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鸠尾穴属任脉,深部为肝脏,有腹壁上动,静脉分支,第六肋间神经前支的内侧支穿过。古人谓该穴禁灸。临床医生用此穴不免有些畏惧心理。实际上,只要掌握好经穴位置和局部解剖,该穴不仅使用安全,而且疗效明显。笔者以鸠尾穴为主治疗顽固性呃逆取得良好效果。鸠尾穴降逆止呃,是因鸠尾为任脉经络穴,任脉行于前正中线,上连心胸,下及脘腹,是上下气机交通的要道,鸠尾穴适当经脉气机升降之枢纽,故凡气机逆而不降,气机下陷等证均可寻鸠尾。呃逆乃胃气上逆所致,若证见呃声高亢而短,响亦有力,多属  相似文献   

2.
评述《医宗金鉴·刺灸心法要诀》主要特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碧玉 《光明中医》2004,19(5):19-20
《医宗金鉴》是一部教学与临床均宜的官修医学丛书 ,《医宗金鉴·刺灸心法要诀》 ,论述内容涉及有脏腑、经络、腧穴、刺灸法等 ,对腧穴论述有特色。体现如下特点 :以部列穴 ,分部主治 ,层次分明 ;特定穴位 ,特定应用 ,详细而适当 ;因部因穴 ,而施刺灸 ,阐述清晰 ;重用奇穴 ,灸治急症 ,效速简捷 ;歌图并茂 ,简明而精要 ,易于记忆。使腧穴应用更加具体化 ,完善和发展腧穴学的理论。  相似文献   

3.
要文主要从《甲乙经》记载的对349个公穴位的排列次序、部位、取法及禁刺、禁灸以及误刺误灸所带来的不良后果,针刺深度、留针时间、艾灸壮数等方面,论述《甲乙经》对腧穴刺灸学的贡献,并对腧穴别名、交会们、脉气所发穴作了统计。  相似文献   

4.
李艳梅 《针刺研究》2004,29(1):69-71
《圣济总录》是北宋时期一部官修著作 ,其内容丰富 ,第 1 91~ 1 94卷专论针灸部分 ,对骨度、骨空、经脉、腧穴、刺灸、灸刺禁论及误伤禁穴救治法等进行了归纳 ,尤其《骨空穴法》把腧穴按十四经脉循行顺序进行排列是史无前例的。本文就此方面内容进行了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5.
禁灸穴考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灸法在临床上的逐步广泛应用,许多古代文献记载的禁灸穴已得到使用,取得了比较肯定的疗效。但是,有关禁灸穴的文献研究尚未见到。笔者收集了《针灸甲乙经校释》(文中简称《甲乙经》)、《备急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简称《千金》)、《外台秘要》、《新刊补注铜人腧穴针灸图经》(简称《补注铜人》)、《针灸资生经》、《针灸聚英》、《针灸大成校释》(简称《大成》)、《类经图翼》、《医宗金鉴·刺灸心法要诀》(简称《金鉴》)及《神灸经纶》等11部古代医籍对禁炎穴的记载,并参阅有关其它文献,以探求古代禁灸穴的提出和发展,冀于灸法的研究有所俾益。  相似文献   

6.
《素问》和《针灸甲乙经》等古医籍中记载了一些禁针慎针腧穴。选取鸠尾、神阙等八穴,从形态学角度进行分析,探讨其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简析《针灸甲乙经》中的禁(慎)针禁(慎)灸腧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戎  罗永芬 《中国针灸》2001,21(11):21-29
《甲乙经》提出禁(慎)针禁(慎)灸腧穴数十个。为明确其确切数量、名称,其中何穴现已可针(灸),每穴禁(慎)针禁(慎)灸具体情况、理由、原文出处,以及进一步探寻古人确立诸多禁(慎)针禁(慎)灸腧穴之原因,特认真查核原书制成两表,表后又作了类分、简析,使某穴可否针灸一览而明,理由洞然分晓。可供临床、教学、科研工作参考。  相似文献   

8.
对《内经》中记载腧穴总数,从有穴名而无定位,既有穴名又有定位,无穴名但有刺灸部位,阿是穴等4个方面进行了考证。认为《内经》实际腧穴159个,有刺灸部位无穴位名称337处,阿是穴有3方面含义。  相似文献   

9.
脑户是督豚腧穴之一。腧穴的部位,据晋皇甫谧《灸甲乙经》,是“在跳骨上强间后一寸五分”。宋王惟一《铜人腧穴针灸图经》把“跳骨”二字改为“枕骨”,并记载“禁不可针”。还有不少针灸文献记载脑户穴禁针。《素问·刺禁论篇第五十二》:“刺头中脑户,入脑立死。”脑户穴禁針与《素问》里这句话有关.这一句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对针灸治疗不孕症的古代文献进行计量学分析,探讨古代针灸处方的规律,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以《中华大典.医学分典.针灸推拿总部》为检索对象,从经脉、腧穴、刺灸方法3方面进行计量学分析。结果:检索到98条文献记录,涉及29个穴位,124穴次;提及刺灸方法的有45条。结论:任脉是针灸治疗不孕症最常选用的经脉;腧穴以中极、关元、然谷、水道、三阴交、子宫、阴廉、商丘、阴交、石门最为常用,腧穴的选取倾向于腹部和下肢穴位;刺灸方法以灸法为主,强调单纯针刺的疗效不及灸法。  相似文献   

