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络病理论,将慢性萎缩性胃炎归属于胃络病范畴,从络病学角度出发阐述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病机为"胃络瘀阻,胃阴亏虚"。胃络瘀阻为导致慢性萎缩性胃炎发病之根本,病程后期脏腑失于濡养,胃阴亏虚为慢性萎缩性胃炎由痞至积、病情加重的主要原因。导师姜树氏教授根据多年临床经验,基于络病理论,结合慢性萎缩性胃炎发病特点及微观辨证学具体情况辨证论理,以"散瘀通络、畅达中焦,滋阴补虚、和胃宁络,开瘀散结、消坚化积"为基本治疗原则,并取得了显著疗效,为慢性萎缩新胃炎提供了新的诊疗思路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络病理论是中医学重要的病机学说。基于络病理论探讨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的中医病机,提出了"脾虚络阻毒损"为CAG的基本病机,"脾虚""络阻""毒损"是CAG病机演变中的基本因素,多表现为脾胃亏虚→胃络瘀阻→毒损胃络的病机演变规律。其中脾胃亏虚是CAG的始动因素、发病之本;胃络瘀阻是CAG致病的关键条件;毒损络脉是CAG发展为癌前病变的重要因素。本病的表现较为符合络病发病的特点,通过络病理论可以更好地阐明CAG的病机特点,更加深入了解CAG的病机演变规律。  相似文献   

3.
慢性萎缩性胃炎寒湿入络病机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以胃黏膜固有腺体减少为主要病理表现的疾病,其病程较长,久病入络,可归属中医络病范畴。文章从"寒湿入络"角度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发生、病理变化及治疗进行了论述,认为"脾胃虚弱,寒湿之邪,深伏胃络"为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根本病机,临床上应以健脾化湿,辛温通络为治疗原则。经临床验证该法不论对于慢性萎缩性胃炎症状改善,还是胃黏膜萎缩的病理逆转均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4.
高血压病与络病相关性的理论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古代及现代文献对高血压病与络病的相关性进行了探讨,认为络脉在生理、病理方面具有基础性与广泛性,同时微循环是机体与周围环境不断进行物质、能量、信息传递的活动场所之一,络脉与微循环有其相似性.高血压病的证候演变规律,与络病的层次递进互相吻合.因此络病是高血压病的主要病理状态.其大致可分为早、中、晚三个阶段.早期为疾病初起,络脉出现气滞、血瘀或痰凝等病理变化,以痰瘀互结、毒损心络为主,阴虚阳亢为辅;中期,虚实并见,以痰瘀互结、毒损心络与肝肾不足并见为其特点;晚期以阴阳失调为主,兼有痰瘀互结."痰瘀互结、毒损心络"是原发性高血压病的主要病机,活血祛痰化瘀、解毒通络法是其主要治法.强调应从络病的角度开展埘高血压病的防治,以期达到不仅治病而且防止并发症发生的目的 .  相似文献   

5.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络病病机演变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中医对络病的认识,结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发病机制和病理生理特点,认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属络病范畴.肺络阻滞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络病病机特点,其病机演变有肺络运行不畅、气滞血瘀肺络、津凝痰结肺络、痰瘀凝结肺络、肺络失养损伤等多种不同表现.提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临床宜调络通络.  相似文献   

6.
"脏虚络痹"是导师邱幸凡教授根据中医理论和临床体验总结出来的一种指导临床辨治慢性病和老年病的病机理论。2型糖尿病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下,脏腑功能失衡,变生郁痰瘀浊,致使五脏六腑气血津精功能的全面紊乱,为中医消渴病范畴,属临床慢性病、老年病,我们认为"脏虚络痹"是其基本病机,其中脏虚为本,络痹为标。脏虚是以肺脾肾气阴两虚为主之五脏虚衰;络痹为痰瘀阻络为主之络脉郁滞。2型糖尿病的形成与发展是脏虚与络痹,标与本相互作用的结果。虚、瘀、痰三者相互影响,形成恶性循环,终致多脏受累,形成消渴。  相似文献   

7.
马伟明  谷红苹  姜宏伟  康年松 《新中医》2021,53(15):185-187
基于络病理论,慢性萎缩性胃炎(CAG)被认为归属络病范畴。笔者试从络病理论辨识CAG的微观病理变化,提出CAG络气郁(虚)滞-痰瘀阻络(或湿毒滞络)-络阻成积的病机演变过程及孙络瘀阻的基本病理环节两大假说;并结合宏观辨证提出“一辨通散,二辨温凉;治气和络,贯穿始终;宏微互参,和法为先”的三大临证心得,以指导临床遣方用药。  相似文献   

