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慢性应激抑郁模型大鼠下丘脑内单胺类神经递质变化及其相互关系。方法首先采用Open-Field法对大鼠进行行为学评分,将得分相近的16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模型组,每组8只。慢性应激造模后.用高效液相色谱-电化学法测定大鼠下丘脑单胺类神经递质5-羟色胺(5-HT)及其代谢产物5-羟吲哚乙酸(5-HIAA)、去甲肾上腺素(NE)及其代谢产物3-甲氧基-4-羟苯乙二醇(MHPG)、多巴胺(DA)及其代谢产物高香草酸(HVA)的含量。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5-HT、5-HIAA、NE、MHPG、DA和HVA含量明显下降(P<0.01);对照组大鼠MHPG与5-HIAA呈正相关(r=0.9576,P<0.05)。模型组大鼠MHPG/5-HIAA比值(2.50±0.69)低于对照组(2.63±0.43),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抑郁大鼠下丘脑内3种神经递质及其代谢产物的浓度明显下降,支持抑郁症5-HT能、NE能和DA能低下假说,同时发现在对照组大鼠下丘脑内5-HT能与NE能系统之间存在着相互关系,而在抑郁症时这种关系发生紊乱。  相似文献   

2.
胃癌5-羟色胺含量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应用荧光生物分析法对35例胃癌、23例食管癌及44例正常人分别进行了血浆及组织5-羟色胺(5-HT)含量的测定.结果表明:胃癌患者血浆及癌组织中5-HT 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及食管癌组;胃癌组织5-HT 含量与其分化成熟程度有关,即高分化癌组明显高于低分化癌组(P<0.05),非癌部位胃粘膜无明显变化.以上结果表明胃癌时癌组织中肠嗜铬细胞(EC 细胞)增生,5-HT 合成释放增加,分化程度较高时明显.我们认为研究癌症时5-HT 的变化有助于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孤立性心房颤动(房颤)患者血小板功能改变,探讨房颤引起血栓前状态的原因。方法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对21例孤立性阵发性房颤(A组)、28例孤立性持续性房颤(B组)患者分别于房颤发作及终止后1周测定外周静脉血浆血小板а颗粒膜蛋白-140(GMP-140)、血栓素B2(TXB2)、6-酮-前列腺素F1α(6-K-PGF1α)浓度,并与27例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伴持续性房颤(C组)、32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D组)及与2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相比较。结果A、B组患者房颤发作时及C组患者GMP-140、TXB2和TXB2/6-K-PGF1α比A组患者房颤终止后1周和D组及对照组明显上升。A组患者血浆GMP-140、TXB2浓度及TXB2/6-K-PGF1α与房颤发作时间呈正相关,而与患者年龄、性别及左心房内径等临床参数无关。结论无论是器质性心脏病房颤还是孤立性房颤,无论是阵发性房颤还是持续性房颤都存在血小板的激活和血管内皮细胞功能损伤。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束缚加悬吊应激对大鼠不同脑区组织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影响。方法束缚加悬吊应激6h后,荧光法测定不同脑区单胺类神经递质去甲肾上腺素(NE)、多巴胺(DA)、5-羟色胺(5-HT)、5-羟吲哚乙酸(5-HIAA)含量。结果与正常组比较,小脑、间脑5-HT、5-HIAA含量明显下降(均P<0.01)),间脑NE含量明显升高(P<0.01);而大脑、脑干NE、DA、5-HT、5-HIAA无明显变化。结论不同脑区对束缚加悬吊应激的反应性不同,间脑5-HT的下降可能与抑郁症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患者合并阵发性房颤的射频消融治疗效果。方法 7例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合并阵发性房颤患者,术前动态心电图诊断为病态窦房结综合征,24小时内有数次停搏及多次阵发房颤发作,其中有5例患者停搏均发生在房颤终止时,2例停搏与房颤发作无明显关联。接受环肺静脉前庭电隔离术。术后动态心电图随访。结果该7例患者,有2例房颤复发,1例再次接受手术并成功,1例拒绝再次手术。动态心电图提示有4例(考虑为快慢综合征)心动过缓明显好转,2例(考虑为慢快综合征)房颤发作明显减少但是心动过缓无改善,接受心脏永久起搏器置入治疗。此7例患者术前与术后1个月最大心率、最小心率、平均心率比较,最小心率、平均心率术后较术前增加,最大心率术后较术前无明显变化。结论快慢型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合并阵发性房颤患者对房颤射频消融治疗效果较好,大部分患者术后心动过缓明显改善,而不需要置入心脏永久起搏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阵发性心房颤动(简称房颤)对窦性心率振荡是否产生影响。方法阵发性房颤来源于动态心电图数据库。对符合24 h内发作的阵发性房颤,且在发作起始前和终止后均有1 h窦性心率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时间RR间期(t-RR)散点图及逆向技术分析并测量房颤发生前1 h及终止后1 h窦性心率Lorenz-RR散点图的短、长轴的长度及面积,并比较清醒和睡眠状态发作下其参数的变化。结果 27例患者入选本研究,其中清醒状态下发作房颤16例[男9例,女7例,年龄(68±9)岁];睡眠状态下发生11例[男9例,女2例,年龄(75±11)岁]。房颤发作前1 h及终止后1 h Lorenz-RR散点图的短轴宽度比较有显著差异[67(48,92) vs 60(40,82);P=0.027]。在清醒状态下,阵发性房颤发生前1 h及终止后1 h Lorenz-RR散点图短轴宽度比较有差异[67(54,88) vs 78(38,84);P0.05],其面积比较亦有差异[24 245(15 888,53 154)ms~2 vs 22 228(11 852,34 793)ms~2;P0.05];而睡眠时则没有差异性(P0.05)。结论阵发性房颤发作改变原有窦性心率振荡幅度,其程度可能与是否清醒状态有关。  相似文献   

