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简称新冠肺炎)的中医证候特点及其演变规律。方法:将入院当天、入院第5天、入院第10天、入院第15天作为观察点,根据患者出现的症状及舌象,判定不同时间患者的中医证候,统计不同时间点中医证候变化规律。结果:入院当天,寒湿阻肺证17例,湿热蕴肺证9例,肺脾气虚、湿邪蕴肺证9例;入院第5天,寒湿阻肺证17例,湿热蕴肺证减少1例,湿邪阻肺证3例;入院第10天,寒湿阻肺证减少1例,湿热蕴肺证减少4例,湿邪阻肺证出现13例;入院第15天,各证型均减少。0~5 d以证候的持续存在为主,有1例患者由湿热蕴肺证转为湿邪阻肺证,有2例患者由风邪夹湿证转为湿邪阻肺证。6~10 d有4例湿热蕴肺证转为湿邪阻肺证,1例寒湿阻肺证转为湿邪阻肺证,1例疫毒闭肺证转为湿邪内阻证,4例肺脾气虚、湿邪阻肺证转为湿邪阻肺证;11~15 d以中医证候恢复正常为主。结论:济南地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以寒湿阻肺证最常见,其次为湿热蕴肺证、肺脾气虚、湿邪蕴肺证。传变速度较慢,多数未传变,部分病例表现为热祛湿存。  相似文献   

2.
结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COVID-19)的发病特征及主要临床表现,通过分析目前报道的临床病例资料,提出从三焦论治新冠肺炎.新冠肺炎属中医"瘟疫"的范畴,病位主要在肺,可涉及脾、胃、肝、肾、三焦等脏腑.病机为三焦气化失常,寒湿痰毒瘀滋生,枢机不利,气机升降不相顺接,邪无所出而发病.因此,疏调三焦,畅达气机,...  相似文献   

3.
新型冠状病毒无症状感染者(以下简称无症状感染者)无可自我感知或可临床识别的症状与体征,检测难度大,其潜在的传播性给我国后期疫情防控带来极大的挑战。另外,随着国内新冠肺炎治愈人数逐渐增多,患者病愈后期的调养防护对防止疫病复发尤为重要。脾肺相关,脾、肺在病理及生理上经常相互影响,故临床上常见脾肺同病。因此,本文提出从脾肺相关的认知角度认识新冠肺炎,揭示了新冠肺炎的病理过程是疫疠湿邪首先伤脾,然后由脾病累及肺病。新冠肺炎虽病在肺,而本则在脾。文章阐述了通过脾病引发的一系列新冠肺炎临床症状,并提出脾病症状可为早期新冠肺炎患者及无症状感染者的识别提供一定的借鉴作用。同时,基于"脾主运化水湿,脾能胜湿"理论,提出了新冠肺炎治疗应该以"祛湿治脾"为本,并结合脾病传肺的临床特点及体质、地域差异进行辨证加减的新冠肺炎治疗方案,从而为新冠肺炎的中医防治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4.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现已成为全球大流行传染病,严重影响人类生命健康。目前我国新冠肺炎形势已得到控制,但患者恢复期治疗不当及后遗症可能会造成患者后期生存质量的下降,中医药的及时介入在本次抗疫期间发挥出巨大作用,故合理应用中医药干预恢复期以促进康复进程,减少后遗症有重大意义。笔者基于"三因制宜"理论,参考叶天士"络病"理论,构建西南地区新冠肺炎恢复期"余毒未清(湿邪为主)-肺脾双亏、痰瘀阻络"疾病模型,并将恢复期分为前期、中期、后期,前期清散余热、健脾除湿,中期养阴,后期益气活血通肺络,但不拘泥于分期,三期杂合而至,从因时、因地、因人制宜指出西南地区新冠肺炎恢复期诊治思路特殊性,为其提供一个简易的临床治疗思路。  相似文献   

