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 探讨降脂汤治疗脂质代谢紊乱的临床疗效.方法 以脂必妥胶囊为对照药,进行随机、阳性药物平行对照临床试验.共纳入64例脂质代谢紊乱患者,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2例,疗程4周.结果 治疗组用药后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动脉硬化指数(AI)水平降低,高密度脂蛋白(HDL-C)水平升高,常规心电图ST下降总和明显改善,治疗前后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治疗组患者胸胁闷痛、头晕、肢麻、纳呆及头痛等中医症状明显改善,特别是胸胁闷痛、头晕及纳呆等症状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降脂汤治疗脂质代谢紊乱有良好疗效,且在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方面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
邬渊敏  田俊 《中国中医急症》2007,16(7):796-797,853
目的 观察降脂通脉饮治疗糖尿病高血脂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予降脂通脉饮,对照组予血脂康胶囊;两组均治疗30d。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两组治疗后血脂均有改善,而以治疗组改善为佳。患者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降脂通脉饮治疗糖尿病高脂血症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通脉降脂饮治疗肾虚痰瘀型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肾虚痰瘀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对照组给予肠溶阿司匹林和辛伐他汀口服,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服通脉降脂饮。观察治疗前后主要症状积分,采用颈部血管多普勒超声监测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结果治疗组头晕、头痛、耳鸣、胸闷、呕恶痰涎、肢麻症状积分较治疗前减少(P〈0.01),且均低于对照组同期分值(P〈0.05);治疗组治疗后AS评分、Crouse评分及斑块数较治疗前降低(P〈0.01),且低于对照组同期(P〈0.05)。结论通脉降脂饮治疗肾虚痰瘀型颈动脉粥样硬化具有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4.
降脂通脉饮治疗高脂血症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观察降脂通脉饮治疗高脂血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将82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降脂通脉饮治疗)42例和对照组(血脂康治疗)40例,疗程均为4周。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5.24%,优于对照组的80.00%(P<0.05);2组治疗后TC、TG、LDL-C、ApoB及Al均有显著降低(P<0.05,P<0.01);组间比较治疗组在降低TC、TG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2组均有升高HDL-C及ApoA的怍用(P<0.05,P<0.01),但治疗组升高HDL-C幅度较对照组显著(P<0.05);2组对血液流蛮学影响较弱(P>0.05)。观察期间2组患者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析协定方通脑饮对痰瘀阻络型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后病情严重程度、复发率、死亡率的影响.方法 收集痰瘀阻络型急性脑梗死患者共370例,在符合急性脑卒中指南常规治疗基础上,依据是否服用协定方通脑饮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出院后随访9个月,剔除失访人数,对照组共197例,观察组共148例.采用美国国立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  相似文献   

6.
王康  马治国  周喻 《光明中医》2012,27(2):342-343
眩晕,中医可从眩和晕两方面理解.眩指眼花,晕指头晕或感觉自身或外界景物旋转.两者常常并见,故称之为眩晕[1].现代医学的内耳眩晕、低血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脑动脉硬化、高血压、贫血、甲状腺功能减退、神经官能症、神经衰弱等疾病均与本证有关.眩晕在中医典籍中早有描述,《素问·至真要大论》云:诸风掉眩,皆属于肝.指出眩晕是由肝风内动而发.朱丹溪在《丹溪心法》中提出无痰不作眩.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自拟方通脉化浊汤对痰瘀互结型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痰瘀互结型冠心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随机分成3组,分别为西药组(常规服用消心痛100 mg口服,3次/d;阿司匹林 100 mg 口服,1次/d)中药1组(西药基础上联合通脉化浊汤),中药2组(西药基础上联合瓜蒌薤白半夏汤合血府逐瘀汤),治疗4周后观察各组疗效。结果:中药1组和中药2组的症状疗效有效率均明显高于西药组(P<0.05),两组的甘油三酯(TC),低密度脂蛋白(LDL-C),载脂蛋白B100(ApoB100),脂蛋白α(LP(α))均明显低于西药组(P<0.05),高密度脂蛋白(HDL-C),ApoA1均明显高于西药组(P<0.05),但两组间比较无差异。结论:通脉化浊汤对痰瘀互结型冠心病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中西医结合治疗痰瘀互阻型高血压的效果。方法:50例高血压痰瘀互阻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5例,治疗组25例,治疗组联合服用调心汤和培哚普利以及硝苯地平缓释片,对照组单纯服用培哚普利。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3.6%,而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7.5%,两组对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压均有下降(P〈0.05),但治疗组对血压的改善优于对照组。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痰瘀互阻型高血压能改善临床症状、降低血压,是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摘 要〕 目的:探讨通脉消斑膏对痰瘀互结型颈动脉斑块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深圳市中医院 2021 年 1 月至 2021 年 12 月期间收治的 60 例痰瘀互结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 30 例。对照组 患者给予口服辛伐他汀片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外用通脉消斑膏。