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穆凯 《河南医学研究》2020,29(22):4105-4107
目的分析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辅助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杞县人民医院2018年2月至2019年4月76例NASH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照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8例。两组均接受常规干预,对照组患者接受多烯磷脂酰胆碱胶囊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辅助治疗。根据患者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结果改善情况评估疗效,治疗前后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谷氨酰转肽酶(GGT)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7.37%)较对照组(78.95%)高(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ALT、AST、GGT、IL-6、IL-8、hs-CRP水平较对照组低(均P<0.05)。结论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辅助治疗NASH的效果显著,能改善患者肝功能,调节炎症因子水平。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核因子κB(NF-κB)在酒精性肝病(ALD)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及意义,研究细胞凋亡在ALD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54例ALD患者(病例组)和31例健康体检者(正常对照组)血清中的TNF-α、IL-6、NF-κB水平,推测细胞因子及凋亡在ALD发病中的作用;采用全自动生化仪检测两组血清γ谷氨酰转移酶(GG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结果 (1)ALD患者血清TNF-α、IL-6、NF-κB、GGT、AST、ALT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血清TNF-α、IL-6、GGT水平之间呈正相关(P<0.05).结论 TNF-α、IL-6和NF-κB作为炎症因子和核转录因子在ALD的发生发展中起到重要的作用,联合检测对于判断ALD患者肝脏的炎症反应和肝细胞凋亡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和白介素6及核因子κB在酒精性肝病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收集近年来接受治疗的酒精性肝病患者42例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42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检测患者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白介素6以及核因子κB的水平;同时检测两组患者血清中γ谷氨酰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以及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的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以及核因子κB(NF-κB)的水平均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血清中γ-谷氨酰转移酶(GG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以及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研究肿瘤坏死因子α、白介素6和核因子κB在肝细胞中的作用机制有助于进一步了解酒精性肝病的病理损伤机制,为酒精性肝病的治疗以及防治提供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4.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22):135-138
目的 探讨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血清炎症因子和氧化应激指标治疗前后水平的变化。方法 选择2016年4月~2019年3月我院门诊就诊的RA患者50例(病例组),予以口服芬必得胶囊0.3 g/次,2次/d,连用2周。观察治疗前后血清炎症因子[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氧化应激[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指标的变化。另选择同期的健康体检者30例作为健康组。结果 病例组治疗前血清hs-CRP、IL-6和TNF-α水平较健康组更高(P0.01);治疗2周后,病例组血清hs-CRP、IL-6和TNF-α水平均较前显著下降(P0.05或P0.01)。同时病例组治疗前血清MDA水平明显高于健康组,血清SOD和CAT水平明显低于健康组(P0.01);治疗2周后,病例组血清MDA水平均较前明显下降,血清SOD和CAT水平较前明显上升(P0.05或P0.01)。结论 RA患者体内存在炎症因子hs-CRP、IL-6、TNF-α水平紊乱和氧化应激指标MDA、SOD和CAT水平异常,血清hs-CRP、IL-6、TNF-α、MDA、SOD和CAT水平的变化可作为评估RA患者治疗疗效的敏感血清学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理气滋阴调脂方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患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谷草转氨酶(AST)、γ-谷氨酰转肽酶(GGT)及血脂的影响。方法:共收集NASH患者5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25例和对照组25例。治疗组给予理气滋阴调脂方颗粒剂,每日1剂;对照组给予多烯磷脂酰胆碱(易善复)胶囊,每次456 mg,每日3次,和非诺贝特胶囊200 mg/d,每晚1次。两组均连续治疗90 d。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90、180 d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谷草转氨酶(AST)、γ-谷氨酰转肽酶(GGT)、血脂[总胆固醇(TC)、血清甘油三酯(TG)]、血尿常规及肾功能等安全性检测。结果:两组治疗90、180 d ALT、AST、GGT水平均明显低于本组治疗前(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同期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意义(P0.05);两组治疗90、180 d TG、TC水平均明显低于本组治疗前(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同期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理气滋阴方可降低NASH患者ALT、AST、GGT水平及TG、TC水平,从而达到治疗NASH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非乙醇性脂肪性肝炎(NASH)病人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检测27例NASH病人(NASH组)、33例非乙醇性单纯性脂肪肝病人(NAFL组)及30例健康对照者(对照组)血清IL-6、hsCRP、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谷氨酸氨基转移酶(AST)、γ-谷氨酰转移酶(GGT)、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和空腹血糖(FPG)水平,并测定收缩压及体质量指数(BMI).