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宫颈癌是女性第三大恶性肿瘤,全世界每年有231 000位妇女死于宫颈癌。英国2002年有1 123位妇女死于该癌症,病死率为3·7/10万,而在发展中国家死亡率高达5/10万~15/10万。宫颈有两种上皮组织,即颈管内的柱状上皮和宫颈阴道部的鳞状上皮,两种类型细胞交接于移行带,绝大多数异常细胞来源于此,是肿瘤易发生部位。宫颈癌可来源于鳞状上皮或宫颈管柱状上皮,最常见是鳞状细胞癌,约占宫颈恶性肿瘤的85%~90%。宫颈癌平均发病年龄为54岁,最常见症状是不规则阴道出血,如月经间期、性交后或绝经后流血,可伴有阴道异常排液。人乳头瘤病毒感染是宫颈癌的最…  相似文献   

2.
正[宫颈病变1](Cervical erosion)又名宫颈糜烂,一般由于宫颈鳞状上皮破损,被柱状上皮外露增生分化包裹鳞状上皮,由于被柱状上皮表观呈红色,被认为是“假性糜烂”。其无传染性,常发生于已婚女士,部分发生于健康女士,主要临床症状为阴道分泌物增多,少量血性白带及性交后出血。相关研究表明[2-4],宫颈病变分为宫颈人乳头瘤病毒(HPV)感  相似文献   

3.
宫颈癌是妇科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系指发生在宫颈阴道部或移行带的鳞状上皮细胞及宫颈管内膜的柱状上皮细胞交界处的恶性肿瘤.放射治疗是宫颈癌的主要治疗手段,适用范围广,各期均可使用,疗效好[1].现将老年宫颈癌患者放疗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4.
宫颈癌的发生是一个多因素、多阶段的渐进过程。目前认为,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正常宫颈鳞状上皮是宫颈癌的始发因素,但是,特异性的HPV感染并不是宫颈癌发生的唯一致病因素。目前认为,浸润癌的发生需要经历一段漫长的宫颈上皮内瘤样变(CIN)过程,根据其组织病理变化分为CINⅠ、CINⅡ和CINⅢ3个级别。大部分CINⅠ病  相似文献   

5.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13):3071-3072
对2012年1月~2014年10月期间在本院妇产科门诊以及妇科体检中心接受宫颈癌筛查的8234例已婚妇女进行宫颈液基细胞学(TCT)与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联合检测,对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查异常、HPV检测阳性者在阴道镜下对患者进行宫颈组织病理学检查,确认病情,以宫颈病理学检查结果为标准。液基细胞学检测结果(LCT)中不典型鳞状细胞、临床意义不明确(ASC-US)妇女85例,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妇女11例,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妇女3例;HPV检测结果为HPV(+)妇女共558例。657例患者宫颈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显示,炎性改变358例,湿疣及宫须上皮内瘤变(CIN)1级208例,CIN2及CIN3级86例,浸润性鳞状细胞癌5例;液基细胞学检查符合率: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为72.7%(8/11),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为66.7%(2/3)。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测阳性结果对宫颈癌的辅助诊断符合率高,具有较大的临床应用价值,阴性结果在宫颈癌及癌前期病变中漏诊率高,与HPV检测法联合使用可以有效提高宫颈癌诊断的准确性,在早期宫颈癌诊查中具有重要意义,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测法与HPV检测法在宫颈癌临床诊查中具有推广应用的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在宫颈脱落细胞中检测不同级别宫颈病变人端粒酶基因(hTERC)的扩增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检测22例正常宫颈脱落细胞、38例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43例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及36例宫颈鳞状细胞癌脱落细胞中hTERC的表达情况.结果 hTERC基因在正常宫颈脱落细胞、LSIL、HSIL及宫颈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55%、23.68%、86.05%和91.67%.各组hTERC基因阳性率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均差异显著(P<0.05);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及宫颈癌组与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组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结论 hTERC基因高表达在宫颈癌发生、发展中可能起重要作用,经细胞学检测hTERC基因有望作为宫颈癌筛查及宫颈病变预后预测的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肺癌抑制因子1(TSLC1)及组氨酸三联体(FHIT)在正常宫颈组织、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及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人乳头瘤病毒(HPV)的关系。方法采用细胞免疫组化法测定35例正常子宫组织、40例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38例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及35例子宫癌组织中TSLC1及FHIT的表达情况。采用HC2基因杂交捕获仪(HC-Ⅱ)检测各组HPV感染情况。结果 HSIL、宫颈癌组织中FHIT、TSLC1阳性表达率显著低于正常宫颈组织及LSIL,而HPV阳性率则高于正常宫颈组织及LSIL(P0.05)。FHIT表达与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TSLC1表达与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在正常宫颈组织、LSIL、HSIL及宫颈癌组织中,FHIT、TSLC1表达与HPV感染呈负相关(P0.05)。结论 FHIT、TSLC1表达缺失发生在HSIL阶段,FHIT、TSLC1表达缺失与HPV感染参与宫颈鳞状上皮细胞内病变、宫颈癌发生、侵袭及转移具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人正常子宫颈移行上皮重症联合免疫缺陷小鼠(SCID鼠)模型建立的可行性及其生物学特性。方法获取正常子宫颈组织的移行带标本,接种于12只SCID鼠皮下,随机分成3组,分别在2、4、6周取出其皮下移植物行HE染色、免疫组化及人乳头瘤病毒(HPV)DNA的检测。结果所有小鼠的移植物均存活,病理证实存在宫颈鳞柱状上皮并具有基底膜结构,上皮细胞免疫组织化学染色ki-67阳性,HPV DNA检测为阴性。结论初步建立了人正常子宫颈移行上皮SCID鼠模型,为进一步研究子宫颈上皮HPV感染致癌变过程提供了理想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蛋白磷酸酶2A的癌性抑制因子(CIP2A)蛋白在宫颈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85例宫颈鳞状细胞癌、48例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102例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及20例正常宫颈组织中CIP2A蛋白表达。并分析CIP2A的表达与临床病理参数等的关系。结果 CIP2A蛋白在正常宫颈及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组织中呈阴性表达,在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和癌组织中呈阳性表达。宫颈癌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IP2A蛋白在宫颈癌中的表达与患者的年龄和肿瘤的大小无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宫颈癌分化程度的降低,CIP2A的阳性率逐渐升高,高分化与低分化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IP2A的表达与临床分期和淋巴结转移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IP2A在宫颈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及宫颈癌组织中呈过表达,而且随着组织学分级和临床分期的进展,表达有逐渐上升的趋势;这种过表达促进癌的发生发展,并且为宫颈癌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新的理论依据及措施。  相似文献   

