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 一、气血津液辨证的适用范围和临床意义是什么? 气血津液辨证,主要适用于内伤杂病,它与脏腑辨证密切相关,相互补充。因为人体的气、血、津、液在生理上既是脏腑功能活动的物质基础,又是脏腑功能活动的产物。气的生成、来源和输布均不能脱离脏腑。如气来源于脾肾,出入升降治节于肺,升发疏泄于肝,帅血贯脉而周行于心;血生化于脾,总统于心,藏受于肝,宣发于肺,施泄于肾,灌溉一身无处不及;津液来源于水谷,转输于脾,宣降通调于肺,气化于肾,借三焦之道通达周身。所以脏腑一旦受病,就会直接或间接的反映出气血津液的病理变化,而气血津液的病变,也必然要影响到某些脏腑。因此气血津液的病变,是不能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历代文献的系统调研,总结中医辨治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的规律,并与传统五行学说比较,构建COPD五脏相关理论框架。研究结果证实COPD病位在肺,与脾、肾、心、肝等脏腑系统皆有关系,尤其与脾、肾关系密切;明确了COPD脏腑病机传变的模式以及病机传变的基础和条件,提出COPD脏腑病机传变的模式包括肺脾、肺肾、肺心、肺脑、肝肺、脾肾、心肝、肾心之间的双向或单向传变,总体以肺为中心,脾、肾、心、肝四脏与肺之间可相互影响,后期还可能由肺及脑。  相似文献   

3.
褚蔚 《浙江中医杂志》2003,38(8):354-355
郁者 ,郁而不散 ,滞而不通之义。郁证是由于七情所伤致五脏气机失和 ,渐致脏腑气血阴阳失调而形成的一类病症。主要表现为心情抑郁 ,情绪不安 ,胸胁胀痛 ,或易怒善哭 ,或太息嗳气 ,腹满纳呆等症状。笔者认为郁证的辨证应当全面 ,首先辨心、肝、脾、肺、肾五脏病位 ,然后辨气、血、痰、火、瘀及虚、实病性 ,两者相结合。1 辨病位《内经》把人体内出现的一切积聚、失畅现象概谓之“郁”。肝主升发 ,肺主宣发肃降 ,脾气主升 ,心火下降 ,肾精上承 ,五脏气机运行通畅调达 ,则不会有郁证的生成。若情志内伤 ,五脏气机紊乱 ,功能失和 ,则郁证随之…  相似文献   

4.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常见的慢性并发症。笔者通过整理DPN的相关临床资料,从肾、肝、脾、心为主的脏腑辨证、气血津液分型论治,经络辨证论治等辨证思路,总结临床医家的辨证用药经验,指出DPN的治疗应在积极控制血糖的基础上,从脏腑、气、血、阴、阳、痰、湿、经络等各个角度辨证,采用针药并用及多种手段综合治疗DPN,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5.
糖尿病性冠心病是糖尿病的慢性大血管并发症之一,是糖尿病的主要死因,对其积极有效的防治,具有重要的意义。从糖尿病性冠心病的中医病名、辨证分型、辨证施治等方面进行综述。认为本病病机为气阴两虚,瘀血痰浊内阻,心脉不通;病位在心,与肝、脾、肾有关;为本虚标实之证,本虚为气阴两虚,标实为血瘀、痰浊互阻。临床辨证各有心得,或以阴阳、脏腑、病因、气血津液辨证;或以辨证与辨病相结合;或辨病为主;或一方为主,随证加减;或突出治法,辨证贯穿始终。  相似文献   

6.
肾性贫血是慢性肾脏病常见并发症之一,据其临床特点可归属于中医的虚劳范畴,其基本病机为脏腑亏损、气血阴阳虚衰,日久可涉及心肝脾肺肾五脏,李国臣主任医师根据脾为气血生化之源,主统血,肝主藏血,主疏泄,调节血量,且肝肾同源、精血同源,在临床中应用健脾胃、柔肝疏肝法治疗本病,能有效改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咳嗽是指一种肺系疾病,以肺气上逆出现咳声或咳吐痰液为主要症状。其病位一般在肺,并与脾、肾、肝、大肠等脏腑相关。其中,脏腑气机逆乱为本病的基本病机。气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基础物质,气机升降理论作为中医学重要的组成部分,是维持人体气血运行、协调脏腑功能正常运作的关键。文章结合古今医家对咳嗽病的相关论述,以气机升降理论为基础,探讨肺、脾、肾、肝、大肠等脏腑与咳嗽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饶媛  岳明明  刘小斌 《新中医》2016,48(12):165-168
目的:探讨重症肌无力病变过程中五脏的病变规律及西医Osserman分型与五脏病变的相关性。方法:制定重症肌无力疾病五脏相关临床信息采集表,收集四诊信息,确定重症肌无力临床症状五脏辨证归属,建立重症肌无力医案数据库,运用SQL Server数据挖掘软件,采用贝叶斯算法进行数据分析。结果:重症肌无力Ⅰ型以脾受累为主,可累及肝;Ⅱ-A型以脾受累为主,可累及肾;Ⅱ-B型以脾肾受累为主,可累及肺;Ⅲ型以脾肺肾受累为主,可累及心;Ⅳ型以脾肺肾受累为主,可累及心。结论:重症肌无力以脾病为主,脾病可以传及四脏;同样,四脏有病亦可传及脾脏,从而形成多脏同病的局面,其五脏相关病机模式有脾肝同病、脾肾同病、脾肾肝同病、脾肾肺同病、脾肾肺心同病、脾肾肺心肝同病;临床上病情越重,涉及病变的脏腑越多。  相似文献   

