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史晓婧  李超斌 《吉林医学》2011,32(27):5684-5684
目的:探讨急性脑卒中合并脑心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发病机制和防治措施。方法:对175例急性脑卒中患者根据发病类型分组,分别行心电图和心肌酶学检查,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心电图异常108例,占总数的61.71%,其中有68例(62.96%)同时发生心肌酶学的改变。出血脑卒中患者对心脏的影响比缺血性卒中患者要大,合并心脏改变者死亡率高。结论:对急性脑卒中进行原发病治疗的同时应重视脑心综合征的发生,及早发现,及早干预,以取得良好的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急性颅脑外伤合并脑心综合征的临床特点以及防治措施。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0月-2014年10月收治的急性颅脑外伤患者98例,分别行心电图和心肌酶学检查,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脑心综合征发病率与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GCS评分越低,心电图异常几率越大。结论对于急性颅脑外伤患者应重视并发脑心综合征的可能,及早发现,及早干预,积极采取的护理干预措施,提高急性颅脑损伤患者救治成功率。  相似文献   

3.
辛列棠  刘斌  杨亮 《吉林医学》2012,33(6):1250
目的:观察重型颅脑损伤后的心电图变化,探讨脑心综合征的机理及预后。方法:分析颅脑外伤入院的重型患者36例心电图,统计归类。结果:心电图异常31例(86.1%),正常5例(13.9%)。异常类型以ST-T改变、心律失常、传导阻滞、Q-T间期延长为主。脑损伤程度与心电图异常程度成正比。结论:重型颅脑损伤引起的心电图异常系脑血管、脑组织急性广泛损伤、脑血循环障碍、颅压升高,导致心脏应激反应,产生脑心综合征,心肌缺血所致。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重型颅脑损伤脑心综合征的发生与应对措施。方法 :对 82例GCS <8分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 ,特别是对心电图变化进行分析。结果 :82例中心电图异常发生率高达 88.5 % ,ECG异常主要表现为T波和ST段异常、各种心律失常、左室高电压及心脏传导阻滞。结论 :脑对心脏活动调节作用的紊乱、高颅压、应激损害及血流动力学、水电解质平衡紊乱与脑心综合征发生有关 ;脑水肿及颅内高压的防治和脑保护、保护心脏功能、纠正和预防水电解质紊乱、及时对出现严重心律失常或心衰者药物治疗 ,是脑心综合征患者安全渡过急性期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急性颅脑损伤的病情程度和心电图改变之间的关系及发病机制进行了初步探讨。方法观察60例急性颅脑损伤心电图的改变。结果60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其中71.7%的患者(43例)有异常心电图改变,心电图异常主要表现为心室复极异常和心律失常。结论提示急性颅脑损伤患者病情越重,其心电图异常发生率越高。  相似文献   

6.
脑卒中继发心电图、心肌酶谱异常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海  杨职  江先娣  袁莉  方玲 《华夏医学》2006,19(2):190-192
目的:探讨脑心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和发病机制。方法:对126例既往无心脏损害的急性脑卒中患者入院后做心电图和心肌酶谱检测,同时检测102例健康体检者与之对照分析。结果:126例急性脑卒中患者心肌酶谱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心肌酶谱异常率46.8%,心电图异常率高达69.8%,心电图的异常主要表现为心律紊乱、S-T段及T波改变、Q-T间期延长、U波出现和心梗样图型,其中脑干及丘脑基底节区病灶发生心电图及心肌酶谱异常明显高于脑叶病灶(P<0.01),出血性脑卒中发生心电图及心肌酶谱异常明显高于缺血性脑卒中(P<0.01)。结论:脑心综合征临床以心电图异常和心律失常常见,其次是心肌损伤,发生与脑卒中部位与类型等因素有关,发病机制可能与脑卒中导致植物神经功能失调、神经体液功能紊乱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分析急性颅脑外伤合并脑心综合征的临床状况。方法将我院2013年4月至2015年2月期间接收治疗的100例急性颅脑外伤患者作为研究分析对象,所有患者依据GCS评分和发病类型进行分组,均接受心肌酶和心电图等检查,并分析其结果。结果 100例患者经心电图检测后共64例心电图异常,占比为64%。其主要多见于心律失常(37例),ST段下降或抬高,T波高尖,低置或低平,Q-T间期有延长;100例中共8例患者死亡,其中心电图异常6例(75%),7例心肌酶异常(87.5%)。64例心电图异常中共40例出现心肌酶改变,8例死亡中5例心肌酶学异常(62.5%);心肌酶正常和异常死亡率比较,P0.05,和颅内血肿、颅骨骨折、脑震荡组进行比较P0.05,蛛网膜下腔出血和颅内血肿组进行比较,P0.05。