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目的:总结腹部皮瓣移植修复手外伤皮肤缺损术前、术中、术后护理方法。方法:38例手部外伤皮肤缺损严重患者行腹部皮瓣移植术,并精心护理和细心观察。结果:36例供皮区与受皮区伤口均Ⅰ期愈合,外观效果满意,各指关节活动灵活,功能恢复满意;2例由于自动回家造成皮瓣边缘部分感染,后经换药治疗修复较好。结论:手部外伤皮肤缺损严重患者进行腹部皮瓣移植效果确切,有效的护理措施及临床观察是手术成功的保障。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皮肤缺损性胫骨骨髓炎的治疗方法. 方法 对18例皮肤缺损性胫骨骨髓炎患者先期行手术清创,有骨折未愈合不稳定者应用外固定架固定,在外露骨上钻孔或开窗引流,VSD覆盖至创面清洁,肉芽生长良好,培养无细菌生长后行组织瓣移植修复创面.根据皮肤缺损情况及部位设计腓肠肌皮瓣,再VSD覆盖伤口,外固定支架安装固定. 结果 18例转移皮瓣全部成活,4例术后创面少许渗液经换药愈合,2例植皮区部分皮肤坏死,经换药后皮肤爬行替代成活,外形满意.本组病例获12~24个月随访,伤口愈合良好,原骨折部骨痂生长良好,无再发感染. 结论 VSD结合腓肠肌皮瓣转移是治疗皮肤缺损性胫骨骨髓炎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报道小腿部软组织缺损伴骨、肌腱外露应用显微外科修复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4种类型的皮瓣进行修复13例,其中应用皮下筋膜瓣3例,腓肠神经营养皮瓣2例,比目鱼肌瓣5例,游离背阔肌皮瓣2例,游离胸脐皮瓣1例。急性创伤10例中,3例急症手术一期修复,另7例创面污染较重,于清创术后6d,创面干净后择期手术,1例慢性骨髓炎经过扩创后行游离皮瓣治疗,2例长期皮缺损骨外露经扩创术行比目鱼肌瓣移植。结果术后13例皮瓣全部成活,2例皮瓣远端尖部发生皮肤坏死,经游离植皮修复。受区发生表浅感染1例,供区植皮小块坏死1例,经短期换药处理愈合。随访4月-1年,平均8个月,供区愈合满意,未见明显功能障碍,受区皮瓣颜色、质地均较好,患肢功能恢复较满意。结论小腿部软组织缺损伴骨、肌腱外露、骨髓炎患者,应用显微外科修复可取得较满意的效果。最佳手术方案的制定,精细熟练的显微手术,血管危象的防治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抗生素珠链联合腓肠神经营养皮瓣技术治疗小腿感染并皮肤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2例胫骨慢性骨髓炎患者行病灶清除,根据细菌培养结果选用庆大霉素或万古霉素骨水泥混合制成的抗生素珠链置入病灶,根据小腿皮肤缺损情况切取腓肠神经营养皮瓣覆盖创面,可辅以引流提高疗效。结果:12例均愈合,无复发。结论:抗生素骨水泥珠链联合腓肠神经营养皮瓣技术治疗小腿感染并皮肤缺损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血管化腓骨联合股前外侧皮瓣治疗足部复合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011年10月至2014年5月,采用血管化腓骨联合股前外侧皮瓣治疗足部复合组织缺损患者17例。男11例,女6例。年龄14~53岁,中位数34岁。单纯前足缺损10例,单纯足跟缺损7例。10例前足缺损患者中,第1跖骨缺损1例、第1和第2跖骨缺损4例、第1至第3跖骨缺损3例、第1至第4跖骨缺损2例。皮肤软组织缺损面积12 cm×15 cm至20 cm×35 cm。跖骨缺损长度6~8 cm,中位数7 cm。跟骨缺损长度4~8 cm,中位数6 cm。受伤至手术时间1~5 h,中位数3 h。观察皮瓣成活及移植骨愈合情况,测量足弓指数,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merican Orthopa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AOFAS)踝与后足功能评分标准评价疗效,随访观察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皮瓣切取面积13 cm×15 cm至22 cm×38 cm。腓骨切取长度6~20 cm,中位数12 cm。17例患者中,2例出现切口脂肪液化,加强换药后创面愈合;1例出现植骨处反复感染,扩创后于骨缺损处置入抗生素骨水泥链珠,2周后去除骨水泥,最终感染控制、创面愈合;2例跖骨远端出现植骨块部分吸收,骨吸收长度约1 cm,不影响行走,未进行特殊治疗;2例出现足底皮肤溃疡,换药后治愈。