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成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的体外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目的 探索成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体外定向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的条件。方法 采用Ficoll-paque(1.077g/m1)分离液密度梯度离心从人的骨髓分离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扩增到第10代,选择4组不同组合的神经分化诱导条件,分别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神经元细胞分化,通过免疫细胞化学鉴定诱导后细胞神经元烯醇化酶、神经丝蛋白、胶质纤维酸性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各组诱导剂诱导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具有典型的神经元形态的细胞,免疫细胞化学显示、NF-M呈强阳性反应,NSE表达强度提高,在最佳的分化条件下,即加入bFGF、ATRA、BME、BHA、DMSO诱导条件下,大约80%细胞表达NF—M,86%的细胞为NSE强阳性。结论 成人MSCs在体外可定向诱导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且具有较高的阳性分化率。  相似文献   

2.
许予明  秦洁  宋波  宋永平  邢莹  闫福岭  张苏明 《医学争鸣》2004,25(13):1188-1190
目的:探讨成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向神经细胞体外定向诱导分化的条件. 方法:从正常成人志愿者髂骨中分离获取MSCs,体外培养扩增纯化后传代于塑料培养皿中,采用2-巯基乙醇(BME)和二甲亚砜(DMSO)对传至3~5代的细胞进行体外诱导分化,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法对诱导后的细胞鉴定. 结果:诱导1 h有部分细胞表达神经干细胞标志巢蛋白nestin,4 h后大部分细胞具有典型神经元形态,表达晚期神经元标志物-中间神经丝蛋白(NF-M),部分具有神经元形态的细胞表达微管相关蛋白-2 (MAP-2). 结论:成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以在体外培养扩增并诱导成为神经元样细胞.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索体外诱导胎盘间充质干细胞(PMSCs)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的方法。方法:消化胎盘组织,贴壁培养细胞,观测形态并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其细胞表面标志;用含叔丁对甲氧酚(BHA)、二甲基亚砜(DMSO)及碱性成纤维细胞因子(b-FGF)的条件培养基培养细胞,诱导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采用免疫细胞化学的方法对分化的细胞进行鉴定。结果:胎盘组织的贴壁细胞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有相似形态和细胞表面标志,诱导后细胞表达神经元和星形胶质细胞标志神经元特异性的烯醇化酶(NSE)、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结论:胎盘组织中存在能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的间充质干细胞。  相似文献   

4.
当归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目的:研究当归体外定向诱导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分化的作用。方法:通过贴壁法分离大鼠MSCs,体外扩增培养。MSC用20μl当归注射液/ml含10%胎牛血清的L—DMEM为预诱导条件,预诱导24h后用当归注射液100μl/ml不含胎牛血清的L—DMEM进行诱导。光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免疫细胞化学检测神经细胞特异性抗原标志。结果: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通过贴壁法成功分离并可在体外大量扩增。当归诱导3h后大部分MSCs转变为神经元样细胞,出现胞体和突起,免疫细胞化学染色NSE及nestin呈阳性、GFAP性。结论:大鼠骨髓间质干细胞可在体外诱导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体外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rMSCs)多向分化潜能。 方法:从大鼠骨髓中获得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培养传代。通过地塞米松、TGF-β1和维生素C诱导rMSCs向软骨细胞分化,甲苯胺蓝染色和免疫细胞化学检测Ⅱ型胶原进行鉴定。通过地塞米松和胰岛素诱导rMSCs向脂肪细胞分化,采用苏丹Ⅳ染色鉴定。在含IBMX、GDNF和IL-1β的培养基中诱导rMSCs向神经元样细胞分化,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检测神经细胞特异标志NSE和MAP-2a,b。 结果:rMSCs被诱导7 d后,分化成软骨细胞,甲苯胺蓝异染阳性、Ⅱ型胶原阳性。被诱导10 d后,分化成脂肪细胞,苏丹Ⅳ染色阳性。被诱导7 d和15 d后,分化成神经元样细胞,表达NSE和MAP-2a,b,15 d后NSE阳性率是(20.060±0.790)%,MAP-2a,b阳性率是(17.364±5.738)%。 结论:体外rMSCs被诱导分化成软骨细胞、脂肪细胞和神经元样细胞,证明其具有多向分化潜能, 是组织工程研究中最有前途的种子细胞之一。  相似文献   

