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金锐 《北京中医药》2021,40(8):861-863
中医传染病防治重视运用五运六气理论,《温病条辨》明确提示了易发瘟疫的时间段,多在客气为少阴君火或少阳相火之时,但并非所有客气为火的时间段都有瘟疫发生.通过分析六气客主加临关系发现,有瘟疫记载的六气时间段,与客主加临后形成的逆(主克客)/顺(相同、相生或客克主)关系无关,但却与主客气相得/不相得关系有关.客气少阴君火和少阳相火为火气,主气少阳相火和太阴湿土为火位(北半球夏季最炎热月份),当"火居火位"时为相得,无瘟疫记载;当"火居非火位"时为不相得,有瘟疫记载.提示五运六气瘟疫的本质是"火居非火位"的六气主客气不相得关系,防治时应同时关注"火"与"非火"因素.  相似文献   

2.
联系"木运太过,则脾土受其侵害;火运太过,则肺受火邪;土运太过,则肾受邪湿;金运太过,则邪气伤肝;水运太过,则邪气损害心.木运不及,燥气就旺盛;火运太及,寒气就旺盛;土运不及,风气就流行;金运不及,火气与木气就相应地旺盛;水运不及,湿土之气就大盛",解读"太过、不及"与月经病之相关性,并进一步指出木太过、土不及与经行泄泻、月经先后不定期;火太过、金不及与经行发热、月经过多;土太过、水不及与经行浮肿、月经过少;金太过、木不及与经行吐衄、月经先期;水太过、火不及与经断前后诸证、崩漏的临床应用体会.  相似文献   

3.
亚急性甲状腺炎以甲状腺疼痛,并向咽、耳部放射为主要特征,病程中期患者易出现发热,且具有热势反复、经久难愈的特点,中医治疗具有一定优势。本团队结合中医典籍及临床经验发现,甲状腺以气为用,与机体生理病理之火相交互,在气火相生相食的动态平衡中维持甲状腺之生理功能的稳定,气火失衡则甲状腺功能失调。本团队在此基础上提出“少阳温病,气火相食”的观点,即温毒侵袭少阳,少阳为温毒之邪所病,甲状腺之气与机体生理病理之火相互吞食;指出温毒侵袭少阳,气火相食为亚急性甲状腺炎患者中期热势反复、缠绵难愈的基本病机,温邪外犯,气郁化火而生热象;气火相食,正邪交争则热势反复。治疗上,遵从标本兼治之理,一方面以小柴胡汤和解少阳,扶正祛邪,另一方面予川芎茶调散宣透伏邪,透风泻热。两方相合,达透邪解热之效,最后附验案一则佐证观点。  相似文献   

