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十三鬼穴浅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十三鬼穴”最早见于孙思邈的《千金翼方》:“凡百邪之病,源起多途,其有种种形相,示表癫邪之端而见其病。”“百邪所病者,针有十三穴。”十三鬼穴中,督脉三穴,任脉二穴,心包经二穴,肺、大肠、脾、胃、膀胱经各一穴,经外奇穴一穴。具体见表1。  相似文献   

2.
正十三鬼穴,又称"十三穴"、"鬼穴",首见于唐代孙思邈的《备急千金要方》,卷十四小肠腑方·风癫第五·治诸横邪癫狂针灸图诀记载:"凡百邪之病,源起多途,其有种种形相,示表癫邪之端而见其病。""百邪所病者,针有十三穴。"这十三个腧穴是治疗癫狂痫等精神疾患的经验效穴。鬼穴治疗癫病、狂病大多因情志内伤、脏腑阴阳功能失调,甚至七情化火,煎熬津液为痰,痰热壅盛,迷塞心窍所致。针刺鬼穴有通经络、调阴阳、和气  相似文献   

3.
在针灸发展的历史上,十三鬼穴的提出有二:一是唐代著名医学家孙思邈的孙真人十三鬼穴;二是宋代医家徐秋夫的秋夫疗鬼十三穴。在孙真人十王鬼穴歌中有“百邪癫狂所为病,针有十三穴须认”以及“此是先师真妙诀,狂猖恶鬼走无踪”的描述。从中不难看出.在古代由于当时历史条件的限制,人们不能够全面地、科学地去认识癫狂痫等精神、神志疾患的发病机理,而认为精神、神志疾患是由鬼邪作祟而引发的。故将能够治疗癫、狂、病等精神、神志疾患的腧穴称为鬼穴。孙思邈、徐秋夫两位医家通过长期临床实践.各自总结出了治疗这类精神、神志疾患的…  相似文献   

4.
<正> 现将人中、承浆、合谷、太冲四穴的疗效与大脑皮层代表区关系分析如下: 一、人中和承浆二穴分别位于上、下唇的中线上.人中在督脉上,是督脉、手阳明大肠经与足阳明胃经的会穴.督脉“总督诸阳”,为“诸阳之海”,故人中穴能治疗诸阳经之症,且有清热开窍、镇痛安神、回阳救逆、祛除风邪之效.承浆穴位居任脉,是任脉、督脉、手阳明大肠经和足阳明胃经的会穴.任脉是“诸阴之海”,故承浆穴能治疗诸阴经之症,因兼任、督二脉会穴,所以又治诸阳经之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针刺治疗分离转换性障碍的穴位运用规律。方法选取针刺治疗分离转换性障碍文献所载典型医案之临证针刺处方,运用计量学方法,对用穴频数、穴位归经分析、用穴比率、运用强度、穴均强度等计量学指标进行分析。结果(1)本研究共纳入相关文献37篇、病例1100例,涉及临证针刺处方120首、穴位74个、穴次327次。(2)膀胱经穴位数最多,被用穴数最高(9穴),其次为督脉(8穴)和任脉(8穴)。督脉、任脉运用强度均较高,分别为1.0和0.74。总频次方面,督脉穴次最高(53穴次),其次为任脉(39穴次)、大肠经(34穴次),而肺经(6穴次)和小肠经(3穴次)最低。用穴比率方面,肺经最高(0.45),其次为心经和任脉(均为0.33),再次为督脉(0.29)。穴均强度方面,心包经最高(0.25),其次为肝经(0.22)、大肠经(0.16),而小肠经最低(0.03)。(3)就各经单穴而言,以内关穴运用频次最高(24次),次之为水沟(22次)、合谷(20次)、太冲(20次)、涌泉(18次)。结论运用方剂计量学方法来分析分离转换性障碍相关文献中的针刺处方,能客观的总结医家的临床经验,可为经络腧穴理论的学习、针灸的临床运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正>女子月经不调的病因病机可总括为气血阴阳的失调。《灵枢·根结》载:"用针之要,在于知调阴与阳。"督脉行于人身后背正中,为阳脉之海,总督诸阳,在其穴位上施以针灸等刺激可治疗各种虚实寒热病证。督脉上的腰俞、腰阳关、命门、至阳、大椎、百会穴均是调阳的常用要穴。通过针刺督脉及其穴位,相应地配合任冲二脉、肝脾肾胃等经脉腧穴及背俞穴进行针灸,并施以恰当的补泻手法,可有效治疗月经不调。现将督脉特点、从督脉论治月经不调、常用穴位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针刺孙思邈十三鬼穴联合开天门与单纯运用开天门、单纯针刺十三鬼穴治疗脑卒中后轻中度抑郁症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将114例卒中后轻中度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鬼穴+开天门组、孙氏鬼穴组、开天门组,各38例(孙氏鬼穴组与开天门组各脱落1例,为37例)。在常规治疗方案基础上,孙氏鬼穴组采用针刺孙思邈十三鬼穴治疗;开天门组采用开天门头部穴位推拿疗法治疗;鬼穴+开天门组予以上诉针刺鬼穴及开天门联合治疗。治疗均每日1次,1周6次,疗程共4周,对比3组治疗前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和卒中后患者特定生存量表SS-QOL评分,并分别于治疗后1月、3月随访评定抑郁情况,比较3组临床疗效。结果:鬼穴+开天门组总有效率为89. 5%(34/38),孙氏鬼穴组总有效率为64. 9%(24/37),开天门组总有效率为62. 2%(23/37),鬼穴+开天门组与其他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开天门组与孙氏鬼穴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鬼穴+开天门组HAMD总评分、SDS总评分均低于孙氏鬼穴组、开天门组(P 0. 05),鬼穴+开天门组SS-QOL总分高于孙氏鬼穴组、开天门组(P 0. 05);孙氏鬼穴组与开天门组治疗前后各项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针刺孙思邈十三鬼穴联合开天门治疗脑卒中后轻中度抑郁症在疗效方面优于单纯针刺十三鬼穴与开天门治疗,并能有效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8.
神阙穴的临床妙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神阙穴位居脐中,俗称脐眼、气舍、命带等,属任脉经穴.系血脉之蒂,为精、气、神、血往来之要.督脉"贯脐"、"过脐中央".任行身前,督行身后,-为"阴脉之海",一为"阳脉之海",放脐通过任督两脉可总理人体诸经百脉、五脏六腑.是十二经脉之根,是人体气机运转的重要枢纽[1].古代医家早就非常重视神阙在临床上的应用,现用之于临床,每获奇效.  相似文献   