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NASH组血清hsCRP、IL-6、ALT、AST、GGT、TC、TG、FPG、BMI和收缩压水平均明显升高,差异有显著性(F=3.58~35.70,q=5.30~10.50,P<0.05、0.01);NAFL组血清hsCRP、ALT、 AST、GGT、TC、BMI亦明显升高,差异有显著意义(q=4.24~6.69,P<0.01).与NAFL组相比,NASH组血清IL-6、ALT、AST、GGT、TG、收缩压水平均明显升高,差异有显著意义(q=2.54~10.46,P<0.05、0.01).结论 血清IL-6及hsCRP在NASH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中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诊断酒精性肝病新方法-血清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线粒体同工酶(mAST)法。方法:采用免疫抑制法检测65例酒精性肝病患者(ALD组)和60例病毒性肝炎患者[非酒精性肝病(NALD)组]治疗前(入院时)、治疗4周后及40例健康成人(对照组)血清mAST活性,同时测定血清r-谷氨酰转肽酶(GG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活性。结果:ALD组、NALD组血清GGT、ALT、AST、mAST活性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ALD患者血清GGT、ALT、AST活性有显著下降(P<0.05),治疗后AFL患者血清mAST活性基本降至正常水平;酒精性肝炎(AH)患者血清mAST活性有显著下降;但酒精性肝硬化(AC)患者血清mAST活性下降不明显。结论:血清mAST是酒精性肝病治疗监测的良好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对恙虫病患者肝功能损害的作用.方法 34例恙虫病肝功能损害患者在抗感染及甘草酸二胺护肝降酶基础上,分为2组,治疗组18例,加用GSH 1.8 g/d,1次/d,静脉滴注,对照组16例,不加用GSH,治疗2周后观察两组患者的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血清谷草转氨酶(AST)、血清总胆红素(TBil)、血清碱性磷酸酶(ALP)、血清γ-谷氨酰转移酶(GGT)的变化.结果 治疗组患者治疗2周后ALT、AST、TBil、ALP、GGT水平分别为(30.1±11.2) U/L、(22.9±16.5) U/L、(12.9±10.6) μmol/L、(99.8±42.5) U/L、(30.6±12.3)U/L,较治疗前下降(P<0.05),与对照组比较降低(P<0.05);治疗组ALT、AST、TBil、ALP、GGT复常率分别为77.8%、72.2%、66.7%、72.2%、66.7%,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88.9%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GSH治疗恙虫病患者肝功能损害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甘利欣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肝损害的保护作用。方法: 将48例SAP肝损害患者按照平行对照设计原理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24例,同时以健康志愿者24名作为正常对照组。A组采用常规治疗,B组采用常规治疗+甘利欣注射液治疗,以ELISA法测定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以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谷氨酰基转移酶(GGT)、总胆红素(TB)、直接胆红素(DB)。结果: B组入院第15天血清TNF-α、IL-6、ALT、AST、GGT、TB及DB浓度与入院时比较,降低程度均高于A组(P < 0.01)。结论: 甘利欣可能通过抑制SAP时的炎症反应,从而对SAP肝损害起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葛根芩连五炭汤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的临床疗效及其对患者炎症因子、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126例UC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美沙拉秦;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葛根芩连五炭汤。比较两组中医证候疗效,治疗前后Baron内镜评分,氧化应激指标及炎性细胞因子水平,并评价两组用药安全性。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中医证候有效率为92.1%,对照组有效率为76.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Baron内镜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1);且观察组治疗后Baron内镜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同期(P0.01)。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治疗后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水平均显著升高、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水平均显著降低(P0.01);且观察组治疗后血清SOD、MDA水平,均显著低于同期对照组(P0.01)。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水平,均显著下降(P0.01),IL-10水平均显著上升(P0.01);且观察组治疗后TNF-α、IL-6均显著低于同期对照组(P0.01),IL-10高于同期对照组(P0.01)。观察组不良反应率为3.2%,对照组为7.9%,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葛根芩连五炭汤治疗UC疗效显著,能有效减轻患者临床症状,改善结肠黏膜溃疡,调节机体氧化/抗氧化、平衡炎性因子。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益气清络方联合常规西药治疗对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氧化应激指标的影响。方法:纳入62例RA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1例。两组患者均给予甲氨蝶呤(MTX)口服,治疗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口服益气清络方,对照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口服安慰剂,两组疗程均为12周。治疗前后,检测两组患者的VEGF、炎症指标[包括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IL)-6、IL-17、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氧化应激指标[包括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水平。