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肾虚是妇科常见病主要病理机制,中医学认为妇女月经、妊娠分娩、哺乳期与脏腑、经络、气血有密切关系,而肾又是脏腑、经络、气血生化的总司。近代研究也证实补肾有促进生殖器官发育、调节性腺内分泌、改善卵巢功能、促进排卵等功能,所以补肾是调治妇女经、带、胎、产诸病的重要方法 之一。导师袁惠霞教授在三十多年妇科疾患诊治中总结出从肾论治的经验,现将验案选介如下。  相似文献   

2.
冲任在女性生殖轴中起到上以承天癸、下以接胞宫的枢机作用,并通过与脏腑及十二经气血的紧密联系、相互影响,构成以冲任为联络中心的动态平衡网。这一网络上脏腑、气血、经络等任一环节的病变最终都可能影响冲任而导致妇科疾病的发生。冲任的“不足”与“不通”导致卵子无法正常排出是引起排卵障碍性不孕发生的核心环节。文章将立足冲任失调、枢机失序的病机核心,总结临床上调治冲任、通利枢机的中医治疗方法,以期为排卵障碍性不孕提供证治思路。  相似文献   

3.
带脉,奇经八脉之一,其名称首见于《黄帝内经》,如《灵枢·经别》载:“足少阴之正……出属带脉”[1].《针灸大成》阐释了带脉命名的由来,即“正名带脉,以其回身一周如带也”[2].明·李时珍《奇经八脉考》对带脉的循行、穴位、病候、带脉病的针灸治疗方法作出了完整的论述,书中载:“带脉者,起于足厥阴之章门穴,围身一周……主腰腹纵,溶溶如囊水之状……带脉之病,灸章门二穴三壮”[3].带脉作为古籍中明确记载的唯一一条横行经脉,具有约束纵行诸经、调节全身脏腑经络气血的作用,临床上可治疗多种疾病.现将近10年带脉的临床应用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4.
肾藏有先天之精,主生殖,为人体生命的本源,女子胞与生殖之间有直接或间接的经络上的联系,肾虚可导致妇科诸疾,疾病日久亦可致肾虚。正如《素问·上古天真论》云:“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说明妇女天癸的发生,冲任的通盛,皆以肾气的盛衰为前提。肾气又分阴阳,为“五脏阴阳之本”,若肾中水或火不足而致阴阳失调,必然会引起妇女生理功能失调而发病。《傅青主女科》为清代傅山所著,博采众家之长,治疗妇科病强调从肾治本,认为“肾为先天之本”,“肾为水火之宅”,在诊治妇科经、带、胎、产诸方面疾病中重视肾中阴阳平衡的调节,强调精血同源,气血相生的原则。总结出“经本于肾”,“经水出诸肾”,“带脉关乎脾肾”,“胃为肾之关”等理论,为后世运用补肾法治疗妇科疾病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傅山,字青主,山西省太原阳曲县人,是明末清初著名医学家,其传世医著以《傅青主女科》最负盛名。全书调治妇科疾病,重视脏腑气血,处方以培补气血,调理脾胃为主。尤其擅治妇科血证之经验独到,且多见卓识精见,兹探讨如下。论治血崩补阴止血并举血崩为阴道卒然下血如崩而得名。《素  相似文献   

6.
《内经》对妇科病因病机的论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内经》中有关妇科疾病的病因病机的论述,对妇科临床至今仍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内经》从六淫、七情、生活所伤对妇科疾病的病因进行了详细的论述,特别指出了忧思过度、悲哀太甚等情志因素均可导致月经不调、崩漏的发生。《内经》从经络为病,气血阴阳脏腑功能失调论述妇科疾病的病机,特别强调冲任损伤导致妇科疾病的重要性,因此,为后世治疗妇科疾病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耳与脏腑经络关系密切,耳生理功能的正常有赖脏腑经络之气的滋养,脏腑经络功能失常则可导致耳窍诸病,故临床上可以通过调整脏腑经络功能治疗耳病.此外,耳内应五脏、有多条经络都循行于内,因此临床也能够通过耳诊了解脏腑经络病变,并使用耳针等特色治疗方法治疗脏腑经络疾病.  相似文献   

