其中又以湿热郁肺证为主要证候。结论:通过证素调查可以发现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机特点以湿、热为主,病位在肺,与脾肾相关,可为指导临床诊疗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分析漳州地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临床资料,探讨漳州地区新冠肺炎的中医证候特征和病机特点,为辨证论治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漳州市医院朝阳分院截至2020年2月18日收治的新冠肺炎患者20例,分析有完整资料的19例患者的一般资料、中医证候特征和辨证分型。结果①症状:19例患者中发热14例(73.7%),稀溏便12例(63.2%),乏力、咳嗽各11例(各57.9%),少痰10例(52.6%),口干9例(47.4%),胸闷7例(36.8%),纳差、头晕各6例(各31.6%)。②舌象表现:从舌色看,舌淡红10例(52.6%),舌红5例(26.3%),舌淡白、红绛、淡黯、暗红各1例(各5.3%);从舌体看,舌体胖大兼齿痕2例(10.5%),单纯胖大1例(5.3%),单纯齿痕舌2例(10.5%),裂纹舌3例(15.8%),正常11例(57.9%);从舌苔看,腻苔10例(52.6%),薄黄苔5例(26.3%),薄微黄苔2例(10.5%),燥黄厚、薄白苔各1例(各5.3%)。③辨证分型:寒湿郁肺7例(36.8%),湿热蕴肺9例(47.4%),疫毒闭肺兼气阴两伤2例(10.5%),疫毒闭肺兼气阴两伤、痰瘀阻肺1例(5.3%)。结论湿邪致病是漳州地区新冠肺炎的基本特征,可见寒湿郁肺和湿热蕴肺两种证型,病情进展可发展为疫毒闭肺。病位以气分为主,病程缠绵,易伤津耗气,有基础病老年患者更易正气受损,虚实夹杂。治疗应遵循三因制宜的原则。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宁夏地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宁夏地区患者的中医临床特点和症候分布规律,为进一步优化中医诊疗方案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 53 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诊疗信息和临床资料,通过统计学分析流行病学的发病特点和中医证候规律。结果 53 例患者中,以中青年为主,男性多于女性,确诊患者具有明确的疫区旅居史或疫区人员接触史;发病主要以普通型居多;不同疾病程度的患者在性别分布方面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临床症状以咳嗽、发热、咳痰为首发症状居多,其次为消化道症状(包括便秘、纳差、腹胀等);中医证型以湿热疫毒蕴肺证(52.83%)、寒湿疫毒袭肺证(16.98%)为主;在舌色、苔质、苔色、脉象等方面,治疗前后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宁夏地区患者的中医证型以湿热疫毒蕴肺证、寒湿疫毒袭肺证为主,病因病机以“寒、湿、热、毒”演变为主,以清肺排毒汤加减治疗后体现了湿热病邪已去、正气逐渐恢复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