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汪受传提出从伏风论治小儿荨麻疹的观点,认为荨麻疹的反复发作与小儿禀赋有异、伏风内潜有关。提出荨麻疹的辨治:发作期风热犯表证治以祛风清热,解表止痒;风寒束表证治以祛风散寒,解表止痒;风湿挟热证治以祛风胜湿,清热止痒;血热生风证治以清热凉血,祛风止痒。缓解期血虚生风证治以滋阴养血,祛风止痒;肺卫不固证治以固表御风,调和营卫。  相似文献   

2.
庞景三系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教授,主任中医师,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2009年荣获第一批河南省"名中医"荣誉称号。庞教授善于治疗各种过敏性皮肤疾病,他把瘾疹证型分为风寒束表证、风热犯表证、血虚生风证、胃肠积热证、表虚卫弱型5种证型。风寒束表证治宜疏风解表止痒,方用三拗汤加味;风热犯表证治宜疏风清热止痒,方以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加减;血虚生风证治宜养阴清热、驱风止痒消疹,方用自拟清养消疹汤加减;胃肠积热证治宜疏风清热止痒、通府泻热,方用防风通圣散加减;表虚卫弱型治宜益气扶卫、养血祛风,方用玉屏风散合当归饮子加减。  相似文献   

3.
正慢性荨麻疹即中医学“瘾疹”,其病因病机分为内外两端,内责之先天禀赋不足,阴阳失和、气虚血弱,卫外不固,外责之虚邪贼风所袭,搏于肌肤,营卫失和;亦常因情志、饮食因素所诱发。反复发作,迁延难愈,日久患者多表现为血虚风燥之象,盖因病久不愈,上述诸因皆可导致营血亏虚,血虚则肌肤失于濡养,生风化燥,阻于皮肤腠理之间,反复发病而成[10]。治宜养血固表、消风止痒。本文运用自拟消风养血汤联合西医药治疗血虚风燥型慢性荨麻疹,方中当归养血活血,生地黄养阴生津凉血,熟地黄滋阴补血润燥,白芍养血敛阴;黄芪益气固表,桂枝发汗解肌、调和营卫;蝉蜕、乌梢蛇、僵蚕消风止痒,防风、荆芥祛风解表;诸药合用可使卫表固、  相似文献   

4.
刘公望教授治疗亚急性湿疹1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福顺 《吉林中医药》2009,29(6):513-514
刘公望教授从医40余载,擅用经方和古方治各种疑难杂症。刘教授认为,急性湿疹是由于外感风邪,内蕴湿热,病势侧重于表。治法以祛风止痒,化湿解毒,清肝活血为要,方用“麻黄连翘赤小豆汤”。慢性湿疹是由于湿热逗留,导致血虚伤阴,化燥生风,风燥与湿热互结,肌肤失养所致,病势侧重于里。治法以清热化湿,养血祛风,  相似文献   

5.
介绍吴军教授治疗慢性荨麻疹经验。吴教授根据慢性荨麻疹的病因病机将其辨证分为表虚不固、气血两虚、肝郁血热和血虚风燥4型,分别采用益气固表,调和营卫、补气养血,熄风止痒、疏肝解郁,凉血熄风、养血润燥,祛风通络之法加以治疗,疗效颇佳。  相似文献   

6.
文章分析了遵陈潮祖“膜腠三焦”理论运用解痉法治疗皮肤瘙痒症。膜腠三焦在生理上是津、气升降出入之通道,在病理上是病邪入侵之道路,在治疗过程中是祛邪外出之路径。笔者认为皮肤瘙痒症的核心病机为风挟它邪客于腠理,致膜腠挛急,津气不利,血运为其阻。外邪以风邪为主,风邪郁滞肌腠,不得升散发越,则气血津液运行不畅,筋膜腠理挛急不舒,以致气滞、血郁、湿阻,显现为红斑、风团、瘙痒等症。临证运用解痉法分型辨治皮肤瘙痒症,可获良效。具体包括:寒郁肌表证,治以调和营卫、柔肝缓急,方以桂枝麻黄各半汤合葛根汤加减;风热郁表证,治以疏风散邪、利气行津,方以简化消风散加减;湿热蕴肤证,治以清热祛湿、祛风解毒,方以马齿苋汤加减;火热血热证,治以清热凉血、凉肝息风,方以凉血消风散加减;血虚风燥证,治以养血补血、补虚止痒,方以当归饮子加减。  相似文献   

7.
尿毒症皮肤瘙痒患者病机以"风"为主,有外感热毒风邪之外风,又有血虚、血燥、血热之内风,治疗当以祛风止痒为主;尿毒症患者免疫低下,易感湿热风邪,治疗当祛风止痒,清热利湿解毒,遣方选用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加减。  相似文献   