9.
(答案下期刊出)l单项选择题(在备选答案中选出1个正确答案。每小题1分,共20分)1.1事物阴阳两方面的相互转化是()①绝对的②有条件的③必然的④量变的1.2肝主疏泄的实质是指()①调畅气机②条达情志③促进消化④运行气血1.3在维持正常呼吸方面,关系最为密切的两脏是()①肺与肝②肺与心③肺与肾④肺与脾1.4具有推动呼吸和行气血作用的是()①心气②肺气③宗气④营气1.5与“气虚”关系最大的两个脏腑是()①心肺②肺脾③肺肾④脾肾1.6气不能外达而结聚于内,称作()①气郁②气逆③气陷④气滞1.7手太阴经脉所络的脏腑是()①肺②小肠③胃④大肠1.8风邪…  相似文献   

10.
<正> 小儿脏腑娇嫩,气血未充,形气未全,全而未盛;因此,小儿五脏病变与成人有所不同。自宋·钱乙《小儿药证直诀》继承晋、唐医家脏腑病候的学术渊源,提出了心主惊、肝主风、脾主困、肺主喘、肾主虚小儿五脏病理特点和虚实寒热的辨证规律以来,一直为历代儿科所重视,并且对此颇有发挥。如明·万全《育婴家秘》认为小儿五脏具有心常有余,肺  相似文献   

11.
糖尿病性冠心病中医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糖尿病性冠心病是糖尿病的慢性大血管并发症之一,是糖尿病的主要死因,对其积极有效的防治,具有重要的意义。从糖尿病性冠心病的中医病名、病因病机、辨证分型、辨证施治等方面进行综述。认为本病病机为气阴两虚,瘀血痰浊内阻,心脉不通;病位在心,与肝、脾、肾有关;为本虚、标实之证,本虚为气阴两虚,标实为血瘀、痰浊互阻。临床辨证各有心得,或以阴阳、脏腑、病因、气血津液辨证;或以辨证与辨病相结合;或辨病为主;或一方为主,随证加减;或突出治法,辨证贯穿始终。  相似文献   

12.
慢性肾衰竭属中医学癃闭、关格、溺毒、肾劳等范畴。各种肾病迁延不愈,日久可致脏腑功能受损,脾肾亏虚;脾失运化,肾失开阂,水湿停聚,浊毒内积而发为本病。本病病位主在脾、肾两脏,涉及肝、心、肺、胃与三焦。在正虚的基础上,湿浊壅滞三焦.气血运行不畅,脏腑功能失调,而表现为各种临床证候。  相似文献   

13.
郭林轩  李明 《河南中医》2022,42(3):353-357
人体脏腑中,脾胃、肝肺、心肾三个"轴心"脏腑构成了人体的气机运动中心。脾胃轴心的生理功能体现在调节气机升降出入上,当其出现异常,由脾胃轴心维系的正常生理功能就会失常,也会导致其他相关脏腑疾病及营卫失调。治疗当谨守病机,把握好具体疾病的标本缓急、虚实寒热,注重气机的调整,应用药物的升降浮沉以调治气机的升降失常。肝肺轴心在调节气机升降,推动气血运行、津液代谢方面发挥了紧密的协同作用。当肝肺轴心出现紊乱时,气机升降和气血运行、津液代谢方面会出现相应的问题,脾胃升降也受到其影响而失常,出现脾胃轴心的病证;肾中阳气借助肝气生发不能升腾至上焦,心火也不能借助肺气清肃下潜至下焦;肝病及肺;出现血液、水液代谢失常的疾病。应针对主要病机进行治疗。心肾轴心机能可以概括为水火既济、君相安位,心肾轴心出现紊乱,因其升降的相因性,往往二脏同时出现病变。如心阳不足,不能下降暖肾,肾水不温;或肾阳不足,阳虚水泛,水饮上冲于心;肾阴不足,不能上滋心阴,导致心阴亏虚,心阳偏亢;肾阳不足,不能蒸腾阴液于上,心阴不足,心阳偏亢;或阳气上亢于心,不能潜敛,肾阳失温,则为上热下寒之证。应先判断其主要病机,之后仔细分析阳气阴液在心肾中的偏亢与不足。脾胃、肝肺、心肾三对轴心脏腑在生理上虽各司其职,却有着密切的协同关系,应分清主次,兼顾彼此。  相似文献   

