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研究双向可调式椎板掌开压缩固定器,并观察其治疗颈椎脱位及不稳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无磁性医用钛金属加工制作成双向可调式椎板掌开压缩固定器,治疗寰枢椎脱位4例及下颈椎脱位7例。其中压缩复位8例,撑开固定2例,压缩-撑开并用1例,术后定期X线检查,观察手术椎节的稳定性和复位及骨融合情况。结果:随访6个月-3年,平均15个月,X线平片显示,双向可调式椎板掌开压缩固定器复位和固定性能良好,骨性融合时间3-4个月,除1例固定脱钩外,无其他并发症。结论:双向可调式椎板掌开压缩固定器操作简便,复位和固定可靠,适用于颈椎后路复位及椎板间固定。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无脊髓损伤下颈椎脱位的手术方法选择及疗效.方法 分析总结2004年1月-2009年6月手术治疗的无脊髓损伤下颈椎脱位患者11例.根据Allen分类均为牵开屈曲型损伤,其中Ⅰ度脱位7例,Ⅱ度脱位1例,Ⅲ度脱位3例.陈旧性脱位8例,新鲜脱位3例,均为单纯颈椎外伤,不合并其他脏器损伤.单纯前路复位内固定椎间植骨融合7例,前后路联合复位内固定植骨融合4例.术后随访观察临床疗效.结果 11例患者手术经过顺利,术前11例Frankel分级E级,术后11例Frankel分级E级.X线片示11例患者均恢复颈椎正常序列和曲度.随访3~31个月未出现脊髓损伤症状及再脱位.术后3.5~5.5个月(平均4.3个月)达植骨融合.结论 合并关节突交锁的下颈椎脱位宜Ⅰ期行前后路联合复位内固定,无关节突交锁者可单纯前路复位椎间植骨融合.复位及内固定植骨融合术是治疗无脊髓损伤型下颈椎脱位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估寰枢椎后路三种组合固定技术治疗C1~2不稳的临床疗效和应用价值.方法 2002年8月至2008年3月,采用不同方法治疗寰枢关节不稳68例.(1)采用寰枢椎后路椎弓根螺钉技术治疗32例,其中AndersonⅡ型齿状突骨折20例(陈旧骨折7例,新鲜骨折13例),Ⅲ型新鲜齿状突骨折6例,寰椎横韧带断裂4例,先天性游离齿突并寰枢椎不稳2例;(2)采用经寰椎后弓椎弓根螺钉联合枢椎椎板螺钉固定治疗20例,其中AndersonⅡ型齿状突骨折伴寰枢关节向后脱位8例,向前脱位4例,齿状突骨折不愈合2例,Ⅲ型齿状突骨折伴寰枢关节不稳3例,寰枢关节前脱位伴横韧带断裂3例;(3)对16例创伤性寰枢椎不稳经牵引已达复位的可复型及经口前路松解后牵引复位的难复型寰枢椎脱位患者,采用经颈后路Apofix椎板夹和C1~2关节突螺钉内固定联合自体髂骨植骨治疗.结果 (1)采用寰枢椎后路椎弓根螺钉技术治疗32例患者共置入寰枢椎椎弓根螺钉120枚,其中有3例在置入寰椎椎弓根螺钉时,因后弓细小发生破裂,改用寰椎侧块固定.术中无一例发生脊髓和椎动脉损伤.术后CT显示2例一侧枢椎椎弓根螺钉部分进入椎动脉孔,另1例枢椎螺钉偏内致椎弓根内侧皮质破裂,均无症状,未发现与螺钉有关的神经血管损伤并发症.32例患者均获随访6~42个月,平均26个月.术后JOA评分13.2~16.8分,平均14.8分.无内固定松动或断钉现象,均已达到骨性融合.(2)采用寰椎经后弓椎弓根螺钉联合枢椎椎板螺钉固定治疗20例患者共置入枢椎椎板螺钉32枚,枢椎椎板螺钉位于椎板中,无偏斜.术中无一例发生脊髓和椎动脉损伤.20例随访6~14个月,平均11.2个月.术后X线片未见明显颈椎不稳、无内固定松动或断钉现象,均获得了良好的骨性愈合.(3)16例难复型寰枢椎脱位患者症状均有所改善,无神经症状加重表现.无神经血管损伤等并发症发生.16例随访8~26个月,平均16个月,所有患者在3~6个月均获得骨性融合.术后脊髓功能改善优5例,良8例,有效2例,无变化1例,无加重患者.内置物无松动、断裂.结论 寰枢椎后路三种组合固定技术是治疗上颈椎疾患的有效方法,具有固定牢固、固定节段短和三维固定的优点,在临床应用可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组合固定.