4.
周岩 《河南中医》2016,(5):751-753
目的:探讨影响肺癌转归的相关因素。方法:收集156例肺癌患者(肺癌组)与294例正常人群(对照组)的出生日期运气学信息,分别进行中运、司天、在泉、主气、客气统计分析,比较两组统计学差异。结果:可能引起肺癌患病率增加的运气分别是:中运木运、木运太过、金运太过、水运不及;司天少阴君火;在泉阳明燥金;主气太阳寒水;客气太阳寒水。可能引起肺癌患病率减少的运气分别是:中运火运、土运、水运太过;司天少阳相火、太阳寒水;在泉厥阴风木、太阴湿土;主气阳明燥金;客气太阴湿土、少阳相火。而对肺癌患病率无明显影响的运气是:中运金运、水运、木运不及、火运太过、火运不及、土运太过、土运不及、金运不及;司天厥阴风木、太阴湿土、阳明燥金;在泉少阳相火、太阳寒水、少阴君火;主气厥阴风木、少阴君火、太阴湿土、少阳相火;客气厥阴风木、少阴君火、阳明燥金。结论:肺癌患病率与出生日期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赵雪茹  王博瑶 《河南中医》2020,40(2):174-177
2020年(庚子年)年岁运为金运太过,为燥金之年;在主运中,初运为木运不及,二运为火运太过,三运为土运不及,四运为金运太过,终运为水运不及;主气:初之气为厥阴风木,二之气为少阴君火,三之气为少阳相火,四之气为太阴湿土,五之气为阳明燥金,终之气为太阳寒水;客气:初之气为太阳寒水,二之气为厥阴风木,三之气为少阴君火,四之气为太阴湿土,五之气为少阳相火,终之气为阳明燥金。肺属金,在此燥金之年,极易出现咳、痰、喘等肺系疾病。五运中金克木,故亦可出现肝脏疾病,应该通过助长火气以抑制燥金,防止肺系疾病的发生,并在饮食上多食五谷以顾脾胃、避虚邪。但由于火气与燥金均为阳性,助长火气太过,会损伤人体阴气、阴液,因此,在助火的同时稍食咸性食物,以抑制火热上炎,或者可以食苦性、酸性食物来收涩火气,以保护人体气血津液。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初诊2型糖尿病发病与出生日期五运六气信息的相关性。方法:采集238例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出生日期运气学信息与317名正常人群进行比较。结果:可能引起2型糖尿病患病率增加的运气分别是:司天厥阴风木、阳明燥金、太阳寒水;客气少阳相火;中运木运不及、火运太过、金运太过;主气少阳相火、太阳寒水;在泉少阴君火、太阴湿土、少阳相火(P0.05)。可能引起2型糖尿病患病率减少的运气分别是:司天太阴湿土、少阳相火;客气少阴君火、太阴湿土;中运火运不及、土运太过;主气少阴君火、阳明燥金、厥阴风木;在泉厥阴风木、太阳寒水(P0.05)。而对2型糖尿病患病无明显影响的运气是:司天少阴君火;客气厥阴风木、阳明燥金、太阳寒水;中运木运太过、土运不及、金运不及、水运太过、水运不及;主气太阴湿土;在泉阳明燥金。结论:从运气学信息分析,糖尿病患者较正常人群禀赋阳气不足。糖尿病发病与出生日期运气学信息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全身性化脓性感染是化脓性细菌在血液循环中迅速生长繁殖或毒素大量进入血液循环而引起。包括毒血症、败血症和脓血症。祖国医学对本病则根据疾病的性质及邪正斗争的情况,在临床上主要分为走黄和内陷(包括火陷、干陷、虚陷)两种类型。俗称毒气攻心。一、病因病机中医学认为“疗疮皆由火毒生”、“邪毒内陷由正虚”,当毒邪-主要是火毒之邪。-炽盛,正邪相搏,正不胜邪,毒邪侵入血分而致,此由疔疮而致者称为疔疮走黄;若患其他疮疡,当正气衰弱,毒邪乘虚而入,此则称为内陷。根据机体的强弱、病邪的轻重,内陷又分为火陷、干陷、虚陷等。  相似文献   

8.
杨威  于峥 《北京中医药》2009,28(10):778-780
历代对温疫的认识各具特色,吴瑭以五运六气原温病之始,认为天地之气异常变化是温疫可能流行的有利条件,而少阳、少阴之气生成万物尤为关键.细考<素问·六元正纪大论>所列,温疫好发之时的客气均为少阴、少阳,主客气不相得、不当位,自然气候出现反常状态,非时邪气易致温疫.少阴君火、少阳相火性偏火热,具从标从本之化,又强调阴阳互根之义.阴阳兼杂的温疫宜以人身的三焦肌腠、心火肾水为重点辨证论治更为妥当.  相似文献   

9.
小柴胡汤证探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小柴胡汤证病位在胁下膜原,病及肝胆脾胃,为少阳太阴所主,主要病邪为湿热及寒邪伤阳,相火内郁。无论寒邪伤阳,还是温邪内郁,均存在少阳三焦相火内郁,导致少阳三焦失司;太阴脾土失职,三焦不畅,气机不利,气化不行,脾气不运,湿聚饮停,水液代谢障碍。治宜调节阴阳之枢纽,既要领邪外出于阳分,又要防邪内入阴分。  相似文献   

10.
1989年以干支纪年为已巳年。按照运气理论以天干定运,以地支定气。甲已化土,已为偶数,故本年大运为岁土不及。巳亥化厥阴风木,故本年司天之气为厥阴风木,在泉之气为与之相应的少阳相火。初之气燥金加临风木,二之气寒水加临相火,三之气风木加临相火,四之气君火加临湿土,五之气湿土加临燥金,终之气相火加临寒水。大寒节交于1月20日巳时,以干支纪日纪时法推之则为庚辰日辛巳时。本年司天之风木可克中运不及之土,故为天刑之年。  相似文献   