7.
冠心病患者血浆单胺类神经递质变化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65例不同类型冠心病急性缺血发作患者、20例冠心病静止型患者和44例健康者血浆5-羟色胺(5-HT)、5-羟吲哚乙酸、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的含量进行测定。结果显示,心肌缺血发作者的这些含量均显著高于冠心病静止型者和正常人(P<0.001)。5-HT在AMI患者中最高,其次为不稳定型心绞痛、稳定型心绞痛者,AMI发病后5-HT即升高,第7天降至冠心病静止型水平,AMI死亡者5-HT水平显著高于生存者。提示5-HT测定有助于了解心肌缺血发作,并能为临床预防和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卵圆孔未闭(PFO)合并偏头痛病人介入封堵术前后偏头痛发作情况和动静脉5-羟色胺(5-HT)含量变化及相关性分析。方法纳入2013年1月—2015年1月在大连市中心医院诊治的偏头痛病人60例(分组:研究组1共30例,均合并PFO;研究组2共30例,均不合并PFO)及正常者30名(对照组)。对研究组1病人进行经颅多普勒发泡试验(c-TCD)及经食道超声心动图(TEE)检查证实合并PFO,对病人行PFO介入封堵术,并对其进行随访。分别于封堵术前及封堵术后3 d、1个月、3个月、6个月及12个月,抽取动脉血及静脉血测定5-HT,并行c-TCD、经胸超声心动图(TTE)声学造影检查术后是否残存心房水平右向左分流,同时行头痛影响测试问卷(HIT-6)评分,观察偏头痛症状是否改善。研究组2每例偏头痛病人及对照组每名健康人均经c-TCD证实不存在PFO,分别抽取动脉血及静脉血测定5-HT。结果研究组1病人封堵治疗后偏头痛症状较术前明显改善(P0.000 1),术后6个月及12个月与术后3 d比较,偏头痛症状改善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封堵术后动脉血5-HT含量比术前明显减少(P0.05);PFO封堵术前后静脉血5-HT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2病人静脉血中5-HT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1静脉血中5-HT含量与对照组接近(P0.05)。结论偏头痛合并PFO病人卵圆孔封堵术后,症状明显改善。动脉血中5-HT含量与偏头痛程度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阵发性心房颤动 (房颤 ,paroxysmalatrialfibrillation ,PAF)能否引起血栓前状态及其原因。方法 用放射免疫学方法对 17例孤立性阵发性房颤患者于房颤发作及终止后 1周测定外周静脉血浆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 140 (GMP140 )、血栓素B2 (TXB2 )、 6 酮 前列腺素F1α(6 K PGF1α)、TXB2 / 6 K PGF1α和心钠素 (ANP)浓度 ,并与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室上速 ,paroxysmalsuperventriculartachycardia,PSVT)患者及健康对照组相比较。结果 PAF患者房颤发作时红细胞压积 (Hct)、TXB2 、TXB2 / 6 K PGF1α、GMP140、ANP比房颤终止后 1周、室上速、正常对照组明显上升。TXB2 、GMP140、ANP浓度及TXB2 / 6 K PGF1α比值与房颤持续时间呈正相关 ,而与年龄、性别及左心房内径无关。结论 PAF患者房颤发作时存在血小板激活和血液浓缩现象  相似文献   