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后路寰枢椎固定融合治疗陈旧性寰枢椎损伤继发寰枢椎脱位的临床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3月-2012年3月采用寰枢椎后路固定融合术治疗的陈旧性寰枢椎损伤继发寰枢椎脱位患者16例,其中男14例,女2例.受伤至手术时间3~36个月,平均10.5个月.其中采用寰枢椎后路椎弓根钉板系统治疗13例,包括陈旧性齿状突骨折10例,陈旧性创伤性寰椎横韧带断裂合并寰枢椎脱位3例.采用经寰椎后弓椎弓根钉板联合枢椎椎板螺钉固定治疗3例,均为陈旧性齿突骨折合并寰枢关节脱位.全部患者在复位固定的同时行椎板间自体骨植骨.比较术前、术后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变化,术后随访X线片及CT,观察寰枢椎复位及融合情况. 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9 ~18个月,平均13个月.全组患者无一例发生脊髓或椎动脉损伤.复查CT显示2例一侧枢椎椎弓根螺钉部分进入横突孔,但无神经或血管损伤并发症,临床症状得到不同程度改善.术后JOA评分13 ~16分,平均14.8分,术前、术后JOA评分改善率为71% ~92%,平均82%.复查X线片、CT显示骨性融合好,未见寰枢椎失稳或复位丢失征象,固定螺钉位置良好,无松动或断钉发生. 结论 后路寰枢椎固定融合可有效重建寰枢椎稳定性,并能改善脊髓神经功能,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经寰枢椎椎弓根钉板固定融合治疗寰枢椎骨折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2例上颈椎伤病患者进行后路经寰枢椎椎弓根钉板系统复位内固定,置入88枚寰枢椎椎弓根钉,在寰椎后弓及枢椎椎板间植骨融合,使寰枢椎复合体得到稳定。结果 2例术后出现枕大神经痛,经对症治疗1个月后痊愈;2例螺钉穿破寰椎左侧椎弓根外侧壁,未发现脊髓、椎动脉损伤。22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5个月~6年,均获得骨性融合,未发现钉板断裂。所有患者X线片示寰椎完全复位,枢椎齿状突骨折处复位良好。CT片示螺钉与椎动脉及脊髓位置关系良好。结论寰枢椎椎弓根螺钉结合钉板系统固定治疗上颈椎伤病,能显著增强寰枢椎间生物力学稳定性,植骨融合率高。  相似文献   

6.
后路钉棒系统术中复位内固定治疗寰枢椎脱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分析后路钉棒系统术中复位内固定治疗在寰枢椎脱位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2007年1月-2009年5月治疗的寰枢椎脱位患者27例,男18例,女9例;年龄13~51岁,平均31岁.其中,陈旧性齿状突骨折11例,齿状突游离小骨5例,寰椎横韧带断裂7例,类风湿性寰枢椎脱位4例.所有患者术前均难以获得良好复位,寰齿间距(atlantodens interval,ADI)8~15 mm,平均11mm.术中采用后路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固定,利用弯棒提拉进行复位,并行椎板间植骨.治疗前按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A)分级:B级8例,C级15例,D级4例.结果 随访时间6~24个月,平均13个月.所有患者枕颈部症状得到改善,均获得骨性融合.术后ADI为2~4 mm,平均2.8 mm.术后ASIA脊髓神经功能分级:C级4例,D级12例,E级11例.无椎动脉及脊髓神经损伤患者.无内固定脱落、断裂、退钉等并发症.结论 后路钉棒系统能够对寰枢椎脱位进行有效的术中复位,具有操作简单、并发症少、疗效确切的优点.  相似文献   

7.