11.
总结《内经》对卫气的论述,可以发现主管防御的卫气具有明显的趋病性特点,主要表现在感应邪气入侵、向邪气侵入处聚集、与邪气相争三个阶段。卫气是针刺治疗的主要依据,针刺时激发的调控之气,正是具有“慓疾滑利”特性的卫气,临证诊疗时可根据卫气趋病性的特点,通过把握卫气的运行状态变化,有针对性地调整针灸的时机、部位、手法。  相似文献   

12.
在针灸治疗颈椎病方面,临床上常采用针灸、拔罐和刺络放血等方法,但多为单一方法治疗,几种治疗方法联合使用相对较少。郭义教授经多年临床经验的积累,根据颈椎病病因病机、证候特点,创建针灸治疗颈椎病四通法——“一针、二罐、三刺络、四艾灸”,取得较好疗效。即先采用毫针针刺颈肩部腧穴以疏通气机,后在肩背部腧穴拔罐、走罐以畅通气机,拔罐后大椎穴等局部瘀斑处刺络放血以强通经脉,最后在大椎等穴实施艾灸以温通气机。通过四通法疏通气机、畅通气机、强通气机和温通气机,从而达到治疗颈椎病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Gao XY  Sun CJ  Ba Y 《中国针灸》2010,30(11):960-962
分析窦汉卿"流注八穴"理论、针下得气说、手指十四法、取穴、用针及治神等学术思想,探讨窦氏对<内经><难经>学术的继承发展以及窦氏学术对后世针灸各家的影响,指出其对提高治疗效果、发展针灸学术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4.
灸之要,气至而有效   总被引:65,自引:1,他引:65  
阐述有关艾灸疗法临床要领的一种新观点。通过以腧穴热敏化现象为切入点,以腧穴热敏化规律为新灸法创立依据,以临床灸疗疗效为检验标准,探讨艾灸能否像针刺一样激发经脉感传及艾灸是否必须激发经脉感传才能提高临床疗效。结果表明艾灸确能像针刺一样高效激发经脉感传;艾灸必须激发经脉感传才能提高疗效。说明灸之要,仍然是气至而有效。  相似文献   

15.
韩雨欣  杨必安 《河南中医》2022,42(1):109-114
古典针灸理论体系形成于先秦及两汉时期,秦汉时期的张家山汉简《脉书》、马王堆汉墓医书、《黄帝内经》都是古人留下的宝贵财富,对研究后世针灸理论体系有着重要的意义.古典针灸中蕴含三大理论体系,包括五行体系、卫气体系和阴阳体系.五行体系以五脏病为核心,脉色合参,或从经验效穴,或从经脉取穴为治;卫气体系以卫气循行、输布为核心,"...  相似文献   

16.
宋世安  吕炳强 《针刺研究》1999,24(2):153-155
笔者近年来注意到某些解剖变异与针灸穴位定位越来越为针灸临床所重视。在临床上某些穴位取穴不准和无法取穴甚至伤及脏器均与其解剖变异有关。本文对眶上孔、骶后孔、胸骨孔、剑突孔、掌长肌变异缺如和其相关的攒竹、八髎、膻中、玉堂、中庭、鸩尾、间使、内关穴位的定位等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探讨灸法在痴呆病治疗中的应用。通过对近5年来不同灸法治疗痴呆病的实验和临床方面文献进行分析。在痴呆病的治疗中,灸法治疗痴呆病疗效确切,具有明显的优势。灸法相较于针刺及西药疗效具有明显的优势。分析总结出调补气血指导理论:补气血主要在于补阳气、调气血在于调气机,进行了相应穴位总结以及相应的灸法选择。同时,发现有关艾灸治疗痴呆病的临床和实验研究相较于针刺及西药甚少,有待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8.
饶泽华  岳增辉 《河南中医》2021,41(2):185-187
肺经是经络系统中气血运行的起始经脉,其起始穴是气血在体表经脉循行的起点,然而肺经起始穴的临床研究并不多见,这与肺经起始穴的争议不无关系.对于云门、中府何者为肺经起始穴的争论,古已有之,一直延续至今."穴起中府"之说始于《黄帝内经明堂》,《黄帝内经》认为,手太阴肺经经气从云门穴发出,肺经起始穴应为云门穴.从穴位名称分析,...  相似文献   

19.
明代医家注重针灸理论研究,无论是研究方法、思路,还是对于相关的理论阐述,都值得当今借鉴。高武对针灸理论的研究,以《内经》《难经》为准绳,对针灸经典理论进行立题分类和全面系统的分析,突出经络、腧穴、刺灸等理论的渊源和要点,尤其是理论专题研究、医家学术整理等方面,图文并用、理论联系临床,都值得当代针灸理论研究界的关注和借鉴。  相似文献   

20.
从《内经》看诊脉对针灸临证的指导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内经》的许多针灸篇章中都蕴藏着一个诊脉原则,通过正确察脉,可以准确判断经络脏腑之气的虚与实,从而指导针灸治疗,诊脉对针灸昨证的指导作用包括决定针灸方法。决定针灸取穴,检验针刺效果和判断针灸禁忌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