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阳微阴弦”是胸痹心痛病因病机的概括,首见于《金匮要略》。脉取太过不及,胸痹乃阴弦之故,既言脉象、又述病机,后世医家对此各有发挥,以脉象言、以三焦言、以正邪相争言皆是经典论述。今笔者细读仲景言,详思金匮方,略有所得,“阳微阴弦”并非单一理论架构,应当结合人体五脏一体观共同论述。心、肺为阳,心肺阳气不足是为阳虚,此为胸痹之本;肝、脾、肾为阴,此三脏生理功能不及、病理产物过盛,阴邪袭犯阳位是为阴弦,当属胸痹之标。治疗上,应宣痹止痛。肝郁气滞血瘀者,予以理气活血以化瘀;湿胜则阳微,脾虚痰浊湿胜者,健脾化湿以祛痰;水饮逆走心胸者,温肾利水以涤饮。胸痹心痛的发生是正邪交争、正不敌邪的结果,故通阳扶正以抗邪当贯穿治疗始末。  相似文献   

2.
《金匮要略》"阳微阴弦"思想治疗胸痹心痛探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认为胸痹心痛为本虚标实之证,基本病机为"阳微阴弦",心阳虚于上,君火衰微,不能主宰全身,温养脏腑,而致气滞、痰凝、血瘀为邪,上乘于心。治当求本,以"阳微"为基,"阴弦"为要,在温通心阳的基础上,配以行气、活血、消痰之品,标本兼治,为治疗胸痹心痛的主要治则。  相似文献   

3.
胸痹之名称,首见于《内经》。《灵枢本藏》:"肺大则多饮,善病胸痹、喉痹、逆气。"汉.张仲景《金匮要略》中具体详细阐述胸痹病及其病因病机、临床症状、治则治法和方药。并命名为胸痹心痛,而痰浊、瘀血、  相似文献   

4.
胸痹心痛根本病机乃"阳微阴弦",脏腑气血阴阳亏虚为本,水饮、秽浊、痰瘀、气滞、寒凝等邪气侵袭脏腑为标,总属本虚标实,虚实夹杂。  相似文献   

5.
胸痹心痛是临床常见病,张仲景《金匮要略》总结胸痹心痛的病机是"阳微阴弦",重视祛邪通阳开痹治法,剂型涉及汤剂、丸剂、散剂等,强调先辨病后辨方证,奠定了现代中医诊治心系病证的认识基础,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6.
谢兆华 《中国中医急症》2011,20(4):557-558,617
本文通过对心脾相关论述进行整理,从理论上明确心脾之间生理病理的联系,从而进一步探讨脾胃与冠心病发病之间的关系,为调理脾胃法治疗冠心病提供理论依据。为冠心病的中医证型及治疗扩展思路。  相似文献   

7.
《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并治》篇以"阳微阴弦"的脉理阐发了上焦阳虚,阴邪上乘,胸阳闭塞,不通则痛的病机实质,并围绕"通阳"这一中心原则,创立了逐饮、降逆、散寒、温阳等治法和瓜蒌薤白白酒汤等名方,为后世医家辨治胸痹心痛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胸痹心痛从郁论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叶攀  敖杰男 《四川中医》2006,24(6):27-28
胸痹心痛是严重威胁人们生命和影响生活质量的一种身心疾病,精神刺激不仅是不可忽略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而且是一种致病因素。本文从病因、病机、治疗和预防这几个方面论述胸痹心痛和郁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胸痹,首见于《内经》,仲景师其意而补充、发挥,创九方以辨证论治,用药精当,方简效彰,为后世治疗开创了先河。按温通、温散、温补、温利、温化五法分类,探其证治微旨。  相似文献   

