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45青年人脑梗死与抗心磷脂抗体(ACA)的关系。方法:用金标免疫斑点法测定≤45岁青年人脑梗死组66例、>45岁脑梗死组138例和非缺血性脑血管病组69例患者血中ACA的阳性率。结果:≤45岁脑梗死组患者的ACA阳性率36.4%,高于>45岁脑梗死20.3%(P<0.05),而两组的ACA阳性纺均明显高于非缺血性脑血管病组5.8%(P<0.01),多灶性脑梗死ACA阳性率40.8%明显高于单灶脑梗死17.3%(P<0.005),复发性脑梗死ACA阳性率56.5%明显高于首发脑梗死组16.5%(P<0.005)。结论:ACA与脑梗死的发病有一定关系,与青年人脑梗死关系更为密切,ACA阳性者临床表现多发,再发倾向。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脂蛋白(a)水平与脑卒中的关系。方法采用 ELISA 双抗体夹心法检测100例脑梗死患者、78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66例脑出血患者及100例健康查体者血清脂蛋白(a)水平及其异常率。结果脑梗死组及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脂蛋白(a)水平和异常率较脑出血组及健康对照者均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出血组患者脂蛋白(a)水平和异常率较健康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清脂蛋白(a)与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抗心磷脂抗体(antieardiolipin antibodies,ACA)与急性脑梗死(acute cerebral infarct,ACI)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为临床早期预防性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69例ACI患者ACA的阳性率,并与对照组42例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ACI组患者ACA阳性率24.64%,对照组ACA阳性率4.76%,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CI组患者年龄≤50岁的ACA阳性率36.11%,年龄〉50岁的ACA阳性率12.12%,ACI组患者ACA阳性率与年龄≤50岁脑梗死患者关系密切(P〈0.05);而ACI组患者ACA的阳性率在性别差异上无统计学意义(P〉0.05);ACI组患者多灶性脑梗死ACA阳性率42.86%,单灶性脑梗死ACA阳性率16.67%,ACA阳性率与脑梗死病灶数量呈正相关,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CA是ACI,尤其是中、青年ACI的重要危险因素,且以多灶性脑梗死多见,临床上应重视对ACA阳性患者的积极防治。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血清雌二醇(Estradiol,E2)、睾酮(Testosterone,T)在男性脑梗列强中层得发病过程中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放射法、动态检测62例男性脑梗死患血清E2、T浓度,分析其与梗死病程、部位、梗死灶大小及病情的关系。结果:①男性脑梗死患急性期血清E2值升高,T值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性(P<0.01),恢复期血清E2、T值逐渐恢复到接近正常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性。②急性期皮质下梗死组血清E2、T值均低于皮质梗死组(P<0.05)。③急性期梗死灶体积大血清E2值低于梗死灶体积小(P<0.05),而T值变化不大。④急性期重型脑梗死患E2、T值均低于轻型患(P<0.05)。结论:男性脑梗死患存在性激素(E2、T)失衡现象,血清性激素(E2、T)值的变化与脑梗死患的病程、梗死灶大小及情和预后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5.
目的:检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降钙素原水平并研究其在病情及预后评估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 AIS组)和正常健康人( CON组)血清降钙素原水平并比较其差异,比较不同临床病理因素中血清降钙素原的差异,对比降钙素原正常和升高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及中位生存期的差异。结果:AIS组患者血清降钙素原水平显著高于CON组正常健康人( P<0.05)。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降钙素原在性别、年龄、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卒中病灶部位和分布中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病灶体积和NIHSS评分中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血清降钙素原正常患者脑疝、肺部感染、褥疮及死亡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降钙素原升高患者(均P<0.05),中位生存期显著高于降钙素原升高患者(均P<0.05)。结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降钙素原显著升高,可作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情及预后评估的标志物。  相似文献   

6.
目的:测定脑梗死民脑出血患者治疗前后血浆神经肽Y(neuropeptide Y,NPY)含量的动态变化,以探讨NPY与急性脑血管病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40例脑梗死,21例脑出血以及30例正常健康人血浆NPY含量。结果:发病1-3d脑梗死与脑出血患者血浆NPY含量明显于正常对照组(P<0.05);21-28dNPY含量,民治疗前相比有显著差异(脑梗死组(P<0.01,脑出血组P<0.05),但仍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治疗后NPY下降幅度脑梗死大于脑出血(P<0.05)。结论:NPY参与了脑梗死与脑出血疾病过程,且两者的转归有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7.
急性脑卒中患者D-二聚体改变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陈实  郭毅  洪小平  霍梅  许香广 《广东医学》1999,20(5):371-372
目的探讨各型急性脑卒中患者血清D-二聚体(D-D)改变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乳胶凝集法(Katex法)对46例正常人对,78例各型急性脑卒中患者起病3d内及第14天血清D-D水平进行检测。结果各型急性脑卒中D-D阳性率与对照组比较在起病3d内与第14天均显著升高(P<0.001),腔隙性脑梗死(LINF)组与区域性脑梗死(TINF)组相比较在起病3d内差异有显著性(P<0.05),余各型脑卒中组之间D-D阳性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D-D测定在脑卒中早期诊断中有重要参考价值,同时也可做为早期区分LINF与TINF的一个辅助方法,D-D测定不能做为脑梗死与脑出血急性期鉴别指标。  相似文献   

8.
60岁以上患者脑卒中与血糖及血脂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郑文宣 《广东医学》2003,24(4):421-422
目的:探讨60岁以上老年患者脑出血及脑梗死与血糖血脂的关系。方法:将69例脑卒中患者(年龄>60岁),其中脑出血29例,脑梗死40例,并选择同期非脑卒中20例患者为对照组,测定血糖,血总胆固醇及甘油三酯浓度并与对照组对比研究。结果:卒中组合并高血压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卒中组存在应激性高血糖(P<0.05),脑出血组血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于脑梗死组(P<0.05)。结论:脑卒中患者在急性期应严格控制葡萄糖的摄入量;高血压为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是防治目标;除高脂血症外不宜普遍宣传低脂饮食。  相似文献   

9.
青年脑卒中与血清脂蛋白(a)水平相关性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45岁青年脑卒中患者与Lp(a)水平的相互关系。方法用ELISA双抗体夹心法测定≤45岁青年脑卒中组、>45岁脑卒中组和对照组的血清Lp(a)水平。结果≤45岁年青脑卒中组血清Lp(a)升高率(40.91%)和平均水平(35.59±19.06)明显高于>45岁脑卒中组(P<0.01);≤45岁年轻脑卒中级血清Lp(p)的OR值,明显高于>45岁脑卒中组(P《<0.05)。脑梗死组血清LP(a)升高率.和平均水平与脑出血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LP(a)与血纤维蛋白原水平存在正相关(r=0.234,P<0.01),而与其它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无关(P>0.05)。结论血清Lp(a)水平升高是≤45岁年轻脑梗死患者独立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急性脑卒中与血脂变化的关系。方法: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脑梗死32例、脑出血36例患者的血脂,并与健康人30例作比较。结果:脑梗死组与对照组相比,血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载脂蛋白B显著增高(P<0.01),高密度脂蛋白和载脂蛋白A明显降低(P<0.01,P<0.05)。脑出血组与对照组相比,低密度脂蛋白及载脂蛋白B明显增高(P<0.01,P<0.05),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和载脂蛋白A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脂质代谢紊乱是脑梗死患者的危险因素之一,脑出血患者存在部分脂质代谢障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