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针对《虚损启微》一书中虚劳证治的失血一节进行论述,从辨血色、血质判预后,察有火无火论治法,凭脉症定病之可治或不治等方面阐述清代医家洪缉庵的诊治心得。  相似文献   

2.
癌性疲乏因瘤成劳,根据临床表现可将其归属于中医学"虚劳"范畴论治。"治虚二统,当统之于肺脾"是《理虚元鉴》论治虚劳极为重要的学术思想之一,对中医临床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总结癌性疲劳的病因有内因、外因、不内外因,总由正气不足、脏腑亏损、气血阴阳虚衰、久虚不复而成劳,其以五脏虚证为主,同时或有兼夹痰湿、瘀滞、气郁等虚实夹杂之证。基于《理虚元鉴》"肺为五脏之主""脾为百骸之母"的观点,临证遵其"治虚二统,当统之于肺脾"之旨,从阴虚统于肺、阳虚统于脾论治,清金保肺、培土调中,可获良效。  相似文献   

3.
癌因性疲乏属于中医“虚劳病”范畴,本文根据虚劳病的诊治,探讨六经辨证在癌因性疲乏中的辨证思路。笔者团队认为癌因性疲乏病机上总属“虚”和“郁”,因气血阴阳的不荣与不通发病。在治疗上,因“虚”致病,认为以太阴脾虚为本,治当扶太阴复形质;因“郁”致病,治当疏气机散积郁,根据正邪盛衰情况区分阴阳,正气尚充属阳证者从少阳病论治,阳虚正损属阴证者按厥阴病论治,以此为主线再辨兼夹证。同时注重调畅肿瘤患者的心理情致,以达到心身同治的目的。为构建癌因性疲乏运用六经辨证的经方诊治提供思路与借鉴。  相似文献   

4.
探析《辨证录》虚劳病诊治特色。陈士铎对虚劳的辨证重视房室情志之因;详症略脉,注重鉴别;以五行生克理论进行脏腑辨证。论治上则补阴制阳,时时顾护阴液;强调胃为肾之关门,填精需补脾开胃;认为心为君主之官,心虚宜五脏兼补。用药则多选用补血养阴药,并且用药精当,善用引经药;亦关注治疗时间,提示用药需保证疗程,并适时调方。  相似文献   

5.
历代医家对虚劳的论述很多,《内经》提出“五劳所伤”、“精气夺则虚”,说明劳伤过度可耗损阴血与阳气,伤及五脏,形成虚损。汉代张仲景列虚劳专篇,对虚劳的脉证治叙述尤详,治法上运用甘温扶阳、扶正祛邪、去瘀生新等法,尤为重视从脾肾论治,对指导虚劳内伤杂病的辨证施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何炫论治虚劳,强调滋肾保阴,反对妄用参、芪之补。本文从力倡阴虚成劳之理,虚劳之治勿忘三要,治有七误切中时弊,选方遣药贵在精当四方面,阐明其论治虚劳的学术思想。  相似文献   

7.
《虚损启微》是论述虚损的中医专著,通过对清代医家洪缉庵著作《虚损启微》的分析与归纳,从病因病机、病证与脉象、辨证论治、传变与预后、预防与调护等方面探析其虚损学术思想。其首述《黄帝内经》之意,认为虚损病因宜首辨阴阳,主要病机为肾元亏虚尤重肾阴。诊治虚损以阴虚补阴、阳虚补阳为治法之要,针对诸虚见证分论阴阳寒热虚实治法,重视虚损之脉对虚损诊断、选方用药及预后的指导作用,其中以迟数为关键,详辨虚损病证,选用古方创立新方,提高治疗的针对性。认为虚损传变为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但均以脾胃为关键,传变过乎脾胃及危候者为不治,慎重用药及自我养护是虚损预防调护的重要方式。  相似文献   