10.
通过总结胸痹心痛中医证候分类的变化,分别从心与其他四脏合病的角度论治胸痹心痛,以中西医结合为指导对复杂胸痹心痛病机进行辨证,为方药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辽宁中医杂志》2017,(12):2509-2511
清末民初著名医家范文甫学宗经典,师崇仲景,善用经方,临床崇尚实践,治病谨守病机,理论与治验结合,济世救人,蜚声杏林。观其论治胸痹,明辨病机,辨证简明,立温通法,标本兼治而主次分明。治方或融合经方成"栝楼薤白方",或遵循经方原方,或略作加减,有的放矢,施治巧妙,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2.
张崇泉教授论治胸痹心痛的临床经验拾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崇泉教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第三批全国中医药继承工作的名老中医专家,现任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主任医师,湖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虚证与老年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张师擅长诊治心脑血管病、糖尿病、风湿病及老年疑难病,临床多见卓效。余有幸跟师侍诊近3年,对老师临证经验浅有体会,现将临床跟师学习治疗胸痹心痛的点滴经验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3.
冠心病、胸痹与“阳微阴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同启  顾宁 《光明中医》2009,24(10):1860-1861
"阳微阴弦"语出<金匮要略>,这里的阳与阴,不能狭义地解释为"阳气"与"阴寒",当理解为导致冠心病的正气与邪气."阳微"即是本虚,"阴弦"即是标实.冠心病的治疗之法亦不外乎补、通两方面,所谓补即扶正,所谓通即祛邪.  相似文献   

14.
根据中医理论结合临床经验,认为“阳微阴弦”虽是胸痹心痛的总病机,脾胃功能失调却是“阳微阴弦”之本,其主要病机为脾胃功能失调,不能上奉心阳而为“阳微”,诸邪因虚上乘阳位而成“阴弦”。提出升阳健脾,养心通络或祛邪升阳,宣痹通络法治之。并附验案一则。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胸痹心痛病因病机、临床症状及辨证等方面的分析,明确栝蒌薤白白酒汤加减治疗胸痹心痛的良好功效,从而指导临床.  相似文献   

16.
"阳微阴弦"出自《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篇,首先是对脉象的描述,更是对胸痹心痛病因病机的高度概括——阳气不足是根本,阴邪乘袭是关键。"阳微"包含阳位式微(上焦阴、阳、气、血)和脏器"阳"性的功能减退(心阳、肾阳、脾阳)两层含义;"阴弦"即是标实,就是根植于阴阳气血的虚衰和水液代谢失常的病理产物或病理状态:水湿、痰浊、寒凝、血瘀、气滞等。在临床实践中,要抓住病机,辨清虚实之轻重,标实本虚之主次,灵活配伍,酌情变化,方能取得理想的疗效。  相似文献   

17.
胸痹是因胸中阳气闭塞不通而致的以胸膺部位痞闷疼痛为主症的一类疾病。《金匮要略》对该病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论述,并将胸痹的病机概括为“阳微阴弦”。本文通过对“阳微阴弦”含义的进一步剖析,探讨胸痹的证治。  相似文献   

18.
曾垂义 《新中医》2023,55(18):22-25
介绍毛德西教授应用经方治疗胸痹心痛的临床经验。毛德西教授认为,气阴亏虚是胸痹心痛本虚 之根本,血瘀是始终存在的病理状态,痰浊、寒凝、水饮是临床常见的标实证候。临证选用桂枝汤合生脉散以 益气养阴;常用桂枝茯苓丸为基础方以活血化瘀通脉;选用瓜蒌薤白合剂以化痰宽胸;选用麻黄附子细辛汤以 散寒温通;选用苓桂术甘汤、真武汤意在温阳化饮。  相似文献   

19.
络病理论日臻完善,从络病理论出发探讨血管相关性疾病为临床治疗胸痹心痛提供了新思路。指出:不通则痛者宜活血化瘀,通络止痛;不荣则痛者宜补气养心,通络止痛。胸痹心痛实证久治不愈可发展成虚证,应辨证施治补不足,泻有余,心络气血调和,络机得复。  相似文献   

20.
龙娜  刘淑霞 《陕西中医》2015,(2):253-254
通过对近年来相关文献的研究,对胸痹心痛病因病机、辨证分型及治疗等进行了探讨。认为中医对本病的逐渐深入,但冠心病病理机制复杂,中医辨证分型方法和标准缺乏统一性,有待今后进行大规模、多中心以及微观层次的研究,发扬中医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的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