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心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康复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将120名冠心病住院患者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只给予临床常规药物治疗,干预组同时进行心理干预,运用自测健康评定量表和西雅图心绞痛调查量表分别于心理干预前及结束时对两组患者进行评定。结果两组患者在实施心理干预前SRHMS评分和SAQ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心理干预后,干预组在自测健康的生理健康(t=2.772,P0.01)、心理健康(t=7.779,P0.01)、社会健康(t=6.403,P0.01)3个维度和总分(t=7.035,P0.01)上的干预前后差值及在心绞痛发作状态(t=4.015,P0.01)、治疗满意度(t=8.774,P0.01)和疾病认识程度(t=6.771,P0.01)3个维度及西雅图总分(t=9.972,P0.01)上的干预前后差值都高于对照组。干预组和对照组的临床疗效差别有统计学意义(χ2=16.536,P0.01)。结论心理干预不仅能够提高冠心病患者自身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而且能够提高冠心病患者的疗效,有效促进其临床康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综合心理干预对抑郁症患者心理行为的影响,为抑郁症的临床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方法抽取浙江省金华市第二医院的197例抑郁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干预组(99例)和对照组(98例),对照组采用单纯抗抑郁药物治疗,干预组在药物治疗基础上增加每周1次共12次的综合心理干预,分别于干预前、干预4周末、干预12周末、1年后随访时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干预前,2组抑郁症患者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自杀态度问卷(QSA)各因子得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4周末,2组患者HAMD总分均低于干预前(P<0.01),干预组HAMD总分[(12.51±1.67)分]低于对照组[(13.44±2.03)分](t=3.50,P<0.01);干预12周末,除对照组SCSQ的积极应对及QSA 的对自杀者家属的态度因子外,对照组和干预组各量表各因子得分与干预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组与对照组各量表各因子得分差异也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1年后随访,除对照组QSA的对自杀者家属的态度因子外,对照组和干预组各量表各因子得分与干预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QSA的对自杀者家属的态度因子外,干预组与对照组各量表各因子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抑郁复发率分别为7.53%(7/93)和19.57%(18/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67,P<0.05);干预组和对照组患者自杀发生率分别为2.15%(2/93)和8.70%(8/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85,P<0.05)。结论抗抑郁药物联合综合心理干预,能更快地控制症状、更有效地改变态度和行为,使复发率、自杀率下降,是理想的治疗模式。 相似文献
3.
4.
目的 探讨心理干预对膀胱肿瘤患者围手术期的心理影响,方法 对76例膀胱肿瘤患者术后采用HAMA对其心理变化进行调查评估,分析其造成焦虑的原因。结果 焦虑的原因有:担心肿瘤致命、因病给家庭造成精神及经济负担、肿瘤复发及扩散、手术的安全及预后。结论 有效的心理干预可消除患者的紧张焦虑情绪,使其顺利度过围手术期,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前:文章主要探究护理干预对放疗科头颈部肿瘤放疗病患生活品质的影响.方法:把某院2020年1月到2020年12月份救治的100个头颈部肿瘤放疗病患当做此次研究的对象,在任意原则的引导下把100个病患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病患的数量是50个.对照组病患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病患实行护理干预,每两组病患的生活品质和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将精神分裂症按住院号末位数单、双号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除采用抗精神病药物常规治疗外给予系统心理干预。对照组只给予药物治疗和一般心理指导,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和社会功能缺陷量表(SDSS)于出院时和出院后半年、1年末进行评价。结果干预前,研究组和对照组各量表总分和因子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各量表总分及因子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半年、1年末随访,研究组服药依从性较好。分别复发2、5例;对照组服药依从性差。分别复发8、15例。结论系统心理干预能有效地提高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心理健康水平,从长远来说。能提高服药依从性。促进社会功能恢复,减少复发。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上肢偏瘫患者康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2例上肢偏瘫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进行常规康复,治疗组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进行心理干预治疗,连续治疗6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指数及抑郁指数积分,以此判断患者偏瘫康复疗效及心理状态。结果治疗组患者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患者抑郁指数积分明显下降(P〈0.01)。结论系统的心理康复治疗可以提高上肢偏瘫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恢复,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心理特点及进行一定的心理干预对其功能康复的影响. [方法]将80例符合脑卒中诊断标准的偏瘫患者按随机原则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神经科常规药物治疗与康复训练,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相应的心理干预.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与Barthel指数评价对两组患者的心理健康水平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进行评估. [结果]治疗组SCI-90)与Barthel指数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两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治疗后(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SCL-9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脑卒中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及时适当的心理干预可提高功能康复的效果,降低致残率,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9.
