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文雅  吕景山 《山西中医》2011,27(12):8-9,11
吕景山教授是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曾师从北京四大名医之一施今墨先生及祝谌予教授,任第三批和第四批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笔者有幸忝列门墙,鉴于吕老对于胃肠病的治疗见解颇多,尤擅长对药的临床应用,随师学习,深受启发,现将其治疗脾胃病用药经验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2.
冀南  谢军 《中医临床研究》2022,(3):39-41+45
目的:通过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系统软件,分析民国名医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治疗脾胃病的用药经验及规律,在传承与发扬经典的同时进一步指导临床。方法:将《医学衷中参西录》中治疗脾胃病的方剂录入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系统,通过软件中的关联规则Apriori算法和熵层次聚类分析等方法,分析处方中药物的频次、性味、归经,并通过高频药物的提取挖掘出新的处方。结果:严格按照纳入标准筛选出61首处方,涉及中药69味,用药频次以平性药居多,药味以甘、苦味为主,主归脾、肺、胃经,高频(频次≥7)药物18味,高频(≥12)药物组合11组,新处方6首。结论:运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进行综合分析,得出张锡纯治疗脾胃病注重平补,善用肺脾同补、肝脾同治和升降气机之法。  相似文献   

3.
徐景藩教授诊治脾胃病用药经验拾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景藩教授从医近60年.学验俱丰.尤其在诊治脾胃病方面经验独到.归纳出杏蔻橘桔开泄法、养血柔肝用归芍、疏养和中麦谷芽这三条基本用药经验.徐老认为开泄法也属于“苦辛通降”之范畴,既有通降中焦胃府之功,又兼宣畅上焦肺气之效;而对于肝胃阴血亏虚者,常以当归、白芍同用,二药合用,养血柔肝.滋润胃腑,辛而不过散,酸而不过收;对于胃炎、胃溃疡辨证属脾胃气虚证或胃阴不足证者,临床当选用补益脾胃或滋阴养胃剂,并配麦芽、谷芽使补中寓消,补而防滞.符合“通补”的原则临床验之多获佳效。  相似文献   

4.
介绍李天望教授从"中焦湿热"论治脾胃病的经验.中焦湿热证涉及临床疾病广泛,其中以脾胃病居首,是导致脾胃病日趋高发的最主要原因之一.湿热证病情缠绵、日久迁延,愈后极易反复,严重影响着人们的身心健康.李教授认为此证有偏湿、偏热、湿热并重之不同,治疗关键在于审证求本,应注意扶正祛邪并举,酌情兼以调肝、活血,随证调整用药,使湿去热化,脾胃功能健运,气机通畅,则诸症自除.  相似文献   

5.
侯浩彬  徐经世 《北京中医》2008,27(2):104-105
徐经世主任医师治疗脾胃病用药经验丰富且独特,创造性地提出“理脾宗东垣,和胃效天士”的治疗大法和“补不得峻补、温燥要适度、益脾重理气、养胃用甘平”的治疗原则。在用药方面根据脾胃的不同生理特性而选药,注重润燥刚柔及寒热温凉的搭配,惟求协同以增其效、制约以矫其偏。遣方用药追求恰到好处,力求做到既不过位,又要到位,践行“三宜三忌”,施之临床。常取不意之效。  相似文献   

6.
徐经世治疗脾胃病用药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经世主任医师治疗脾胃病用药经验丰富且独特,创造性地提出"理脾宗东垣,和胃效天士"的治疗大法和"补不得峻补、温燥要适度、益脾重理气、养胃用甘平"的治疗原则.在用药方面根据脾胃的不同生理特性而选药,注重润燥刚柔及寒热温凉的搭配,惟求协同以增其效、制约以矫其偏.遣方用药追求恰到好处,力求做到既不过位,又要到位,践行"三宜三忌",施之临床,常取不意之效.  相似文献   

7.
吕琳 《新中医》2018,50(6):245-246
正周继友是济南市中医医院医务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济南市名老中医,全国著名中医学家陈伯咸教授嫡传弟子,近代北京四大名医之一施今墨先生第三代传人。周教授从医五十余载,始终坚持临床、教学、科研并举,对中医内科疾病颇具造诣,尤其对脾胃肝胆病的诊治潜心研究,屡起沉疴,其学术思想被载入《中华当代名人辞典》。脾胃病多因饮食自倍,感受外邪,情志所伤所致,虚实寒热,尤当详辨。脾胃病之治法:脾宜升则健,胃宜降而和[1],脾贵在调,胃贵在养。现代  相似文献   

