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男性,30岁。因头痛1年,咽部肿物3个月入院。患者一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侧颞枕部痛,游走性跳痛,晨起重。偶伴脓涕,头痛重时伴左耳鸣,耳闷,听力轻度下降。抗感染治疗症状减轻。3个月前无意中发现右侧咽部包块,无红肿热痛。入院查体:扁桃体不大,右侧咽腭弓至中线的咽后壁膨隆,触诊咽后壁深层一质硬包块,有分叶,左侧大,右侧小,右侧侵及右咽腭弓,固定、光滑、无触痛。上至鼻咽顶,下至会厌上缘水平。鼻咽侧位片示咽后壁软组织影,中心部厚约4cm,上自鼻咽顶,下至会厌水平约长11cm,气道明显狭窄,咽后壁骨质观察不…  相似文献   

2.
图1CT平扫示鼻咽后壁及左侧壁增厚的软组织肿块突向鼻咽腔,咽旁间隙清楚图2MR矢状位T1WI示鼻咽顶后壁等信号软组织肿块,表面较光滑图3横断位T2WI示鼻咽后壁及左侧壁高信号肿块突向鼻咽腔内,左侧咽隐窝及咽鼓管开口消失,咽旁脂肪间隙清晰患者女性,53...  相似文献   

3.
以CT为中心探讨鼻咽癌的诊断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陈宪 《临床放射学杂志》2000,19(11):690-694
随着影像医学的发展 ,特别是CT的应用 ,为鼻咽癌的诊断提供了精确的定位和分期的依据 ,极大改善了传统诊断的落后状况 ,对重新认识和研究鼻咽癌提出了新课题。1 相关解剖与病理1.1 解剖鼻咽部 :位于蝶骨体和枕骨底部的下方 ,呈不规则的立方形 ,根据其空间形态 ,分为以下几个壁 :顶后壁 :顶壁与后壁之间不构成明显角度 ,呈穹隆状 ;两侧壁 :为鼻咽腔最重要的部分 ,两侧基本对称 ,包括咽隐窝、咽鼓管隆凸、咽鼓管口 ;前壁 :两侧后鼻孔及鼻中隔后缘 ;底壁 :鼻咽与口咽交界处。因此 ,前壁和底壁并不形成一面“壁” ,而是一解剖区域的空间划分…  相似文献   

4.
黄菊芳  江刚  尹良纯 《人民军医》2001,44(12):732-733
随着微波技术在耳鼻喉科应用的推广 ,我们根据微波热凝固的特点 ,选择某些鼻咽癌 (NPC)放疗后鼻咽局部残留或复发 6例 ,试行病灶热凝固治疗 ,效果良好。1 临床资料1 1 一般情况 男 4例 ,女 2例 ;年龄 32~ 5 6岁 ,平均 4 2 5岁。均经鼻咽活检确诊 ,病理类型分别为鳞癌Ⅲ级 4例 ,Ⅱ级 2例 ;残留或复发部位分别为顶后壁 3例 ,左咽隐窝和顶后壁 2例 ,右咽隐窝 1例 ;距首次根治性放疗结束 <7个月 2例 ,>7个月 4例。均经临床和纤维鼻咽镜检查、薄层螺旋CT或MRI检查、X线检查、腹部B超扫描以及全身骨骼ECT检查确诊 ,病灶直径 <2 …  相似文献   

5.
患者,女,42岁,因咽部不适而发现右侧咽部蚕豆大小包块一年余,近2个月,包块明显增大,并出现吞咽困难。于1996年3月5日入我院。患者曾于1983年11月23日因慢性扁桃体炎而行扁桃体摘除术。查体:咽部粘膜红润光滑,右侧咽部巨大肿块突进咽腔,几乎达中线。表面无溃疡及分泌物。触诊:包块上达鼻咽顶壁,下达右侧梨状窝入口处,向后深入咽后壁,向前顶起舌腭弓。质韧,无分叶,与周围组织稍有粘连,活动度小,无触痛。CT示右侧咽旁间隙可见一3.5cm×2cm大小之软组织影,与周围组织分界欠清,增强后有强化,不能确定性质。切开肿块表面5mm取活检,病理报告为慢性…  相似文献   

6.
女 ,34岁 ,已婚。 3年来常因咽喉不适 ,有异物感 ,反复就诊 ,临床拟慢性咽喉炎治疗 ,效果欠佳。近半年来症状略加重 ,并有颈部不适、头晕痛。经系统抗炎抗病毒治疗无效转我院就诊。体查患者发育正常 ,全身情况良好。五官检查见咽后壁稍充血 ,粘膜光滑 ,双侧扁桃腺不增大 ,鼻咽及鼻腔无异常。MRI见位于鼻咽腔咽顶壁中线、两侧头长肌间有一卵圆形囊性灶 ,大小约为 6mm× 12mm× 15mm。边界清楚光滑 ,呈短T1、长T2 ,其信号强度均高于皮下脂肪组织。局部粘膜完整 ,双侧咽隐窝正常 ,头长肌正常 (图 1,2 )。诊断 :Thornwald氏…  相似文献   