9.
古人将用于治疗神志病的穴位称为鬼穴,唐代孙思邈确定了十三鬼穴。《千金冀方》云:“凡诸孔穴,名不徒设,皆有深义”。现就十三鬼穴的位置、常用名、别称、功效及针法作一些探讨。1 人中 别名鬼宫、水沟。在鼻柱下人中沟的上三分之一处,系督脉、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经之交会穴。其穴性清热开窍,回阳救逆。针刺0.3~0.5寸,可治中风昏迷、口眼 斜、癫痫、发狂。2 少商 别名鬼信。在拇指桡侧指甲角旁约0.1寸,系手太阴肺经之井穴。由于五音对应于五行,其中,肺音商,商而曰少者,五脏为阴,阴常不足,故曰少商。《灵枢·…  相似文献   

10.
十三鬼穴为主治疗癔病临床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冷君 《山东中医杂志》1999,18(5):215-216
十三鬼穴为古代治疗精神异常的十三个经验穴。相传为春秋战国时扁鹊所创,唐·孙思邈将其正式记载于《千金要方》,并在此基础上增加间使、后溪两穴,但后人仍习惯称十三鬼穴,为历代医家主治癫狂证的主要选穴。癔病中医学认为是气机逆乱、升降失常所致。多年来,笔者应用...  相似文献   

11.
李春琴  赵红 《吉林中医药》2012,32(4):413-413
海泉穴为经外奇穴,十三鬼穴之鬼封,主通利舌窍,清热降逆,祛邪开窍,生津止渴,临床常用于舌缓不收、重舌肿胀、消渴等.武连仲教授选用此穴治疗抑郁症,意在开窍醒神,从阴引阳,与其他鬼穴等使用,可调一身阴阳,通五脏六腑之气.  相似文献   