8.
妇科疾病治肺举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治疗妇科疾病,多以调气血、和脾胃、养肝肾为基本原则,而肺主治节,总司人体一身之气,对全身机能有重要作用。笔者对某些妇科疾病,通过调治肺脏,亦常获佳效。1 闭经月经是脏腑经络气血等多种复杂的生理功能的产物。肺气贯注血脉以助血行,肺气不降,也可影响月经产生的生理环节而发生闭经。《素问·评热论篇》载:“今气上迫肺,心气不得下通,故月事不来也。”  相似文献   

9.
哈孝贤教授出身中医世家,学养功深,重视实践,临床长于内科,尤擅妇科.笔者在随师学习中,深感其对妇科疾病的治疗,每能匠心独用,效果颇著.兹就受教中理解所及,简介如下. 1 调治经病守常达变标本兼顾 月经是女性重要的生理现象,月经失调则往往是妇科诸病的最先反映.如<景岳全书@妇人规>说:"夫经者,常也,一有不调,则失其常度,而诸病见矣.”故调经当是治疗妇科疾病的首要环节.  相似文献   

10.
带下病是一类因感受湿邪等导致任带损伤、带下明显增加或减少、伴或不伴有全身症状的常见妇科疾病。明末著名妇科大家傅山对妇科带下病有独特的认识,并在其所著《傅青主女科》中对其进行了详细论述。傅氏认为带下多因外感六淫或脏腑失调引起湿邪损伤带脉所致,治疗上应多从肝脾从手,且用药平和,无一峻品。傅氏有关带下思想不仅继承了前人的经验,也体现了自己的辨治特色。笔者通过研究《傅青主女科·带下篇》所论及证治思想、处方用药,并对其进行详细归纳总结,剖析傅氏论治带下的核心思想及治则治法,希冀丰富中医对带下病临床诊治的有关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腹针疗法是通过针刺腹部穴位达到调整先天、后天经络以治疗疾病的一种针法,其以神阙调控系统为核心,认为神阙调控系统为经络的母系统,故有着广泛的适应性。近年来,已有较多学者在妇科领域进行腹针临床研究,发现其对妇科痛证、生殖内分泌疾病、不孕症、盆底功能障碍等有较好的疗效。对近十年腹针治疗妇科疾病的文献进行回顾、总结并加以分析,以期为腹针治疗妇科疾病进一步提供依据及新思路。  相似文献   

12.
[结语和需要掌握的内容]在两汉时代妇科学有了进一步的发展,论述妇科疾病的专著已经出现。在现存祖国医学书籍中,有专篇论述妇科疾病的可推《金匮要略》为最早。它虽以介绍内科杂病为主,但书末三篇——“妇人妊娠病脉证并治篇”,“妇人产后病脉证并治篇”,“妇人杂病脉证并治篇”主要讨论了妊娠出血、妊娠腹痛、妊娠水肿;提出了产后痉、郁冒、大便难、腹痛、呕逆、下利等症;论述了热入血室、脏躁、经闭、漏下、转胞和阴吹等。  相似文献   

13.
袁昌炳老中医从医五十余年,临床经验丰富,尤以治疗妇科杂病,颇具心得,每获奇效。笔者有幸随侍诊侧,受益匪浅。特将所诊妇科杂病典型案例整理如下,供同道参考。袁老认为,妇女之病,与脏腑、经络、气血关系甚为密切。女子虽以血为本,经带、胎、产、哺乳均以耗血为常态,故治疗妇女病当以理血为主,而“气为血之帅”,在妇科病中或以气病为主者,理血又当先治其气,所以理气又是治疗妇科疾病之大法。了解其关系,掌握其机理,洞悉其本源,则可治病求本,取得较好效果。临床上袁老宗气行则血行之说,来用王清任“破气、散气、行气、调气”立法,调整气血运行的关系,于祛淤药中加重理气之品,以冀其推动血液运行,经脉畅通,疾病痊愈。  相似文献   