Ⅰ期前后路手术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伴关节突绞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对高能量损伤致下颈椎骨折脱位伴小关节突绞锁的患者Ⅰ期实施前后联合入路手术,探讨该方法的可行性及其疗效。方法 对28例颈椎骨折脱位伴小关节突绞锁实施手术。手术分两步进行,第一步先行后路小关节突部分切除,撬拨复位,后路钉棒系统或棘突间双股“8”字钢丝内固定,髂骨植骨融合术;第二步前路椎间减压自体髂骨块移植或钛网加自体骨颗粒移植,Orion带锁钢板固定。结果 术后经3~36个月随访,X线片显示28例颈椎骨折脱位均全部复位,恢复了颈椎椎体的正常序列及生理弧度,术后6个月后植骨全部融合,无钢丝、钛板、螺钉断裂及松动。28例中有10例恢复良好,14例生活自理。C级以下平均离床活动时间为2~5天,4例肌力同术前相比无明显变化。结论 对严重下颈椎骨折脱位伴小关节突绞锁患者行Ⅰ期前后联合手术是可行的,具有容易复位、稳定性好、植骨易融合、便于术后护理和功能康复等优点。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自制后路寰椎多轴钉板治疗不稳定寰椎骨折的远期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2011年1月至2013年4月西安交通大学附属红会医院收治的20例不稳定寰椎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 其中男14例, 女6例;年龄23~60岁[(42.7±8.6)岁]。患者均采用自制后路寰椎多轴钉板内固定治疗。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3 d通过颈椎CT扫描观察骨折复位情况;术后9个月通过颈椎正侧位X线片及CT扫描观察骨折愈合情况;术后1、2年及末次随访时采用Frankel分级评估有无迟发性脊髓损伤;比较术前, 术后3个月、1年、2年及末次随访时颈椎视觉模拟评分(VAS);比较术后3个月、1年、2年及末次随访时颈椎轴向旋转活动度和屈伸活动度;观察术中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患者均获随访121~148个月[(135.0±6.8)个月]。手术时间为68~122 min[(86.0±14.1)min], 术中出血量为90~400 ml[(120.0±67.9)ml]。术后3 d颈椎CT扫描示骨折复位均满意。术后9个月骨折均骨性愈合。术后1、2年及末次随访时, 无迟发性脊髓损伤出现, Frankel分级...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下颈椎骨折脱位手术入路的选择和手术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近年收治的68例下颈椎骨折脱位患者临床资料.患者入院前后均行CT、MRI及X线片检查.行前路手术54例,后路手术10例,前后联合入路手术4例.观察手术前后神经功能恢复、脱位纠正、椎体高度恢复、植骨融合等情况,评估手术疗效. 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随访,时间6 ~ 36个月,平均21个月.所有患者术后神经功能障碍无加重.除5例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A)分级A级患者神经功能无任何恢复,其余患者ASIA分级均有1~2级提高.所有患者脱位均复位、椎体高度恢复.椎间植骨均融合,平均融合时间为12周.术后复查X线片示内固定位置可,螺钉无松动、脱落,无植骨块松动、脱出. 结论 对于下颈椎骨折脱位,应根据骨折脱位类型与脊髓受压部位和程度采用不同的手术入路治疗.前路手术较单纯后路或前后路联合手术具备更宽的适应证,手术时间短、出血少,能有效行神经减压,恢复颈椎生理曲度,术后颈椎可获得即刻稳定,利于患者早日康复锻炼,应为下颈椎骨折脱位治疗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经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Jefferson骨折合并寰枢椎不稳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06年1月-2009年12月采用经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的Jefferson骨折合并寰枢椎不稳患者11例,其中男8例,女3例;年龄20~52岁,平均36岁.新鲜骨折8例,陈旧性骨折3例,合并齿状突骨折3例.术前无四肢神经症状,表现为头部旋转活动受限、枕颈部疼痛,术前均行X线片、CT及三维重建、MRI等影像学检查及颅骨牵引术.在全身麻醉下行后路经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寰枢椎之间未植骨融合.结果 寰枢椎脱位患者完全复位,术后第3天在颈托保护下离床活动,术中无椎动脉、脊髓及神经根损伤发生,有1例发生静脉丛损伤出血,经用止血纱布填塞止血.随访6~24个月,平均15个月.结果显示骨折均骨性愈合,螺钉位置良好,无松动、断裂;7例患者术后15个月后取出内固定,颈椎旋转活动度轻度受限,旋转范围90°~135°,平均115°,屈伸活动无明显受限.结论 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Jefferson骨折合并寰枢椎不稳,具有操作简便、固定节段短、固定牢靠、骨愈合率高的特点.  相似文献   

11.