结论治疗急性颅脑外伤疾病的同时应注重患者是否合并有脑心综合征疾病,早期诊断并给予有效治疗,保证其预后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急性脑血管病并发脑心综合征心电图变化特点、机制及防治措施.方法 对70例脑心综合征患者的心电图作回顾性分析.结果 脑心综合征患者的心电图异常发生在3d内,主要表现为ST-T改变、心律失常、传导阻滞和类心肌梗死等,随着病情的平稳或好转心电图异常好转或消失.结论 急性脑血管病所致的心电图异常动态改变和临床表现一致,应同时进行心脏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探讨急性脑血管病所致脑心综合征异常心电图的发生率及相互关系。方法对156例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做常规十二导联心电图检查并对结果进行临床分析。结果急性脑血管病发生脑心综合征发生率为62。2%,表现为传导异常(房性、室性和传导阻滞)和复极异常(ST-T、Q-T、U波)。结论:急性脑血管病所致脑心综合征的心电图改变最常见,临床处置脑血管病的同时应注意进行心脏方面的检查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急性脑血管并发心脏功能异常的临床表现及应对措施。方法对本院2013年7月至2016年7月收治的140例急性脑血管病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对本院140例急性脑血管病患者的统计数据分析结果表明,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发病后出现心脏功能异常、引发脑心综合征的概率很高,达64.29%。其并发症的临床表现为心电图ST-T段突变、心律不齐及心力衰竭、心肌缺血、心肌酶谱改变、急性心肌梗死。结论脑心综合征是脑出血患者发病率较高的并发症,而急性脑血管患者并发心脏功能异常可导致较高的致残率、严重室性心律失常、室颤甚至会导致患者发生猝死。预防急性脑血管病并发心脏功能异常,为避免脑心综合征发生的关键,患者要注重心脏功能的保护,对原发病进行积极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脑心综合征的临床特征、发病机制和治疗措施。方法对80例脑心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本组急性脑血管病患者脑心综合征发生率为55.2%,其心脏损害主要表现为心电图的ST-T改变,心律失常及心肌梗塞样改变。提示脑心综合征发病时间较早,与病变部位、预后有关。结论对急性脑血管病患者,保护心脏功能、防止心源性猝死发生,提高其生存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研究急性创伤性颅脑损伤伤情与血浆心肌酶谱及心电图的变化,提示在治疗急性创伤性脑损伤时,应重视心脏情况的监测,及时发现继发性心脏损伤并处理,以减少并发症,提高救治率。方法动态对43例急性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进行GCS评分、持续心电监护、测定血浆中谷丙转氨酶(GPT)、谷草转氨酶(GOT),和肌酸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的含量,27例正常健康志愿者为正常对照。结果急性创伤性颅脑损伤后,81.4%的患者有心电图异常改变,检测血浆中GPT、GOT、CK、CK-MB、LDH含量均较对照组有显著性升高(P<0.01)。结论急性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早期心电图、心肌酶谱有不同程度改变,干预治疗与呼吸和循环预见性护理有利于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救治率。  相似文献   

13.
王丽平 《甘肃医药》2016,(4):283-284
目的:探讨急性颅脑损伤严重程度及预后与心电图改变的关系。方法:对兰州大学第二医院急救中心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63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进行心电图检测,评价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与心电图改变的关系。结果:急性颅脑损伤患者中有65.08%出现心电图异常(主要表现为ST-T改变、心律失常、QT间期延长等),且多在发病24小时内出现。随着颅脑损伤病情的稳定好转,心电图改变也随之好转。颅脑损伤越严重,预后越差,心电图异常发生率越高。结论:急性颅脑损伤患者存在不同程度心电异常,且与患者颅脑损伤的严重程度及预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颅脑外伤与脑心综合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肖继明  陈锐华 《医学研究生学报》2004,17(10):939-941,945
急性颅脑外伤后易出现心脏并发症,包括心电图异常、心肌收缩功能减退、心肌酶谱升高以及心肌病理组织学改变等一系列心脏改变,又称脑心综合征。作者就其主要表现、发病机制及临床意义作一综述,以期提高临床对颅脑外伤后脑心综合征的认识。  相似文献   

15.