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 12 周后 的疗效、血脂水平〔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C)〕、斑块指标〔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斑块数量、斑块面积〕的变化。结果:治疗 12 周后观察 组患者的 IMT 低于对照组,斑块数量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 12 周后观察组患者的 Crouse 积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 12 周后观察组患者的 TC、TG、LDL–C 低于对照组, HDL–C 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 83.33 %,高于对照组的 67.67 %,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通脉消斑膏联合口服辛伐他汀片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能明显减轻患者症状, 调控血脂水平,有助于稳定粥样斑块,可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养心通脉消痹汤治疗气虚痰瘀互结型胸痹心痛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取前瞻性研究法将64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治疗组32例,以自拟养心通脉消痹汤治疗;对照组32例,用保心宁胶囊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中医总体症状、心电图变化情况及不良反应.两组疗程均为4周.结果:治疗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0.7%,78.1%,治疗后两组患者临床主要症状和心电图情况总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血、尿常规,肝肾功等方面观察均未发现异常或不良反应.结论:养心通脉消痹汤治疗气虚痰瘀互结型胸痹心痛疗效确切,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百消异汤治疗痰瘀互结型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痰瘀互结型子宫肌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米非司酮,治疗组服用百消异汤,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子宫肌瘤的大小。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子宫肌瘤均较治疗前缩小,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有效率为86%,对照组有效率为84%,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治疗组患者治疗后未出现不良反应,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百消异汤与米非司酮治疗痰湿瘀阻型子宫肌瘤均有良好疗效,能显著缩小子宫肌瘤体积,但百消异汤无不良反应,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痰瘀互结证病证结合疗效评价指标分布特征。方法:通过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对其1982-2016年间病证结合治疗痰瘀互结证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进行资料提取并建立数据库。经过资料规范统一化处理后,对痰瘀互结证疗效评价指标进行频次、频率统计分析。结果:①纳入108个痰瘀互结证病证结合临床研究中,95.4%的Jadad评分≤3分,高质量文献只有5篇(≥4分)。②痰瘀互结证病证结合临床疗效评价指标中,理化指标出现频率最高(81.5%),其次是总体疗效(67.6%)、症状或证候计分(63.9%)、生存质量(13.9%)。③2011-2016年的临床研究中总体疗效出现频率较2000-2010年增加,其它指标呈下降趋势。④痰瘀互结证病证结合疗效评价指标种类数多为2种或3种,分别占52.8%和28.7%。⑤高脂血症和脂肪性肝病痰瘀互结证的全部临床研究都将理化指标作为评价指标之一。症状或证候计分在冠心病、脂肪性肝病痰瘀互结证临床研究中出现的频率较乳腺增生病和高脂血症高。结论:目前痰瘀互结证病证结合临床研究质量较低,疗效评价指标主要以替代指标为主。亟需提高临床研究质量控制意识,同时积极探索更符合临床实际的,操作性和可行性更高的观察终点指标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益肾祛痰汤治疗痰瘀互结型青春期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痰瘀互结型青春期PCOS患者50例,将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25例。两组患者均给予达英-35口服治疗3个月,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益肾祛痰汤连续口服3月,分析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性激素水平、痤疮评分、多毛评分、中医证候评分以及经腹超声下平均卵巢体积、窦卵泡数目的变化情况。结果:研究最终收集到有效病例41例,治疗组21例,对照组20例。治疗组有效率90.48%(19/21)优于对照组70%(14/20)(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平均卵巢体积、窦卵泡数目、T、LH、LH/FSH水平以及痤疮评分和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并且治疗组的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多毛评分方面比较并无显著变化(P>0.05)。结论:单独应用达英-35或联合益肾祛痰汤均可有效改善患者性激素水平与排卵功能,但联合治疗方案疗效远优于仅使用达英-35,并能改善患者生殖系统外症状。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血瘀证的相关性。方法:对来源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06医院的136例脑梗死患者及73例非脑梗死的对照人群进行中医证候要素评分,同时采用双功能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双侧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和斑块的形态、数量、回声特征。结果:在总体人群中,不规则型斑块中血瘀证所占的百分比较非血瘀证增高(P0.05);在脑梗死患者中,血瘀证组颈动脉斑块不匀质、不规则率高于非血瘀证组(P0.05)。相关性研究结果显示总体人群血瘀证与颈动脉斑块形态呈正相关(P0.05)。脑梗死血瘀证与斑块数目、性质呈正相关(P0.05)。结论:血瘀证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态及数目存在正相关,且其斑块具有不稳定性。在发生脑梗死时,斑块数目增加,不稳定性增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全息刮痧疗法联合耳尖穴点刺放血治疗眩晕痰瘀互结证的临床效果.方法 择取2018年3月-2019年10月大连市中医医院内一病房收治的60例高血压痰瘀互结证患者,随机将所选患者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30例常规治疗;研究组3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取全息刮痧疗法配合耳尖穴点刺放血疗法进行治疗.对2组临床效果进行...  相似文献   

16.