8.
宗湘裕  王万卷 《河北中医》2012,34(3):325-327
中药的配伍应用中,最基本的形式是2味药的合用,即所谓药对.药有个性之特长,方有合群之妙用,方剂临床疗效的发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中药的配伍.杜长海师从全国著名脾胃病学专家董建华教授和田德禄教授,北京中医药薪火传承3+3工程首批基层老中医专家,北京市怀柔区中医医院中医内科主任医师,临证40载,对内科常见病、多发病有丰富的治疗经验,尤其擅长治疗脾胃病,观其处方常用药对,看似平淡,实则寓意深刻.我们有幸侍诊左右,兹将杜老师运用药对治疗脾胃病经验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全国名老中医杨春波系福建省第二人民医院主任医师,从事中医内科临床工作60a,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在脾胃病诊治方面具有很深的造诣,是我国脾胃病湿热证的首创者,对脾胃病湿热证有独到的治疗经验。在国家"十五"科技攻关课题"名老中医学术思想及经验传承研究"——"杨春波学术思想及临证经验研究"课题进行中,我有幸跟师坐诊,亲临教诲,获益匪浅。现举验案2则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简版:正文:胡世平教授为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广东省名中医,广东省首批名中医师承项目指导老师,全国基层名老中医师承项目指导老师,南粤最美中医,深圳市劳动模范。胡教授从医33年来,注重临床经验积累总结,熟读中医各家经典著作,先后师从唐祖宣、王琦等国医大师,广纳各家所长,形成了一系列独特的中医治疗五脏疾病及疑难病症的学术思想及治疗方法,尤以治疗肝病、调治脾胃见长。  相似文献   

11.
李晓玲  张声生 《天津中医药》2015,32(10):577-580
张声生教授从医近30年,学验俱丰,在八法理论的指导下,治疗多种复杂性脾胃病,临证用药药味精炼,药量精准,注重寒热温凉、润燥刚柔的搭配,屡有卓效。  相似文献   

12.
中医治疗脾胃病的经验总结:①重视舌诊,四诊合参;②肝脾同治,重在健脾;③治理脾胃,痰气同治。尤其适用于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病、慢性结肠炎、肝硬化等消化道疾病的诊治,临床疗效卓著。  相似文献   

13.
姚乃礼教授治疗脾胃病重视调整相关脏腑的气化功能,尤重脾肾两脏。临床运用补脾助运、升阳散火、化湿运脾、顾护脾气等法,亦重视肾气对于脾的温煦蒸腾作用。脏腑气化功能之间是相互联系的:脾胃气机升降相宜,肝脾气机密不可分,调肝理脾可以助其运化。  相似文献   

14.
陈宝贵教授运用芳香类药治疗脾胃病经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芳香类药是具有芳香气味中药的统称。芳香类药用于治疗脾胃病,具有开窍醒神、暖脾助阳、化湿去浊、行气活血、疏肝健脾等作用。陈宝贵教授在运用芳香类药治疗脾胃病方面有自己的独到见解,而且临床应用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现对其应用芳香类药治疗脾胃病的经验进行整理。  相似文献   

15.
研究性学习方法是现代高等院校主要提倡的学习方法和教学理念,在名老中医临床经验的继承与学习过程中,研究性学习是非常值得借鉴和推广的.本文就研究性学习的概况及其在名老中医临床经验学习中实际应用的主要模式,以及继承名老中医临床经验的发展情况进行初步的探索和研究,希望能充分体现大学生学习的特色,并能为学习和继承名老中医临床经验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6.
血浊是全国名中医王新陆教授提出的一种全新的中医病因病机学概念,是血的成分、运行与功能异常的高度概括.王新陆教授血浊理论是基于中医经典文献中关于血浊的提示,并结合西医认识以及临床实践经验发展而成.血浊产生的病因多种多样,而脾胃失调则是血浊出现的重要病机.脾胃在血浊生成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血浊的出现亦影响脾胃,从而出现相应...  相似文献   

17.
《医学传灯》一书系清代医家陈歧编著,该书对于中医脾胃学说的相关理论做了很多相关的论述,本文主要就该书脾胃理论的三个主要特点展开探讨:①未病先防,防重于治;②注重经典,经验独到;③制方平实,简约实用。  相似文献   

18.
韩禅虚主任是全国名老中医药传承工作室指导老师,著名中医专家,对韩老从虚痰瘀论治中风的经验作以简要介绍,以见其学术之一斑。  相似文献   

19.
巩膜炎是眼科的疑难病,尤其是合并全身疾病的巩膜炎,临床病情复杂,但适宜的中医辨证论治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本文介绍了当代三位名老中医及导师韦企平对本病的辨证思路、临证经验以及相关典型病例.以供临床中医眼科医师参考。  相似文献   

20.
汗证是指由于阴阳失调,腠理不固,而致汗液外泄失常的一种病症。陈宝贵教授认为,汗证多以气阴两虚为本,郁热为标,多属因虚实夹杂,营卫失调,病位多在肺、脾、肾,病机复杂。临床上多分为肺脾气虚证、胃热壅盛证、肾精不足证3证,分别以补肺养脾、清胃宣热、补肾填精为治法,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