7.
患者 男 ,72岁。反复头痛 1年 ,伴右眼视力下降、失明2个月。查体 :右眼球外展受限 ,伸舌偏右 ,右下肢巴氏征(+)。CT平扫 :鼻咽顶后壁增厚 ,双侧咽隐窝消失 ,肿块自鼻咽顶向前至后鼻孔和右侧鼻腔 ,蝶骨体、蝶窦各壁、枕骨斜坡、双侧蝶骨大翼和破裂孔周围骨质破坏 ,肿瘤侵犯右侧眶尖和双侧筛窦后组 ,上述肿块内有散在条状钙斑 ,双侧额、颞、顶、枕骨可见多发小圆形、边界清楚的破坏区 (图 1、2 )。鼻咽病理活检诊断 :浆细胞瘤 (图 3)。图 1 鼻咽轴位CT平扫示 :鼻咽腔肿块蔓延至后鼻孔 ,双侧翼内板和斜坡骨质破坏(↑ ) 图 2 头颅轴位…  相似文献   

8.
陈帅  谢胜宇  徐超  姚梦  余艳凤  张联合 《武警医学》2022,33(12):1013-1015
 目的 探讨MRI观察下青年男性腺样体的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06至2022-05在武警浙江总队医院体检的1547名青年男性的头颅MRI图像,观察鼻咽顶后壁是否有腺样体及其MR信号特点、大体形态,测量腺样体最大厚度。结果 93.92%的青年男性鼻咽顶后壁可观察到残留的腺样体,平均最大厚度(7.66±2.80)mm,中位最大厚度7.32(5.58,9.25)mm,残留的腺样体最大厚度多为5~<10 mm,占比66.62%。MRI图像上腺样体表现为鼻咽顶后壁软组织块影,呈长T2信号,黏膜连续、完整,信号均匀,左右对称;邻近咽隐窝可因肿块受压变窄,咽旁间隙及周围骨质无异常改变,部分腺样体内可见囊肿。根据MRI正中矢状位的形态主要分为4种,镰刀形(241名)、新月形(601名)、D字形(501名)、纺锤形(110名),其中以新月形与D字形最为常见,纺锤形最大厚度最大,平均最大厚度为(12.53±3.03)mm。结论 多数青年男性鼻咽顶后壁可发现残留的腺样体,根据其对称性肿块、无邻近组织侵犯等特点,鉴别诊断不难。MRI正中矢状位能准确观察腺样体形态并精准测量其厚度,为临床提供了全面直观的影像学信息。  相似文献   

9.
鼻咽腺样体肥大的CT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鼻咽腺样体肥大的CT表现及其鉴别诊断。方法:分析30例鼻咽腺样体肥大的CT表现,重点观察病变部位、咽旁软组织间隙、副鼻窦及乳突改变。结果:鼻咽顶壁和后壁软组织增厚,弥漫性向前下突出22例,呈山丘样突出8例,伴有双侧咽鼓管口淋巴组织增生及副鼻窦炎9例,伴中耳乳突炎5例,伴面骨发育障碍牙列不齐,堵塞后鼻孔2例。结论:鼻咽腺样体肥大不累及咽缝,无咽旁间隙侵犯。  相似文献   

10.
<正>病人,女,49岁。2月前患慢性咽炎,近来觉鼻咽部不适、发干,偶咳浓痰。在外院行鼻咽部CT平扫示:右侧鼻咽部见软组织样密度影(CT值约为35Hu),致同侧咽鼓管咽口及咽隐窝消失,未见相邻颅底骨破坏。CT诊断:右侧鼻咽部肿物(鼻咽癌?)。遂来我院就诊。查体:体温36.8  相似文献   

11.
鼻咽部结核临床少见,笔者临床工作中收治两例,现报告如下。 例1:患者女,17岁,以颈部正中肿块疼痛不适,逐渐长大1 月来我科就诊。查体:发育正常,营养中等。颈前正中气管上段与环状软骨下可扪及一肿块,范围2.5cm×2.5cm,表面光滑,质韧,可随吞咽上下移动,压痛。左侧胸锁乳突肌上段前缘处可扪及一肿块,范围 1.0cm×1.0cm,表面光滑,质中等,稍活动,无压痛。鼻咽部检查见左侧顶后壁呈结节状隆起,咽隐窝变窄,粘膜色泽淡红。三大常规、肝肾功能检查正常。胸部X 线片示:浸润型肺结核。痰结核杆菌培养阳性,肺结核进展期。鼻咽部活检及颈前正中肿块切除后送检示:鼻咽部结核肉芽肿,颈前肿块结核性  相似文献   