皮瓣均成活,8例因皮瓣臃肿而行皮瓣修整术。供区切口均甲级愈合,不影响患肢功能。植骨块均愈合,愈合时间3~6个月,中位数5个月。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0~84个月,中位数75个月。末次随访时,10例单纯前足缺损患者的足弓指数19%~26%,中位数23%;7例单纯足跟缺损患者的足弓指数20%~27%,中位数25%。末次随访时,AOFAS踝与后足功能评分(90±4)分,优2例、良10例、可4例、差1例。疗效评价为差的1例患者,为单纯前足缺损(第1至第4跖骨缺损),重建2根跖骨后植骨处出现感染,扩创后应用抗生素骨水泥治愈,后期穿戴矫形鞋可正常行走。结论:血管化腓骨联合股前外侧皮瓣治疗足部复合组织缺损,皮瓣成活率高、植骨愈合好、患足功能恢复良好、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利用前臂骨间背侧动脉穿支皮瓣游离移植修复手部软组织缺损的方法与疗效。方法:对10例手部缺损患者行切取骨间背侧动脉穿支皮瓣修复手术,并观察其疗效。结果:10例全部成活,外形良好;其中1例皮瓣出现张力性水泡予拆线后成活,伤口一期愈合;术后8例经6~24个月随访皮瓣外形及供区功能满意,皮瓣色泽、质地、弹性及感觉恢复良好。结论:利用前臂游离的骨间背侧动脉穿支皮瓣修复手部皮肤缺损可获得较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足底内侧皮瓣修复足跟及前足底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012年3月至2015年1月,采用足底内侧皮瓣修复足跟及前足底部皮肤软组织缺损18例,男13例、女5例。年龄17~63岁,中位数47.5岁。左足6例,右足12例。皮肤软组织缺损原因,创伤7例、烧伤2例、皮肤鳞状细胞癌1例、糖尿病足底溃疡4例、足跟压疮4例。皮肤软组织缺损面积2.0 cm×4.0 cm至4.0 cm×6.5 cm。随访观察创面愈合、皮瓣成活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2~13个月,中位数10个月。创面均一期愈合。皮瓣均成活。2例出现皮瓣边缘感染,1例出现皮瓣下积液,均经对症治疗后恢复。至末次随访时,所有患者皮瓣外观无明显臃肿、肤色与受区皮肤接近、皮肤弹性及感觉良好,均未出现跛行、足部异物感及皮瓣磨损或溃烂。结论:足底内侧皮瓣修复足跟及前足底部皮肤软组织缺损,创面愈合良好、皮瓣成活率高、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逆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岛状皮瓣修复足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012年6月至2016年1月,采用逆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岛状皮瓣修复足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19例。男13例,女6例。年龄21~70岁,中位数30岁。左足9例,右足10例。皮肤软组织缺损位于足跟部12例、足跟部和踝部4例、足背部近端3例。皮肤软组织缺损面积3 cm×4 cm至12 cm×14 cm。术后随访观察创面愈合、皮瓣成活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4~12个月,中位数8个月。创面均一期愈合,皮瓣均成活,供区植皮均成活。5例皮瓣边缘0.5~1.2 cm处皮肤坏死,经换药治疗后恢复。2例皮瓣外观臃肿,行二期皮瓣修薄术后外观满意。至末次随访时,所有患者皮瓣外观良好、质地柔软。均未出现切口感染等并发症。结论:逆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岛状皮瓣修复足部皮肤软组织缺损,创面愈合好、皮瓣成活率高、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余王芬 《中医正骨》2012,24(8):76-77