分析治疗前患者的血清VEGF、ox-LDL水平与炎症指标水平的相关性,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血清VEGF及氧化应激指标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前,RA患者的VEGF、ox-LDL水平分别与ESR、CRP、IL-6、IL-17、TNF-α水平呈正相关(P0.05,P0.01)。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清VEGF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组患者的血清VEGF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的SOD水平明显升高(P0.05)、MDA及ox-LDL水平显著下降(P0.05),而对照组患者的SOD、MDA、ox-LDL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患者的SOD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MDA及ox-LDL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益气清络方联合常规西药治疗可降低RA患者的血清VEGF水平,减轻氧化应激损伤,从而预防动脉粥样硬化及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唐彬  姚树坤 《重庆医学》2013,42(15):1696-1697,1700
目的检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患者血清中肝型脂肪酸结合蛋白(L-FAB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水平,探讨二者在NASH发生及发展过程中的相关性及意义。方法收集肝功能异常的NASH患者50例(NASH组),经B超检查符合弥漫性脂肪肝的诊断标准,对照组为健康体检者32例。所有受试者测量身高、体质量、腰围及臀围,并计算体质量指数(BMI)和腰臀比(WHR),晨起空腹抽取静脉血液检测L-FABP、TNF-α及相关临床指标。结果 NASH组患者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三酰甘油(TG)、BMI、WHR、TNF-α、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L-FABP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Spearman相关分析提示,NASH组血清L-FABP水平与TNF-α、TC、LDL-C、ALT、血尿酸(UA)、hs-CRP呈正相关(P<0.05),TNF-α水平与ALT、UA、hs-CRP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 L-FABP和TNF-α可能在NASH患者肝功能损伤与炎症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芪棱汤对2型糖尿病并发脑梗死患者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收集2型糖尿病并发脑梗死患者1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80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方案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西医常规方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芪棱汤治疗,疗程30 d。评估2组患者治疗后神经功能缺失的改善疗效,检测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中氧化应激相关因子[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和丙二醛(MDA)]和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水平。【结果】(1)神经功能缺损的改善疗效:治疗30 d后,研究组的总有效率为98.75%,对照组为93.75%,研究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P 0.05)。(2)治疗后,2组患者血清SOD、GSH-Px水平均升高(P 0.05),MDA水平均降低(P 0.05),且研究组在升高血清SOD、GSH-Px水平和降低血清MDA水平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3)治疗后,2组患者血清IL-6、TNF-α和IL-1β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 0.05),且研究组对血清IL-6、TNF-α和IL-1β水平的降低作用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芪棱汤能够有效提高2型糖尿病并发脑梗死患者机体的抗氧化能力,降低机体内的炎症反应水平,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丹参酮ⅡA磺酸钠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合并肝功能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60例慢性心力衰竭合并肝功能损伤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西药治疗心力衰竭,观察组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加用丹参酮ⅡA磺酸钠,比较两组肝功能的变化。结果:观察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谷氨酰氨基转移酶(GGT)、碱性磷酸酶(ALP)、总胆红素(TBIL)则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丹参酮ⅡA磺酸钠可促进慢性心力衰竭合并肝功能损伤的恢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白藜芦醇对高尿酸介导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大鼠血清炎症指标的影响及病理学的改变。[方法]采用改良的高酵母高脂饲料喂养,合并氧嗪酸皮下注射,建立高尿酸介导的NAFLD大鼠模型。36只SPF级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模型组、白藜芦醇治疗组,每组12只。分别观察白藜芦醇对NAFLD伴高尿酸大鼠体质量、肝湿重、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transaminase,AST)、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尿酸(uric acid,UA)含量的影响,并与正常对照组、模型组比较分析病理学变化,免疫组化检测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lent information regulator 1,SIRT1)、环氧化酶2(cyclooxygenase-2,COX-2)、核转录因子κB(nuclear factor kappa B,NF-κB)表达情况。[结果]白藜芦醇治疗后,高尿酸介导的NAFLD大鼠肝湿重低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ALT、AST、TNF-α、IL-6、UA含量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肝组织病理显示脂肪变性及炎性反应较模型组减轻。与模型组比,白藜芦醇治疗组大鼠肝组织中COX-2、NF-κB表达均减弱,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SIRT1表达增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大鼠肝脏脂肪变性和炎症评分与COX-2、NF-κB表达之间存在正相关,与SIRT1表达之间存在负相关(P0.01)。