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心血管疾病作为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的常见并发症,从CKD初期开始即可出现,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是终末期肾脏病(End Stage Renal Disease,ESRD)患者的首位死因。CKD与心血管疾病的复杂关联是由于机体长期处于CKD毒素内环境,聚集了多种心血管危险因素。心肾在病理生理过程上互为因果,以其密切的关联性及心血管事件高发病率、高病死率引发了国内外学者对其关键信号通路FGF-23/Klotho轴的深入研究。已有大量研究表明FGF23、Klotho蛋白参与了CKD心血管并发症的病理过程。由于肾脏损伤,钙磷代谢紊乱,FGF-23作为一种调磷因子,其水平不断上升,伴随Klotho蛋白低表达,FGF-23/Klotho轴传导异常是引起肾脏病进展并诱发心血管并发症的重要环节。“心肾相交”作为中医藏象学说的重要内容,是对心肾两脏平衡的生理状态关系的经典概述,对此病的诊治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文章从心肾角度出发,探究FGF-23/Klotho信号轴介导CKD并发心血管疾病的机制,深化对“心肾相交”理论的认识,以期在CKD的治疗过程中减少心血管事件的...  相似文献   

2.
目前,慢性肾脏病(CKD)的首位死亡病因是心血管疾病(CVD)。“心肾不交”指心火不能下交于肾,肾水不能上济于心,是心肾二者生理功能失衡的表现,心肾不交理论可解释CKD并发CVD的发生发展规律,是其发病的关键因素。其证型主要包括肾水不足心火亢盛证、肾水不升心火独亢证、肾阳亏虚心阳不振证、肾水泛滥凌心射肺证。治疗心肾不交的关键在于恢复心火肾水上下相交的生理功能,即交通心肾,因此运用交通心肾法,心肾同治,通补皆施,标本兼顾,有助于防治CKD并发CVD。  相似文献   

3.
慢性肾心综合征(CRS)是慢性肾脏病造成心脏功能减退、左心室肥厚、舒张功能减退或不良心血管事件增加.本文论述了心肾相交理论的基本内容、生理机制及形成.  相似文献   

4.
心肾相交包括心肾水火相交、心肾阴阳相交、心肾之气相交三个方面的内容,其具体实现途径是心肾之气的升降相交,在此过程中心肾阴阳和水火完成各自的相交。这三个方面任何一方面的平衡协调关系被破坏,均会导致心肾不交的病理变化。  相似文献   

5.
临床上冠心病的患者常常伴有慢性肾脏病,而肾脏病患者亦往往合并高血压、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冠心病与肾脏病的密切关系与中医的"心肾相关"理论不谋而合。文章以中医视角,运用"心肾相关"理论,阐述冠心病合并慢性肾脏病患者出现上述症状的生理机制、病理联系,并确立中医治疗大法。  相似文献   

6.
李成文  葛燕萍 《中医杂志》2005,46(7):492-493
心肾相交依据阴阳水火升降学说从生理方面阐释心与肾之间的相互关系,心属火、肾属水,心居上为阳,肾位于下属阴,心火下降于肾,肾水上济于心,"水火既济"心肾协调相交.然而历代在阐述心肾相交理论时混淆阴阳属性、错用五行理论,将阴阳位置属性,混同于脏腑阴阳属性,并运用阴阳理论将五行中的水火作为一对(阴阳)范畴论述心肾相互关系,因此,其理论难以成立.  相似文献   

7.
慢性心肾综合征作为慢性肾脏病患者的最后归宿,一直都是让心内科与肾内科医生最感棘手的疾病。而西医对于此病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善,治疗成果也不甚可观。“心肾相交”作为中医藏象学说的经典理论,对此病的诊治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文章将从心肾相交理论的角度出发,分析慢性心肾综合征的发病机制,并以此理论为指导,浅析此病的中医治疗。  相似文献   

8.
慢性肾脏病并发心血管疾病的中医病机及治法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高血压病、糖尿病等疾病发病率的上升和人口老龄化,慢性肾脏病(CKD)在全世界范围内发病率明显升高。近年流行病学研究显示,我国慢性肾脏病患病率为10%左右。心血管疾病(CVD)是CKD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  相似文献   

