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术后肠麻痹几乎发生于所有腹部手术之后,以胃肠功能抑制为主要特点,临床表现为恶心、呕吐、腹胀、腹痛、排便障碍及饮食不耐等不适症状。术后肠麻痹不仅增加患者的痛苦还会增加医疗负担。因此,对于如何促进其胃肠功能恢复正常是医学界目前面临的一个热点问题。临床上用于治疗腹部手术后胃肠运动功能障碍的方法大致可以分为药理学方法和非药理学方法,前者是指使用各种药物促进动力的恢复,如:促动力剂、阿片肽拮抗剂、胃饥饿素激动剂等,但由于药物的不良反应、临床试验结果具有争议性等因素使其在临床应用有限;后者主要包括腹腔镜的使用和快速通道的建立。  相似文献   

2.
腹部手术患者,术后常出现腹胀、顽固性呢逆等临床症状。我们采用相应药物选择相关穴位进行穴位封闭治疗,取得良好的效果。1新斯的明足三里穴位封闭治疗术后腹胀腹胀多因腹部手术后胃肠蠕动受抑制,使存留或咽下的空气滞留在胃肠道内而引起。不仅影响患者的睡眠和进食,增加患者痛苦,也不利于胃肠吻合口、腹壁切口的愈合,严重腹胀还可使隔肌上升,呼吸运动受限引起呼吸困难,放需及时处理。祖国医学有针灸治疗腹痛、腹胀的方法,足三里穴位专司腹部诸症,主治胃痛、腹胀、泄泻等,放素有“肚腹三里留”之说。新斯的明具有兴奋平滑肌、促…  相似文献   

3.
陈志颜  王英杰  段公 《河北中医》2012,34(12):1792-1793
手术为现代外科、妇科的常用治疗手段,术后早期胃肠功能紊乱也是腹部术后常见并发症,不仅出现在胃肠手术后,在腹部非胃肠手术后也很常见。术后早期胃肠功能紊乱是指患者术后早期(一般指术后2周)出现的腹胀、腹痛、不排气排便等一系列胃肠症状。病变部位在胃肠,病因包括术中腹腔内的暴露及操作、血液刺激、腹壁的损  相似文献   

4.
胃肠功能紊乱是腹部手术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严重者会引起肠梗阻等并发症,这些并发症极容易影响患者的康复。中医经常通过艾灸来促进腹部术后胃肠功能的康复,因为艾灸的热力和药物作用可以通过体内的经络传导,起到调和气血、疏通经络的作用,对术后的胃肠功能恢复有促进作用。目前临床上多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来促进术后的胃肠康复,但是在艾灸方面还存在一些分歧。该综述针对穴位艾灸促进腹部术后胃肠功能康复的研究进展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5.
促进腹部手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中医药治疗概况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叶蓓 《河北中医》2004,26(12):951-953
腹部术后由于麻醉、腹膜刺激、术中操作对胃肠的牵拉、术后腹腔内少量渗血渗液及手术本身的创伤、水电解质失衡、胃肠激素调节紊乱都不同程度抑制了胃肠功能,导致胃肠蠕动减弱和消失,临床表现为肠鸣音消失、腹胀、矢气不通等。常规等肛门排气后进食,加以术前禁食时间较长,小肠黏膜屏障萎缩,进食后纳差,且在禁食期间易引起细菌移位,易发生感染,增加并发症如肠麻痹、肠梗阻和肠粘连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正腹部手术后常常出现胃肠功能紊乱的情况。由于术前准备,麻醉时间、方式、用药、程度,手术术式、部位、创伤程度,术后应激及全身状况等因素的影响,导致神经调节失衡,胃肠激素分泌紊乱,胃肠功能受到抑制,胃肠蠕动缺乏协调性,从而表现为腹胀、腹痛,肠鸣音减弱或消失,肛门停止排气、排便,恶心、呕吐等胃肠功能障碍症状,甚至引起肠梗阻、肠粘连等相关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术后康复[1-2]。因此,腹部术后加快胃肠功能恢复,不仅有助于患者尽早恢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腹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病因、临床特点及处理方法。方法对30例腹部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手术治疗4例,术后症状完全缓解2例,再次出现肠梗阻1例,术后并发肠瘘1例;保守治疗26例,均经胃肠减压、应用生长抑素、糖皮质激素及全胃肠外营养支持等治疗后完全缓解,平均住院时间11.3 d。结论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好发于腹腔污染重或创伤大的腹部手术,是由于腹部手术创伤或腹腔内炎症等原因导致肠壁水肿和渗出,形成一种机械性与动力性同时存在的肠梗阻,多发生于术后1~2周,临床上有典型的肠梗阻症状和体征,但很少发生肠绞窄坏死,应采取保守治疗,再次手术并发症多,疗效差,要特别慎重,保守治疗应重视生长抑素的应用。  相似文献   