彭艳 《今日健康(家庭版)》2014,(6):290-291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住院精神分裂症病人康复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3年6月在湖南省脑科医院住院的精神病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二组:对照组按常规治疗护理,包括:给药护理、生活护理、安全护理、症状护理、一般健康教育等。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干预.结果:心理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服药依从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社会功能各因子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心理护理干预可以提高住院精神分裂症病人服药依从性和社会功能,值得精神科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青少年正畸患者合作行为的影响。方法对30例青少年患者在正畸治疗的同时辅助以心理干预,对其合作程度及疗程与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30例患者在口腔卫生状况、按时复诊情况、托槽脱落情况三个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1),疗程明显缩短(P〈0.05)。结论青少年患者在正畸治疗的同时辅助以心理干预是切实可行的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行为干预、心理干预对子宫切除术后患者康复进程的作用.方法 选择2005年2月至2008年8月在旬阳县中医院妇科确诊为子宫肌瘤并接受子宫切除手术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观察组的干预措施为有系统、有计划、有针对性的心理指导和早期康复训练,分别于手术后5~7天、出院后1个月、2个月时访视患者并填写问卷.结果 全子宫切除术后部分患者存在卵巢功能减退症状以及排泄功能紊乱症状.两组患者出院后1个月和2个月时,除潮热汗出症状外,观察组患者伤口疼痛、疲乏、烦躁、便秘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1个月时:χ2值分别为4.528、4.266、6.373、5.165,均P<0.05;2个月时:χ2值分别为4.588、4.013、5.230、3.914,均P<0.05).结论 行为、心理干预可以提高患者自我保健的知识和技能,改善心理状况,从而加速患者术后的康复进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集体心理干预对恢复期抑郁症患者的康复作用。方法将60例恢复期住院抑郁症患者随机分成2组,对其中的30例进行集体心理干预(干预组)并与对照组(未干预)比较。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和护士观察量表(NOSIE)于干预前和干预后2个月进行量表评定。结果干预组在干预后2个月与未干预组比较,HAMD总分和NOSIE中的各因子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集体心理干预对恢复期抑郁症患者有较好的疗效,有助于患者心理社会功能的全面康复。 相似文献
13.