14.
郭振球 《天津中医药》2011,28(3):177-179
从五脏心、肝、脾、肺、肾五运主病和风、寒、暑、湿、燥、火六元;精、气、津、液、血、脉六气,形成邪气脏腑病形,病理生理病机链的角度,探讨五运主病和六气为病的病机,见病知源,辨证论治,为推进微观辨证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 ,笔者以调补脾肾为主 ,结合辨病治疗 2型糖尿病 ,取得满意疗效 ,现报告如下 :1 病因病机糖尿病属中医消渴病的范畴 ,主要病理为气阴两虚 ,脏腑功能失调。脏腑功能衰退是发病的重要因素。经云 :“五脏皆柔弱者 ,善病消瘅。”病变的脏腑主要累及肺脾肾 ,而以脾肾为主。糖尿病患者多有神疲气短、虚胖乏力、腰膝酸软、日渐消瘦等症 ,多由脾失健运 ,精气不升 ,生化无源之故。脾为后天之本 ,气血生化之源 ,主运化水谷精微。脾气虚弱 ,运化失职 ,津液不能上输于肺而滋养五脏则肺燥阴虚 ,胃失濡润 ,肾失滋源而见口渴多饮之证。正如李东垣 :…  相似文献   

16.
张磊 《中医杂志》2011,52(8):653-655
关于高血压病的中医病机,医家多从脏腑病机入手,认为高血压病的病位在脑,初起时与肝脾相关,继而影响到心肾,最终导致心、肝、脾、肾俱损,病理变化主要是心、肝、脾、肾的气血阴阳失调,病理因素不外乎风、火、痰、瘀、虚五端,属于本虚标实证,其发病初期为实证热证,久则肝、脾、肾等三脏出现亏虚。拟从六经气化角度入手探讨高血压病的中医病机,以期拓展高血压病的辨治思路。  相似文献   

17.
脑萎缩病位在脑,与心、肾、肝、脾等脏腑失调有密切关系。病因是气、血、痰、瘀、郁、火、虚等造成精血亏虚,肾之精气亏损、脑之髓海失充。治宜从补肝肾入手,灵活掌握活血祛瘀、补养气血。中医的辨证施治与西医辨病相结合,有利于脑萎缩治疗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18.
程成 《吉林中医药》2012,32(10):996-998
糖尿病抑郁症病程普遍较长,其发病存在着阴阳、脏腑、气血、津液等方面的盛衰虚实变化,气滞、血瘀、痰凝、气血阴阳失调均可导致本病发生.初期以气滞为主,兼有血瘀、痰凝,病久则虚,损耗气血阴阳,导致心、肝、脾、肺、肾的不同病变.中医从心、肝、脾、肺、肾入手,治疗上采用疏肝解郁,行气活血,化痰散结,滋阴安神,清热润燥等治疗方法,同时配合针灸、音乐疗法,可显著改善并发症,降低血糖,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五脏相关论     
中医的脏腑学说,是以五脏为重点。心、肝、脾、肺、肾,虽然各有不同的生理功能,但他们之间既分工又合作,互相联系,互相依赖,构成了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从而保证了人体的正常生命活动。在发生病变时,它们之间又可以互相影响,互相传变。因此掌握好五脏相关的理论,对临床辨证施治,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一、心肺相佐,气血为用心肺相邻,同位于上焦。心主一身之血,肺主一身之气。两脏的相互配合,保证了气血的正常运行,心血之运行,有赖于肺气的推动;肺气的输布,也有赖于心血的运  相似文献   

20.
随着社会生活节奏加快,心血管神经症患者人群逐年增加,其发病机制复杂,西药疗效甚微。中医药辨治此病具有疗效显著,安全性高等优势,其机制可能与参与调节中枢及内分泌系统功能,扩张冠状动脉、改善血管通透性等改善循环代谢,抗抑郁改善焦虑等相关。重视情志的作用,辨证病位主要在心,与其他各个脏腑密切相关,以气血阴阳失衡、心神不宁为其主要病机,治疗坚持整体观念,多从心、肝、脾、肾入手,调整脏腑气血阴阳,扶正兼以祛邪,配合针灸推拿治疗,疗效显著,常见的分型有心神不安型、气血两虚型、气阴不足型、肝气郁滞型、心肾不交型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