10.
子宫颈肿瘤分类(2003)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诊断病理学杂志》2005,12(1):78-78,66
上皮肿瘤鳞状肿瘤和前体 鳞状细胞癌 ,非特异型  角化  非角化  基底样  疣状  湿疣性(下转 6 6页上接 78页 )  乳头状  淋巴上皮瘤样  鳞状移行性早期侵袭性 (微浸润 )鳞状细胞癌鳞状上皮内肿瘤 宫颈上皮内肿瘤 (CIN) 3  鳞状细胞原位癌良性鳞状细胞病变 尖锐湿疣 鳞状乳头状瘤 纤维上皮性息肉腺性肿瘤和前体 腺癌  黏液性腺癌   宫颈管内膜   肠型   印戒细胞   微偏离性   绒毛腺性  子宫内膜样腺癌  透明细胞腺癌  浆液性腺癌  中肾腺癌 早期浸润性腺癌 原位腺癌 腺性结构不良 …  相似文献   

11.
宫颈癌又称子宫颈癌,系指发生在宫颈阴道部或移行带的鳞状上皮细胞及宫颈管内膜的柱状上皮细胞交界处的恶性肿瘤,是妇科常见恶性肿瘤之一【1】。其发病率仅次于乳腺癌【2】。近年来,宫颈癌发病率有增高的趋势。发病年龄多在40~60岁【3】。本文针对一例宫颈癌患者,因术后放化疗效果不佳,阴道出血不止,处于癌症晚期,无数临床事实告诉我们,由于宫颈癌晚期不能被治愈,从而使其护理重点与其他癌症患者不同,其护理特点也不尽相同,现将我们的护理体会做一总结。  相似文献   