8.
田从豁名老中医从医60余年,在国内外享有很高的声誉。笔者有幸跟随田老学习以针灸为主治疗疾病的经验,现将其针灸治疗荨麻疹的经验做一剖析。荨麻疹中医称为“瘾疹”、“风疹块”、“游风”等。《诸病源候论》“邪气客于皮肤,复逢风寒相搏,则起风瘙瘾疹”。中医认为荨麻疹多由平素体弱,气血不足或因久病,气血耗伤,血虚生风,气虚内外不固,风邪乘虚侵袭人体所致。田老认为荨麻疹当从风从血论治,针灸以祛风止痒、养血润燥、调和营卫为原则,善用背俞穴来调理五脏六腑之气血,用脐周四穴补肾以调理先天,标本同治。1从风论治荨麻疹的主要症状为痒,…  相似文献   

9.
于彬  宋坪  王振萍  刘馨雁  王素梅 《中医杂志》2012,53(19):1692-1694
介绍运用中医药辨治荨麻疹临床体会,可分为风热束表、风热挟湿、风邪久羁、风寒束表、血热风盛、血瘀生风、血虚风盛和脾胃失和等8种证候,以成方分别加减施治.认为“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虽为古人之名训,但前人并未言及治风的方法,如凉血祛风、养血祛风、活血祛风等.若将此法予以发扬,对于治疗顽固的荨麻疹颇有启迪.  相似文献   

10.
介绍岳仁宋教授治疗过敏性皮炎的经验。岳教授经过长期的临床实践,从内外因入手,以麻黄桂枝各半汤调和营卫、祛风散邪,以除内因;以三草抗敏煎清热凉血、解毒止痒,以断外源。在临床治疗过敏性皮炎方面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1.
于俊生教授认为风邪为患是肾脏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对于肾性水肿的治疗,除重视脾肾之外,亦重从风论治,擅长解表剂的应用。于教授将肾性水肿所见之表证分为风寒表证、风热表证、表证夹毒三种类型,对风寒表证者治以发汗解表、散寒除湿,方用麻黄加术汤加减;对于风热表证者,治以辛凉解表、宣肺行水,方用越婢汤加减;对于表证夹毒者,常用麻黄连轺赤小豆汤加减治疗。此外,于教授根据患者临床表现的不同,常在前述三方基础上合方加减,注重清补兼施、气血水同治、调畅枢机。  相似文献   

12.
兰东教授认为慢性瘙痒性皮肤病系机体退化,肝肾渐衰,脾失健运,营血虚滞,血虚生风,风胜则燥,风燥之邪久郁肌肤,肌肤失养,形成肝肾阴虚、血虚风燥之证,肝血亏虚、肝风内动,系根本原因。兰东教授指出,风邪有内外,外风常引动内风,内风又常招致外风,外风宜散,内风宣熄,依据生风之血虚、血燥而养血熄风、平肝熄风、滋阴润燥等,强调养血祛风还应注重安神止痒,治以养血润肤,疏风止痒。创立归参止痒方(当归20g,苦参15g,钩藤6g,珍珠粉1.5g,何首乌15g,赤芍12g,白芍15g,防风、荆芥穗各9g,白鲜皮15g,白蒺藜10g,甘草9),祛内风重用当归、赤芍、白芍养血柔肝熄风,钩藤、珍珠粉等平肝、镇静熄风;白藓皮、白蒺藜、防风、荆芥穗祛外风,内外风兼顾;珍珠粉镇心安神。附瘾疹(血虚风燥,慢性人工性荨麻疹)、痒风(肝肾阴虚、血虚风燥,老年瘙痒症)验案二则。  相似文献   

13.
遵张仲景《伤寒论》辨治精髓提出"症状-病机-方证"理论,并以此为指导辨治皮肤瘙痒症。通过临床表现即症状,探究疾病本质即病机,经深入细致的症状分析得出更加具体准确的用方指征即方证,在此辨治体系指导下,谨守病机,方证对应,将皮肤瘙痒症分为6型论治。具体辨治包括风寒证,治以解表散寒、祛风止痒,以麻桂各半汤加减;风热证,治以疏风清热、解毒止痒,以简化消风散加减;湿热证,治以清热解毒、祛湿止痒,以马齿苋汤加减;气虚津亏证,治以滋阴补气、润燥止痒,以润肤饮加减;火热血热证,治以清热凉血、解毒止痒,以凉血消风散加减;血虚化燥证,治以补益气血、补虚止痒,以圣愈汤合异功散加减。  相似文献   

14.
荨麻疹是皮肤科常见的变态反应性疾病,典型表现为皮肤出现不同程度的瘙痒性风团,发无定处、骤起骤退,多病情缠绵、反复发作、易诊难治。现代中医皮肤科的奠基人和开拓者赵炳南名老中医,创立了中医皮肤科疾病辨证论治体系,对荨麻疹这一难治性皮肤病的辨证论治有独到的见解,认为风邪是主要致病条件,可夹寒夹热,风与寒热相合致病,风寒、风热之邪在一定条件下还可以互相转化;提出荨麻疹的治疗总则是疏散风邪、平调寒热、调和营卫、调理气血,赵老强调,荨麻疹临证当首辨寒热,以祛风为主,根据夹寒夹热的不同,或散寒或清热,以达到良好的疗效。在赵炳南先生的内治八法中,疏风解表止痒法的代表方剂即为"麻黄方"和"荆防方",分别对应荨麻疹的风寒和风热二证。  相似文献   

