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七情致病的内在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三因方》中说:“七情为人之常性,动之则先自脏腑郁发,外形于肢体,为内所因。”七情为重要的致病因素,早已成为中外学者的共识,然七情乃人之常性,正常情况下并不致病,所致病者,则为七情之动,引起七情之动的原因,首先离不开  相似文献   

2.
对七情内因说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林其盛 《中医杂志》2002,43(4):315-316
宋·陈言(字无择)在《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中提出:“七情人之常性,动之则先白脏腑郁发,外形于肢体,为内所因”(中医学以七情来概括人的精神活动,含近代术语的精神、意识,心理等)。这一“七情内因说”对后世影响极大,成了中医病因学模式,一直被遵循至今。然而作为内因,则疑义甚多。不能从实质上解释病因学机理,反而把病因学导入模糊的概念之中,与临床实际相去甚远,极大地阻碍了中医病因学说的发展。为探讨七情的本质,以传统理论为依据,运用辨证唯物论观点阐明七情的病因特点,提出七情内外因相关说。  相似文献   

3.
伤科病是以局部为主所反映的症候,医者往往注意到外在因素,直接或间接暴力,或持续劳损等。忽略了精神情志对伤科病的影响。笔者着重谈情志因素对伤科病的影响及调情志有利于伤科病的恢复。如今城镇、农村交通、运输工具日益发达,车辆急剧增加,车祸已成为伤科发病的主要原因之一。车祸致伤同时患者精神上受到剧烈刺激,产生惊悸、恐惧心理,陈无择提出三因学说,云:“七情、人之常性,动之则先自脏腑郁发,外形于肢体,为内所因”《素问·举痛论》云:“恐则气下,惊则气  相似文献   

4.
七情内伤致病因素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志表现,叫做七情。是人体对外界环境刺激的一种生理反映。如果外界刺激超越了人体的正常情志活动范围,便会成为致病因素而发生疾病,称为七情内伤。  相似文献   

5.
浅谈精神因素与老年疾病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人的精神面貌、思想状况对疾病的发生发展有很大的影响。中医重视人的精神活动与疾病发生的关系。把精神活动在情志方面的表现称为“七情”,即喜、怒、忧、思、悲、恐、惊,以作为内伤疾病发生的致病因素。在一般情况下,“七情”是人对客观外界事物的反映,属于正常的精神活动范畴。但是,如果由于过度的长期的精神刺激或突然受到突发因素的影响,以致不能正确对待外来的各种刺激,超过了生理活动所能调节的范围,就会引起人体内阴阳、气血失调,脏腑经络功能活动的紊乱,由此导致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尹巧  张伟  杨蕻 《湖南中医杂志》2013,(11):110-111
怒是人在所愿不得行为受挫时紧张并带有敌意的情绪及相应的表现行为与生理变化。这种日常生活中一过性的情志变化,中医学认为是人体对外界刺激的正常反应,所以《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三因篇》载:“七情,人之常性。”怒是七情之一,在正常情况下,七情活动对机体生理功能起协调作用,不会致病,属生理现象。但是如果突然大怒,或者怒气持续不解,郁怒难消,超出了人体的承受能力,就会使人体气血紊乱,进而引发各种疾病,影响健康。正如《素问·生气通天论篇》载:“大怒则形气绝,而血菀于上,使人薄厥。”古代已经认识到了过怒的危害,但是制怒却不是一件容易之事。正如明代薛文清在《读书录》中所说:“二十年治一怒字,尚未消磨得尽,是知克己最难。”中医学尤其注重怒对健康和疾病的影响,总结出了许多有效的制怒方法。  相似文献   

7.
人的精神面貌,思想状况对疾病的发生发展有很大的影响.中医重视人的精神活动与疾病发生的关系.把精神活动在情志方面的表现称为"七情",即喜、怒、忧、思、悲、恐、惊,以作为内伤疾病发生的致病因素.在一般情况下,"七情"是人对客观外界事物的反映,属于正常的精神活动范畴.但是,如果由于过度的长期的精神刺激或突然受到突发因素的影响,以致不能正确对待外来的各种刺激,超过了生理活动所能调节的范围,就会引起人体内阴阳、气血失调,脏腑经络功能活动的紊乱,由此导致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情志内伤与冠心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理因素与冠心病(CHD)发病关系的研究已受到国内外医学界和心身医学工作者、心血管医生的普遍重视。中医学中的心身医学思想源远流长。中医理论以生命活动的整体恒动观为指导思想之一,认为心理与躯体以及人体自身与外界环境之间是相互依存、动态平衡协调的。形神合一,七情由五脏六腑化生,并主宰五脏六腑之功能。心理、社会的不良刺激  相似文献   

9.
<正> 一、七情在临床护理上的重要性: 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志变化,属于精神致病因素,在一般情况下,七情是人体对客观外界事物的不同反映,居于正常的精神活动范围,并不致病,只有突然强烈或长期持久的情志刺激才能影响人体的正常生理使脏腑气血功能系乱引起疾病的发生。七情致病不同于六淫,六淫主要从口鼻、皮毛侵入机体内,而七情则是直接影响有关内脏而发病,内伤七情是造成内伤病的主要致病因素,因此作好一名中医护理人员必须做好情志护理。一般我们在日常工作中只单纯注意患者的躯体疾病,照顾病人的吃药、打针、整理  相似文献   