12.
人乳头瘤病毒基因分型200例检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人乳头瘤病毒(HPV)基因分型诊断在宫颈癌筛查中的应用价值,为宫颈癌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运用膜杂交多重检测技术对宫颈可疑标本进行HPV基因分型诊断,并与组织病理学诊断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580例宫颈可疑标本经HPV基因分型诊断筛查出200例阳性,HPV感染率为34.48%,经组织病理学确诊106例为不同程度宫颈病变,病变率达18.28%。106例不同程度病变宫颈中感染HPV 106例,其中47例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感染HPV,52例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感染HPV,7例宫颈癌感染HPV。结论 HPV感染与宫颈病变密切相关,HPV基因分型诊断在宫颈癌筛查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p16INK4A和Claudin-1在宫颈上皮内瘤变(CIN)进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化二步法,检测正常宫颈、CIN和宫颈癌组织中p16INK4A和Claudin-1蛋白的表达.结果:p16INK4A和Claudin-1蛋白阳性表达率及表达水平在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表达水平及阳性率随疾病由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向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和浸润性鳞状细胞癌(ISCC)进展同步增强.p16INK4A与Claudin-1蛋白表达间无相关性(P>0.05).结论:p16INK4A及Claudin-1与宫颈鳞状上皮的恶性转化相关;联合检测宫颈病变中p16INK4A和Claudin-1的表达,有助于早期诊断CIN和宫颈癌.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绝经后妇女宫颈活检病理为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intraepithelialneoplasia,CIN)Ⅲ级行全子宫切除术,术后病理为宫颈浸润癌的发生率及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9年12月北京市通州区妇幼保健院和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收治的180例绝经后宫颈活检病理诊断为CINⅢ患者。根据全子宫切除术后病理结果,将宫颈浸润癌患者设为研究组(14例),将术后病理未发现宫颈浸润癌患者设为对照组(166例)。计算宫颈浸润癌的发生率,分析术后病理为宫颈浸润癌的相关因素。结果①术后病理升级为宫颈浸润癌14例,总发生率7.78%(14/180);②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产次≥3次、绝经≥5年、宫颈薄层液基细胞学检查(thinprep cytologic test,TCT)提示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及以上、病变累及腺体、病变累及点位数为CINⅢ患者术后病理升级为宫颈癌的危险因素(P<0.05);③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病灶累及腺体、病灶累及点位数≥2点、术前TCT结果为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及以上是绝经后妇女宫颈活检病理CINⅢ,行全子宫切除术后病理升级为宫颈癌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①绝经后妇女,宫颈活检病理为CINⅢ,全子宫切除术后病理证实为宫颈浸润癌的发生率较高;②对于绝经后妇女宫颈活检存在病灶累及腺体、病灶累及点位数≥2点及术前TCT结果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及以上,需要警惕宫颈浸润癌存在;③宫颈活检病理为CINⅢ患者,应尽可能先行宫颈锥切术,以除外宫颈浸润癌。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分析液基薄层细胞学、高危型人类乳头瘤病毒(HPV)、阴道镜下宫颈活检、宫颈LEEP术对宫颈上皮内瘤变的诊断和治疗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行宫颈LEEP术的222例患者,对比分析其液基薄层细胞学、高危型HPV、阴道镜下宫颈活检结果、LEEP术后病理结果。结果 222例TCT中未见上皮内病变或恶性病变60例,意义不明的不典型鳞状细胞72例,不排除高度鳞状上皮内的非典型鳞状细胞24例,鳞状上皮内低度病变27例,鳞状上皮内高度病变39例,阳性检出率为82.0%。高危型HPV中阳性155例,阴性67例,其中16型最常见,共91例,其次为52型32例,51型20例,合并2种或以上混合感染者占20.6%,HPV阳性病例中CIN及宫颈癌检出率为96.1%,HPV阴性病例中CIN及宫颈癌检出率为92.5%。阴道镜下宫颈活检病理结果:慢性宫颈炎11例,CINⅠ79例,CINⅡ42例,CINⅢ71例,宫颈癌19例,合并HPV感染114例,HPV感染率为51.4%。阴道镜下宫颈活检检出率明显高于TCT的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63,P0.05),阴道镜下宫颈活检检出率明显高于高危型HPV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181,P0.05)。LEEP术后病理结果:慢性宫颈炎83例,CINⅠ78例,CINⅡ44例,CINⅢ71例,宫颈癌21例,CIN及宫颈癌检出率为96.4%,阴道镜下宫颈活检病理结果与LEEP术后病理结果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χ~2=0.621,P0.05)。结论 TCT、高危型HPV、阴道镜下宫颈活检可有效提高宫颈上皮内瘤变及宫颈癌的阳性检查率,为宫颈上皮内瘤变及宫颈癌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提供临床依据,LEEP术在诊断宫颈上皮内瘤变的同时也起到治疗作用,提高临床的治疗有效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Wnt-1和β-catenin在宫颈正常鳞状上皮、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和宫颈浸润性鳞状细胞癌(SCC)中的表达及意义,寻找早期诊断SCC的生物学指标.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SP法)检测Wnt-1和β-catenin蛋白在20例宫颈正常鳞状上皮、30例CIN Ⅰ、40例CINⅡ/Ⅲ及40例SCC患者中的表达情况.结果:(1)Wnt-1阳性表达率在宫颈正常鳞状上皮、CIN Ⅰ、CINⅡ/Ⅲ、SCC组织中分别是25.0%、60.0%、82.5%、97.5%,其在4组中的表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40.04,P<0.05);(2)β-catenin异常表达率在宫颈正常鳞状上皮、CIN Ⅰ、CINⅡ/Ⅲ、SCC组织中分别是5.0%、26.7%、57.5%、82.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37.25,P<0.05);(3)两者在SCC中表达的相关性:Wnt-1蛋白的阳性表达和β-catenin蛋白的异常表达有相关性(r=0.33,P<0.05).结论:Wnt-1和β-catenin参与了宫颈鳞状上皮的恶性转化过程,在由CIN发展到宫颈癌的过程中起了促进作用,联合检测这两项指标有助于早期诊断SCC.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检测p16蛋白在正常宫颈、慢性宫颈炎、CIN和宫颈癌中的表达状况及与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为p16蛋白免疫细胞化学应用于筛查CIN和宫颈癌细胞奠定基础.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186例宫颈组织中P16的表达.结果 p16在正常宫颈、慢性宫颈炎、CINⅠ级、CINⅡ-CINⅢ、宫颈癌(鳞癌和腺鳞癌)中的阳性表达率依次增加,其阳性细胞数随病变细胞数增加而增加;p16在上述各组宫颈柱状上皮、间质成纤维细胞、淋巴细胞及相邻的子宫内膜上皮细胞中有一定程度的表达;p16在CINⅡ-CINⅢ级、宫颈癌阳性表达且伴细胞异型性.结论 p16蛋白染色可发现微小宫颈浸润癌;p16蛋白免疫细胞化学结合细胞的异型性可能在液基细胞筛查中有助于诊断来源于鳞状上皮的CIN和宫颈癌(鳞癌和腺鳞癌)细胞.  相似文献   