9.
临床上长期高血压等心血管病(CVD)会导致肾脏病变,而多数慢性肾脏病(CKD)患者均伴有高血压、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可见心血管疾病与肾脏病关系密切。本文从中医学对心肾相关的认识对CVD肾脏病变进行分析,为CVD肾脏病变在治疗上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浅析心肾相交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心肾相交的理论源流、机理加以探析,提出心肾相交的内涵包括:心血肾精同源互化、心神肾精相互为用、君火命火相得益彰、心火肾水相互制约、元气与心血相助5个方面。对于探讨心肾相交的意义及指导临床治疗心肾不交导致的病证,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中医认为慢性肾脏疾病(CKD)属"本虚标实"之证,脾肾两虚是发病之本,而邪实方面的湿、浊、瘀是关键的病理产物,亦是重要的致病因素,并且贯穿疾病的始终。文章从慢性肾脏疾病湿瘀的形成机制、主要临床及病理表现、治疗方法等进行理论探讨。认为湿瘀是慢性肾脏疾病进展的重要病理因素。因此,临床上应注重对湿瘀的防治。利湿化浊、活血化瘀法应该贯穿慢性肾脏疾病治疗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12.
在慢性肾脏病中,"浊邪"主要指浊阴之类,具有流动性、污秽性和有害性,如饮、水、痰、湿以及部分瘀血(血行缓慢之瘀血),可称水浊、痰浊、湿浊、饮浊、瘀浊。当多种并存时,常常概称为"浊邪"。对于"浊邪"的发病机制,现代医学对其的研究仍处于动物实验阶段,缺乏较为系统的认识及根本性治疗措施。中药复方在治疗慢性肾脏病脂质代谢紊乱具有多靶点、多向性、多层面等优势,且副作用较小,价格较低,但中药药物间的协同降脂效应及单味药有效降脂成分、作用机理研究尚待完善。  相似文献   