COX-2、NF-κB与SIRT1表达之间存在负相关(P0.01)。[结论]白藜芦醇通过促进伴随高尿酸的NAFLD肝细胞中SIRT1表达,抑制COX-2表达和NF-κB转录活性,阻止炎症细胞因子(如TNF-α、IL-6)介导的细胞毒效应,减轻炎症程度从而发挥治疗NAFLD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肝硬化患者肝功能、炎症因子、血清蛋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西峡县人民医院收治的114例肝硬化手术患者,按照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7例。两组均接受肝硬化肝切除术,对照组接受肠外营养支持,观察组接受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比两组肝功能[总胆红素(TBI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水平、血清蛋白[总蛋白(TP)、白蛋白(ALB)、转铁蛋白(TF)]水平及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21(IL-21)、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结果观察组TBIL、ALT、AST水平均低于对照组,TP、ALB、TF、IL-21、IL-10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给予肝硬化患者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可保护患者肝功能,改善营养状态,减轻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对五步蛇咬伤中毒后氧化应激及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98例五步蛇咬伤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n=48)和观察组(n=50);对照组给予抗蛇毒血清及支持对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乌司他丁,治疗5d,分别于患者入院24小时内、给药后1d、给药后3d及给药后5d检测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白细胞介素6(IL-6)的水平。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患者在治疗后各时间点TNF-α、IL-6及MDA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但观察组下降更明显(P0.01);SOD水平均升高(P0.05),但观察组升高更明显(P0.01);与对照组相比,治疗后观察组各时间点TNF-α、IL-6及MDA水平均降低(P0.05),SOD水平均升高(P0.05)。结论:乌司他丁可降低五步蛇咬伤患者血清TNF-α、IL-6及MDA水平,升高SOD水平,减轻氧化应激及抑制炎症反应,因此有利于减轻五步蛇咬伤所致中毒的损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疏肝法联合手术治疗肝胆管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7例胆总管结石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2例)和观察组(35例),对照组患者行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术后口服加减柴胡疏肝散。干预1周后,观察两组患者机体功能恢复情况和炎症指标、肝功能水平,随访12个月后观察结石复发率。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肛门排气时间、进食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明显缩短(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术后7 d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e C-reaction protein, hs-CRP)、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谷氨酰基转移酶(gamma glutamyltransferase,GGT)、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患者血清hs-CRP、AST、GGT降低程度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结石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χ2=6.118,P=0.013)。结论 术后应用疏肝中药能够促进机体胃肠功能恢复,缩短住院时间,降低炎症指标,改善肝功能及降低结石再生和复发率。  相似文献   

19.
梁高林 《微创医学》2006,25(4):611-613
目的 探讨还原型谷胱甘肽(GSH)联合脂必妥治疗高脂血症性脂肪肝的疗效.方法 84例高脂血症性脂肪肝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GSH+脂必妥)和对照组(复方丹参注射液+护肝片),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症状、血脂、肝功能及肝脏B超影像学改变.结果 经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1);患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酸氨基转移酶(AST)和谷氨酰转肽酶(GGT)均明显降低,优于对照组(P<0.05或0.01);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明显显著性意义(P<0.01);同时肝B超影像学总有效率也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GSH联合脂必妥治疗高脂血症性脂肪肝效果良好,无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20.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31):18-21
目的探讨早期益生菌肠内营养对感染性休克患者营养状态及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8年12月接诊的感染性休克患者64例,按照随机数字排列法将其分为两组,每组3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营养治疗,观察组采用早期益生菌肠内营养干预,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营养状况[血清白蛋白(Alb)、总蛋白(TP)、血红蛋白(Hb)]以及炎症因子[血清白细胞介素(IL-6、IL-8)以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干预后Alb、TP、Hb均低于干预前,观察组干预后Alb、TP、Hb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干预后IL-6、IL-8、TNF-α均低于干预前,观察组干预后IL-6、IL-8、TNF-α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干预后APACHEⅡ评分均低于干预前,干预后观察组APACHEⅡ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益生菌肠内营养干预可改善患者营养状态及炎症因子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