18.
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测对宫颈癌筛查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荔  张江宇  毛玲芝 《华西医学》2004,19(4):585-587
目的:分析妇女宫颈疾病患病情况,对液基超薄细胞检测及Bethesdas(TBS)细胞学分类法在宫颈癌筛查中的应用价值进行综合评价。方法:对妇科门诊2600例患者行液基超薄细胞检测,采用TBS分类法,按年龄分为6个组,其中205例上皮异常者进行阴道镜检查和活检作病理诊断对照,随访6~18个月。结果:鳞状上皮异常者共409例(15.73%)。其中未明确诊断意义的鳞状细胞(ASCUS)167例,未明确诊断意义的腺细胞(AGUS)2例: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210例,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28例,鳞状细胞癌(SCC)2例。205例上皮异常者行阴道镜下活检。细胞学诊断鳞状上皮内病变(SIL)114例,检出率4.38%,组织病理学检出鳞状上皮内病变(CIN)117例,检出率3.73%。细胞学与组织学诊断符合率为89.21%。结论:宫颈疾病患病年龄趋于年轻化。TCT技术应用于宫颈癌筛查能明显提高宫颈异常细胞检率。TBS报告方法直观、具体,便于临床与细胞学医生之间的沟通;不典型上皮细胞根据个体情况观察4~6个月或进行阴道镜下检查,而HPV阳性者立即行阴道镜下活检。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人乳头瘤病毒(HPV)检测结合病理学检查在宫颈疾病诊治中的应用。方法应用第二代杂交捕获法(HC-Ⅱ)和薄层液基细胞学技术(TCT),对2 426例受检者的宫颈脱落细胞标本同时行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DNA检测和TCT检查,HR-HPV-DNA检测结果为阳性、细胞学检测未确定意义的非典型鳞状细胞(ASCUS)及以上者,均在阴道镜下取病理活检。结果 HPV阳性检出率为30.3%,细胞学检查发现未确定意义的AS-CUS 211例,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85例,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46例。病理学检查证实宫颈上皮内瘤样变(CIN)Ⅰ级136例,CINⅡ级28例,CINⅢ级24例,宫颈鳞状细胞癌6例。HR-HPV在不同宫颈病变中的阳性率分别是:宫颈癌100.0%(6/6),CINⅡ~Ⅲ级94.2%(49/52),CINⅠ级87.5%(119/136)。结论 HR-HPV是诱发宫颈癌及癌前期病变的重要病因学因素,检测HR-HPV感染并结合病理学检查,对宫颈癌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正常的子宫内膜由单层柱状上皮和固有层组成。柱状上皮主要由具有分泌功能的子宫内膜腺上皮细胞构成;固有层的结缔组织细胞称为子宫内膜基质细胞,与网状纤维和基质等成分构成间质[1]。子宫内膜上皮细胞(Endometrial epi-thelial cell,EEC)和子宫内膜基质细胞(Endometrial stro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