11.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归属于中医学"湿瘟"范畴,其核心病机为外感湿浊疫毒之邪伏膜原,引动少阳相火,内外相合,木火刑金,湿(毒)火上冲,而成疫毒闭肺之证。治疗以"和"法贯穿始终,"护中气、护宗气、护阴液"固本,外疏内清,寒温并用为基本治则,以宣肺达邪、清热解毒、补气养阴、活血化瘀、化湿通络等多法杂糅,共奏厥功,截断病势以救危亡。  相似文献   

12.
红外热成像技术可以将无形的热量通过红外热成像图表现出来,依据红外热成像技术,可以直观地阐述病证寒热分布。厥阴病本质为阴寒盛极而渐衰,阳气虽弱而渐聚,若阴尽或阳生过程受阻,就会导致阴阳之气不相顺接,形成厥阴病中的寒热错杂证、寒化证、热化证及气厥证,其中寒热错杂证最为多见。厥阴病往往多经同时发病,以少阳经、太阴经合病,少阳经、太阴经、少阴经合病较为多见。少阳经、太阴经合病,太阴经寒邪极盛,少阳经阳气升发不利,阳气郁结于少阳,红外热成像图显示:少阳经所主的双侧胸胁呈现高温态,腹部呈现低温态,四肢末端呈现低温态。少阳经、太阴经、少阴经合病,患者多体质偏阳虚,督脉阳气易不足,红外热成像图显示:胸胁呈现高温态,腹部肾区呈现低温态,四肢呈现低温态,督脉温度断续不均匀。热厥证为厥阴病阳明有热,热郁结于阳明,不能达于四末,红外热成像图显示:腹部呈现高温态,督脉呈现高温态,四肢末端呈现低温态。寒厥证患者多为血虚体质,感受寒邪,少阳阳气郁而不发,发为厥阴病寒化证,红外热成像图显示:督脉断续弥散,下腹部、四肢呈现异常低温态。气厥证为少阳枢机不利,致全身气机不畅,郁久化热,红外热成像图显示:四肢末端呈现稍低温态,胸胁腹部呈现高温态。红外热成像技术能无创伤展示人体寒热的图像,并能有效记录患者治疗前后的经络温度变化,有利于中医理论量化,对疾病的诊断及治疗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王檀教授为吉林省防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医专家组组长,吉林省第二批援鄂国家中医医疗队、国家第四批中医医疗队首席中医防疫专家,于2020年2月17日率领团队入驻雷神山医院。王檀教授结合临床实际,根据己亥(公元2019年)年下半年运气特点,结合武汉这一区域时空环境气化失序的具体表现及本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临床症状特点,认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应归于中医学"疫毒"范畴,主要病位在肺,其次在腠理、脾胃,后期累及于肾;病因主要是正气不足,疫毒侵袭;发病基础在于易感人群体内环境处于气化顿滞,即肺脾气虚、寒湿偏盛的状态,这也是正气不足的集中表现;病机关键是疫毒与寒湿搏结于肺,机体气化顿滞,肺体用受损,肺络痹阻。病机特点为寒、湿、热、毒、瘀、痹,病程缠绵,寒湿因疫毒迅速湿化、热化,甚至化火成毒,因此需要始终围绕寒湿疫毒进行论治。以救治肺气为基本治疗原则,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辨证施治,以改善人体内环境,即气化顿滞--肺脾气虚,寒湿内盛的状态,促进疾病快速好转。  相似文献   

