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肠道菌群稳态在维持肠道正常生理功能、调节机体免疫以及拮抗病原微生物定植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生理意义。肠道菌群与中医理论中"脾"的生理功能密切相关,肠道菌群失调和中医脾失健运互为因果。本文从脾虚证与肠道菌群失调的联系、中医健脾方剂调节肠道菌群的研究现状2个方面进行综述,阐明从脾论治有助于恢复肠道菌群的平衡稳态,以期为进一步从微生态学角度研究中医健脾方剂作用机制提供借鉴。关于中药方剂对肠道微生态影响的研究,应密切结合临床实际,充分体现疾病或是证候的临床特点,在建立成熟的证候模型或病证结合模型的基础上,利用宏基因组学、高通量测序等微生态生物学检测方法研究中药制剂对肠道微生态结构及功能的影响,明确单味中药及其有效成分对某一疾病优势肠道细菌及其基因表达的影响,为阐明中药调节肠道微生态的有效物质基础、揭示其作用本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泄泻病因复杂,基本病机为脾虚与湿盛,致肠道功能失司而发生泄泻,病位在肠,主病之脏属脾,同时与肝肾密切相关,病理因素主要是湿。参苓白术散组方严谨巧妙,强壮补虚,健脾除湿,佐以调气行滞之品,使其补而不滞。  相似文献   

3.
目的 肠道干细胞(intestinal stem cells ISC)在内在代谢和外部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保持自我更新与分化之间的平衡,以维持肠道稳态和肠道正常功能的发挥,称为干细胞稳态。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diarrhea-predominant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IBS-D)患者普遍存在肠道干细胞低密度与肠内分泌细胞低分化,肠道干细胞稳态失衡可能是IBS-D发病的核心机制。中医认为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有源,脾气健运,卫外功能正常则百病无以生,与肠道干细胞稳态概念相契合。研究发现健脾方药可纠正肠道干细胞稳态失衡,文章通过分析中医脾与干细胞稳态的关联性,提出恢复肠道干细胞稳态可能是健脾中药缓解IBS-D的主要作用机制,可进一步诠释健脾法治疗IBS-D的科学内涵,同时为以恢复肠道干细胞稳态为中心治疗IBS-D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4.
儿童抗生素相关性腹泻(antibiotic-associated diarrhea,AAD)是儿童使用抗菌药后而出现的腹泻,其发病机制与肠道菌 群密切相关,抗生素可通过影响肠道菌群的代谢功能及免疫功能导致AAD。中医认为,儿童AAD的病位主要在脾脏,病因 不外素体脾胃虚弱、疫毒侵袭、药毒蓄积等,病机以脾虚湿盛、脾气亏虚、脾阳不足为特点。脾虚为小儿AAD发病之本, 且脾与肠道菌群具有共通性,故临床治疗小儿AAD可从脾论治。从脾论治儿童ADD以健运脾脏为原则,采用健脾渗湿、健 脾益气、健脾温阳等治法,分别以参苓白术散、四君子汤、附子理中丸等为基础方,调理脾脏以达治病求本之目的。  相似文献   

5.
脾主运化,其化生精微物质(糖、脂是精微物质的主要构成成分)通过"脾气散精"布散周身,"脾气散精"功能正常是糖脂代谢平衡的重要前提;脾虚状态下,肠道微生物稳态失衡,影响"脾气散精"功能,导致糖脂代谢紊乱。因此,在"脾气散精"理论指导下,探讨肠道微生物稳态与糖脂代谢的关系,将有助于从肠道微生态角度为中医"从脾论治"糖脂代谢性疾病提供实验依据,丰富脾脏象科学内涵,同时,为挖掘以肠道微生物组调控糖脂代谢为有效靶点的中药及中西医结合防治糖脂代谢性疾病提供新的策略和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从肠道微生态与中医脾的联系、再生障碍性贫血(aplastic anaemia,AA)与肠道微生物相关性及AA从脾论治的源流及治法治则3方面入手综述基于肠道微生态从脾论治AA的研究进展,指出AA属慢性疾病中的虚劳性疾病,核心病因病机为脾肾亏虚,治疗以健脾补肾法贯穿始终;而"脾"具有的运化抗邪功能与肠道菌群对机体的代谢和免...  相似文献   