8.
肾气丸源于《金匮要略》,又名“金匮肾气丸”。它是临床上治疗肾阳虚的一个祖方。后世各家在它的基础上衍化出许许多多补肾阳滋肾阴的方剂。肾气丸在《金匮要略》里分别出现于《血痹虚劳病脉证治》、《消渴小便不利淋病脉证治》、《妇人杂病脉证》等篇中。从原方剖析来看,仲景用此方主要治疗消渴、肾虚而致膀胱不利等症。如经文云:“虚劳腰痛,少腹拘急,  相似文献   

9.
虚损病证从肾论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虚损病证从肾论治探讨臧佩林辽宁中医学院附院(沈阳110032)虚损,亦称虚劳。是脏腑亏损,元气虚衰而致的多种慢性疾病的总称。关于虚损发病原因和治疗,历代医家多有论述,《素问·通评虚实论篇》首先提出“精气夺则虚”,阴血,阳气不足,则是,“五劳所伤”和“...  相似文献   

10.
《理虚元鉴》是一本紧密结合临床的论治虚劳的专书,书中提出的"虚劳六因"学说、"三本二统"学说、预防治疗学说及用药宜忌等对虚劳诸疾的治疗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因手术、放化疗、久病消耗导致的乳腺癌患者的癌因性疲乏亦属于中医虚劳范畴,《理虚元鉴》中的一些学术观点在癌因性疲乏的治疗中同样适用,临床应用后可获良效。  相似文献   

11.
明代汪绮石的《理虚元鉴》为中医临床虚劳证治的专著,对虚劳的辨证、立法、方药均有独到见解,尤以从肺论治虚劳为一大亮点。书中强调,肺为五脏之天,治虚之要脏,直陈虚损百病,皆关乎肺。治疗上主张金水相生,肺肾并举;善用通利,水源不绝;培土生金,苓术并用;金畏火克,知柏当禁。用药上讲究濡润、平和、通利,忌苦寒、克伐、辛热,为虚劳的临证开辟了新的思路和方法,对于虚损病、慢性病的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戴梦  刘杰  盛昭园 《环球中医药》2021,14(4):627-630
虚劳涉及的内容广泛,历代医籍对其论述甚多,本文基于中国历代医家各家学说,对虚劳病的概念及诊治方法进行溯源分析。虚劳的产生可追溯至《内经》,病名源自《金匮要略》。对于虚劳病的论治,从脏腑及阴阳虚损的主要病机出发,归纳历代各家尊于经典从肾、心与肾、脾与肾、脾与胃等五脏虚损的角度,以及从阴虚、阳虚、阴阳并重等阴阳虚损的经验推陈出新,为虚劳病的辨证施治提供有力的佐证。近现代医家在继承前人治疗虚劳病的经验上,进一步扩大虚劳的范围,认为凡是慢性虚衰性病证,以脏腑元气亏损、阴阳失调为主要临床表现,皆可归属为虚劳。对于骨结核、恶性肿瘤以及重症肌无力等现代疾病,皆可以虚劳辨治,为虚劳病的传承与发展开辟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3.
王芩  骆学新 《新中医》2019,51(3):45-48
通过对《伤寒杂病论》的学习,并研读相关文献,分析归纳了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中治疗虚劳的思路与方法,及其在治疗癌因性疲乏中的临床指导意义;认为《伤寒杂病论》论治虚劳成熟的辨证论治体系、丰富的理法方药理论及方证相对的治疗理论均适用于癌因性疲乏的治疗,其学术思想对临床治疗癌因性疲乏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虚劳是气血阴阳虚损、脏腑功能衰退系列病证的总称.前列腺癌(prostate cancer,Pca)癌因性疲乏病机以虚为主,可从肝脾肾三脏虚衰立论,肾精亏虚致雄激素水平下降,引起骨质疏松、认知障碍及代谢异常诸症;肝血不足致肝气不疏而致贫血、情志不畅诸证;脾胃虚弱无以运化濡养而引起疲乏诸证.肝脾肾三脏虚衰,气血阴阳的亏损,...  相似文献   

