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化湿运脾法,是中医临床治疗脾胃病的主要方法之一。运脾法是指以恢复脾胃运化之职,使脾胃调和、脾运复健为主要目的的治法。该法源于《内经》,发展于后世。本文就运脾法的文献记载、临床应用进行论述,以提高临床治疗慢性消化系统疾病的疗效。  相似文献   

2.
我国当代名医朱良春说:“中医药的生命在于疗效,而疗效则来自明确的辨证和精当的用药。只有熟谙药物的性能,掌握药物的特点,灵活地加以配伍应用,才能提高疗效。”已故近代名医施今墨先生云:“临证如临阵。用药如用兵,必须明辨证候,详慎组方,灵活用药。不知医章,即难辨证;辨证不明,无从立法;逐致堆砌药味,杂乱无章。”现就脾胃病对药运用,谈谈自己的体会。  相似文献   

3.
升降理论是中医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最初的论述见于《内经》。气机升降是机体生理活动的基本形式,而脾胃又是气机升降之枢纽。脾胃升降相因,相辅相成,共同完成饮食物的消化、吸收和输布全过程。脾胃正常生理功能的实现是脾升胃降的结果。脾胃气机升降失调与多种脾胃病密切相关,升降失调是脾胃发病的根源。调理脾胃升降是治疗脾胃病基本大法。在临床上遣方用药时,要注意顺应脾胃升降之性,灵活应用升降药物,重视肝肺升降对脾胃升降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徐景藩教授提出,在治疗脾胃病时应注重运用芳香化湿药,以达到健脾燥湿、化湿和胃的目的。根据湿邪特性常用辛温或苦温药化解湿邪,并根据兼证酌情加减,常用药如苍术、藿香、厚朴、砂仁等。湿邪是脾胃病关键的致病因素,既是病因,又是病理产物。因此治疗胃脘痛、泄泻、呕吐等疾病时常运用化湿药物,使湿邪得化,气机得畅,脾胃得运。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化湿运脾法治疗湿盛困脾型泄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3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54例给予自拟化湿运脾方剂辨证治疗,对照组49例给予参苓白术散治疗,2组均以10天为1个疗程,3个疗程后评价疗效。结果:治愈率治疗组为48.1%,对照组为28.6%,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0.7%,对照组为75.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3个月,治疗组复发11例(20.4%),对照组复发19例(38.8),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化湿运脾法治疗湿盛困脾型泄泻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6.
江育仁教授论治脾胃病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育仁老师在中国儿科领域建树良多,理论造诣精深,临床经验丰富。对脾胃病证治有独到见解。笔者跟师学艺多年,现将老师治疗该病经验加之本人的体会介绍如下。l小儿体质,脾常不足 脾主运化,胃主受纳,主司消化吸收,为“后天之本”,这是脾的生理功能。在小儿时期,由于整个消化系统发育未臻完善,而机体生长发育较快,对水谷精微(营养物质)的需要量大。因此在乳幼儿时期若喂养不当,皆能损伤脾胃之气,从而产生消化系统紊乱的各种证候和疾病。这是小儿“脾常不足”的临床客观反映。 “脾常不足”的病理变化,最突出的为“疳证”病儿…  相似文献   

7.
高辉远教授为擅治瘟热疾患的名医大家,亦是补土学派的临床医家.在承高师3年学习期间,观察到高师对内科、妇科、儿科、老年病等多种疾患常从脾胃论治,并根据多年临床经验提出脾胃病辨治的四大法则,即补泻有法、适宜为度,升阳降逆、不可太过,药分寒热、用之勿过,药中病止、顾护胃气.现将高师对脾胃病辨治立法、用药特色归纳整理介绍如次.  相似文献   

8.
赵学军 《新中医》1998,30(3):9-10
脾胃病专家李任先教授临床经验体会赵学军主题词@李任先内伤病证/中药疗法脾胃病/中药疗法广州中医药大学校长、博士生导师李任先教授在承担繁重的学校领导和科研工作之余,对临床工作仍坚持不懈,在多年的辛勤耕耘中形成了一套治疗脾胃病证的独特经验,疗效显著,笔...  相似文献   