董卫明  张生检  白忠雄 《吉林医学》2014,(22):4991-4992
目的:了解一氧化碳(CO)中毒患者心脏损害心电图表现形式和心肌酶改变程度。方法:将CO中毒患者心脏损害42例做回顾性分析,将心电图表现形式,程度以及心肌酶变化进行归类总结。结果:42例CO中毒患者心脏损害发生ECG改变9例,心脏损害ECG改变率21.43%,CO中毒患者CK、CK-MB改变28例,占66.67%,通过积极治疗,所有患者心电图及心肌酶均恢复,无恶性心脏事件发生。结论:CO中毒后心脏损害心电图、心肌酶改变情况临床十分常见,应及早干预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急性颅脑损伤程度及预后与心电图变化的关系。方法:对159例颅脑损伤患者均经CT确诊,并在伤后24h内行心电图检查,第7、14、21天复查。结果:GCS评分13~15分患者中有32.3%出现心电图异常,GCS评分8~12分患者中有78.5%出现心电图异常,GCS评分<7分患者中百分之百出现心电图异常,其中,随着颅脑损伤病情的稳定好转而心电图异常也随着好转者占96.7%。结论:心电图异常对估计心脏损害、颅脑损伤的程度和预后评估均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颅脑损伤后出现心电图异常改变提示病情危重及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后颅内压增高对心电图的影响及其发生机制。方法将符合条件的256例颅脑损伤患者根据临床症状、体征、头颅CT和(或)MRI、腰椎穿刺测压和颅内压测定结果分成颅内压增高组(132例)和颅内压正常组(124例),分别进行心电图检查或心电监测。结果颅内压增高组心电图异常87例(65.9%),颅内压正常组心电图异常12例(9.7%)。经统计学处理,x2=85.24,P〈0.005,表明对比组间差别具有非常显著的意义。颅脑损伤后心电图异常以心肌缺血性改变和心律失常为主,严重时出现类心肌梗死和心肌梗死。随病情改善,部分心电图异常是可逆的。结论颅脑损伤后颅内压增高可引起心电图异常。其发生机制可能同脑对心脏的调节机能紊乱和神经体液调节功能紊乱有关,同电解质紊乱关系不密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急性脑卒中导致脑心综合征的临床特点、死亡原因、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总结20例脑心综合征死亡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结果:本组病例心电图改变以心肌缺血和心律失常多见;心肌酶异常发生率40%,以CK、CK-MB为主。结论:脑心综合征发生率高,出现早,心脏症状常不典型,处理原发病同时要关心心脏症状,常规检查心电图,心肌酶及电解质,尽早持续心电监护,以便及时救治,降低脑心综合征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急性颅脑损伤后心电图的变化。方法急性颅脑损伤患者入院后即行心电图描记,3天、1周及2周时复查。结果228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中,188例出现心电图异常(82.46%),其中重型颅脑损伤组126例(67.02%),中型组51例(27.12%),轻型组11例(5.85%),心电图异常主要表现为心肌缺血性改变和心律失常。大多数患者心电图改变在2周内随着伤情的好转而恢复正常。结论颅脑损伤可引起心电图异常变化,且损伤程度越重,心电异常率越高。心电图改变可反映急性颅脑损伤后心肌损害程度,为临床早期判断病情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重型颅脑损伤及脑出血造成急性重症脑损害后心脏病变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措施.方法 对447例急性重症脑损害后出现心脏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其临床表现和治疗效果.结果 患者出现心电图异常率为78.3%,心脏病变主要表现为心肌缺血性改变和心律失常.大多数患者心电图改变可在2周内随着脑损害的好转而恢复正常.结论 重型颅脑损伤及脑出血造成急性重症脑损害可致心脏异常变化,心电图改变可反映急性重症脑损害后心肌损害程度,为临床早期判断病情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