寰枢椎骨折与脱位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25,自引:2,他引:25  
目的提高上颈椎骨折与脱位的诊断和手术治疗水平。方法自1987年1月~1997年1月10年间共收治颈椎骨折或骨折脱位162例,上位颈椎损伤36例,占颈椎损伤病例的22.2%。其中枕寰关节脱位1例,寰椎横韧带损伤3例,寰椎骨折3例,齿状突骨折或合并寰枢椎脱位26例,Hangman骨折3例。交通事故伤30例,高处坠落伤6例。临床均有颈部疼痛、活动受限。有不同程度神经受压症状与体征者25例。根据损伤类型,分别采用枕颈框架植骨融合术,Brook-Jenkin寰枢椎融合术,齿状突直接加压螺钉内固定术,前路椎体双螺钉固定术。所有病例,术前首先行头颈部双向牵引复位。结果36例病人随访6~96个月,平均48个月,X线显示所有病人术后上颈椎稳定性可靠,脊髓受压症状与体征消失。结论早期诊断、正确处理是获得良好预后的关键,直接内固定,能保持解剖复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一期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陈旧性下颈椎骨折脱位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16例陈旧性下颈椎骨折脱位患者,术前采用颅骨牵引,先行后路小关节突松解复位,棘突间自体髂骨植骨钢丝固定手术,完成后更换体位,实施前路椎间盘摘除或椎体次全切椎管减压椎间植骨前路锁定钢板系统固定术,对所有患者术前、后及随访复查时进行JOA评分。结果15例获得完全复位,1例未复位,复位率90.1%。除1例JOA评分术后下降外,其余均有所改善,无术中、后并发症,随访6个月~1.5年、平均12.1个月,未见内固定失败,植骨均融合。结论同期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下颈椎陈旧骨折脱位是一种较好的手术方法,具有复位率高,椎管减压彻底,颈椎术后获得即刻稳定,内固定牢固,融合率高等优点。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后路椎体切除减压椎间植骨融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严重胸腰椎旋转骨折脱位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 2007年10月-2008年7月采用后正中切口、后路经椎弓根行椎体切除减压、椎体间植骨、长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严重胸腰椎旋转骨折脱位(AO分类C型损伤)患者9例,其中男8例,女1例;年龄23~54岁.全部患者伤椎累及T_(11)~L_2.AO分类:C1型压缩骨折伴旋转侧方移位3例,C2型牵张性损伤伴旋转脱位5例,C3型旋转剪切骨折脱位1例.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A级3例,B级1例,C级4例,D级1例.术后随访骨折脱位复位、植骨愈合和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9例患者全部完成手术,手术时间3.5~5.8 h,平均4.4 h.术中出血1 200~3 500 ml,平均1 800 ml.术后X线片示骨折脱位完全复位,植骨位置良好.3例Frankel A级无恢复,1例B级患者恢复到C级,4例C级患者有3例恢复到D级.随访9例患者植骨而见骨性愈合,未发生内固定或植骨材料松动、移位或断裂.结论 胸腰椎旋转骨折脱位对减压、复位、融合和固定的要求很高,后路椎体切除减压椎间植骨融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能从单一入路同时完成上述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下颈椎骨折脱位伴关节突交锁的手术方式选择.方法 对68例下颈椎骨折脱位合并关节突交锁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单侧小关节脱位33例,双侧小关节脱位35例.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A)评分:A级5例,B级11例,C级9例,D级10例.所有患者均于术前行颅骨牵引,关节突交锁复位的则行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否则行后路切开撬拨复位或关节突切除复位固定、前路植骨融合内固定术.结果 术中均无大血管、气管、食管、脊髓意外损伤.平均随访41.5个月,所有患者均复位良好,颈椎椎间高度和生理曲度维持良好,术后6个月后植骨全部融合,无钢板螺钉并发症.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术后神经功能均有一定恢复.结论 手术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并关节突交锁疗效确切,根据损伤的具体类型采用适合的手术方式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用整块自体脊柱棘突修整成短“T”形后椎间植入加内固定治疗腰椎滑脱与不稳症的临床疗效。方法:2005—04~2008—04,采用后路棘突椎间隙植骨融合及内固定治疗68例腰椎滑脱与椎体不稳症,观察其疗效。结果:滑脱椎体完全复位,所有椎间隙高度恢复正常。随访12~24个月,平均14个月,临床疗效评价:优52例,良15例,可1例。X线动态观察:全部病例均于术后3~4个月融合,无手术撑开的椎间隙高度回落丢失与再滑脱。结论:后路自体棘突椎间植骨加内固定治疗腰椎滑脱与不稳,能有效恢复和维持椎间隙高度,椎间融合速度快,融合率高,避免了用髂骨、异体骨或椎间融合器等带来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16.