14.
本文主要阐述基于尤昭玲教授“心-肾-冲任-胞宫”生殖轴理论的“生殖十八针”针灸治疗方案。“生殖十八针”以调节妇科生殖疾病中紊乱的生殖轴为目的,选取生殖轴主要脏腑经络上的穴位为主穴,调节相关脏腑气血的穴位为配穴,通过特定操作手法,调气血,疏经络,治脏腑,从而养精助孕,为妇科生殖疾病的针灸治疗提供思路与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金匮要略》作为我国现存最早的杂病治疗专书,开创了妇科辨证论治之先河,妇人三篇为后世对于妇科疾病的探究奠定了理论基础。现代医学中的慢性盆腔炎、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异位妊娠、盆腔瘀血综合征等妇科疾病,多可以《金匮要略》中的妇人三篇来诊疗。妇人腹痛作为腹痛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病因多与寒热湿邪、情志因素、生活因素等有关,病机多为脏腑功能失常、气血失调以及冲任受损。  相似文献   

16.
《金匮要略》第一篇中的先后治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匮要略》第一篇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为篇名,不用病名而用脏腑经络,不用病脉证治而用先后病脉证,先后既是病机,也是治则。由于人体脏腑经络是相互联系的,是一个整体,疾病在脏腑经络之间会相互传变,这种脏腑经络之间的传变是有先后顺序的,那么治疗也要有先后步骤。归纳为:已病之前,先治未病;已病之后,早治防变;表里同病,先治其表;新旧同病,先治新病;缓病急病,先治其急;因果同在,先治其因。这些先后治则具有很大的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孙玉英  常惠 《吉林中医药》2012,32(9):955-956
秦伯未先生是孟河医派大家丁甘仁先生入室弟子,他治学严谨,精研医典,注重临床,讲究实效,擅长治疗内、妇科疾病,在运用膏方调治慢性疾病,尤其是妇科慢性疾病方面有深厚造诣.秦氏认为,妇女因其特有的经带胎产生理特点,容易导致气血不足而诸病丛生,膏方在调经、止带、求嗣、产后调理等妇科慢性病的调治方面有独特优势.秦氏诊治妇科疾病重视调补肝脾肾三脏、调理气血及冲任奇经,调配膏方注重随体质不同而施以平补、温补、清补、涩补之法.  相似文献   

18.
膏方治疗妇科疾病古已有之,经历千百年的发展积淀,沿用至今,日趋完善。古人有云:“妇人之病,比之男子十倍难疗。”妇女以血为本,一生经历“经孕产乳”数度伤血耗气,故虚实夹杂中以虚为主。膏方善补虚,故用以调治妇科疾病,优势独具,临床效果显著。文章对妇科膏方的历史发展及现代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9.
调补奇经法在妇科病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康萍香 《陕西中医》2000,21(5):218-219
<正> 叶天士云:“经水必诸路之血,贮于血海而下,其不致崩决淋漓者,任脉为之担任,带脉为之约束,维蹻脉为之维护,督脉以总督其流摄”。冲、任、督三脉起于胞中,一源而三歧,皆约于带脉,借十二经脉与脏腑相通。冲脉主血海,任脉主胞胎,带脉主约束,督脉为总督,各司其职,方得经调体健,嗣育有机。任脉为病,则女子带下瘕聚;带脉为病,女子则赤白带下。故对妇科疾患的辨证用药当究奇经为主。 1 益精添液,填补奇经 用于精亏血少,奇  相似文献   

20.
清代著名温病学家叶天士不仅对温病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而且对临证各科均有其独到见解,疗效卓著。一般认为,女子以肝为先天,对月经诸病亦多从肝肾调治。叶氏则主张:“凡经水之至,必有冲脉而始下”,“而冲脉隶于阳明”。中焦脾胃乃气血生化之源,冲脉血海即源于中焦。中焦脾胃功能失常,每易影响冲脉而致月经不调诸证。在临证治疗中,叶氏对崩漏、闭经、不孕、月经愆期等妇科疾病均十分重视从中焦调治,理中以治下。现将叶氏从中焦论治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