痰瘀证型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就痰证、瘀证及痰瘀相兼证探讨痰饮、瘀血致病的临床基本特点。结果显示 ,痰证、瘀证及痰瘀相兼证在临床上十分常见 ;痰证及痰瘀相兼证多见于男性 ,而瘀证则以女性多见 ;痰证、瘀证及痰瘀相兼证均与增龄有关 ,且多有眼底动脉硬化的改变、血液循环障碍及微循环障碍 ,尤以痰瘀相兼证最为严重。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在常规用他汀类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活血化瘀中药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影响。方法:将64例稳定性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2例。对照组常规给予洛伐他汀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复方丹参片口服,疗程12个月。使用64排螺旋CT观察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率、冠状动脉钙化(CAC)积分及斑块数目的变化,并检测患者血脂水平及血瘀证记分的改变。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病情均有明显的改善,治疗组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率变化值相比对照组明显减小(P0.05),治疗组冠状动脉斑块数目及CAC积分均明显减少,较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活血化瘀中药还可明显降低患者血清总胆固醇(TC)并可升高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浓度,从而降低动脉粥样硬化指数(AI),较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及对照组血瘀证计分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P0.05),两组患者血瘀证的改善情况无显著差异。结论:他汀药联合活血化瘀中药治疗稳定性冠心病可达到更好地抗动脉粥样硬化(AS)及稳定斑块的作用,体现了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优势。  相似文献   

18.
脑梗塞患者颈动脉斑块与血瘀证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研究脑梗塞患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中医血瘀证的相关性。方法:脑梗塞及其梗塞亚型的诊断采用1995年中华神经病学会《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制定的标准,并经影像学证实。中医证候诊断采用《中风病证候诊断标准》。研究对象年龄在40—80岁之间,发病时间在2周以内。采用ACUSON7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探头中心频率为7.0MHz。颈动脉超声从实时灰阶图像扫查开始,采用标准横切面、纵切面及连续扫查方法,记录颈内动脉斑块及其大小,以及内中膜厚度。结果:受试者151人中,脑梗塞组117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组34例。脑梗塞组中火热证51.0%,血瘀证48.0%,气虚证32.0%,肝风证27.0%,痰浊证23.0%,阴虚阳亢证66.0%。脑梗塞组血瘀证56例中有颈动脉斑块者44例(78.6%),脑梗塞组无血瘀证61例中有颈动脉斑块者35例(57.4%),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颈动脉斑块合并颈动脉内中膜增厚病例的证候分布率最高为血瘀证(56.0%和51.0%)。应用二分类变量的多元Logistic回归方法对颈动脉斑块与证候的关系研究提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血瘀证有正相关性(P〈0.05,OR=2.7),与气虚证呈负相关性(P〈0.05,OR=0.33)。与其它四种证型没有相关性。结论:血瘀证的发生不仅因为脑梗塞,而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有更加密切的关系。本研究对运用活血化瘀疗法防治脑梗塞及动脉硬化粥样硬化斑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张磊  刘迎迎  于杰  郭伟星  李运伦 《世界中医药》2021,16(10):1561-1566
通过梳理中医学关于"痰""瘀"的古、今文献,厘清"痰瘀互结证"的证治源流,对"痰瘀互生互变,共同致病"的病理机制进行深入探析,提出痰、瘀既是气血津液代谢失司的病理产物,又可以成为新的致病因素,二者同源共生、互生互化、交互同病,全程参与高血压的发生及演变,成为高血压中医病机的关键环节,为中医临床从痰瘀互结辨治高血压提供了...  相似文献   

20.
冠心病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属于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中医学认为冠心病的重要病理因素是痰浊、血瘀,经过临床研究表明,痰瘀互结作为引发冠心病的重要机制,值得我们进一步深入探讨。本文通过检索近十年相关文献,从动物模型、客观化、临床治疗研究等方面,浅析冠心病痰瘀互结证的研究进展,以期为冠心病中医临床诊疗提供辨证施治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