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吴姣 《江苏中医药》2016,48(5):24-26
因甲状腺功能异常引起的不孕症是目前关注的热点。南京中医药大学吴敏教授根据多年临床经验,提出本病以脏腑辨证为纲,病理因素为目。病变脏腑以肾虚为主,涉及心肝脾三脏;病理因素以气滞为主,涉及火热痰瘀。将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确立了具体的治疗大法:甲减合并不孕者多责之脾肾阳虚,痰瘀阻络,治以温肾健脾,化痰逐瘀;甲亢合并不孕者多责之肾阴亏虚,心肝火旺,瘀热阻络,治以滋肾养肝,清泻瘀热;桥本合并不孕者多责之脾肾气虚,痰凝瘀滞,治以益肾健脾,化痰消瘀。  相似文献   

2.
文章总结了《傅青主女科·种子篇》从脏腑辨证论治不孕症的学术思想及诊疗特色。傅山辨治不孕症着重肝脾肾并结合奇经立论,法以补肾调经以种子,调中健脾除湿以种子,解四经之郁以开胞胎之门。方药多以补益之纯和,少用峻品,收益良好。  相似文献   

3.
从慢性咳嗽与脏腑之间的关系、从脾胃论治慢性咳嗽、从肝论治慢性咳嗽、从肾论治慢性咳嗽、从其他脏腑论治慢性咳嗽等5方面入手综述从他脏论治慢性咳嗽的研究进展,指出治咳不能独治肺,通常为脾肺、肝肺、肺肾同治,甚则肺、脾、肾3脏同治,其中研究最多的为脾脏,其与慢性咳嗽关系相对密切;通过疏肝、健脾、和胃、补益肺肾等治法能改善患者慢性咳嗽症状;但从他脏论治慢性咳嗽在脏腑辨证和治疗方面未形成统一标准,今后应深入研究不同脏腑参与慢性咳嗽的机理,形成统一标准,从而推动中医药治疗慢性咳嗽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汪龙德认为脾胃之病发生,无不责之于升降,脾的运化,有赖于肝之疏泄及肾中阳气的温煦、生化与肾阴的濡润、滋养,提出脾胃病的诊断要四诊合参,重视舌脉,在治疗脾胃之病时,要注意调理气机,用药也要顺应脏腑升降特点,使脾胃升降如常,注意从肝肾调理,肝脾肾同治,重在健脾运脾;同时运用现代检测手段,重视西医诊断,强调中医辨证,以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5.
傅青主是明末清初著名医家,其代表作《傅青主女科》被后世医家视为中医妇科学的奠基之作。傅青主重视脏腑辨证,重肝而多从肝脾肾立论,调理先天肝肾的同时,又始终固护后天脾胃。其肝脾同治之法基于脏腑辨证及五行理论,肝脾同治法的使用贯穿在对女性经、带、胎、产各个阶段疾病的治疗中。对傅青主应用肝脾同治法治疗妇科疾病的经验进行分析:脾病及肝、土壅木郁,治宜健脾疏肝;肝病及脾、肝郁克脾,治宜抑木扶土;肝病及脾、木不疏土,治宜补虚降逆;肝脾同病、藏统失司,治宜大补肝脾。结合临床病案对肝脾同治法在妇科病中的应用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6.
刘绍能 《北京中医》2011,(8):598-599
便秘的基本病机是大肠传导失常,治疗应以通下为主,而便秘的发生与脾胃、肺、肾、肝等脏腑功能失调密切相关,因此调理脾胃、肺、肾、肝的功能亦很重要。本文总结了从脾胃、肺、肝、肾论治便秘的理论与方法,并提出了作者的临床证治体会。  相似文献   

7.
刘绍能 《北京中医药》2011,30(8):598-599
便秘的基本病机是大肠传导失常,治疗应以通下为主,而便秘的发生与脾胃、肺、肾、肝等脏腑功能失调密切相关,因此调理脾胃、肺、肾、肝的功能亦很重要.本文总结了从脾胃、肺、肝、肾论治便秘的理论与方法,并提出了作者的临床证治体会.  相似文献   