13.
于大君  翁维良  陆芳  高蕊  李睿 《中医杂志》2012,53(3):222-224
目的 通过对慢性肾脏病(CKD)Ⅲ期病例的中医个体化治疗,研究单病例随机对照试验在中医药临床研究中的可行性.方法 按照CKD分期标准纳入患者,合格病例采用单病例随机对照设计,每个病例研究共分为3轮,每轮为2期,即治疗期和对照期,每期为4周.每一轮以计算机随机数字法简单随机分组,拟定随机化方案,治疗期采用中医辨证治疗和常规基础治疗,对照期采用常规基础治疗,疗效指标为主要症状积分、血肌酐(SCr)和肌酐清除率(Ccr).每天由患者在固定时间记录症状分值,实验室指标试验前和每期试验后各记录1次.结果 共纳入CKD病例3例,3例患者中医症状积分在每轮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其中1例部分改善,2例全部改善.3例患者每轮治疗期与对照期相比,SCr有不同程度的下降,Ccr有不同程度的升高,治疗期均好于对照期.3例患者全部3轮治疗期与对照期SCr和Ccr的数据合并后,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单病例随机对照试验的研究方法能体现中医个体化的优势,该设计方案应用于中医药临床研究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14.
慢性肾脏病肾虚证患者尿液渗透压状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尿渗透压与慢性肾脏病(CKD)患者的肾虚的关系。方法:121例CKD患者按慢性肾炎(前期)中医辨证标准积分分为肾阴虚组63例和肾阳虚组58例,30例无肾脏疾病,中医无肾虚证者为对照组,检测肝肾功能、尿常规、尿渗透压。结果:CKD患者中,尿渗透压结果与中医症状积分有显著的相关,即在肾阴虚病人中医症状积分越高,尿渗透压结果越高,肾阳虚病人,中医症状积分越高,尿渗透压结果越低。结论:尿渗透压可以作为CKD的中医辨证的客观化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5.
补肾活血法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探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老年人肾虚、多瘀的生理病理特点和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表现及现代研究,认为肾虚血瘀是慢性心力衰竭的重要病机。肾虚为本,血瘀为标,是慢性心力衰竭发生发展的主要致病因素。补肾活血是慢性心力衰竭的主要治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苯那普利与祛风除湿中药单用及联合应用治疗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3期风湿内扰证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为CKD3期提供中西医有效治疗方案。方法将CKD3期中医辨证分为气阴(血)两虚、风湿内扰、肾络瘀痹、湿热内蕴4种证型,符合风湿内扰证挟或不挟其他3证为入组条件。采用前瞻性、双盲、随机对照研究,共入组60例原发性慢性肾小球肾炎(chronic glomerulonephritis,CGN)患者,随机分为3组。西医组(23例)给予苯那普利10mg/d口服;中医组(20例)给予辨证选方组合;联合组(17例)采用上述两药合用,总疗程24周。观察3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3组患者中医证候均以风湿内扰挟气阴两虚、肾络瘀痹为多,其中中医组占75.0%,西医组占60.9%,联合组占82.4%。共54例患者完成整个试验,其中中医组19例,西医组19例,联合组16例。3组中医证候总有效率(分别为84.2%、78.9%、87.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西医疗效(总有效率分别为94.7%、94.7%、100.0%)比较,联合组明显高于其他两组(P<0.05)。西医组血肌酐(SCr)治疗24周/治疗前比值明显高于联合组(P<0.05),肾小球滤过率(estimate glomerular filtrationrate,eGFR)治疗24周/治疗前比值明显低于联合组(P<0.05),而中医组与联合组之间SCr和eGFR比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4h尿蛋白定量治疗24周/治疗前比值联合组均值和中位数均小于其他两组,无一例出现尿蛋白>2.0g/d。与试验药物相关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西医组明显高于中医组(30.4%vs10.0%,P<0.05)。结论对于CGNCKD3期具有风湿内扰证患者使用苯那普利联合祛风除湿为主辨证组方中药具有良好的肾保护作用,延缓肾衰进展,提高临床总体疗效,患者耐受性好,不良反应少,是治疗CGNCKD3期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索慢性肾脏病(CKD)管理专科护士在疾病管理的作用。方法:2010年起成立 CKD慢性病管理中心,组建以肾科医生、肾脏专科护士和营养师为团队, 建立规范, 明确岗位职责, 优化随访流程,开展多元化的健康指导,培养内行病人达到全程递进管理,利用信息化建立患者档案资料。结果:专科护士在慢性肾脏病的管理中,既增加了患者的随访率,也增加了患者的满意度,提高患者自我管理的意识和能力,提高患者生存质量,获得较好的临床效果,同时也提高了专科护士的影响力。结论:CKD管理专科护士作为健康促进者教给患者疾病管理相关知识,其角色和作用在疾病管理中的实践中显得尤为重要,更能从专科角度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为CKD患者提供了有效的帮助和延续护理,提高病人的疾病自我管理能力, 延缓疾病的进展和恶化。  相似文献   

18.
余承惠运用解毒法治疗慢性肾脏病皮肤瘙痒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余承惠主任医师对慢性肾脏病皮肤瘙痒症有独到的临床经验。将该病的病机概括为肾虚毒盛,强调肾气亏虚、湿毒蕴于肌肤是其发病的关键。辨证分为风阳挟毒、血瘀毒蕴、阴虚燥毒、湿毒走窜、禀赋畏毒五型。治疗上重视固护正气,强调解毒治法,善于辨证运用皮类中药,并结合中医外治法如足浴或油膏,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9.
慢性肾脏病(CKD)正日益成为全球性的社会问题,延缓CKD 的进展具有重要经济和社会意义。近年研究发现,结肠是产生尿毒症毒素的重要器官之一,肠源性尿毒素与CKD 的预后密切相关,因此国外学者提出了延缓CKD 进展的肠-肾轴理论(The Theory of Gut-kidney Axis),成为研究的热点。中药结肠给药治疗CKD 在临床广泛应用,大量的临床报道提示其可延缓肾衰进展,但临床研究质量偏低,限制了其进一步推广应用。本研究在广东省中医院肾病科学术带头人——黄春林教授应用通腑泄浊法治疗CKD 思路的指导下,结合最新肠肾轴理论,开展了一系列探索性研究,并提出了进一步临床和实验研究的思路,为日后开展高质量的临床研究,获得高级别的临床证据提供数据和方法学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