8.
脑梗死属中医"中风"范畴,总结历代医家学者对中风的病机认识,结合中医络病理论,提出"肝肾阴虚,脑络瘀滞"是脑梗死的基本病机。认为病位在脑,其与肝肾关系密切;病机中"肝肾阴虚"与"脑络瘀滞"并重,脑络瘀滞为病机关键,贯穿始终。肝肾阴虚为致病之本;脑络瘀滞外延气滞、痰、虚、火、瘀等皆致脑络瘀滞而发病,是致病之标。立足病机,提出"滋补肝肾化瘀通络"之法。  相似文献   

9.
络脉瘀滞、络脉损伤与络脉空虚为络脉的病理特点,无论是络脉瘀滞、络脉损伤还是络脉空虚,均可致瘀。络病机理虽然复杂,但络体细窄易瘀.其证候特点总不离一个"瘀"字。血溢络外及离经之瘀,是络脉损伤的基本病理变化。络病的局部基本病理应是络脉郁滞,伴有瘀血、痰、湿、毒等病邪的聚集,痰、瘀在络病发生中具有重要的地位,痰瘀互结是络病病机的重要组成部分。痰湿是造成痰湿阻络的病理机制;瘀血则是导致血瘀阻滞络脉的病理特征。痰、瘀、络三者常常互相影响,导致多种复杂病变的产生。因此,痰瘀络阻既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的主要证型,也是络病病机的重要组成部分,通络以改善微循环可防治冠心病,化痰活血通络方通过改善络脉瘀滞,为治疗冠心病的常用有效方。  相似文献   

10.
络病病机具有久病入络、久痛入络、多瘀多滞、易入难出、易积成形的特点,慢性萎缩性胃炎与络病相似,病机为脾虚络瘀,故可归属于胃络病。莪术具有“辛以走窜,引经通络”“温以消积,缓攻宿疾”的功效特点,专攻“气中血滞”,恰合慢性萎缩性胃炎脾虚络瘀之病机,故以其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可获良效。临床与黄芪、木香、黄芩、蒲公英等药配伍,更能增强通络之效。  相似文献   

11.
王阳 《陕西中医》2020,(11):1632-1634,1638
本文基于络病理论,将慢性萎缩性胃炎归属为胃络病的范围,以气络、血络为切入点,并阅读医学典籍结合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病理学特点,提出慢性萎缩性胃炎“气络失和、毒损血络”的病机观点,认为本病以气络失和、胃络空虚为先,中焦脾胃气虚,气络失和,脾胃无法发挥其正常的生理功能,则气血化生乏源,气血亏虚,胃络失养,或痰浊、瘀血内生,痰瘀互结,久郁不化而化热,伤气入血成瘀,更伤血络,进一步久而化毒后,毒损血络,发为慢性萎缩性胃炎。故本病以络虚为先、通补胃气,培护中焦之本,正气内充,诸邪可祛,祛痰化瘀、解毒防变,结合胃镜技术,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2.
络病病机探析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吴以岭 《中医杂志》2005,46(4):243-245
六淫外袭易于先伤阳络,由阳络至经甚则热毒滞于阴络形成一系列病机演变过程.络中承载着由经脉而来的气血,随着络脉的逐级细分使在经脉中线性运行的气血流速逐渐减缓直至面性弥散渗灌,并在络脉的末端形成津血互换和营养代谢的场所,当病邪侵袭络脉伤及络气,使络气郁滞导致津血互换障碍,津凝为痰、血滞为瘀,痰瘀作为病理产物阻滞络脉,形成痰瘀阻络的病理状态.由于络脉的结构运行及功能特点,病邪伤及络脉则易形成易滞易瘀、易入难出、易积成形的络脉病机特点,从而出现络气郁滞、络脉瘀阻、络脉绌急、络脉瘀塞、络息成积、热毒滞络、络虚不荣、络脉损伤等络病基本病机变化.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血管性痴呆的微观病机。方法:运用络病理论研究的最新成果,结合现代医学对血管性痴呆的认识,从血管性痴呆的病位、病理基础和病理变化等方面分析其中医微观病机特征。结果:提出了病位在脑络,络脉空虚是其病理基础,络脉瘀滞是其最常见的病理变化等血管性痴呆的微观病机。结论:血管性痴呆的微观病机有助于深入理解其发病机制,为其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4.
吴鞠通络病病机学术思想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笈  武养星 《山西中医》2010,26(12):1-4
络病是以络脉的功能及结构失常为主要病机的一类疾病。吴鞠通在所著《温病条辨》和《吴鞠通医案》中对络病病机多有论述。分析有关条文,可以看出吴氏判断络病病机,以辨别虚实为首务,实者如络中气滞、热搏络中、络脉瘀阻、寒湿滞络、络脉损伤、络脉痰阻、络中蕴毒;虚者有阴虚失濡、血虚失荣、气虚不充、阳虚不振。在一定条件下,络病病机还可出现不同病邪之间的转化与虚实转化。  相似文献   