8.
《光明中医》2021,36(3)
目的 探讨中药热敷联合预见性护理对腹部手术患者胃肠症状及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9月—2019年9月收治的95例腹部手术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参与研究的对象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给予2组患者术后基础护理和预见性护理方案,研究组在此基础上于术后第2天增加中药热敷治疗,2组患者均连续护理7 d。护理结束后分别对2组患者腹胀、恶心呕吐、肠鸣音程度进行分级评分,记录并对比2组患者首次肛门排气时间和首次排便时间。结果 护理后研究组患者腹胀、恶心呕吐、肠鸣音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 05);护理后研究组患者首次肛门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 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中药热敷联合预见性护理对腹部手术患者改善胃肠症状疗效较好,可有效促进患者胃肠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9.
腹部手术时由于麻醉致腹部交感、副交感神经受抑制,以及术中对胃肠的牵拉、挤压等致局部血管痉挛水肿而引起血循环受阻不畅,术前炎症对胃肠的影响,术中、术后的渗血、渗液导致水电解质平衡失调及腹腔冲洗等形成对胃肠局部的化学性刺激,多种因素综合作用导致腹部手术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明显减弱,甚至暂时停滞。如果胃肠功能抑制时间过长,就会因肠腔积气、积液增多而出现肠管扩张、腹胀,影响患者进食,而不利于术后伤口愈合及机体恢复,严重者可并生肠梗阻、肠瘘、电解质紊乱以及长久卧床引起的肺部感染、尿路感染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胃肠快速康复治疗对腹部中大手术患者术后肠麻痹和临床结局影响的研究。方法选取该院2016年7月—2017年7月收治的90例腹部中大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式,治疗组采用胃肠快速康复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的差异性。结果治疗组患者术后肠麻痹恢复各项指标,对比对照组有明显的改善;治疗组术后1、4、7 d的CPR水平,对比对照组有明显的降低。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腹部中大手术患者采用胃肠快速康复治疗,具有良好的效果,可有效改善其术后胃肠功能的恢复,降低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因此,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腹部手术后24-72小时患者均有腹部胀气,特别是上腹部手术后腹部胀气更为明显,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较长,对严重腹胀患者置胃管持续胃肠减压,不但操作麻烦,病人痛苦大,电解质损失多,需补液纠正电解质紊乱,我院自1983年~1991年采用手术前后服中药枳实消痹丸,治疗腹部手术后腹部胀气,收到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艾灸促进腹部手术后肠蠕动恢复98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腹部手术后常由于消化道正常解剖结构的改变、炎症以及麻醉等因素,患者的肠蠕动被抑制。临床肠蠕动的恢复往往提示术后消化道功能的重建,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表明手术的成功,故腹部手术后肠蠕动的恢复是医疗、护理、患者共同关注的焦点。常规护理鼓励患者术后早期下床活动,可促进肠蠕动的恢复,但腹部手术后患者通常需吸氧、胃肠减压、腹腔引流、胸腔闭式引流以及保留导尿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介绍胃肠复元汤应用于腹部手术防治术后胃肠功能紊乱和肠麻痹的临床疗效观察和实验研究。通过对腹部术后406例进行前瞻性随机对照临床疗效观察,部分病例应用肠音描记仪进行直接肠音图象描记,证实给药组具有非常明显的早期促进胃肠功能恢复的作用。同时在对 Wistar 大白鼠进行腹部手术模型的多指标对照观察中,证实了胃肠复元汤在促进术后胃肠的早期运动功能和消化吸收功能,以及在增加胃肠血流供应等方面,均具有良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术后胃瘫综合征(Postsurgical gastroparesis syndrome,PGS)是指继发性非机械性梗阻,是腹部术后胃肠动力紊乱所致以胃排空延迟障碍的综合症,是腹部手术后常见并发症,PGS多见于上腹部手术,尤其是胃和胰腺手术后,在中下腹部手术中较少见[1],近几年来胃瘫的发病率有所上升,其持续时间较长,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了解本病的发病原因、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有助于为患者进行正确的诊断和治疗,避免不必要的手术创伤,减轻患者痛苦.故及时确诊与治疗胃瘫综合征具有重要临床意义.通过对我院2005年1月至2010年10月腹部术后26例胃瘫进行综合性非手术方法治疗,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5.
我院普外科开展了围手术期中西医结合的整体护理 ,即入院宣教、健康教育、术前准备、心理调适 ,争取患者积极主动配合 ;术后在心理护理、健康宣教、协助病员翻身叩背的基础上 ,增加针对腹部手术后的康复保健按摩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1 临床资料我科于 1997年 6月~ 2 0 0 0年 6月 ,共收治了腹部外科手术患者 980例 ,其中急诊患者 4 70例 ,择期手术患者 5 10例 ;本组中肝、胆、胰部分手术 2 5 1例 ,胃肠及其他 72 9例 ;术前行持续胃肠减压者 35 0例 ,行胸腹联合切口或同时手术者 4 1例 ,术后上腹带者 5 10例 ,术后切口 期愈合者 96 5例。2…  相似文献   