5.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以下简称"新冠肺炎")具有极强传染性,按其发病特点归属于中医疫病,主要表现为发热、咳嗽、乏力。全国名老中医郑邦本为郑氏温病诊疗法第三代传人,耄耋之年仍投身于新冠肺炎的中医论治研究,郑老结合温病卫气营血辨证思路及郑氏温病诊疗法,认为湿邪疫毒是新冠肺炎主要病因,病位在肺,与脾、胃相关,病性属实,后期虚实夹杂,以虚证为主,提出"三期四证"论治思路,用于治疗新冠肺炎取得很好效果。  相似文献   

6.
沈忠源教授在参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以下简称新冠肺炎)的防治工作中,总结出了一套中医宏观辨证与西医微观诊疗手段相结合的治疗方法。选择特异性中药组方施治的方法治疗新冠肺炎,认为新冠肺炎的早期病机为风毒温疫袭表,伤及肺卫;中期为毒热壅肺,气机不利,脾虚痰凝(湿聚);危重期为邪热炽盛,热深厥亦深,津伤液脱或阴竭于内,阳脱于外;恢复期为气阴亏虚,肺胃津伤。根据新冠肺炎不同时期的病机,自拟清瘟一、二、三号合剂治疗早、中期及恢复期患者,并根据不同病机推荐危重期患者使用参麦饮、安宫牛黄丸及紫雪丹,在临床上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7.
本文主要简述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恢复期的中医认识及辨证与治疗要点。笔者认为新冠肺炎恢复期患者存在病情复杂、病程迁延等特点,邪气未尽而正气未复为其总体病机特点。本文参考《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四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六版)》,结合目前湖北省中医院新冠肺炎康复门诊、病房的恢复期患者收治情况,探讨新冠肺炎恢复期的主要证型为余毒未清证、肺脾气虚证、气阴两虚证和痰瘀阻络证,并拟定恢复期通治方和以功能恢复为主的中成药推荐方,为中医药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患者舌象变化,探讨新冠肺炎病机特点并指导临床治疗。方法:选择78例经胸部CT及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确诊的患者,观察从早期至恢复期的舌象变化,分析各个时期、不同年龄段及不同性别之间舌象特点。结果:新冠肺炎患者早期舌象主要表现为舌红(61.5%),苔薄白/略腻(60.3%);中期主要表现为舌红(41.0%)或暗红(35.9%),苔白(厚)腻(29.5%)或黄(厚)腻(23.1%)、薄黄/略腻(23.1%);恢复期主要表现为舌暗红(53.8%),苔薄白略腻(66.7%)。不同年龄段之间,青年患者整体舌质偏红(53.6%),苔偏薄(82.1%);中老年患者舌质偏暗红(44.0%),苔偏薄(70.0%)。不同性别之间,男性舌质偏红(46.3%),苔偏腻(95.2%);女性舌质偏暗红(43.2%),苔偏腻(94.6%)。结论:从新冠肺炎患者不同时期、不同年龄段和不同性别舌象分析可知,新冠肺炎早期病机以寒湿犯肺、湿郁化热为特征,中期病机以疫毒闭肺、里热炽盛为特征,恢复期偏于虚、瘀,毒邪未尽;青年患者以实邪为主,中老年患者多虚实夹杂;男性患者以湿热多见,女性患者湿中多夹瘀。湿、热、瘀、毒是新冠肺炎主要致病因素,湿邪贯穿整个疾病过程。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四川地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患者中医临床特征,探讨其病机特点,为优化诊疗方案提供依据。方法:选择泸州市及甘孜州2020年1月22日至2月28日收治的新冠肺炎确诊患者,收集患者基本资料、流行病学史、临床证候等,并由5名高级职称中医师对其舌象进行分析,判断其中医证候。结果:27例新冠肺炎患者,男女比例为0.93∶1,平均年龄为(42.1±11.7)岁,15例(55.55%)有武汉及周边旅居史,12例(44.45%)患者有明确接触史;临床症状以肺系证候居多,其中咳嗽48.15%、发热40.74%、咯痰29.63%为主要表现;舌象分析以舌红55.56%,苔薄44.44%、微腻33.33%为主,病机特点以湿邪81.48%居多,55.57%的患者有化热倾向;在5例轻型患者中,3例(60%)寒湿郁肺证,18例普通型患者中,11例(61.11%)湿毒郁肺证。结论:四川地区新冠肺炎患者致病特点以"湿郁"为主,大多数有"化热"倾向,可进一步指导临床诊疗。  相似文献   

