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中风病是临床的常见病、多发病。本病病因较多,病情变化迅速,证型繁杂,不同的文献中证候分类差异较大。证候分类的繁杂给临床工作者治疗中风病带来极大不便。本文对以证候要素(内风、内火、痰湿、瘀血、气虚、阴虚)为切入点论治中风病的理论进行探讨,并举例论证其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
慢性咽炎属中医学喉痹范畴,与脏腑虚损、邪滞咽喉有关。治疗上扶正多从肺肾阴虚、肝肾阴虚、脾气虚弱、肾阳亏虚而论,而祛邪多从虚火、痰凝、血瘀论。笔者在临床上治疗本病时往往加祛风药,效果甚佳。  相似文献   

3.
从病机看中风病证候要素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证候诊断标准的研究是证候规范化研究的重点。其中证候要素的提取是证候诊断标准建立的关键。病机是证候及证候要素产生的根源。文章通过对中风病传统与现代病机研究的分析,总结出中风病临床常见的证候要素,为建立中风病证候诊断标准,推进中风病证候规范化研究的发展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4.
从风燥论治黄褐斑的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郑建功 《新中医》1998,30(7):38-38,40
颜面部黄褐斑是由于体内内分泌因素的失调致色素代谢异常,黄褐素沉积在颜面部的一种病症。笔者近几年从风燥立论辨证治疗本病,收效良好,今结合病例浅谈体会如下。1气阴不足,血虚风燥临床上黄褐斑病人以此型最为常见。尤其是女性病人。此多因工作和生活繁忙,劳逸失调...  相似文献   

5.
阳痿的终极病机为血瘀,临床表现为阴茎萎软不起,结合中风临床表现,以及阳痿多起病突然,与情绪波动密切相关,时好时坏,符合“风善行而数变”的特性,据此提出“阴茎中风”的概念。而临床中阳痿与“风”密切相关且阳痿在疾病进展过程中可化风,如“阳痿血瘀生风”、“阳痿络风内动”、“阳痿肝郁化热生风”等,通过对阳痿中风基础理论的探讨,笔者据此提出“阳痿从风论治”,认为活血祛风法应作为阳痿的基本治则。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中国缺血性卒中亚型(CISS)卒中分型与中医证候要素及预后判断的相关性。[方法]1)收集72 h内的新发卒中患者的中医四诊信息及心电图、心脏彩超、经颅多普勒(TCD)、计算机断层扫描(CT)或核磁共振成像(MRI)等检查结果。2)将中医辨证分型与CISS分型结果做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1)中医证类以血瘀(179例)、痰(105例)为主。2)心源性卒中预后较差(22.7%),穿支动脉疾病预后较好(3.5%);火证预后结局不良(20.5%),血瘀证(16.2%)预后较好者居多。3)火证(相关系数0.49,P=0.009)、血瘀证(相关系数0.55,P=0.004)与心源性卒中具有相关性;而痰证与大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相关(相关系数0.38,P=0.001),风证与穿支动脉疾病相关(相关系数0.47,P=0.009)。[结论]辨证分型中的血瘀证、痰证分别与心源性卒中、大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相关,火证与心源性卒中相关。CISS分型与中医证类对于卒中综合征的描述具有一定的相似性。  相似文献   