8.
不孕症,分原发不孕和继发不孕。前者乃婚后夫妇同居两年以上,未避孕而不受孕者;后者系曾有孕育而又连续两年以上未受孕者。对该症的治疗,从古至今,不乏精彩之论治。吾师姚克敏主任医师在论治不孕症方面,亦有独到之处。1 以虚为主,虚实夹杂乃不孕症之病机精髓 姚克敏认为,受孕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必具备男精女血为物质基础,以妇女而言,天癸成熟系本源,肾气旺盛作动力,基础、本源、动力协同作用方能成孕。然而,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精血、天癸、肾气又赖脏腑功能的正常活动而产生,靠经络胞脉的疏通而调顺。其中,与受孕机制密切的脏腑经络以肾、肝、脾、冲任、胞宫为要。肾主生殖,肾中精气是受孕之基础;肝  相似文献   

9.
豆晓云  陈潇颖  补娟娟  孙萌  叶放 《中医杂志》2024,(11):1104-1108
总结周仲瑛教授从虚实相因辨治肝炎肝硬化的临证经验。认为肝炎肝硬化病机总属本虚标实,以肝、脾、肾虚损为本,湿热瘀毒郁结为标,且虚实相因为患,主张治疗以清化邪实、补虚扶正为总则。肝炎肝硬化早期以邪实亢盛为主,治宜清化湿热瘀毒、兼顾调理脾胃,方选茵陈蒿汤合鳖甲煎丸加减。肝炎肝硬化中晚期多见虚实夹杂证,治宜清化湿热瘀毒、调补肝脾肾,常用清热祛湿、化瘀解毒之品治标,并根据本虚之肝脾不调、肝肾阴虚、肝脾肾俱虚三证,分别配伍六君子汤、一贯煎合二至丸、补中益气汤加减治疗。  相似文献   

10.
特应性皮炎(AD)是皮肤科常见的慢性复发性、瘙痒性、炎症性皮肤病。笔者认为,AD的核心病机在于先天禀赋不足,后天脏腑失调,其中尤以脾胃失调为本。而根据本病发病的不同年龄段和不同疾病阶段,其核心病机又具有动态可变性。婴儿期及儿童期AD病位在心,与脾、肾相关,急性期以心火亢盛为主;亚急性期以心火脾虚交织互见为主;慢性期及稳定期多表现为热盛伤阴导致的阴虚血燥、血虚血燥,或久病耗伤导致的脾肾不足。青少年及成人AD病位在脾,与肝、肾密切相关,急性期病机多为肝经湿热,血热生风;慢性期多为脾虚湿蕴,燥湿互化;稳定期多为脾虚血燥、阴虚血燥或脾肾不足。老年AD病位在肾,与脾密切相关,急性期病机多为顽湿蕴肤,慢性期及稳定期多为脾肾不足。对于其辨治思路的把握应从以下几点入手:重视先天肾精,加强调理禀赋;固护后天脾胃,调养五脏;从年龄、分期、虚实等多角度辨治,标本兼顾;重视预防调护,内外并重,关注整体。采用中医多种治疗手段,调理禀赋,辨证论治,同时发挥中医优势,对于指导AD临床诊治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通过医案3则,将安欣欣老师临证重视调理脾胃的经验,从脾胃虚证,甘温补脾;益气升阳,不忘滋阴;肝脾同治,重在健脾;脾胃久病,兼以化瘀;它脏疾病,重视调脾5个方面加以论述,指出脾胃虚证,治以温阳健脾;温阳药物,容易伤阴,温阳勿忘滋阴;肝主疏泄,脾主运化,两者关系密切,肝脾同病,治疗应补中兼疏;脾胃病久,亦多兼瘀,治疗时宜配伍活血化瘀之品;它脏有病也可累及脾胃,临证应重视调脾。  相似文献   

12.
慢性肝炎是由急性肝炎迁延而成 ,它以多脏腑功能失调 ,正气虚衰 ,虚实夹杂为特征。故病程较长 ,病情复杂 ,临证用药当立足于辨证论治 ,标本兼治。疏肝的同时应重视调理脾胃气机的升降肝炎的病位在肝 ,病机为肝气郁结 ,治疗理应疏泄。然慢性肝炎亦有疏之不应者 ,虽属邪气郁结 ,肝失疏泄 ,但脏腑相关 ,久病必伤脾胃。中医学的基本观点强调整体调节 ,不拘于病灶之所在 ,故在疏肝不应的情况下 ,必须重视调理脾胃功能 ,尤其是脾胃气机的升降 ,以纠正肝脾失调及肝胃不和 ,从而取得较好的效果。人体脏腑功能的发挥离不开阴阳的升降 ,而升降的枢纽在…  相似文献   