10.
用荧光法测定74例充血性心衰(CHF)患者血浆5-羟色胺(5-HT)、5-羟吲哚乙酸(5-HIAA)、去甲肾上腺素(NE)含量。结果显示,CHF时各项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5-HT值在心功能Ⅳ级>Ⅲ级>Ⅱ级,相互间差异显著。心功能改善后,5-HT、5-HIAA值比NE下降显著。5-HT含量持续并逐渐升高的CHF患者则预后差。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导管射频消融大静脉肌袖电隔离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 (房颤 )早期复发与延迟成功发生率的关系 ,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 阵发性房颤患者在环状标测电极指导下行靶肌袖和 或全部大静脉肌袖的导管射频消融电隔离治疗 ,对于术后一周内经心电图和动态心电图证实的房颤复发病例 ,继续随访其房颤发作情况。结果  131例患者共接受电隔离治疗 15 9次 ,随访 10 4例(79 3% ) ,失访 2 7例。平均随访 112± 37d时无房颤发作 5 9例 (5 6 7% ) ,房颤发作明显减少和持续时间明显缩短 7例 ,总有效率 6 3 5 %。平均随访 380± 2 2 6d时无房颤发作 81例 (77 8% ) ,房颤发作明显减少和持续时间明显缩短 4例 ,总有效率 80 8%。结论 阵发性房颤肌袖电隔离治疗后早期复发并不意味着房颤治疗的失败 ,部分病例 (17 3% )可以发生延迟成功。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研究健康群体和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患者外周血中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含量差异,探讨高碘暴露对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患者机体内单胺类神经递质代谢的影响。方法抽取高碘地区30例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30例体检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血浆中5-羟吲哚乙酸(5-HIAA)、5-羟色胺(5-HT)、血液中多巴胺(DA)含量。结果观察组5-HIAA、5-HT、DA含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HT/5-HIAA比值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HT水平和血浆FT3含量呈正相关性(r=0.878,P=0.001),5-HIAA水平和尿碘浓度(UIC)呈正相关性(r=0.372,P=0.31);在对照组中,5-HT水平与血浆FT3含量呈负相关性(r=-0.728,P=0.013),与尿碘浓度呈负相关性(r=-0.635,P=0.006),与FT4含量呈正相关性(r=0.618,P=0.039)。结论高碘暴露可对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患者机体中单胺类神经递质代谢状态产生重要影响,破坏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正常功能,对患者生命健康构成严重威胁。  相似文献   

13.
对40例老年高血压病(EH)患者、26例中年EH患者、50例健康人的血浆中5-羟色胺(5-HT)、5-羟吲哚乙酸(5-HIAA)、去甲肾上腺素(NE)含量的观察结果发现,老年和中年EH患者5-HT、5-HIAA、NE值均明显高于健康组,老年组5-HT又高于中年组,老年和中年EH患者5-HT与平均动脉压均呈正相关性。5-HT的升高与NE的下降呈负相关性。老年舒张期EH者比单纯收缩期EH者5-HT值升高明显,EH并发冠心病时5-HT增高尤为显著。  相似文献   

14.
阵发性心房颤动肺静脉电隔离术后复发患者的处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阵发性心房颤动 (房颤 )肺静脉电隔离术后复发患者的治疗方案。方法 :4 9例术后复发患者均首先接受为期 3个月的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 ,之后是否行再次房颤消融术取决于以下 2个条件 :①房颤的发作频度和持续时间较术前无变化或减少程度 <5 0 % ;②出现明显药物副作用。结果 :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 3个月后 ,12例 (2 4 .5 % )无房颤发作 ,其中 5例在停药后亦无发作 ;17例 (34.7% )房颤虽仍有发作 ,但发作频率和持续时间较术前明显减少 (>5 0 % ) ;2 0例 (4 0 .8% )具有再次消融术指征 ,其中 5例接受手术 ,术后 2例复发 ,均可通过药物治疗得以控制。结论 :抗心律失常药物为主、再次消融术为辅的治疗方案对于多数肺静脉电学隔离术后复发的阵发性患者具有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麻醉剂氯胺酮(ketamine)对束缚加悬吊应激大鼠脑组织不同脑区单胺类神经递质去甲肾上腺素(NE)、多巴胺(DA)、5-羟色胺(5-HT)含量的影响.方法 3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3组,束缚加悬吊应激对照组(S组),非应激氯胺酮组(k1组),束缚加悬吊应激氯胺酮(10 mg/kg)组(k2组),输液后6 h,断头处死所有大鼠,取脑组织,荧光法测定不同脑区单胺类神经递质NE、DA、5-HT含量.结果 氯胺酮麻醉组脑干、皮质NE明显降低,小脑的NE明显升高;脑干、皮质DA明显升高,小脑的DA无明显变化;而小脑氯胺酮麻醉组5-HT明显降低,脑干和皮质无明显变化.结论 氯胺酮对应激大鼠脑组织不同脑区单胺类神经递质含量有不同的影响,5-HT的降低,NE、DA的升高可能与抑郁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顽固性阵发性房颤伴病窦综合征患者的心电图和动态心电图特点。评估心脏起搏和射频消融心房肺静脉电隔离治疗的结果。方法 5例阵发性房颤患者。年龄62(60.7±6.8)岁。4例有黑朦,1例有晕厥发作史,病史1~5(2.6±1.3)年。全部病例完行心内电生理检查和心房肺(或上腔)静脉电隔离。结果5例患者中,每周均有发作数次的3例,有2例植入DDD心脏起搏器,其中1例系导管射频消融术后1周植入起搏器,另1例系植入起搏器后房颤频繁发作行导管射频消融。动态心电图示房颤终止后的平均窦性停搏时间为5(5.0±1.9)s。心内电生理检查证实与房颤相关的靶静脉为上腔静脉1例,右上肺静脉1例,左上肺静脉2例,有1例未能确定起源点。作射频消融电隔离肺静脉共22根,平均随访3(2.78±1.59)月,无房颤发作。未植入起搏器的3例多次动态心电图复查无窦性停搏发生,24h总心率均在正常范围。结论部分阵发性房颤伴病态窦综合征的患者,导管射频消融电隔离肺静脉后能有效地消除房颤发作,窦房结功能可以恢复。建议对这些患者首先行肺静脉电隔离治疗控制房颤,然后根据自身心率的变化评估心脏起搏治疗的必要。  相似文献   