16.
腹部手术后胃肠功能之恢复,是腹部外科经常遇到的问题。这与患者的身体素质、病情轻重、手术时间的长短(即腹腔开放暴露的时间长短)、腹腔污染及搔动程度,以及术前准备、术后处理等均有密切的关系。部分患者因胃肠功能恢复过于缓慢,不得不施行胃肠减压、肛管排气、肾囊封闭等处理,既增加了  相似文献   

17.
粘连性肠梗阻是在外科腹部术后常见的急腹症之一,一般临床上肠梗阻分为血运性肠梗阻、动力性肠梗阻、机械性肠梗阻,但在外科腹腔术后粘连性肠梗阻以机械性的粘连性肠梗阻最为多见。临床上有腹痛与反复呕吐、吐出物为黄绿色液体或胃内容物,术后患者停止排气排便等症状,腹部有时可见肠型,患者腹部有压痛,甚至反跳痛及肌紧张的体征,腹部叩诊鼓音,听诊可听到高调亢进肠鸣音;X线立位腹部平片可见肠管气液平面。西医治疗肠梗阻以手术为主,保守治疗方法有胃肠减压、灌肠、肠外营养支持等。肠梗阻在中医中属于"肠结"范畴。中西医结合治疗腹腔术后粘连性肠梗阻是在抗感染,维持酸碱平衡、水电解质平衡,营养支持的同时,加以中药攻下通里,针灸活血行气,使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治疗取得了较好的疗效,减少二次手术形成再次粘连性肠梗阻的风险。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胃肠快速康复治疗对腹部中大手术患者术后肠麻痹和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2月收治的100例腹部中大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给予对照组患者传统治疗,给予观察组患者胃肠快速康复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口服进食量达60%需要量时间、术后首次排便时间、术后首次通气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术后1 d、术后4 d、术后7 d的CR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8%,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生命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胃肠快速康复治疗能够改善腹部中大手术患者术后肠麻痹和临床结局,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腹部手术由于麻醉和手术操作对腹腔脏器的干扰,以及腹部疾病本身炎症、损伤、出血、空腔脏器穿孔或梗阻所造成的感染、中毒、供血障碍等生理病理改变,必然在腹部术后出现不同程度的肠麻痹过程。“二管一禁”常规过去在腹部外科发展过程中所起的积极作用是不容置疑的,但它毕竟是一种消极的措施,因此长期的禁饮食,放置胃肠减压管和静脉输液,不仅增加了术后伤病员的痛苦,而且往往增加了术后并发症,如肺炎、咽喉炎、腮腺炎、褥疮等的发病率,它不能及时有效地缓解瘀张肠管的张力以减轻中毒症状,同时由于肠管长时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临床给予中医综合干预在预防术后粘连性肠梗阻方面获得的效果。方法:选取腹部手术患者110例。通过随机数表法完成腹部手术患者的随机分组。C1组:术后给予中医综合干预;C2组:术后给予常规健康指导;对比两组腹部手术患者肠梗阻相关症状、患者生活质量及活动状态等。结果:在术后出现肠梗阻相关症状的概率方面,C1组明显少于C2组腹部手术患者(P0.05);在QOLS评分及KPS评分等方面,C1组评分结果明显优于C2组腹部手术患者(P0.05)。结论:针对腹部手术患者,临床给予中医综合干预,能够有效避免患者出现粘连性肠梗阻症状,凸显中医综合干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