心理干预对子宫切除术病人康复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缓解因手术而产生的焦虑以及其对身体恢复的影响 ,我们手术室设计了一套心理干预的内容于手术前应用于子宫全切术及次全切除术的病人 ,并观察其对生理、心理及术后恢复的影响 ,并与一般病房护士术前心理干预对比观察 ,现报告如下。对象与方法1 对象 随机选择子宫切除术病人各 4 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分别接受手术室护士和所在病房护士的心理护理。两组病人的一般资料经t检验无统计差异。2 方法2 1 两组病人均于手术前一天由高年资主管护师对病人进行心理干预。开始之前采用Zung氏焦虑自评量表 (SAS) [1 ]测量病人的焦虑值作为…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在颈内静脉插管过程中应用心理行为干预对患者的影响。方法 64例经颈内静脉插管进行血液透析的患者,随机分设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在操作过程中对照组只进行常规护理和指导。干预组在实施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心理行为的干预。制定出心理行为干预的目标、实施有效的心理干预。干预内容包括认知干预,心理干预及行为干预。完成后对2组患者进行比较。结果干预组与对照组插管成功率分别为90.62%和31.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3.70,P0.01)。干预组有效应对插管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的能力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22,P0.01)。结论有效的心理行为干预使患者对插管有了正确的认识,强化了遵医行为,减轻了患者插管过程中的紧张心理,提高了患者对插管所致不适的应对能力,减少了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了对医护人员的满意度及一次性插管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心理社会及家庭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将160例出院精神分裂症病人随即分成干预组80例和对照组80倒。干预组接受系统的集体及个别心理社会家庭方面的干预,同时合并药物维持治疗。在研究开始后的3个月、1a、2a末,对两组患者分别用社会功能评定量表(DAS)、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分进行比较,研究结束时统计两组的复发例数。结果此两组DAS和PANSS评分3个月时无统计学意义,1a末时有统计学意义(P〈0.05)。2a末有统计学意义(P〈0.01),2a内复发例数,干预组12例,对照组34例,两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心理社会及家庭干预对精神分裂症病人精神症状的好转、社会功能的恢复和复发率的降低具有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16.
鲁绪英 《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02,16(11):51-51
妊娠、分娩是妇女生活中的重要阶段,由于计划生育的国情,产妇多为初产妇,缺乏对分娩的直接体验,因惧怕疼痛及担心胎儿的性别、健康等问题而在分娩期呈现明显的心理负担,在影响分娩的众多因素中,产妇的心理状态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故减少因心理因素造成的难产,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研究采用焦虑自评量表,分别测评临产孕妇及同期孕20周以下孕妇以比较两者心理状态;将临产孕妇随机分为A组(心理干预+常规产科处理)及B组(仅行常规产科处理)观察心理干预对产程及出血量的影响,以探讨心理疗法对分娩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心理行为干预对急诊经皮冠状动脉内成形(PTCA)及支架术后病人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将急性心肌梗死(AMI)急诊PTCA及支架置入术成功的85例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45和对照组40例,都进行常规治疗与护理,观察组同时给予心理行为干预。结果:观察半年,比较观察组病人的焦虑、抑郁(SAS、SDS)评分与干预前及对照组都显著下降;病人遵医行为、戒烟率及工作恢复率都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0.01)。结论:心理行为干预能显著改善急诊PTCA及支架术后病人的心理状态,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心理行为干预措施对尿毒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1年5月-2013年5月我院肾内科收治的尿毒症患者8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对照患者入院后给予血液透析治疗加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干预措施.采用MOSSF-36生活量表评估.结果 两组患者护理后各项指标评分均有提高,实验组生理机能、情感职能、一般健康状况三项指标评分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心理行为干预措施可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提高生活满意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和研究心理干预对脑卒中后抑郁的发生、发展和疾病康复的关系。方法选择3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经心理干预,与对照组30例患者(未经心理干预)对照研究,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对结果进行评定。结果心理干预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脑卒中后抑郁是多种因素造成的,心理干预可明显降低脑卒中后抑郁的发生,促进卒中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20.
《社区医学杂志》2016,(8)
目的探讨睡眠行为干预对恢复期住院康复脑卒中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2月—2015年5月收治的78例存在睡眠障碍的住院康复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9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康复治疗、常规护理及安眠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配合采用睡眠行为干预治疗,两组均干预4周。记录并比较两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上肢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ugl-Meyer assessment scale,FMA)、Barthel指数(Barthel index,BI)得分情况。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入院4周末,观察组PSQI得分为(10.29±2.17)分,低于对照组的(13.11±2.3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4周末,观察组FMA、BI分别为(74.76±17.45)分、(68.91±13.35),均高于对照组的(61.08±15.57)分、(52.41±16.9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采用睡眠行为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睡眠障碍,提高恢复期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效果。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