颈椎侧块钢板固定术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探讨颈椎侧块钢板固定术在下颈椎骨折脱位的临床应用。方法2001年2月-2003年6月,应用颈椎侧块钢板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21例,根据骨折脱位情况进行术中减压、复位,选择颈椎侧块钢板螺钉技术,采用侧块中点内下1~2mm为进钉点,矢状面与关节面平行(45°),冠状面向外25°~30°。选取合适螺钉进行固定。结果21例均获随访6个月~2年9个月,平均13个月。术后在颈围保护下4~7d坐起,无脊髓损伤或C级以下脊髓损伤病例,离床活动时间4~14d,平均7d。术后4~6个月均获得良好骨性融合。16例脊髓损伤患者按美国脊柱脊髓损伤学会(ASIA)分级平均提高1级。3例神经根损伤术后神经功能完全恢复。术中无血管、神经系统损伤,1例复位不完全,2例(共2枚)螺钉松动。结论颈椎侧块钢板内固定术具有适应范围广、操作简单安全、固定牢固等优点,是颈后路固定的一种有效、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新型头环石膏固定器在颈椎结核治疗中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用本法治疗6例伴有后突畸形的颈椎结核,结果:经临床观察和随访,疗效满意,伴有神经症状的2例获得完全恢复,应用头环石膏背心固定器中,无神经损伤加重的病例。结论:根据临床需要,该器械可行压缩、撑开、成角和中位固定。该因定器是颈椎外科中有很有效的一种外固定方法,具有操作简单,固定牢固和易于调整的优点,适宜治疗伴有后突畸形的颈椎结核。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过伸性颈髓损伤合并颈椎间盘撕裂伤的诊断和前路手术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7例过伸性颈髓损伤合并颈椎间盘撕裂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年龄分布、临床表现、X线和MRI表现、术中椎问盘损伤情况进行分析.均采用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椎体间植骨和内固定术,依据术前、术后Frankel分级情况,ASIA运动功能评分(AMS)和改善率评价治疗效果. 结果 所有患者MRI、X线片均提示不同的病理改变,以椎前阴影增宽、椎前间隙增宽、椎间盘突出、脊髓压迫及水肿为突出特点.除1例Frankel A级患者神经功能无明显恢复外,其余患者术后均有1~3个等级的恢复.随访9~32个月,平均17.5个月.与入院时相比,术后2个月和末次随访时AMS明显增高,运动功能恢复率分别为44.9%和6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未见内置物松动、脱落或断裂等并发症,固定节段均获得骨件融合. 结论 MRI和X线检查是过伸性颈椎损伤合并椎间盘撕裂伤的重要诊断手段,一旦诊断明确应行颈椎前路手术治疗,可获得较理想的脊髓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9.
目的讨论寰枢椎椎弓根螺钉治疗寰枢椎不稳及脱位的手术指征、技术特点及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寰枢椎椎弓根螺钉植入治疗30例寰枢椎不稳及脱位患者,其中男性22例,女性8例;平均43.5岁,病程1周~16年。30例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颈部疼痛、活动受限等症状;22例伴不同程度四肢感觉和运动障碍;4例先天性游离齿状突、8例齿状突陈旧性骨折及7例横韧带断裂的患者行后路植骨。结果所有患者未出现脊髓或椎动脉损伤、无断钉等严重并发症,术后伤口无感染,X线检查提示寰枢椎的解剖关系得到恢复。术后3个月神经功能获得不同程度的改善;术后6~18个月,X线及三维CT提示:获得骨性融合;随访中,螺钉未出现松动、断裂,位置满意。结论在对寰枢椎不稳及脱位的治疗上,寰枢椎椎弓根螺钉技术能有效重建寰枢椎的稳定性,提高融合率,是一种值得推广、安全可靠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