12.
鼻咽缝间隙的解剖学基础及其影像学表现和意义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目的 在影像上提出鼻咽缝间隙的概念,介绍其CT和MRI表现及其意义。方法 正常CT组43例,正常MRI组36例,均进行鼻咽轴面平扫,其中加做鼻咽冠状面CT和MR扫描各5例,7例加做鼻咽后壁矢状面MR薄层扫描;2例鼻咽轴位断面标本作对照;鼻咽癌(NPC)组30例,同时进行CT与MR扫描,对鼻咽后软组织结构影像学表现进行详细观察分析。结果 鼻咽缝间隙位于椎前并列的头长肌或颈长肌之间,咽后壁后方,枕骨及颈椎前方,它包括上述肌肉之间的咽缝、咽后间隙、危险间隙、椎前间隙部分和组成这些间隙的筋膜,以及其中的纤维结缔组织、脂肪和淋巴结等结构,在CT上表现为三角形不均匀低密度影,在MRI上,呈三角形不均匀高信号影,其正中有粗细不一的低信号咽缝。正常CT组43例均在椎前肌之间出现1个层面以上的、呈低密度的两侧对称的三角形影,为鼻咽缝间隙;在斜坡和硬腭水平之间均见鼻咽缝间隙者22例,部分层面显示鼻咽缝间隙者14例,鼻咽缝间隙达口咽水平者7例。正常MRI组36例,在轴面像上35例在椎前肌之间可见两侧对称的呈不均匀高信号的三角形鼻咽缝间隙;从斜坡至硬腭水平均见鼻咽缝间隙者13例,部分可见11例,鼻咽缝间隙达口咽水平者11例;矢状面像上,鼻咽缝间隙止于C2椎体上部者4例、下部者3例;冠状面像上,鼻咽缝间隙呈纵行条带状影2例,倒置梯形3例。2具鼻咽断面尸体标本均见鼻咽后壁后方并列的头长肌或颈长肌之间三角形疏松纤维结缔组织。NPC组30例中鼻咽缝间隙对称存在者14例,不对称性变窄1例,消失者15例。结论 鼻咽部椎前并列的头长肌或颈长肌之间的结构在CT和MRI上统称为鼻咽缝间隙是合适的;NPC患者的鼻咽缝间隙消失和不对称性变窄多提示肿瘤侵犯椎前肌,而对称存在时,肿瘤多位于鼻咽顶后壁浅层。  相似文献   

13.
鼻咽腔和鼻咽壁异常影像的鉴别诊断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目的提高对鼻咽腔和鼻咽壁异常影像鉴别的认识。方法搜集鼻咽腔和鼻咽壁异常影像患者6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者20例,经病理活检证实45例。全部病例做了CT和(或)MR检查,详细分析其影像学表现。结果鼻腔后鼻孔息肉和内翻乳头状瘤突向鼻咽腔者19例,与鼻咽壁之间有小气泡影、呈间断性接触表现者18例,前者肿块边缘规则,后者不规则。鼻咽炎、腺样体肥大11例,均位于顶后壁,前缘平直或内凹,CT增强和MR检查均见黏膜线连续;1例右侧口咽炎延至鼻咽右侧壁,无清楚的边缘,占位效应轻微。鼻咽癌33例和非霍奇金淋巴瘤1例,肿块前缘弧形前凸,多数伴有咽隐窝变浅或消失和腭帆提肌肿大。结论鼻腔后鼻孔良性肿块突向鼻咽腔,呈间断性接触表现;鼻咽良性病变多位于顶后壁,其前缘平直或凹陷,黏膜线影连续;鼻咽腔恶性肿块前缘多呈弧形前凸,鼻咽癌多有腭帆提肌受累。  相似文献   

14.
患者 ,女 ,5 2岁 ,因颈部不适、咽部肿块一年半而入我院治疗。体检 :颈椎无畸形 ,无压痛 ,颈部活动基本正常。咽后壁左侧有一包块 ,质软 ,边缘尚清。颈椎X片及CT示 :颈 1~2椎体骨质轻度破坏 ,咽后壁脓肿形成。临床诊断 :颈 1~ 2椎体结核并寒性脓肿。手术所见 :咽后壁左侧见一约 2 .5cm× 1.8cm× 1.0cm肿块 ,骨质有破坏。病理检查 :巨检 :灰红及灰褐色破碎小组织 4块 ,大小约 :2 .3cm× 1.6cm× 1.0cm。质软湿润 ,富有粘液。镜检 :瘤组织被纤维组织分隔成分叶状 ,小叶中瘤细胞为类圆形或多角形 ,呈小索条状排列 ,胞浆丰富…  相似文献   

