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3 毫秒
1.
瞿晓密  朱云燕 《陕西中医》2021,(11):1616-1618
目的:探究子午流注择时艾灸对虚寒型胃脘痛患者辅助治疗的疗效观察。方法:将90例虚寒型胃脘痛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常规组(常规治疗)、电子艾灸组(排除7:00-9:00点的任意时间点)行电子艾灸治疗,及子午流注组(固定7:00-9:00点行电子艾灸治疗)各30例,探讨实施不同方法对治疗效果的影响。结果:在总有效率上,子午流注组>电子艾灸组>常规组(P<0.05)。三组治疗后胃脘疼痛、胃脘痞满、食后腹胀、食欲减退、反胃、反酸、嗳气及恶心呕吐等症候积分显著降低,且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中子午流注组优于电子艾灸组(均P<0.05),电子艾灸组优于常规组(均P<0.05)。三组治疗后生活质量(QOL)评分显著升高,且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子午流注组优于电子艾灸组(P<0.05),电子艾灸组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对虚寒型胃脘痛患者采取子午流注择时艾灸辅助治疗,可显著提升疗效,促进临床症状改善,缓解疼痛,提升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补肾活血通络方对颈椎病的疗效及血清β-内啡肽(β-EP)、P物质(SP)的变化。方法选取医院2017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颈椎病患者116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对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补肾活血通络方治疗,分析两组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38%(53/58),对照组为77.59%(45/58),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β-EP、SP、白细胞介素-10(IL-10)、一氧化氮(NO)水平组间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β-EP、IL-10、NO水平高于对照组,SP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颈椎残障功能量表(NDI)评分组间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VAS评分[(1.76±0.23)分]、NDI评分[(7.96±2.55)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补肾活血通络方可减轻颈椎病疼痛程度,调节β-EP、SP、IL-10、NO的表达水平,改善颈椎残障情况。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温阳止痛贴外用联合郄穴针刺治疗虚寒型癌性疼痛及对患者生活质量、血清β-内啡肽(β-EP)、前列腺素E2(PGE2)的影响。方法:选取60例虚寒型癌性疼痛患者,按照随机抽样法分为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与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温阳止痛贴外用联合郄穴针刺治疗),各30例,且对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β-EP、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及PGE2、VAS评分、爆发性痛次数进行观察及评估。结果:重复测量分析显示,两组情感状况、社会/家庭精神支持的时点、组间、交互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两组功能状况、生理状况及总分的时点、组间、交互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 两组β-EP、CGRP、PGE2、VAS评分、爆发性痛次数的时点、组间、交互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 简单效应LSD-t成对比较显示,治疗前,两组情感状况、功能状况、生理状况、社会/家庭精神支持、总分、β-EP、CGRP、PGE2、VAS评分、爆发性痛次数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2周后,观察组的情感状况、社会/家庭精神支持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而在功能状况、生理状况及总分比较中,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 观察组的β-EP、CGRP、PGE2、VAS评分、爆发性痛次数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温阳止痛贴外用联合郄穴针刺治疗虚寒型癌性疼痛具有较为显著的疗效,既能缓解疼痛,又能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电针对肠易激综合征(IBS)内脏痛大鼠血清及下丘脑β-内啡肽(β-EP)及脑啡肽(ENK)的调节作用,探讨电针对IBS内脏痛的镇痛效应。方法:制备IBS内脏痛大鼠模型。实验分为模型组、电针组、假电针组和正常组。取天枢和上巨虚穴(双侧)为针刺穴位,针刺后连接电针仪;假电针组进针透皮即止,连接电针仪但不通电。模型组和正常组做与电针组相同的固定,不进行任何治疗。治疗后测试各组大鼠AWR评分,检测血清及下丘脑β-EP及ENK水平。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AWR评分在各个压力梯度下均显著升高、血清β-EP及ENK水平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下丘脑β-EP、ENK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假电针组比较,电针组大鼠AWR评分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和下丘脑β-EP、ENK水平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假电针组大鼠AWR评分、血清和下丘脑β-EP、ENK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有效缓解IBS大鼠内脏痛,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血清和下丘脑β-EP、ENK的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黄芪建中汤联合热敏灸治疗虚寒型胃脘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5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7例和治疗组2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电针结合TDP照射治疗,治疗组给予黄芪建中汤联合热敏灸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疼痛评分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78.6%,对照组有效率为51.9%,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疼痛积分均低于治疗前,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黄芪建中汤联合热敏灸治疗虚寒型胃脘痛的临床疗效较佳,可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改良三通疗法治疗脑卒中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8例符合纳入标准的病例随机分为观察组58列、对照组60例。