12.
周德安教授治疗小儿发育迟缓主张取穴以治神为主,其应用"针灸四神方"以醒脑开窍、健脑益智;以督脉十三针、任脉穴位以平衡阴阳,调节元神功能;取肾经、手足阳明经穴位以补益先天和后天。共同达到健脑益智、填精益髓的功效。  相似文献   

13.
从血管性痴呆(VD)的症状特点出发,通过分析十三鬼穴的穴位特点和治疗特点,结合VD的病因病机、治则,从鬼穴主要治疗神志病的特点探讨十三鬼穴治疗VD的临床思路,为临床上针刺十三鬼穴治疗VD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治疗中风病的方法多种多样,其中孙思邈十三鬼穴在针灸临床中常被应用于治疗中风后遗证。但笔者在查阅及临床中发现中风后患者所表现出的证候差异较大,其病机亦各有特点,不能妄投十三鬼穴治之,而应结合十三鬼穴所属经脉、脏腑、定位及腧穴的性能,坚持辨证论治理论特点,据证选取十三鬼穴组方治疗中风后遗证,以期收获更佳疗效。  相似文献   

15.
肚脐是人体中可以用手触摸,用眼睛看到的最明显的穴位。中医学中的经络学说把肚脐命名为"神阙穴",神阙即神气通行的门户,历来被医家视为治病要穴,具有温通经络、调理胃肠、益气固脱、调和气血的功效。肚脐为任脉的重要腧穴,又为冲脉循行之地,冲脉乃经脉之海,任、督二脉相表里,故有任脉、督脉、冲脉"一源而三歧"的说法。  相似文献   

16.
为了研究鬼门十三针在治疗精神疾病方面的神奇作用,本文通过描述鬼门十三针的发展起源与其思想渊源,以及从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中庸思想方面,辩证地描述鬼门十三针在中医针灸治疗精神疾病方面的功效。鬼门十三针利用人体不同穴位的针灸机理,针到病除,疗效独特,在当今世界医学界也占有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17.
对中医文献中“鬼穴”概念的包含及其演变规律进行研究,有助于正确评价和使用鬼穴相关中医文献的价值。早期的“鬼穴”版本众多,如“李氏十鬼穴”“徐秋夫十三鬼穴”“孙思邈十三鬼穴”“十七鬼穴”等,同版“鬼穴”在穴位选择上也由于流通传授等原因出现了差异。文章将从起源、穴位名称等方面进行溯源和比较,寻求不同体系下鬼穴更精准的内容及应用,勘正讹误,使其更好地临床指导。  相似文献   

18.
癫痫的针灸治疗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癫痫的针灸治疗 ,古书中早有记载 ,后世不断发展 ,经验颇丰。兹据近年来有关临床报道 ,就其选穴特点、针法、灸法及机理的研究等方面作一概述如下。1 选穴特点1.1 多选督脉经穴 ,疏通阳气 《脉经》云 :“督脉为病……大人癫疾 ,小儿风痫。”治疗“宜灸顶上 (即百会穴 )三壮”。癫痫属神志病 ,因脑为元神之府 ,而督脉总督诸阳 ,为阳脉之海 ,并行于脊里 ,入络于脑 ,故临床医家治痫多从督脉入手。针刺督脉能有效地调节体内诸阳经气血的运行 ,调整和振奋周身阳气 ,起到清心宁神 ,调节阴阳平衡的作用 ,使气至病所则癫疾乃除。徐氏 [1 ]针刺大…  相似文献   

19.
浅析孙思邈十三鬼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浅析孙思邈十三鬼穴张跃民辽宁中医学院(沈阳110032)曹凤武辽宁中医学院附院笔者重温古籍,受益匪浅,尤以孙思邈提出十三鬼穴治疗郁证,启迪较深。经临证运用疗效明显。现格十三鬼穴对神经强迫症治疗体会介绍如下。神经强迫症,是以强迫症状为特征的精坤疾患,瞩...  相似文献   

20.
针灸治疗胃下垂的取穴颇多,仍以任脉、膀胱经和胃经为主,补气通阳的气海、关元、足三里、中脘、百会为众多医家治疗此病的首选,经外奇穴也用的相当地广泛,胃相关特定穴的配伍是各医家的专属。单独使用针刺治疗占少数,多采用芒针、电针、温针灸、针药结合、针推结合等多种疗法以激发胃经之经气、调整阴阳、健脾养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