目的:探讨筋膜蒂岛状皮瓣修复手指软组织缺损的观察及围手术期护理技巧.方法:对27例采用筋膜蒂岛状皮瓣修复手指皮肤及软组织缺损病人的进行围手术期护理及皮瓣血循观察.结果:皮瓣全部成活,其中2例出现表皮坏死,经换药脱痂后愈合,术后随访6 ~12个月,无并发感染,皮瓣外观满意,手指功能恢复良好.结论:系统、完整的科学护理对保证皮瓣移植成功及提高手术成功率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小腿皮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治疗跟骨髓炎及跟部创面的方法。方法:2006年3月至2008年12月,我院对15例跟骨髓炎及跟部皮肤缺损创面应用小腿皮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进行修复,其中跟骨骨髓炎8例,跟部创面7例。用隐神经营养学管逆行岛状皮瓣2例,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13例。皮瓣切取面积4.0cm*6.0cm-8.0cm*10.0cm。结果:术后15例皮瓣12例全部成活;1例远端部分坏死,经换药后痊愈;2例跟骨骨髓炎未愈合,但皮瓣无坏死,感染,其中1例经抗生素填塞,换药后愈合,1次再次行骨髓炎扩创+冲洗引流后好转。随访:6—18月,皮瓣质地柔软,弹性好,外形满意,颜色接近正常,患者对皮瓣外形及治疗效果满意。供皮区植皮全部成活,外形满意。结论:小腿皮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是修复治疗跟骨骨髓炎及跟骨创面的一种较理想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应用负压封闭引流配合胫骨皮瓣治疗小腿创伤性骨皮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2008年2月~2009年3月我科应用VSD技术配合胫骨皮瓣治疗小腿创伤性骨皮缺损25例。结果:25例患者经12~18d(平均13.9d)封闭式负压持续吸引治疗后去掉VSD装置,创面肉芽生长新鲜血循环良好,细菌培养均呈阴性,行胫骨皮瓣移位治疗,经随访1~4年,平均2.5年,所有患者情况良好,未见复发迹象。结论:VSD技术配合胫骨皮瓣治疗小腿创伤性骨皮缺损,能够有效改善受区血液循环,缩短治疗时间,是小腿创伤性骨皮缺损行之有效的临床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生肤灵治疗人体皮肤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60例不同原因所致的皮肤缺损病人按抽签法均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采用暴露的创面上涂抹生肤灵,控制较高的室温及保持创面湿润,对照组30例创面清洁处理后不用任何药物,任其自然愈合。结果:经记录观察3d、7d、12d、18d等不同时间创面愈合情况,评价皮肤愈合质量。治疗组比对照组在愈合时间上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创面表面积缩小情况及皮肤再生方面均有显著疗效(P<0.01)。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组织病理学观察:治疗组白细胞增高时间提前,表皮再上皮化提前,伤口局部成纤维细胞数量和肉芽组织形成显著多于对照组。结论:生肤灵可以诱导皮肤恢复正常的结构,促进缺损皮肤及瘢痕切除后的皮肤再生,对多种原因所致的皮肤缺损均有良好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湿性敷料与封闭负压引流术(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在治疗肢体皮肤缺损的观察及护理方法。方法:对2011年9月~2012年9月收治的创伤后肢体皮肤缺损10例,应用湿性敷料及封闭负压引流术配合治疗。结果:10例患者中,6例1周后去除负压吸引敷料,发现创面肉芽组织生长良好。3例大面积皮肤软组织污染特别严重创面,行负压引流治疗2~3次,伤口处于上皮爬行期,预后良好。1例行皮瓣转移术,皮瓣成活,伤口愈合。结论:湿性敷料配合创面封闭负压引流术是治疗皮肤大面积缺损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4.