14.
阮师临证治咳,常备十一法,实证治有八法:(1)辛温散邪法,适于冬日风寒犯卫咳嗽者;(2)辛凉解表法,用于春日风热犯肺致咳者,临证对于风热咳嗽轻症,多用辛凉轻剂桑菊饮;(3)清热涤暑法,用于夏日暑温犯肺、肺络不通而咳者,常兼暑伤气津之症,选方清络饮;(4)润燥止咳法,适用于秋季外燥犯肺或内生燥热咳嗽,多兼见诸窍不利,或伴表证;(5)清化湿热法,适用于长夏湿温犯肺者,常兼见湿邪困表之证,常选用吴塘上焦宣痹汤;(6)清利少阳法,适用于邪犯少阳,三焦不利,饮逆犯肺者,此多伴见少阳证侯;(7)温化解表法,适用于外寒内饮或痰饮内伏,饮逆射肺而咳者;(8)解表通腑法,适用于风热壅盛,腑实内结,上下郁闭而咳者。虚证者,(1)培补卑监法,适用于久咳脾虚痰湿内盛者;(2)养阴润肺法,适用于久病咳嗽,气阴亏耗,失于清降者;(3)补肾摄纳法,方用冯氏全真一气汤,临证对于咳久作喘,肾虚失纳者,颇具功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中医证素与体质的相关性。方法:对纳入的944例高血压患者进行调查,收集四诊资料,进行证素判断与中医体质判定,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研究体质与证素的相关性。结果:病性证素分布依次为:阳虚(28.4%)、内火(20.8%)、阴虚(17.9%)、阳亢(8.3%)、气虚(7.8%)、痰浊(6.4%)、血虚(4.4%)、血瘀(3.6%)、肝风(1.5%)、气滞(1.0%),虚性证素以阳虚、内火和阴虚证素为主,实性证素以痰浊、血瘀为主;偏颇体质由高至低顺序为:痰湿质(30.6%)阴虚质(28.0%)阳虚质(18.8%)湿热质(12.3%)气虚质(4.7%)瘀血质(3.9%)气郁质(1.2%);以痰湿质、阴虚质、阳虚质、湿热质为最常见的4种偏颇体质;高血压患者中医证素与体质差异经检验有显著统计学意义(χ2=425.88,P0.01)。回归分析提示阴虚质与阳亢、阳虚质与阳虚回归系数为正,说明阴虚质患者对阳亢证素呈正相关,阳虚质患者对阳虚证素呈正相关;气虚质与内火、血瘀、阴虚、阳虚回归系数为负,表明气虚质对这些证素负相关。结论:阳虚、内火和阴虚证素为高血压患者主要证素;痰湿质、阴虚质、阳虚质、湿热质为最常见的4种偏颇体质,高血压患者证素与体质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慢性肾脏病并发心血管疾病为本虚标实之证。本虚指肾的气血阴阳亏虚、脏腑功能失职而致心之气血阴阳逆乱。标实证则以痰湿、浊毒、瘀血为主。肾元亏损、脾气衰败,气机升降失调,极易发生肾水不升、心火不降,肾精亏虚、心血及心神失养,甚则心肾阴阳亏虚、虚阳浮越等心肾不交之证。痰湿、浊毒、瘀血内生,痹阻心脉,从而产生"胸痹、心痛、心悸"等心系病证。痰湿、浊毒、瘀血又常相互影响,瘀血阻滞脉络,可致水液内停;痰湿亦可阻滞脉络,而使瘀血内生;浊毒耗伤正气,而致气虚水停;浊毒又常与瘀血、湿热并行,并行后若上窜入心入脑,易蒙蔽心窍,发为危候。故临床上化痰利湿、活血祛瘀、泄浊解毒常常相兼而用。另外,外感风、寒、湿等邪亦会加重病情。故治疗上当以心肾同治、补虚泄实为法。同时脾为中州,助力于心火与肾水之升降交济,且肾与脾分别为先后天之本,相互滋生,故治疗上亦需兼顾实脾。  相似文献   

17.
《山东中医杂志》2016,(3):193-195
研读李杲《脾胃论》等著作,认为其所论阴火为脾胃气机升降失常,太阴脾虚(湿盛)不能升清,阳明胃火不降所致。阴火异于阳热实火和阴虚虚火。本文考镜源流,认为阴火之论根于《黄帝内经》,其病因病机为饮食劳倦,损伤脾胃,致脾虚或脾虚生湿,不能升清,则胃土不能降浊,阳明不降而出现一派热象,此热中兼有脾虚中气不足之证,实为内伤虚火。其临床表现以热或在颜面,或在九窍,或在四肢,其热势或高或低,但均有气短声低、倦怠乏力中焦气虚表现,或肢体沉重、四肢不收、大便溏泄等湿盛之象。治以辛甘温之剂补其中而升其阳,苦寒以泻其火。用药为人参、黄芪、羌活、陈皮、茯苓、猪苓、柴胡、升麻、黄芩、黄连等。方如补中益气汤、补脾胃泻阴火升阳汤、升阳散火汤、升阳除湿防风汤等。临证以补脾胃泻阴火升阳汤治疗寒热错杂、虚实相兼一患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