13.
一、健脾“治肝当先实脾”是自“内经”、“伤寒论”以来,历代医家总结出来的一条宝贵经验,有实际的临床指导意义。对慢性肝炎的治疗,应以扶正治其本,祛邪治其标,但在扶正固本的过程中,健脾和胃确是主要关键,其理由有:(1)脾为后天之本,是气血生化之源,从调理脾胃着手,比直接补气养血更为重要。(2)脾居中州,是运化水湿的枢纽、治湿离不开调理脾胃。(3)脾为肝病波及之要害,肝病者首当其冲是损伤脾胃,肝炎每多见脾胃症状。因此,治疗肝炎强调脾胃  相似文献   

14.
慢性肝炎辨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旦付贵 《河南中医》2007,27(8):25-26
慢性肝炎包括慢性迁延性肝炎和慢性活动性肝炎,是由急性肝炎治疗不当而成。它以多脏腑功能失调,虚实错杂为特征,所以病程较长,病情复杂,临证用药时,固应立足于辨证论治,尤贵乎知常达变。仅以个人临诊所得,略予浅见。1疏肝不应,须调脾胃升降之机肝炎病位在肝,以肝经气郁为主要病机。肝气不舒,理应疏泄,但慢性肝炎,恒有疏之不应者。虽然起于邪毒郁结,肝失疏泄,而脏腑相关,久病必伤脾胃,中医历来重视整体调理,不拘于局部之病灶,在疏之不应的情况下,必须注意调理脾胃,特别要注意调整脾胃升降功能,从肝脾、肝胃的关系来纠正升发之不及或肃降之失…  相似文献   

15.
介绍徐福松教授从脏腑辨治男科疾病的经验.徐教授认为男科疾病病机以肾为中心,病机复杂,与多脏(腑)密切相关,辨治时不可只取补肾而治之,宜审证求机,注意五脏、六腑之间的表里关系、生克乘侮关系,治疗上宜多脏(腑)同调,整体治疗.其治疗勃起功能障碍者,重补肾阳,多脏同调,自创二地鳖甲煎方;治疗早泄者,清心固肾,敛肝健脾,用加味水陆二仙丹方;治疗慢性前列腺炎者,补肾导浊,健运脾胃,创制草菟汤;治疗男性不育症,补肾健脾,疏肝治肺,自创聚集2号方,临床常获佳效.  相似文献   

16.
刘栋  叶进 《中医药导报》2019,25(24):131-132,138
总结叶进从脏腑辨治儿童性早熟的经验。叶进辨治儿童性早熟以脏腑辨证为主线,结合患儿体质,着眼于肾、肝、脾之病位,临证分虚实,重视"痰、火"在病程中扮演的角色,提出本病多具有复合病机特点,并从滋阴降火、调肝、理脾等方面论治,临床疗效显著。并附验案1则佐证。  相似文献   

17.
山东中医药大学张珍玉教授认为,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主纳化水谷,若脾胃运化失健,气机升降失常,水谷清浊不分,遂混杂而下,发为泄泻。然脏腑相连,五脏相关,导致泄泻的主要因素是脾失健运,而肝失疏泄、肾失温煦也是影响脾运致发泄泻的常见原因。治疗上以健脾为治泄之首务,脾健则湿除泻止;以疏肝为运脾之手段,肝畅促脾健运湿;以温肾为健脾之羽翼,火旺利脾气运化;  相似文献   

18.
石志超教授认为不孕症不外虚实两端,虚者脾肾不足,气血亏损;实者肝郁痰滞、气滞血瘀、阳气郁滞、湿浊毒瘀。治疗上主张治肾为本,兼调肝脾;循经周期,辨证用药;擅用虫药,治疗顽疾;厥冷不孕,和法论治;中西结合,病证相参,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9.
张晓丹  王磊 《新中医》2001,33(10):12-13
介绍吴振国老中医治疗不孕症的经验。吴氏治疗不孕症,强调肾为生殖之本、受孕之源,滋肾填精为治疗之要法;重视多脏之间的联属关系,不孕之症宜考虑多脏受累,尤其应注重肾肝脾的调理;注重辨证与辨病相结合,对部分患者治疗若将传统的中医辨证与现代医学辨病有机结合,则针对性更强,疗效更显著。  相似文献   

20.
便秘的基本病机为大肠传导功能失常,病位在大肠,与脾、胃、肝、肾、肺等脏腑的功能失调有关。张小萍便秘验案四则,说明了便秘与五脏六腑、气血津液均有关。治疗便秘重点在于调理中焦气机,注重脾胃升降;肝郁气滞,应疏肝理气;久病已虚则应益气健脾,温肾益精,养血润肠。总以调理五脏,调和气血、津液为核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