7.
蒋筱 《辽宁中医杂志》2011,(7):1357-1358
脾胃功能失常与风证的形成关系密切,从脾胃论治风证,在临床上取得令人满意的疗效,《素问.至真要大论.病机十九条》云:"诸风掉眩皆属于肝",因此后世医家论治风多详于肝而略于脾。现代研究表明脾气旺则气机升降有常,气机通而不滞。脾气强则身体健,邪不能伤。经云:正气存内邪不可干,脾健则卫实表固风不能侵袭。此亦符合经旨:"未病先防,既病防变"之思想。从脾论治风证为风证的治疗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8.
王珍  贾奎 《新中医》2018,50(4):183-185
卒中后抑郁是脑卒中后严重并发症之一。笔者通过文献研究及临床经验总结,认为卒中后抑郁的病因病机关键在于阳不足,阴有余,病证本质为阴类证,以"治阴病用阳药"为指导来辨治本病,可使辨治执简驭繁,且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9.
从中风高危因素的发生和中医证候学研究,中风的临床证候学研究以及历代治疗学研究等角度论证从痰论证中风的重要性,认为从痰论治中风,注重痰浊的致病作用,更符合中医学治未病的思想,通过治痰治疗中风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0.
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胃功能失常,则气机升降失调,水液代谢紊乱,进而导致痰饮等病理产物内生,以及其他脏腑病变从而形成虚实夹杂的风证之候.风证的形成与脾胃功能失常关系密切,从脾胃论治风证,为风证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文章分别从健脾益气祛风法、健脾疏肝熄风法、补脾养血活血熄风法、补脾生津熄风法以及运脾化湿熄风法等5个方面辨证论述了从脾胃论治风证的常用治法,为临床诊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慢性咳嗽是儿科门诊常见的疾病之一,因其病因复杂,病程较长,治疗上存在一定难度。郝瑞芳主任医师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根据小儿的生理病理特点,结合患儿慢性咳嗽的特征,总结出风痰瘀是小儿慢性咳嗽的关键病机,故在临床上主张从风痰瘀辨证论治小儿慢性咳嗽,并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2.
自金元以来,中风以"内风"为主,"外风致中"的理论逐渐被忽视。风为百病之长,是中医病因学中极为重要的一部分。风邪作为外邪致病的先导,常合并寒、湿、燥、热诸邪侵犯人体。风邪致病,发病急、变化多、传变快,外可侵袭肌表,内可伤及脏腑,遍及全身,无所不至。推断外感邪气与现代医学中病原微生物,如病毒、细菌、衣原体、支原体、真菌、寄生虫等入侵人体导致感染类似,因此可以说"外风致中"与现代医学"感染相关性卒中"有一定相关性。中风病临床研究也发现,感染是中风的重要和独立的危险因素,"外风致中"学说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3.
过敏性疾病当从风论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过敏性疾病在病变特点上与中医学风证相类。风邪引起过敏 ,内因主要是禀赋不足 ,卫表不固 ,以及血虚、血热、血瘀等 ,外因以风邪为主 ,并可兼夹热、寒、湿、燥等。本类疾病治疗当遵循辨证论治法则 ,临床可分为风寒过敏证、风热过敏证、风湿过敏证、血虚生风证、血热生风证、血瘀生风证等进行辨治 ,紧紧把握治风作为中医抗过敏的基本大法  相似文献   

14.
从痰论治中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范文涛  王倩  闫咏梅 《河北中医》2011,33(5):697-698
中风病发病率、死亡率、致残率、复发率均高,日益引起医学界乃至整个社会的普遍关注。痰既是一种病理产物,又是一种继发的致病因素,是临床多种疾病的重要病因。古今大量的临床实践证明,中风的形成、发展与痰有密切关系,痰在中风发病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因此,从痰论治中风至为重要。  相似文献   

15.
从内风论治快速型心律失常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赵永华 《江苏中医药》2002,23(10):18-19
快速型心律失常是内科循环系统常见急症.起病急剧,常呈阵发性,如持续发作可引起血液动力学改变,甚则心搏骤停.祖国医学认为快速型心律失常隶属于中医"惊悸"、"怔忡"、"眩晕"、"厥脱"等范畴,治疗多以益气滋阴、养血宁心、清热化痰、活血通络等法组方施治.而笔者则以内风论治快速型心律失常,并在临床取得了一定的疗效,现阐述如下,与同道共商.  相似文献   

16.
17.
胡胜根 《中医研究》2011,24(1):62-64
古往今来对眩晕的记载不一,有眩晕、头眩、眩运、眩冒、眩仆、眩转等不同名称[1],病因病机有无风不作眩、无火不作眩、无虚不作眩、无痰不作眩、髓海不足、上气不足等不同说法[2]。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中风先兆证临床诊疗新思路。方法:基于中风先兆证病机特点,重视心理压力等情志因素对疾病的影响,结合患者心理状况与性格特征,试以中医内科心身疾病诊疗模式论治中风先兆证。结果与结论:心身并重论治中风先兆证,为中风先兆证临床诊疗提供新思路,以求提高临床疗效,降低中风发病率。  相似文献   

19.
刘江腾  李潇然  张华 《环球中医药》2023,(10):2042-2046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是导致终末期肾病的主要原因。赵进喜教授认为,“微型癥瘕”与“肾络伏风”是其主要病机,病位主要在脾肾,与多脏腑相关;病性虚实夹杂,涉及虚、瘀、水、毒、风等多个证候要素。治疗上,补虚以气阴血为主,兼以助阳;化瘀兼以通络散结,贯穿始终;利水应不离肺脾肾,三焦同治;解毒重视给邪出路,不忘和胃;治风强调外散内息,搜风通络。根据疾病不同时期与具体临床表现的不同,合理选用以上多种治法,灵活选方用药,在改善临床症状、降低尿蛋白、保护肾功能等方面可取得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20.
院建生 《河南中医》2011,31(9):966-967
风痰是高血压痛的致病因素之一,在其形成过程中易兼夹他邪.高血压痛中后期,风、痰、瘀相互兼夹,变证丛生,常合并有心脑肾等多脏器损害.在治疗过程中应注重熄风潜阳,活血化痰,方能取得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