两组患者根据病情给予常规药物对症治疗,观察组采用改良三通疗法治疗,对照组采用现代康复治疗,分别观察两组治疗总疗效、治疗前后VAS、Fugl-Meyer评分。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89.66%)与对照组总有效率(78.3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VAS、FMA评分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VAS评分治疗前后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FMA评分治疗前后差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且在改善VAS评分上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寻天灸疗法防治虚寒型哮喘的最佳穴位组合及药物配伍。方法将554例虚寒型支气管哮喘患者随机分为A组(虚寒药+虚寒穴组)138例、B组(虚寒药+常规穴组)138例、C组(常规药+虚寒穴组)139例和D组(常规药+常规穴组)139例,以哮喘临床症状评分、哮喘控制测试表(ACT)和哮喘生存质量评定表(AQLQ)为观察指标,进行两因素(穴位、药物)和两水平(常规、虚寒)的2×2析因设计研究。结果 A组总有效率为96.4%,B组为93.5%,C组为94.2%,D组为83.5%,4组患者组间疗效经秩和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总有效率与B组、C组和D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和C组总有效率与D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组患者治疗后各项临床症状评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治疗后各项临床症状评分与B组、C组和D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和C组治疗后各项临床症状评分与D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治疗后各项临床症状评分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组患者治疗后ACT评分及AQLQ各项评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治疗后ACT评分及AQLQ各项评分与B组、C组和D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B组治疗后ACT评分及AQLQ各项评分与D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天灸疗法防治虚寒型哮喘患者总有效率以虚寒药+虚寒穴组最高,药物和穴位两者具有交互作用,虚寒穴位配合虚寒药物可减轻患者的临床症状,控制哮喘发作,并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穴位按摩配合艾灸对虚寒性胃脘痛的效果.方法:将80例虚寒性胃脘痛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48例,对照组32例,对照组给予抑酸护胃药物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患者穴位按摩和艾灸治疗,比较两组病人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75%,对照组为81.25%,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穴位按摩配合艾灸可提高虚寒性胃脘痛的疗效,促进病人康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艾灸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并对艾灸疗法进行成本-效果分析。方法将58例膝骨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艾灸组和电针组,每组29例。每星期治疗3次,连续治疗4星期。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膝关节功能评分及膝关节疼痛VAS评分,并运用卫生经济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两组治疗后膝关节功能评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电针组优良率为96.6%,艾灸组为75.9%,电针组的总体优良率优于艾灸组(P<0.05);电针组疼痛总有效率为96.6%,艾灸组为93.1%,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艾灸组成本-效果比为6.42,电针组为16.86;电针组的增量成本-效果比为298.55。结论艾灸及电针均能有效改善患者膝关节功能及缓解膝关节疼痛,艾灸比电针对治疗膝骨关节炎更具有卫生经济学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清热调血汤联合穴位埋线对湿热瘀结型痛经患者镇痛效应、子宫动脉血流动力学及前列腺素E2(prostaglandin E2,PGE2)、前列腺素F2α(prostaglandin F2α,PGF2α)、β内啡肽(β-endorphin,β-EP)的影响。方法将200例湿热瘀结型痛经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口服谷维素、布洛芬等。治疗组采用清热调血汤联合穴位埋线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对患者治疗前后的主观疼痛程度运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oring,VAS)进行评估。检测患者子宫动脉的收缩末期峰值/舒张末期峰值(end systolic/diastolic peak,S/D)、阻力指数(resistance index,RI)、平均血流速度(mean blood flow velocity,Vm)的水平。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PGE2、PGF2α、β-EP的水平。结果治疗组在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为92.00%,对照组为82.0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的主观疼痛程度(VAS评分)显著降低,以治疗组降低的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的S/D、Vm明显升高,RI明显降低(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S/D、Vm高于对照组,RI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的PGE2、β-EP明显升高,PGF2α明显降低(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PGE2、β-EP高于对照组,PGF2α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清热调血汤联合穴位埋线可提高湿热瘀结型痛经的疗效,能有效减轻患者的疼痛程度,改善子宫动脉血流动力学,调节PGE2、PGF2α、β-EP的水平。  相似文献   

11.
