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局方发挥》反映了元代医家朱丹溪的疾病观。通过研读该书,认为朱丹溪的疾病观以火热病机为中心且颇具特色,包括言病因、不节情欲饮食皆能化火生热;言病机,火热内生伤阴,寒热真假当辨;言治病,虽基于辨证辨病,然病机多缘火热内生,故治疗多欲以滋阴之法成降火之功,力匡贪服燥热时弊,强调反佐寒凉之法。朱丹溪的疾病观尊奉经典,发挥诸家,援儒入医,自立言论,力抨时弊,影响深远,体现了朱丹溪在金元医学的大变革中集大成者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2.
总结刘喜明教授从火热论治耳鸣的经验。遵《素问·脉解》“所谓耳鸣者,阳气万物盛上而跃”,提出“火热上燔耳窍”为耳鸣核心病机,以虚实为纲,将火热病机分为阳盛、气郁、邪壅、阴亏4类,并依此确立直折火热、行气解郁、祛邪散壅、益阴潜阳四大治法,注重青葱管、石菖蒲、灵磁石等通窍引经药物的使用,多脏同调,虚实并治,清火热之源,复耳窍之机,并以验案4则佐证。  相似文献   

3.
睡眠占据人一生中1/3的时间,拥有良好的睡眠是所有人的需要,而失眠作为临床中常见病、多发病,严重影响人们的身心健康,如何有效治疗失眠一直是关注的焦点。彭筱平教授认为火热之邪是失眠的重要发病因素,火热之邪上扰心神是失眠的重要发病病机,本文介绍了彭教授从火热论治失眠,以清热泻火,滋阴安神为基本治法治疗失眠的临证经验。  相似文献   

4.
血证辨证论治始于《伤寒论》,散见于六经篇章之中。以六经为序对血证进行梳理,总结仲景治疗血证的经验。仲景对血证的论述有出血、瘀血之分,而其病机、治法、方药各有不同。其中出血的部位广泛,在上可从口鼻而出,在下可从大小便而出;其病机有火热迫血妄行(火热亦有虚实之分)以及气(阳)虚不摄之别;治法上实热者清热泻火,虚热者滋阴清热,阳虚不摄者温涩固脱。瘀血病机有寒热之不同,治法虽以活血化瘀为主,亦要随病机之寒热而加以变化,寒者热之,热者寒之。此外,在活血药的使用上要根据瘀血之轻重缓急酌情选用植物药或动物药。  相似文献   

5.
《黄帝内经》“壮火食气”思想反映了体内病理之火对正气的损害,尤其体现在脾瘅-消渴-消瘅的发展过程中,在实际临床中其内涵更为丰富。历代医家十分重视消渴病火热伤气的病机,常用清热益气法治疗消渴病,现代医家也逐渐认识到2型糖尿病火热伤气的病机过程。基于“壮火食气”理论探讨2型糖尿病“火热伤气”的基本病机,以此确立苦寒清热以直折火势、甘温益气以培正固本的治疗法则,临证时能明确改善患者症状和理化指标,有利于长期预后。  相似文献   

6.
总结岳仁宋3期辨证治疗糖尿病足的临床经验。概括消渴病的基本病机为糖毒致损、火热炽盛。而糖尿病足的病机特点为"糖毒致损,湿热壅滞,血腐肉败"。根据基本病机,临证分3期论治,早期重在清热利湿解毒,中期兼以活血化瘀,后期当以扶正为主。  相似文献   

7.
黄景泉 《新中医》1992,24(8):6-8
金代医家刘河间所创火热学说,强调火热为病的广泛性,提出“六气皆能化火”与“五志皆能化火”说,分别阐发外感与内伤之火热病机。前者认为凤、湿、燥、寒四气在病理变化过程中皆可化火生热,或与火热相兼同病,而火热亦往往是产生风、湿、燥、寒的原因之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对中风病病机的探讨,阐述清热解毒法是中风病的治疗大法。方法:根据中风病的发病特点,从多个角度探讨了中风的病机演变规律。结果:内生热毒乃中风病发生的关键因素,热毒犯脑损络为其病理的主导机制,火热痰瘀等病理产物互结,郁闭脑窍是中风病的主要病理改变。结论:内生热毒是中风病机转归之关键,清热解毒当属防治中风之大法  相似文献   

9.
章亚成教授认为儿童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以血热妄行多见,同时多挟杂有湿。治宜清热祛湿、凉血和络。对久病且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者,治疗当宜健脾温肾、辅以宁血和络为主。火热和阳虚是其主要病机,湿邪贯穿始终,要根据病情随证加减。附两例病例,分别以健脾滋肾,补气固表和温补脾肾,清化湿邪治之。  相似文献   

10.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简称:甲亢)以代谢亢进和神经、循环、消化等系统兴奋性增高为主要临床表现。中医学认为甲亢发病与多脏腑气血化生火热之邪汇聚于颈下(咽喉处)具有密切关系。本文遵从“气有余便是火”之中医机理认为甲亢的基本病机为“脏腑余气化火”,即气机失常,化生火热,热盛伤阴,炼液成痰,聚于颈项。此火热之邪包括阳气亢盛之实火、阴虚阳亢之虚火、阳气怫郁之火、失常之气之火,以及六淫邪气化火。治疗应以调气降火为基本原则,治以疏肝理气,清肝降火;健脾和胃,宣肺祛邪,化痰;滋阴清热,降火除烦。甲亢虽以火热之症为主,治疗时遵“余气化火”之理不可盲目清火,以防用药太过伤及阴阳。  相似文献   