方法:本实验采用24只新西兰成熟白兔,每组各12只.治疗组,用金属重物由高处垂直坠落致兔胫骨中下段开放粉碎骨折,然后再截除1cm的碎骨,制成骨缺损的模型;对照组, 胫骨中下段用锯截除1cm胫骨,另行胫骨中上段截骨.二组均上外固定支架固定,术后10天,骨折端开始延长,每天延长1mm.结果:二组骨缺损延长1cm,骨折均愈合,二组在X线照片、大体标本外观及病理切片观察均无明显差异.结论:骨缺损能通过原位骨延长治疗取得成功,这对临床治疗骨缺损提供多一种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带血管蒂骨膜瓣转移加植骨治疗肱骨骨不连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带血管蒂骨膜瓣转移加植骨治疗肱骨骨不连15例肱骨骨不连患者。结果:15例均获随访,时间8~22个月(平均12.5个月),所有患者骨不连均愈合,骨性愈合时间4~10个月(平均6个月)。采用Neer标准用来评定肩、肘关节功能,优10例,良4例,可1例,差0例。结论:带血管蒂骨膜瓣转移加植骨治疗肱骨骨不连,疗效可靠,是一种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带监测皮岛的腓骨移植修复胫骨骨缺损与骨不连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带监测皮岛的腓骨移植治疗胫骨骨缺损与骨不连,其中带蒂腓骨移植8例,吻合血管游离腓骨移植6例,移植腓骨长度8.0~12.0cm,平均(10.3±1.7)cm.术后10d内连续观察监测皮岛的颜色、温度、弹性、毛细血管充盈等指标,定期影像学检查、评价腓骨移植愈合情况。结果:术后随访18~54个月,平均(30.3±10.9)个月,X线显示平均(7.0±0.9)个月胫骨已骨性愈合,腓骨可见增粗、塑形、无折断。结论:带监测皮岛的腓骨移植是治疗胫骨骨缺损与骨不连的良好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接骨丹对骨缺损愈合及骨形成的影响。方法:采用开放性骨折模型制作方法制作大鼠骨缺损模型,通过拍摄胫骨X光片,并根据骨折肢X片评分标准,对各组大鼠不同时间段骨折肢进行相应评分,考察接骨丹对骨折愈合及骨形成的影响。结果:给药组较空白组骨缺损部位骨痂生成良好、骨缺损明显减小、骨折肢X线片评分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结论:接骨丹对骨缺损愈合及骨形成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应用带蒂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距小腿软组织缺损。方法:对56例距小腿软组织缺损的患者应用逆行带蒂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进行修复,其中慢性溃疡及疤痕增生l例、其余均为创伤所致的小腿下段及足部组织缺损。结果:56例皮瓣完全成活,缺损的软组织完全修复。l例皮瓣边缘表层皮肤坏死,经过高压氧、扩血管治疗后愈合。经1年随访25例患者皮瓣弹性、外观及功能正常。失访6例。结论:逆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可以有效治疗距小腿组织缺损,手术操作简单,皮瓣设计方便,无需损伤下肢的主要血管,不用进行血管吻合,皮瓣成活率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多种皮瓣修复前足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应用皮瓣修复前足软组织缺损,其中包括带蒂的逆行小腿外侧皮瓣4例,小腿内侧皮瓣2例,小腿前侧皮瓣6例,外踝上动脉升支皮瓣2例,外踝上动脉降支皮瓣4例,足背动脉皮瓣4例,第一跖背动脉皮支皮瓣3例和游离的背阔肌皮瓣8例,胸脐皮瓣23例,股前外侧皮瓣21例。结果77例皮瓣中完全成活72例,部分坏死4例,解剖失败1例。成活后的皮瓣远期随访质地一般比较柔软,带蒂皮瓣一般比较薄,相对容易恢复保护性感觉。游离皮瓣一般外形臃肿,恢复保护性感觉差。有1例游离皮瓣远期局部反复溃烂。结论前足创面修复的皮瓣种类日渐增多,可根据临床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皮瓣来达到较满意的修复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海带衍生物对小鼠骨折愈合的影响。方法:40只昆明小鼠,体重的范围为25~30g,3月龄,雌雄各半。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和空白对照组,每组20只。采用股骨骨缺损的方法复制小鼠骨折模型。治疗组小鼠每只每公斤每天30mg海带衍生物灌胃,空白对照组每只每公斤每天30mg葡萄糖灌胃,持续1~2周。处死动物并收集样本,采用免疫组化实验评估骨折愈合情况。结果和结论: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海带衍生物治疗组小鼠的骨形态发生BMP-2蛋白表达显著增强(P〈0.05),海带炮制后生成物对促进骨折愈合具有显著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