10.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目前尚无特效药物,基于肺脾相关理论治疗新冠肺炎恢复期,疗效明显。中医肺脾相关理论源于《内经》,肺脾相关理论主要研究两脏间的母子生克关系、生理、病理及治法。探讨肺脾相关理论内涵,并运用此理论对新冠肺炎恢复期病机进行探讨。新冠肺炎恢复期病机特点为正虚邪恋,正气亏虚与邪气留伏并见,主要病机为肺脾气虚,气阴两虚,湿邪留滞,病机与肺脾相关,治疗上扶正驱邪,肺脾同治。结合中医理论及临床实践,列举三则新冠肺炎恢复期的验案,阐述扶正祛邪,肺脾同治对新冠肺炎恢复期的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在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广泛流行,尚无特效药物。本文基于温病学说,结合四川省中医药救治新冠肺炎的临床实践,系统论述新冠肺炎的病因病机、传变特点和证治思路。认为新冠肺炎的病因是湿浊疫毒,基本病机为湿浊化疫、蕴毒传变、气机痹阻,临床可分为湿浊郁表、肺失清肃,湿浊中阻、痰热内蕴,疫毒闭肺、毒损肺络,湿毒蒙心、伤阴耗血,余邪滞留、气阴两伤五个阶段,并论述了相关治疗策略,这将有助于COVID-19的中医药防治。  相似文献   

12.
罗虎  赵志敏  辛奕君 《河南中医》2020,40(6):831-834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核心病机为"湿、毒、瘀、闭",病位在肺、脾,具有传染性强、传染无差别性、症状相似性的特点。目前,大多医家认为,新冠肺炎的病机与湿邪密切相关,湿毒是其病理核心。笔者认为,其湿邪分为内外夹湿,外湿来源于气候和地理,内湿来源于饮食和机体。新冠肺炎的病机虽与湿、毒、瘀相关,但有寒热之分。因此,对于新冠肺炎的穴位贴敷治疗,临床应根据证型的不同而选取不同的穴位与中药。湿热型常用穴位:肺俞、定喘、曲池、合谷、外关、天突、丰隆穴,常用药物:黄柏、黄芩、干鱼腥草、白芥子,以上药物用蜂蜜调成膏状。寒湿型常用穴位:肺俞、定喘、足三里、膈俞、脾俞、大椎,常用药物:白芥子、细辛、甘遂、吴茱萸,以上药物用生姜汁调和。  相似文献   

13.
程琦  高杉  于春泉 《天津中医药》2020,37(6):627-633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归属中医"疫病",主要病位在肺,主要病机为"湿、毒",治疗上解毒化湿贯穿始终。新冠肺炎的主要诊断方法为核酸检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七版)》新增加了血清学检测。中医药在新冠肺炎的预防方面具有很大优势,如中医预防方、香囊、针灸、中国传统功法、食疗、足浴、熏蒸等。在新冠肺炎的治疗过程中,中西医结合疗法效果明显,在缓解患者早期临床症状,减少患者轻症向重症、重症向危重症转化的发生率方面具有重要价值。目前尚无治疗新冠肺炎的特效药,对新冠肺炎的认识尚不完整,因此,文章从新冠肺炎的诊断、预防和治疗3个角度出发,探讨了对新冠肺炎中西医方面的认识,为进一步明确新冠肺炎的诊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对慢性支气管炎病因病机和治疗经验进行探讨和总结,认为其病因主要为感受外邪、情志内伤、饮食失调、正气素虚等;病机主要是肺失宣肃、肺气上逆;病理性质有虚实之分,实为外邪、痰浊、肝郁气滞、瘀血阻滞,虚为肺脾肾亏虚;临床多表现为本虚标实,且虚实互为因果;治疗应注重从痰、气两个方面悉心辨证,准确论治。痰应注意区分痰浊、痰湿、痰饮、痰热、风痰,以及痰瘀阻肺的不同;气应注意气郁、气滞、气逆,以及气虚、气陷的不同。但从临床所见,气的病变往往与痰的病变同时存在,故病证虽以痰为主,但治疗宜痰气并治。分别叙述了慢性支气管炎辨证为痰浊阻肺证、痰湿蕴肺证、痰饮犯肺证、痰热郁肺证、风痰阻肺证、痰瘀阻肺证、肺肾气虚证的治法方药。  相似文献   