加莉  王小萌  李婷  鱼涛 《陕西中医》2021,(10):1466-1469
目的:探讨三伏天应用火龙灸对脾胃虚寒型胃脘痛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在三伏天时期选取脾胃虚寒型胃脘痛患者60例,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奥美拉唑常规治疗,同时予黄芪建中汤加减,连续治疗3周为1个疗程。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三伏天火龙灸治疗,在施术部位(督脉及膀胱经第一、第二侧线)上铺两层衬布,将1500 g姜末置于衬布上,垒砌成厚约 2~3 cm姜坯,将艾绒在姜坯上铺成厚约0.2 cm艾坯,用止血钳持点燃酒精棉球由上至下将艾坯点燃。按照此法,灸3~4壮,治疗时间2 h,每伏1次,连续治疗 3次。两组患者均依据胃脘痛中医干预方案指导患者作息规律、少食多餐; 注意保暖,防御寒邪。比较两组治疗干预前后临床疗效、治疗结束3 d后胃脘疼痛评分以及治疗干预6个月后随访的复发情况。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93.33%)显著优于对照组(73.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试验组胃脘痛疼痛评分、复发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三伏天应用火龙灸治疗脾胃虚寒型胃脘痛患者临床疗效明显,能够缓解胃脘痛程度,并减少复发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肩关节周围炎患者采用温针灸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肩关节周围炎患者57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29例)与对照组(28例)。研究组患者给予温针灸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针刺法治疗。记录2组临床治疗效果,治疗前后视觉疼痛模拟量表(VAS)及治疗前后肩关节活动度。结果研究组的总有效率为93.10%(27/29),高于对照组的64.29%(18/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前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的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研究组治疗后的肩关节活动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针灸治疗可使患者肩部疼痛等症状好转,表现出良好的治疗效果,在临床中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穴位贴敷联合黄芪建中汤治疗慢性胃炎患者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5月—2016年1月慢性胃炎患者96例,依据建档顺序分组,对照组47例给予黄芪建中汤治疗,研究组49例给予穴位贴敷联合黄芪建中汤治疗,两组均持续治疗14d。分析对比两组症候积分并统计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恶心欲吐、上腹部不适、胃脘痛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恶心欲吐、上腹部不适、胃脘痛积分均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88%(46/49),高于对照组的78.72%(37/4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贴敷联合黄芪建中汤治疗慢性胃炎患者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黄芪建中汤加减治疗脾胃虚寒型复发性口腔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给予维生素B_2、维生素C及左旋咪唑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黄芪建中汤加减治疗。观察2组治疗前后溃疡面积、平均溃疡期、疼痛指数、证候积分及CD3~+、CD4~+、CD8~+及CD4~+/CD8~+水平的变化情况,并评估临床疗效及用药不良反应。结果:溃疡面积、平均溃疡期、疼痛指数、证候积分及CD3~+、CD4~+、CD8~+及CD4~+/CD8~+水平治疗前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均明显降低,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有效率观察为91.67%,对照组为66.6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发率观察组为6.67%,对照组为20.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黄芪建中汤加减治疗脾胃虚寒型复发性口腔溃疡,疗效显著,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加味黄芪建中汤治疗脾胃虚寒型慢性胃炎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江西省赣州市崇义县思顺乡卫生院从2018年2月—2020年2月诊治的脾胃虚寒型慢性胃炎患者8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3例。对照组给予基础药物干预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加味黄芪建中汤治疗。对比2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的中医证候积分、治疗后临床疗效情况及生活质量。结果2组治疗前中医证候积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中医证候积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95.35%(41/43)显著高于对照组79.07%(34/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生活质量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味黄芪建中汤治疗脾胃虚寒型慢性胃炎可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疗效确切,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腹部铺灸治疗虚寒型胃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虚寒型胃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采用腹部铺灸治疗,对照组采用口服附子理中丸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为83.3%,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腹部铺灸是一种治疗虚寒型胃痛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艾箱灸气海、关元穴对减少产后并发症的疗效。方法:选择300例产妇在顺产后艾箱灸气海、关元穴作为观察组,随机选取同时期300例产妇在顺产后不予上述处理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产后痛、子宫复旧、恶露量及排尿情况的差异。结果:治疗组产后疼痛率为44.67%,对照组产后疼痛率为56.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l);两组产后连续3d宫底高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l),表明对照组子宫大小复旧时间明显长于治疗组;两组产后3天恶露总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后排尿困难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艾箱灸气海、关元穴不仅对缓解产后痛有良好的效果,而且可以减少尿潴留的发生,促进子宫的复旧,无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隔药饼灸治疗肾虚血瘀型子宫腺肌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60例子宫腺肌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采用针刺联合隔药饼灸治疗,对照组采用口服内美通胶囊治疗。观察两组治疗3个月后、治疗6个月后及治疗后3个月痛经程度及痛经时间的改善情况,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6.7%,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3个月后及6个月后痛经程度评分及痛经时间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对照组痛经程度评分及痛经时间优于治疗组(P<0.05);治疗6个月后,两组痛经程度评分及痛经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个月,治疗组痛经程度及痛经时间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联合隔药饼灸与常规口服西药治疗肾虚血瘀型子宫腺肌症均有效。在缓解痛经的起效速度上,常规口服西药治疗占优势,但针刺联合隔药饼灸治疗的远期疗效优于常规口服西药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