17.
心房颤动诊断与治疗的进展和展望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是持续性快速心律失常中最常见的一种,但起病时常呈阵发性。据此临床上将之分为3种类型:(1)阵发性房颤。其持续时间<7d,常<48h,自行终止但反复发作。(2)持续性房颤。其持续时间>7d,不自行终止,治疗后转复但反复发作。(3)永久性房颤。其发作不能终止或经治疗短时转复后又复发,以致患者无转复愿望。此外,还有一类称为初发性房颤,其发生时间不明,有或无症状,可复发或不复发。1流行病学2004年报告的我国13个省14个自然人群29079人抽样调查显示房颤的患病率为0·77%(年龄标化后为0·61%);男性为0·9%多于女性的0·7%;80岁以上…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阵发性心房颤动病人血浆脑利钠肽(BNP)含量在房颤发作时的变化,探讨房颤发作与BNP水平的关系。方法:测51例阵发性房颤病人在房颤发作时血浆脑利钠肽的含量,复律后48h复查脑利钠肽。所有病人随访三个月,记录房颤发作次数。根据BNP水平分为两组,比较两组病人房颤次数,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房颤发生时BNP水平高于复律后,BNP水平较高组房颤发生次数较BNP水平较低组为多。结论:阵发性房颤病人中BNP水平在房颤发生时较高,高BNP水平的房颤病人更易房颤复发。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心脏瓣膜病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左心房肌超极化激活环化核苷酸门控通道(HCN)各亚型及其调节受体5-羟色胺4受体(5-HT4-R)基因表达及蛋白表达.方法 86例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窦性心律38例,房颤48例,术中取左心耳组织,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 PCR)和蛋白免疫印记法( western blot)的方法测定HCN通道各亚型及5-HT4-R基因表达和蛋白表达.结果 同窦性心律组相比,房颤组患者心房肌HCN2、HCN4的mRNA表达及蛋白表达水平上调,5-HT4-R mRNA表达及蛋白表达水平下调,HCN1的mRNA表达及蛋白表达在房颤组患者中亦有增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CN2的mRNA表达及蛋白表达与左心房内径呈正相关.5-HT4-R mRNA表达水平下调与左心房内径呈负相关.结论 左心房肌HCN2、HCN4的mRNA表达及蛋白表达上调及5-HT4-RmRNA表达及蛋白表达水平下调可能是瓣膜病房颤患者左心房肌电重构的分子基础之一.  相似文献   

20.
据称5-羟色胺(5-HT)、单胺氧化酶(MAO)和苯酚磺酰转移酶(PST)与偏头痛的发病机理有关。为了阐明偏头痛发作时的5-HT 代谢,并了解有先兆症状的典型偏头痛、无先兆症状的普通型偏头痛及紧张性头痛之间的生化差异,作者进行了研究。病人和方法典型偏头痛10例、普通型偏头痛21例、紧张性头痛9例及健康人9人作为研究对象。全部受试者均于研究前停用所有药物至少12天,均无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