15.
结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冠肺炎)死亡患者临床表现和尸检报告发现,新冠肺炎患者肺部有大量黏性渗出物阻塞气道,导致患者窒息死亡。笔者据此认为,在本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过程中,必须谨慎使用正压辅助通气装置,将痰液引流作为重要的治疗原则,并充分发挥中药在痰液引流方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结合临床实际案例,归纳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以下简称新冠肺炎)常用的治疗方法,主要有疏表祛湿、化痰宣肺法,清热化痰、泻肺平喘法,化痰泄浊、理肺健脾法,益气养阴、清肺化痰法。此外要注意以下几点:新冠肺炎病机复杂,临证须用复法大方;应自始至终重视祛湿健脾;结合辨病要用解毒清热以抗疫;常兼瘀血阻滞,宜配合活血化瘀;正虚可致病情多变,应时时关注扶正。  相似文献   

17.
基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临床症状特点,提出新冠肺炎前驱期概念,认为新冠肺炎前驱期是指从出现不太明显的呼吸道异常症状开始到临床症状达到新冠肺炎诊断标准前的一段时间。根据中医学对新冠肺炎的认识及防治原则,结合北京地区气候特点、居民体质特征及饮食习惯等分析北京地区新冠肺炎前驱期的证候要素及病机,认为前驱期常见症状有咽干、咽痛、口干、鼻干、干咳、少痰、口苦、口有异味、纳少、腹胀等,病性为燥、热、湿,病位在肺与胃肠,病机当属疫毒之邪外侵,邪犯鼻咽或邪犯胃肠。以《温病条辨》的银翘散和沙参麦冬汤为基础方研制银花清肺饮,并探讨其对北京地区新冠肺炎前驱期患者的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18.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属于中医学“疫病”范畴,中医药在防治新冠肺炎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针对新冠肺炎的中医病名、病因及辨证,广大中医学者提出了诸多的观点。新冠肺炎依据其病性的寒热和兼杂之邪,分属于寒湿疫、湿温疫、湿毒疫、湿毒夹燥疫等,其病因以“湿邪”为主,常兼夹寒、热、燥之邪,分别有温湿疫邪、寒湿疫邪、疫邪夹燥等,其辨证多从脏腑辨证、六经辨证、三焦辨证、卫气营血辨证、膜原理论辨证,并结合三因制宜等。新冠肺炎证候多变,但其病因病机符合中医“疫病”的规律,其病位主在肺,多累及脾胃,以湿邪为主的病理特点贯穿疾病的始终,以“湿、毒、寒、热、燥、瘀、虚”为证素要点,可按照预防、治疗、恢复3个阶段采取辨证论治。该文从新冠肺炎的中医病名、病因及辨证等方面进行综述,为完善新冠肺炎的中医诊疗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中医学认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冠肺炎)是由"寒湿疫"引起,感染者多以呼吸道症状为主,常伴有纳差、腹泻、呕恶等消化道症状,舌苔厚腻。主要是因为感受"湿毒之邪",湿邪闭肺困脾,气机升降失司,病位在肺、脾,可波及心、肝、肾等部位,因此治疗上应以"祛湿"为主要治疗原则。在诊治大量临床病例的基础上,提出应用"和中化湿"法指导治疗,强调既要注重化湿祛邪,又要注重顾护中焦脾胃,实践证明该治法在改善患者症状、缩短病程等方面疗效突出。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对甘肃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以下简称"新冠肺炎")临床诊疗规律的总结,认为新冠肺炎在不同地区、不同患者群有不同的临床表现和中医证候群;从甘肃新冠肺炎的特征及中医治疗特色两方面进行总结,发现其病机变化多端,并以三焦辨证为基础进行辨证治疗;总结出新冠肺炎有常有变,湿邪贯穿于始终,变证有3个方面,建议在常规基础上注意变证的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