15.
虚劳是一种由外感、内伤、七情过度所诱发,以脏腑亏损、气血阴阳俱损为基本病机的慢性虚损性疾病,也可作为症状出现在诸多疾病中.叶天士对于各类杂病治疗造诣颇深,尤善治虚劳.《临证指南医案》是叶氏学术思想的集中体现,其中虚劳医案较多,也独具特色.通过阅读《临证指南医案》医案,探讨叶氏经方特色.叶氏论治虚劳的理论特色包括:建中培...  相似文献   

16.
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出自《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篇 ,其治为 :“……脉得诸芤动微紧 ,男子失精 ,女子梦交”等阴阳两虚之候 ,其病机为阳不能固摄 ,阴不能内守。遵此病机 ,余常在临证中用该方治疗汗症 ,疗效甚佳 ,现就辨治思路 ,介绍如下。1 揆度阴阳 ,谨守病机 ,探幽求源  汗出一症 ,凡经临床 ,均可遇到 ,大凡对于典型证候 ,自不待言 ,悉投玉屏风散、六味地黄之类 ,加煅龙牡、麻黄根之品 ,皆可获效。然而临证却有投之不应者 ,值得深思。汗之源实属脾胃运化之水谷精微 ,上输于肺 ,经肺气之宣发布散外达皮毛 ,泽荫脏腑。当其在体内…  相似文献   

17.
贺立娟 《中华中医药学刊》2007,25(11):2401-2402
《理虚元鉴》是明末医家汪绮石论治虚劳的专著,该书具有鲜明的学术特色。在病因上重视情志因素,在病机上倡虚火、伏火致病学说,治疗上依三本二统,尤其重培补脾胃,重视预防,强调虚劳当治其未成,该书对临床慢性虚损性疾病辨治颇具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正> 洪缉庵字炜,又字霞城。清季浙江余姚人。因罹瘵疾,遂弃举业,潜心医学,自救以救人。不数年,深得奥赜,于虚劳一证颇具心得。乾隆辛已,《虚损启微》二卷梓行,又有与施雯、严洁合纂《盘珠胎产证治》一帙传世。其生平实蹟已难详考。洪炜可谓虚劳专家。其学术思想渊源,一则祖述《内经》;一则博采诸家之长,尤斟酌于仲景辨证、丹溪养阴、介宾阴阳滋补之间,而神会其中微旨,并搓揉于临床实践。诚若《虚损启微·自序》言:“启微之论,发古人之所未发。而其方则仍采诸古,古即不宜今,斟酌之,增减之,神而明之。”这种法古而不墨守成规,力创一家之言的治学方法和态度,值得提倡、学习。  相似文献   

19.
阎艳丽 《河北中医》1984,(4):31-33,34
《红炉点雪》(以下简称《点雪》是一本阐述虚损痨瘵证治的专书,由明代龚居中辑著。全书四卷:其一、二卷为痰火病证的鉴别与治疗,大都以脉验证,因证立法,依法定方。每条症论之后各有主方、捷方并附有治验。第三卷列有部分方证、杂症补遗、痰火痨损脉侯以及脏腑补泻用药准则。第四卷为灸法及却病秘诀,养生调息方法。全书篇幅虽不长,但立论明确,内容丰富而系统。本文就个人初读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0.
介绍武维屏教授运用病、证、症结合辨治模式,以期、证为纲,以症为目,辨治间质性肺疾病的经验。认为间质性肺疾病立病名当"肺痿""肺痹"两元论;析病机属气阴虚损、痰瘀阻络,虚、痰、瘀为关键;审病位在肺与肾;论治则为益气阴、化痰瘀、通肺络;依病情进展分三期六候,抓主症、观次症、顾兼症、依舌脉、宏观微观结合辨证论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