7.
肠道微生物稳态是人体阴阳平衡的重要保障,亦是脾功能正常的重要保障。"阳微阴弦"最早出自《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篇,即阳气衰微,既而阴邪上乘。"阳微"即为本虚,如脾气亏虚;"阴弦"即是标实,如痰浊、血瘀等因水液代谢障碍而致病理产物。脾虚运化失常,肠道微生物稳态失衡,导致痰瘀互结壅遏脉道,从而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因此,从肠道微生物稳态失衡对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解析"阳微阴弦"的现代生物学内涵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脾主运化,包涵小肠泌别清浊及大肠传导功能,维持肠道微生物稳态;脾为精微运化之枢纽,血脂亦由脾运化水谷而生成,并依赖脾的转输功能布散周身。因此,在"脾主运化"理论的指导下,探讨肠道微生物稳态与膏脂转输的关系,将有助于从肠道微生态角度为中医学"从脾论治"心脑血管疾病提供科学依据,丰富"脾主运化"理论科学内涵。  相似文献   

9.
肠道菌群可通过免疫系统、精神心理、神经内分泌系统等多种途径参与慢性疲劳综合征的起病过程。中医学认为,慢性疲劳综合征病位在脾,以脾胃亏虚为基本病机,治疗宜健脾益胃,肠道菌群与脾土相通,肠道菌群是健脾类药物的重要作用靶点。健脾类药物可通过调节肠道菌群,改善肠道紊乱状态,进而调和脾胃,改善慢性疲劳综合征患者的症状。本文着眼于探究脾与肠道菌群、慢性疲劳综合征三者的联系,以期通过肠道微生物来诠释从脾胃论治慢性疲劳综合征的生物机制,进一步明确中医药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的作用机理,发现肠道菌群可影响慢性疲劳综合征的发生和进展,肠道菌群协助消化功能与脾主运化相应、辅助参与人体免疫系统的功能与脾为之卫相应、调节精神心理的功能合乎脾意、与脾胃功能失和症状相似,运用健脾类药物治疗脾胃失调为代表的调和脾胃法能有效改善肠道菌群的生态,对CFS起到更好的治疗效果,临证时应注意健脾和胃以助运化、调畅升降以助气机。  相似文献   

10.
章浩展  于征淼 《新中医》2023,55(13):197-203
阿尔茨海默病(AD)是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近年来有许多研究表明肠道菌群稳态失调与AD发生发展密切相关。阿尔茨海默病属中医呆病范畴,“痰势最盛,呆气最深”,痰邪正是AD的关键病因。通过梳理肠道菌群、痰邪与AD在病因、发病机制等方面的关联性,阐释肠道菌群失调与痰邪致病理论的相似之处,并总结出健脾疏肝化痰、补肾活血化痰、温阳化痰的主要治法,最后阐述治痰方剂洗心汤、涤痰汤的组方特点及其治疗作用,为中医从痰论治AD提供具有现代科学涵义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溃疡性结肠炎作为难治性肠道疾病之一,其病因尚未完全明确,研究证实肠道菌群失调与溃疡性结肠炎发病联系密切。中医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体现了整体调节、辨证论治的特色与优势,中医药可通过改善菌群结构、调节菌群数量、调整肠道菌群稳态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且溃疡性结肠炎不同中医证候的肠道菌群存在着明显差异。现通过分析溃疡性结肠炎常见证候(大肠湿热证、脾虚湿蕴证、脾肾阳虚证、脾气亏虚证、肝郁脾虚证、寒热错杂证、热毒炽盛证)肠道菌群的特点及中医药调节溃疡性结肠炎常见证候肠道菌群的研究现状,以期为溃疡性结肠炎的微观辨证及中医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作用机制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安洁  周琴  薛毅芳 《河南中医》2021,41(1):153-158
多囊卵巢综合征与肠道微生态密切相关.肠道微生态在中医证候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脾虚证、肾阳虚衰证、湿热证、脾虚湿盛证等方面,其中与肠道菌群密切相关的胰岛素抵抗、代谢综合征的中医病机证候与多囊卵巢综合征的病机不谋而合,其共性阐释主要有:①阴阳失衡,同为发病根本;②"脑-肠"理论贯穿其中.现代作用机制方面,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  相似文献   