15.
患者女,42岁。X 号178228,放疗号11074。发现颈部包块8个月后来院就诊。查体:左颈部包块5×6 cm 大小,质硬,稍有移动。包块附近可扪及3~4个黄豆大小的肿大淋巴结。左鼻咽顶壁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常规颅脑MRI矢状面扫描对及早发现鼻咽部病变的临床价值。方法:统计7 138例行常规颅脑MRI检查鼻咽顶后壁增厚患者,回顾性分析其中经病理证实的371例的临床及MRI资料。结果:371例中,慢性鼻咽炎289例,MRI表现为鼻咽部黏膜弥漫性增厚,均匀显著强化,黏膜线完整;腺样体肥大43例,表现为增殖体前方气道不同程度变窄;鼻咽癌25例,表现为鼻咽腔不对称狭窄或不规则肿块突起,颅底及邻近组织结构多受累;Tornwaldt’s囊肿9例,表现为鼻咽正中线上圆形或椭圆形囊性结构,TSE T_2WI均呈高信号,T_1WI信号因囊液成分不同而异;鼻咽淋巴瘤5例,多表现为鼻咽黏膜弥漫性、对称性增厚,病灶信号均匀,增强扫描均匀轻度强化,多合并咽后及颈部淋巴结肿大。结论:常规颅脑MRI矢状面扫描细致观察鼻咽顶后壁对鼻咽部病变的及早诊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读片窗     
患者 女 ,2 3岁。颈项部疼痛 3年 ,加重并声嘶、耳鸣、吞咽不畅半年。查体 :声嘶 ,有闭塞性喉音 ,双侧咽反射迟钝 ,悬雍垂向右侧偏斜 ,右侧咽后壁局部隆起 ,表面欠光整。颈部未扪及肿大淋巴结。实验室检查未见异常。影像学表现 :鼻咽顶后壁、左侧壁和双侧颈动脉间隙处见分叶状囊性肿块 (图 1) ,边界清楚 ,平扫CT值 13HU ,增强扫描仅囊壁轻度强化 ,囊内无强化 ,肿块向下至口咽 ,向后上破坏枕骨斜坡下份 (图2 )和寰椎前弓 ,肿块侵犯桥前池和双侧桥小脑角池 ,并下至椎管内颈2 水平 ,相应脑干和颈髓明显受压。MRI示肿块呈长T1长T2 信…  相似文献   

18.
鼻咽内窥镜对咽鼓管咽口的形态学观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对正常成人咽鼓管咽口进行观察,找出可以描述咽鼓管咽口的量化指标,为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方法利用鼻咽内窥镜观察并录像记录58例正常成人咽鼓管咽口。分别用0°,30°,60°,90°内窥镜观察鼻咽部和咽鼓管咽口。结果经比较认为,60°内窥镜是观察咽口及鼻咽侧壁的最佳角度。该角度镜面与咽口平面平行,观察咽口最直观,对于咽口处于开放状态时,此角度能窥及管内情况。而且通过镜面的旋转和上下左右移动,可以清楚地观察圆枕、前唇、提肌隆突、咽隐窝和下鼻甲后端在鼻腔侧壁的附着处。0°镜观察鼻咽顶壁和后壁视野清晰。结论提出:①提肌隆突在咽口内形成的弓形皱襞的前缘与鼻腔外侧壁的夹角,②提肌隆突后缘与咽口前壁的夹角,③圆枕与咽口前唇的相对厚度,④咽口静止时的开放状态及⑤吞咽时咽口的运动方式作为描述咽口形态的量化指标,并以此为根据,将咽口形态分为椭圆形2.6%,喇叭形19.8%,三角形68.1%,缝隙形9.5%。本研究为计算机辅助图像分析咽鼓管咽口形态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9.
鼻塞为鼻部疾病的常见症状,但儿童鼻塞还应注意检验腺样体是否肥大.腺样体亦称咽扁桃体,位于鼻咽顶后壁中线处,为咽啉巴环内环的组成部分[1].本文自1997年以来,对以鼻塞就诊的儿童检查发现有32例为腺样体肥大,全部施行手术治疗,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患者男性,74岁。发现"右臀部包块3年,伴疼痛1周"入院。超声所见:右臀部肌层内探及一大小约4.6cm×3.1cm的混合回声实质性包块,边界清晰,形态尚规则,后壁见增强效应。包块与周边活动度差,包块内部探及一大小约2.7c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