11.
马骥教授认为癫狂的病机比较复杂,可单独为病,也可相互影响。病机为气机郁结,治宜理气开郁;痰浊痹阻,治宜豁痰开窍;火热内盛,治宜清热泻火;瘀血阻窍,治宜活血化瘀;精气不足,治宜补益精气。当病机错综复杂时,治则也常复合运用。验之临床,疗效颇佳。  相似文献   

12.
关于中风病病因、病机的认识由古而今,学说颇多,其中自刘河间提出“火热致中”的发病机理后,内伤中风之门户为之大开,并为后世医家所重视,迄今方兴未衰。本文试就火热致中学说的源流与现状作一考察,并结合己见讨论如下。 1火热致中的源流与现状 1.1源流辨析 中风的火热致中学说,始于隋唐,彰于金元,盛于明清。唐·孙思邈在《千金翼方》中说:“凡中风多由热起”。金·刘完素大倡火热内盛为中风病机。刘氏以前多主“正气亏虚,风邪入中”,其在《素问玄机原病式》中阐发火热致病的特点,认为“暴病暴死,火性疾速故也”。中风之“风…  相似文献   

13.
阴火一词为李东垣首创,自此以后历代医家对之争论不休。"阴火"的产生是由脾胃"动能"不足引起的,脾胃居于中焦,斡旋枢转,动则为阳,静则为阴。由于脾胃能量不足而当动不动,致三焦不畅,气机升降失调,由此产生火热之象。因此治疗阴火应补脾胃之虚以增加脾胃的能量,并加以宣通气机之药,令升降有序,使脾胃"动"起来,则阴火自然消除。  相似文献   

14.
徐义勇  田真真  朱丽娟 《新中医》2017,49(12):187-188
<正>刘完素其学术以火热论而闻名于世,在火热病的辨治上,并不囿于以治伤寒之法去治热病的流弊,而是强调寒凉药物的使用,被称为"寒凉派"。现就刘完素火热病证治及代表方探析如下。1病因病机中医学认为,六气皆从火化。故风、寒、湿、燥诸气为病,大多能化热化火或与火热相兼同化。故刘完素有曰:"风本生于热,寒大多为冷热相并,湿因于火热怫郁,燥阴盛于风热火也。"王秉衡将其概括为"人之火病独多者,以风寒燥湿  相似文献   

15.
刘完素学术思想近三十年研究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完素(约1120~1200),金代著名医学家。重视《内经》理论,深刻阐发病机;敢于对当时权威性论治思想提出怀疑。现将1957~1987年对其学术思想研究的概况展示如下: 一、火热论古今医家一致承认,刘完素是“火热论”者。擅长阐发火热病机,善以寒凉治火热病证,属寒凉派,是以论治火热为中心的河间  相似文献   

16.
谢旭善主任医师是山东省名中医,业医30余年,学验俱丰,笔者有幸跟随谢师学习,受益匪浅,临床常遇口疮患者,谢师认为口疮病虽辨证多端,其病因总以火热居多,清泻火热为第一要法,而火有虚实之分,临证常见心火、脾火、胃火、阴火所致口疮,辨证当详察虚实,随证治之。  相似文献   

17.
通过查阅历代治疗乳痈的主要文献,整理相关的治疗方剂,分析其药物使用规律,比较古今异同。发现唐代以前医家认为本病之病机为营卫气血不和,因此多采用补益气血、温通经络的方法治疗,药多以人参、黄芪、肉桂、防风等为主;明清之后的医家认为本病多为"热毒侵袭",因而其治法以清热解毒为主,药以瓜蒌、连翘、金银花、黄芩等清热解毒之品为主;乳痈的证治经历了由整体气血辨证向局部阴阳辨证的转化,由补益气血为主向清热解毒为主的治法变化,而分析促进其转变的原因当与金元时期医家火热病机的阐发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通过陈士铎《辨证录·火热症门》32个医案症状、病机、用药的整理和分析,来总结陈氏治疗火热症的用药特点.火热症病机以心肝火热、阴虚火旺为主,陈氏用药精简、量大力专,并喜用荆芥、升麻等祛风药以散郁火,并擅长根据病位使用特定药,尤重滋肾降火,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9.
从中医理论、现代药理学研究角度对栝蒌牡蛎散在糖尿病早期的应用进行论述,认为糖尿病早期"渴不瘥"病机为脾弱精(津)不能散,胃强火热炽盛。治疗上在于泄肺胃之火热,并补脾之不足,用栝蒌牡蛎散治疗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20.
重舌、连舌(亦称绊舌),在儿科临床上多见于乳幼儿,尤其新生儿更为多见。二症名异,而病因病机则一,在治疗上,通过这种疗法,收到百分之百的疗效。病因病机重舌或连舌,主要由于心脾积热所致。舌为心之苗,脾脉系于舌体,如果心脾的火热上炽,火热循经上冲舌本,则舌之血脉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