13.
文章主要总结了现代医家对癌因性疲乏(CRF)辨证治疗的经验,现代中医医家认为CRF属于中医"虚劳"范畴,辨证多以虚证及虚实夹杂为主,疾病的发病部位多与肝、脾、肾等密切相关,虚证为本,往往兼夹瘀、痰、湿、热的表现,结合文献发现辨证以虚证为主的医家认为主要是肝、脾、肾亏虚,治疗以补益为主,脾胃虚弱则健脾益气,脾肾阳虚则温补脾肾,肝脾不调则调补肝脾。而辨证为虚实夹杂的往往认为以肝郁脾虚,气滞血瘀;脾肾亏损,痰瘀互结;精气两亏,湿热中阻为主。治疗补益为主,兼顾实证,肝郁脾虚则疏肝健脾,痰瘀则理气化瘀,湿热则清热利湿。为癌因性疲乏治疗提供依据,进一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杜江  魏月娟  李胜 《陕西中医》2021,(5):635-637
肛周湿疹属于肛肠科难治性常见病,主要症状为肛周剧烈瘙痒难忍,具有反复发作、经久不愈及易复发等特点,对患者造成很大的痛苦;西医上认为此病是一种非传染性过敏性炎性皮肤病.中医理论认为肛周湿疹为多种病邪所致,主要包括风、湿、热三种病邪,邪客肌肤、湿热下注为其发病机制,主要与人脾气亏虚有关;其中,湿邪为其核心病邪,脾虚为本.结...  相似文献   

15.
阿尔茨海默病(AD)是一种起病隐匿并且呈现进行性发展的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近年研究发现,肠道微生态的紊乱与AD发生发展关系密切,调节肠道微生态对AD症状具有较好的改善作用,肠道菌群有望成为治疗干预AD的目标之一.部分中药复方已被实证具有调节肠道微生态的作用,提示通过中医药调节肠道微生态可望对AD起到防治作用.同时,...  相似文献   

16.
艾滋病带状疱疹发病率较高,皮肤损害面积大,治疗困难,愈合时间长,治愈后易复发,是HIV感染者即将进入艾滋病期的一种重要的机会性感染。通过古今文献及临床实践,总结其病机关键是外受毒邪,湿热内蕴,发于肌肤,病位主要在肝胆,与心、脾密切相关。证型主要分为肝经郁热、脾虚湿蕴、气滞血瘀。本文从发病特点、病因病机、诊断与辨证、治疗等方面探讨艾滋病带状疱疹的概况。  相似文献   

17.
《山东中医杂志》2017,(1):49-51
中医治疗肛肠疾病,提倡内外并重,择机而施。临床运用白术补气健脾的功效治疗肛肠术后肛门坠胀、术后创口愈合缓慢、气虚便血、慢传输型便秘,利用白术燥湿利水的作用,治疗肛肠术后小便不利、脾虚泄泻等取得较好疗效。提出肛肠疾病与脾虚湿盛关系密切,运用白术具有的双向调节作用,师法经方应用之道,通过合理配伍,能极大发挥常用中药的功效。  相似文献   

18.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以腹泻、黏液脓血便、腹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反复发作、长期迁延的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症性疾病。中医药治疗UC疗效整合、确切,具有多靶点系统调控、不良反应小等优势,其药理学特征表现为抗炎、调节免疫、改善肠道菌群、保护肠道黏膜屏障等作用。通过对大肠湿热、脾虚湿阻、脾肾阳虚、肝郁脾虚、瘀阻肠络、寒热错杂、热毒炽盛证7种临床常见证型,及清热化湿、调气行血,健脾益气、化湿止泻,健脾温肾、温阳化湿,疏肝理气、健脾和中,活血化瘀、理肠通络,温中补虚、清热化湿,清热解毒、凉血止痢7种治法所对应的临床优效16首经典名方、8个中成药品种的药理学特征、作用机制及临床适用范围进行综述,以期建立中医辨证理论指导下的优效方药治疗UC的药理学特征和临床疗效评价的科学体系,从源头促进中医药在UC临床中西医治疗领域的科学应用和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老年溃疡性结肠炎中医证素特点及证型分类、分布规律。方法 :采集206例老年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四诊信息,运用因子分析与聚类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35项变量进行分析,结合证素辨证体系寻找本病的中医证素特点及证型分布规律。结果:证素辨证学研究得出本组206例老年溃疡性结肠炎病位证素5项,病性证素9项,其中病位证素主要涉及脾、肠、肾、肝,病性证素主要涉及气虚、湿、热、阳虚、寒、气滞;采用因子分析35个证候条目,结合证素辨证学及专家讨论,总结出6类中医证型:大肠湿热证、脾胃气虚证、脾肾阳虚证、肝郁脾虚证、阴虚肠燥证、血瘀肠络证;采用聚类分析得出上述证型的分布比例,依次为脾胃气虚证28.16%(58/206)、大肠湿热证23.30%(48/206)、脾肾阳虚证21.84%(45/206)、肝郁脾虚证13.11%(27/206)、阴虚肠燥证8.74%(18/206)、血瘀肠络证4.85%(10/206)。结论:老年溃疡性结肠炎基本中医证型有六类,以气虚证、湿热证、阳虚证最常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