10.
七情在正常情况下,是人对客观外界事物的反映,属正常的精神活动的范围。但是,由于长期的精神刺激或突然受到剧烈的精神创伤,超过了人体生理活动所能调节的范围,就会引起体内阴阳、气血的失调,脏腑、经络功能活动紊乱的因素,从而导致疾病的发生。即所谓七情的致病说。虽然七情可以致病,但亦可以利用七情的变化治疗疾病,早在《内经》情志五行相胜理论启示下,善于运用以情胜情的治疗方法,巧妙地治愈某些疾病。即所谓七情的治病说,亦称“以情胜情说”。七情这种既可致病,又可治病的双向调节作用,目前正被临床医生所重视。笔者现就…  相似文献   

11.
七情与癌的发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祖国医学很早就认识到精神因素与癌症发生、发展的关系,并很重视精神刺激所引起的心理冲突与疾病发生的关系,致病的因素除了外邪“六淫”之外,还有“七情”的影响。喜、怒、思、悲、恐、忧、惊七种情绪变化称为七情。七情过度,即为精神刺激和创伤。《素问·通评虚实论》说:“膈塞闭绝,上下不通,则暴忧之病也。”说明噎膈的发病与暴忧有关。元代朱丹溪认为,乳岩是“忧怒郁闷,朝夕积聚,脾气消阻,肝  相似文献   

12.
朱光 《国医论坛》1995,10(3):14-15
情志因素是胃院痛的主要成因之一,对于二者的关系,以往的文献论述大都失之全面,且显得笼统。为此,笔者参考古今有关资料,结合临床实践,对清志因素与胃脘痛的关系作一详细探讨。中医学认为,情志是以心为主的五脏功能活动的综合体现。清志为病,即是情志活动失度(剧烈或持久),超过了心神的调节范围,通过影响机体气机,进而损伤脏腑而实现的。情志内伤导致胃脘痛,亦是由于情志变动太过或直接影响胃肺气机;或先损伤其他脏腑,进而影响于胃而形成的,正如《三因极一病证方论》所言:“若五脏内动,泊以七情,则其气肩结,聚于中院,…  相似文献   

13.
医学心理学认为:情感变化,不仅是由外界刺激引起的心身反应,也是很重要的致病因素。祖国医学在其形成与发展过程中,一直把喜、怒、忧、思、悲、恐、惊等强烈的、长久的精神刺激导致脏腑活动失常,称为七情内伤,同时指出七情能否导致“内伤”,与个人的体质、情操、性格、气质有一定联系.一般来说,妇人感情脆弱,情绪  相似文献   

14.
情志是人们对外界事件或事物作出的反映,正常状态下不会使人发病,但突然、激烈或长久的情绪刺激,则会直接影响与之相关的脏腑,产生各种内伤疾病。本文试就《儒门事亲》中所记载的情志因素所致经血暴下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15.
七情对容颜的影响甄霁,展昭新沈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沈阳110041)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是人体对外界事物不同反应,在异常刺激下,脏腑气血功能失调,在头面部出现多皱,面垢及脱发等。《内经》谓:“惊恐思虑太过则伤肺魄,五脏受损,神、魂、魄意乱,皮毛憔悴,...  相似文献   

16.
心身疾病是指与心理因素密切相关,但具有躯体症状和表现为功能紊乱和器官病理损害的一类疾病,心理社会因素与个性特征在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起主导作用。七情是人对外界客观事物的正常反应,是脏腑功能正常的表现,但七情太过则机体气机逆乱而致心身疾病。“心者,五脏六腑之大  相似文献   

17.
“百病生于气”,一切疾病都与气相关。“六淫天之常气,冒之……为外所因;七情人之常性,动之……为内所因;其如饮食饥饱,……疲极筋力,……,为不内外因”;“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风雨寒热,不得虚,邪不能独伤人”,正气的强弱,取决于先天禀赋以及后天饮食居处、七情劳逸等。邪气与人体正气相互斗争是各种疾病发生发展的关键,病由气生,治当从气,治百病当治气,祛邪气、助正气、补虚气、调气机。掌握疾病与气的关系,能够更好地指导临床,取效良好。  相似文献   

18.
七情是人对周围事物的反应,不同的情志变化,可直接使脏腑功能失凋,导致病情加重。而情志的舒展、气血和顺,则可缓解病情,加速痊愈。因此,护理人员对每个病人的情志护理不可忽略。1 七情因素对脏腑的影响及所致病证 古语曰:“精神内伤,身必败之”。又如《内经》所说:“怒伤肝,喜伤心,忧伤肺,思伤脾,恐伤肾”;“百病之生于气也,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情志过极则火动于内,气逆于上,迫血妄行而成血证。最常见的情志护理以心、肝、脾三脏病证为多。情志影响于心,则心神不宁  相似文献   

19.
泌尿道感染引起的刺激症状与中医淋症相似。一般多因肾气不足,湿热侵袭所致。引起本病的致病因素,是多方面的。脾肾气虚,为发病的内在条件;风、寒、湿邪为外界诱因。故培补脾肾为治疗之根本大法。  相似文献   

20.
"百病生于气",一切疾病都与气相关。"六淫天之常气,冒之……为外所因;七情人之常性,动之……为内所因;其如饮食饥饱,……疲极筋力,……,为不内外因";"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风雨寒热,不得虚,邪不能独伤人",正气的强弱,取决于先天禀赋以及后天饮食居处、七情劳逸等。邪气与人体正气相互斗争是各种疾病发生发展的关键,病由气生,治当从气,治百病当治气,祛邪气、助正气、补虚气、调气机。掌握疾病与气的关系,能够更好地指导临床,取效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