15.
摘要:荨麻疹是一种临床常见的变态反应性皮肤疾病。范瑞强教授认为,荨麻疹主要病机为禀赋不耐,风邪是主要致病因 素,岭南地区患者易夹湿夹热。荨麻疹的临床常见证型为风湿热证、脾虚湿蕴证、营卫不和证等。荨麻疹的分期施治重在 辨虚实,急性荨麻疹以实证居多,慢性荨麻疹以虚证居多,或虚实夹杂。治疗实证者以清热除湿、祛风止痒为法,处方以 搜风利湿方加减;虚实夹杂者需标本兼治,健脾化湿止痒,处方以多皮饮加减;虚证者宜调和营卫,祛风止痒,处方以玉 屏风散合桂枝汤加减。范瑞强教授临证治疗荨麻疹的高频中药主要为防风、徐长卿、荆芥、生甘草、合欢皮、茵陈、白芍、 连翘、蒺藜、鱼腥草、生地黄、白鲜皮、白术、茯苓、黄芪。范瑞强教授临证治疗荨麻疹用药灵活,以减少复发、提高患 者生活质量为主要目的。  相似文献   

16.
许晓艳  杨强 《河南中医》2014,34(1):107-108
荨麻疹的中医病因病机多由平素体弱或久病耗伤气血,致血虚生风,气虚卫外不固,风寒之邪乘虚侵入;或由情志不畅,肝郁气滞,气滞血瘀;或由体弱多病,房室不节致肝肾亏损,7中任失调,肌肤失养而成。应用逍遥散加味合玉屏风散疏肝解郁,清热凉血治疗荨麻疹肝郁脾虚证;应用蒿芩清胆汤加味合玉屏风散清热透邪,化湿祛风治疗荨麻疹湿热内蕴证,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7.
慢性号麻疹届中医风隐疹范畴,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病。本病以全身或散发疹块,伴有奇痒为主要特征。常时起时伏,经久不愈,反复发作,长者可达数年之久,患者常因奇痒无度而践扰不安,心绪不宁。笔者根据前人“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之旨来辨治本病。采用内外同治,固表祛风,养血熄风,凉血消风,清热疏风的治法,血得其治,肤得血养,风则自灭,每获良效。1调和营卫,国表祛民此法多用于体虚之人,表虚不固,风邪乘虚而入,内外相引,营卫失利而发疹者。其疹块小而色淡,时起时伏,多于汗后遇风寒而发,反复不愈,奇痒难忍。常伴恶风多…  相似文献   

18.
肛门瘙痒症是一种发生于肛门部位的局限性神经机能障碍皮肤病,其病程较长,容易反复。笔者在长期诊疗过程中发现风邪是引起肛门瘙痒症的重要病因,风邪为百病之长,善行数变,其性开泄,易化热又可夹湿,风有外风和内风之别,肛门瘙痒症之外风有风热、风湿,内风有血热生风、血虚生风等。此病多由外感风热之邪,燔灼血脉,阻滞经络脉气,久郁则化热生风,内外之风和而致病,而此病热久,耗伤津血,肛周失荣更易作痒。故治疗此病,当以"祛风"为根本,临证可分清热凉血、清热利湿、养血润燥等。内外合邪致病,治则内外并用,汤药内服配合熏洗,必要时联合药物封闭注射,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9.
徐跃  朱慧婷 《北京中医药》2019,38(11):1065-1067
慢性荨麻疹是临床中常见的皮肤病,因其病因复杂,病程较长且易反复,临床治愈较为困难。蔡念宁教授提出慢性荨麻疹治以祛风渗湿、调和阴阳、中和气血,采用赵炳南经验方多皮饮治疗时应明辨虚实两端。属于慢性荨麻疹实证者,注重清热凉血、解毒疏风;虚证当辨气血之不足,血虚风燥者养血和血,佐以养血活血之品,肺脾不足者常佐以健脾益气固表升阳之品。  相似文献   

20.
慢性荨麻疹是临床上常见的皮肤过敏性疾病,也是一种难治性皮肤病,病势缠绵,反复发作,不易根治,目前现代医学无特效治疗方法,而中医通过辨证论治,疗效较好。中医学认为,慢性荨麻疹的病因虽有表卫不固,血虚气弱,血热血瘀,脾虚生湿等,但均不能排除风邪,故在益气固表、补气养血、活血化瘀、清热凉血、健脾除湿等法治其本时,也离不开祛风散邪。兹将祛风法辨治慢性荨麻疹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