15.
在系统总结临床疗效基础上,结合岭南地域特点,提出慢性萎缩性胃炎“脾虚为本、瘀毒致病”的病机;脾虚是慢性萎缩性胃炎病机之基础,血瘀夹毒是中晚期慢性萎缩性胃炎病机之核心,在慢性萎缩性胃炎发病过程中,不仅虚、瘀、毒并见,更重要的是虚、瘀、毒之间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6.
痰瘀相关学说起源于《内经》,经后世医家不断研究,现已广泛用于心脑血管疾病、脏器纤维化、糖尿病、高血压、肿瘤等慢性复杂性疾病的临床防治中;络病理论以络脉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发病特点等为核心,成为近几年的研究热点。痰瘀伏络、肝肾亏虚为膝骨性关节炎病机演变的中心环节,提出"肝肾亏虚为本,痰瘀伏络为标"的病因病机新理论,为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7.
中医学络病理论在慢性肝病的病机认识与临床治疗中有重要作用,络气不足,瘀血痰凝阻滞络脉是肝纤维化与肝硬化的重要病机特点;慢性肝病的治疗宜注重通络,即在辨证治疗基础上,采用辛温通络、辛润通络、逐瘀通络、虫蚁通络、健脾通络、有情温通、温肾宣肝通络等治法以通补络脉。  相似文献   

18.
历代医家多数将特发性肺纤维化归属中医"肺痿"范畴,对其病机认识多宗仲景"肺燥津亏、肺气虚冷"论。基于此理论,参照现代医学对特发性肺纤维化发病机制的研究来探索特发性肺纤维化的根本病机。肺易感受燥热之邪,燥热伤阴,而虚冷之证多从阴虚内热演变而来。肺阴亏虚,必劫肾阴以助;肾阴不足,必致肺阴易虚。而病久成瘀生痰,伏于络脉。由此总结特发性肺纤维化的病机为"肺肾阴虚,痰瘀伏络",以期为创新特发性肺纤维化的中医防治思路,提高其临床疗效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9.
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病机与证候分布规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病机与证候分布规律,为本病证候规范化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依据。方法:对近10年来以中医药为主诊治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文献进行整理,并运用SPSS 12.0软件对该病的病机与证候分布规律进行频次统计分析、归纳。结果:122篇文献中慢性萎缩性胃炎病机以脾胃虚弱所占比例最大,其次分别为肝郁、湿热、阴虚与血瘀等;症状频次较高的有胃脘隐痛、大便稀或溏、胃脘胀满、胃脘灼痛等,胃脘胀痛、胸胁胀痛、食欲减退、胃脘刺痛、泛酸、恶心呕吐、神疲乏力等次之。证候出现频率大小依次为:脾胃虚弱、肝胃不和、脾胃湿热、胃阴不足、胃络瘀血。结论:通过对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病机与证候分布规律的研究,为本病的证候规范化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简述络病理论的发展历史,运用络病理论探讨出血性中风的微观病机。出血性中风的病变部位在于脑络,"络脉失养"是其发病的病理基础。"毒损脑络"作为其发病的病机关键,其外围存在着络脉绌急、络血不行、络气郁滞、痰瘀阻络等系列实证及络脉气虚、血虚、阴虚、阳虚等诸多虚证,实质是"络脉不通"。脑络是脑神的功能和结构载体,治疗以"解毒通络"为根本大法,使气血通,络脉复,神机自用。本研究旨在运用中医整体观念,重视络病理论指导,发挥中医药在出血性中风治疗中多途径、多靶点的整体调节作用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