9.
马贵同教授治疗脾胃病经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胡鸿毅  郑红斌 《新中医》2000,32(12):10-12
马贵同教授早年深受著名中医学家黄文东教授的学术思想影响,辨证用药继承了海派中医兼收并蓄、灵活善变的特色,尤其对脾胃病的诊治更是注重传统与现代认识的结合,反常合变,见解独到,用药虽波澜不惊,但简捷切要.笔者随诊之余,玩味其中,得点滴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季雁浩 《国医论坛》1998,13(5):41-42
“脾为气血生化之源”,“脾胃为后天之本”。人之生存,必摄五谷,如若调摄失节,或外感或内伤,必使脾胃至损至虚,久则累及于络,易致瘀阻。故在脾胃病这一常见病、多发病中,气虚络阻之本虚标实证较为多见。据此,笔者在治疗脾胃病过程中,常以益气活血为主立法处方,每能取得较好的疗效。兹择相关疾病探讨如下。1慢性萎缩性胃炎陆某,男,54岁,干部。因反复上腹疼痛5年余,加重1月,于1994年6月2日来我院就诊。来诊时,其胃脘疼痛,持续不已,痛如锥刺,按之痛甚,形体消瘦,纳谷欠香,神疲乏力,大便稀溏,舌淡衬紫,边有瘀斑,脉细…  相似文献   

11.
金洪元教授运用左金丸治疗脾胃病经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全国名老中医金洪元教授从医40余年,致力于肝、肾、脾胃病方面的临床研究,取得了丰富的临床经验。从师金洪元教授数载,金师在治疗脾胃病上已形成自己独特的思路和方法,其中金师运用左金丸加减治疗慢性胃炎伴幽门螺旋杆菌阳性者疗效显著。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2.
中药虎杖为蓼科植物虎杖的干燥根茎和根,性味微苦、微寒,归肝、胆、肺经,功效利湿退黄、清热解毒、散瘀止痛、化痰止咳。刘师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常加入虎杖来治疗某些脾胃病,如上消化道出血、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慢性萎缩性胃炎、胃肠肿瘤、热结便秘等,且收效颇佳。本文就刘华一教授运用虎杖治疗脾胃病的临床经验进行总结,以飨同道。  相似文献   

13.
从中焦脾胃疾病的病因病机、中医药治疗等方面进行了详细阐述,着重介绍了从湿论治慢性脾胃疾病的重要地位,这也是目前脾胃疾病容易反复、迁延不愈的重要原因,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14.
15.
赵文霞教授善于从肝辨治脾胃病,灵活运用补肝实脾、清肝运脾、疏肝和胃、平肝调中、柔肝清热诸法,重视情志因素在脾胃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收到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6.
石拓  时昭红  张介眉 《光明中医》2014,29(2):239-241
张介眉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名师带徒第二、第三批导师,湖北省知名中医,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的专家。至今已悬壶四十余载,广撷搏采,学验俱丰,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形成了独特的脾胃病学术思想。  相似文献   

17.
陆为民  李大卓 《中医药学刊》2004,22(9):1587-1589
本文从升降适宜除顽呃,养温结合治胃痛,升阳清化愈久痢,益气养阴疗吐酸,忌刚用柔理脘胀,塞因塞用通便秘,甘温益气除胃热,护膜生肌愈溃疡,益气活血疗胃痞九个方面介绍了孟河学派传人单兆伟教授脾胃病治则运用的经验,冀对临床治疗脾胃病有所启迪。  相似文献   

18.
王顺贤教授治疗脾胃病经验简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英霖  杜新 《陕西中医》2002,23(1):50-51
王顺贤教授业医 40余载 ,临床善治疑难杂症 ,而于脾胃病浸淫尤深 ,独有心得 ,疗效卓著 ,本文仅就先生于脾胃病治疗之经验简介如下。   1 治疗大法  1 .1 :寒温并用 ,调脾胃 :先生认为 ,脾胃病属纯寒、纯热者少 ,多是寒热互结之症 ,病人表现为胃中嘈杂、频频嗳气、泛酸、口苦、舌苔黄腻等 ,为胃肠湿热之象 ;胃脘隐痛、遇寒加重、喜唾、腹部冷痛、泄泻、舌苔白腻等 ,为脾胃虚寒之象 ,而久寒可以热化。所以 ,这些症状在同一患者身上往往同时并见。治疗宜“寒者热之”,“热者寒之”,采取寒温并用之法 ,以除寒热互结之症。选用黄芩、黄连 ,苦…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升降适宜除顽呃 ,养温结合治胃痛 ,升阳清化愈久痢 ,益气养阴疗吐酸 ,忌刚用柔理脘胀 ,塞因塞用通便秘 ,甘温益气除胃热 ,护膜生肌愈溃疡 ,益气活血疗胃痞九个方面介绍了孟河学派传人单兆伟教授脾胃病治则运用的经验 ,冀对临床治疗脾胃病有所启迪。  相似文献   

20.
朱日 《新中医》1998,30(6):8-8
单兆伟教授脾胃病验案2则朱日主题词@单兆伟胃炎,萎缩性/中药疗法结肠炎/中药疗法慢性病江苏省名中医单兆伟教授从事中医临床、教学、科研30余年,尤精于治疗脾胃病,笔者曾侍诊于单教授,获益匪浅,现将其治疗脾胃病验案2则介绍于下。1胃痞案谷某,女,工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