6.
体外诱导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神经细胞分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成年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向神经细胞体外定向诱导分化的条件。方法:从正常SD大鼠骨髓中分离获取MSC,体外培养扩增纯化后传代于塑料培养皿中,采用丁羟茴醚(BHA)和二甲亚砜(DMSO)对传至3~5代的细胞进行体外诱导分化,采用免疫细胞化学对诱导后的细胞进行鉴定。结果:诱导1h、2h、3h后有部分细胞表达神经干细胞标志蛋白nestin,且随诱导时间延长呈下降趋势;诱导5h后,大部分细胞具有典型神经元形态,表达神经元标志物,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少部分细胞呈星型胶质细胞状,表达胶质细胞标志物—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结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以在体外培养扩增并诱导成为神经元样细胞和星型胶质样细胞。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龟板含药血清体外诱导成年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神经元的能力。【方法】采用龟板含药血清体外定向诱导第五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免疫组化鉴定神经丝蛋白(NFP)、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的表达。【结果】成年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受龟板血清诱导后神经元样细胞NF表达阳性,诱导后12h,神经元样细胞NF阳性表达达到高峰。【结论】龟板含药血清可以在体外诱导成年大鼠骨髓间充质分化为神经元。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在体外诱导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的方法。方法:分离纯化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并用β-巯基乙醇诱导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使用免疫组化方法鉴定其神经元特异性巢蛋白(nestin)的表达,同时应用脱氧核糖核苷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法)对神经元样细胞的凋亡情况进行定性检测。结果:β-巯基乙醇诱导后MSCs分化为具有典型的神经元形态的细胞,免疫组化实验显示Nestin呈强阳性反应,表明MSCs在体外诱导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但该细胞在诱导5小时后开始死亡,形态学观察和TUNEL法均确定该死亡为细胞调亡,提示MSCs诱导为神经元样细胞后出现凋亡现象。结论:大鼠MSCs在体外可定向诱导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其随后发生的细胞死亡属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联合表皮生长因子(EGF)诱导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BMSCs)神经元样细胞分化过程中端粒酶活性的变化。方法依达拉奉联合EGF诱导hBMSCs,观察其形态变化。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表达,采用TRAP-ELISA和Western blotting分别检测诱导后hBMSCs端粒酶活性及端粒酶逆转录酶(TERT)变化。结果经诱导后,hBMSCs呈典型神经元样细胞分化,NSE阳性率为81.7%,GFAP阳性率为8.5%。端粒酶活性和TERT蛋白诱导4h后均无明显变化,但诱导6h后细胞端粒酶活性明显降低,诱导至24h时,细胞端粒酶活性已近阴性。Western blotting试验的结果与细胞端粒酶活性的改变一致。结论依达拉奉联合表皮生长因子体外可以诱导hBMSCs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端粒酶活性在诱导分化早期呈高表达,分化过程中逐渐降低直至消失。  相似文献   

10.
目的:体外分离培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并诱导其向神经元细胞分化.方法:分离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并于体外扩增、培养,并通过诱导培养基进行体外诱导培养,比较对照组及实验组间细胞形态和神经丝蛋白(NFP)表达率的不同.结果:诱导后,实验组中80%的细胞表现出神经元样形态,且NFP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MSC在体外可以被诱导为神经元样细胞.  相似文献   

11.
大鼠骨髓基质干细胞向神经元样细胞的分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体外定向诱导大鼠骨髓基质干细胞(BMSCs)向神经元样细胞的分化。方法: 用DMEM培养液冲洗骨髓,收集骨髓细胞接种在培养瓶中体外扩增、纯化。用诱导剂诱导BMSCs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用免疫组化ABC法鉴定神经丝蛋白(NF-200)、微管相关蛋白(MAP-2)、神经元特异核蛋白(NeuN)、巢蛋白(Nestin) 、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GAD和ChAT的表达。结果: BMSCs经诱导后,胞体增大,并伸出细长突起,与神经元形态相似。免疫组化显示大部分细胞NF-200,MAP-2,NeuN和Nestin表达阳性,(3±0.8)%的细胞GAD表达阳性,(5±0.3)%的细胞ChAT表达阳性,而GFAP 表达阴性。结论: BMSCs可被诱导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部分细胞可表达GAD与ChAT。  相似文献   

12.
衣丰  潘晓华  林博文  李刚  胡秀娟  杨晶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1,24(16):1885-1886,1890
目的:通过骨折不愈合动物模型检测其外周血中PBMSCs的变化规律,深入研究骨折不愈合与PBMSCs的关系。方法:采集大鼠和人类的外周血进行PBMSCs和BMMSCs的细胞培养和用流式细胞仪检测CD34-/CD44+。结果:大鼠的单核细胞在人类BMMSCs在旋转生物反应器培养基在生物反应器中培养8d后,BMMSCs的细胞总数、CD34-CD44+和CD34+CD45+细胞分别较接种起始数量增加了9、29和8倍。结论:本文初步实验和已有研究证据证实在人、大鼠体内存在循环干细胞(PBMSCs),此类细胞可在体内或体外进行功能性成骨分化,测定循环间充质干细胞(PBMSCs)的量值变化来预测和早期诊断骨折不愈合的新方法和新标准。  相似文献   

13.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神经元的诱导分化   总被引:6,自引:5,他引:6  
目的 :探讨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 rat mesenchymal stem cells,r MSCs)体外诱导分化成神经元的能力。方法 :用 0 .2 5、0 .5、1 .0 mmol· L-1IBMX诱导传代的 r MSCs,待细胞分化后进行形态学观察 ,并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进行细胞鉴定。结果 :0 .5 mmol· L-1IBMX诱导细胞效果最好 ,2 d即可见有神经元样细胞出现 ,6d神经元样细胞占细胞总数的 ( 2 3.2± 2 .3) %,NSE染色阳性。未分化细胞表达 nestin,诱导 3d,阳性细胞增多 ,6d减少。结论 :体外 r MSC能扩增、传代 ,并被诱导分化成神经元样细胞  相似文献   

14.
目的: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ranulocyt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 G-CSF)连续动员法获取绵羊与兔外周血间充质干细胞(peripheral blood mesenchymal stem cells, PBMSCs),通过比较两种来源PBMSCs的获取成功率、细胞产量及生物学特性的差异,为PBMSCs移植修复关节软骨损伤及软骨组织工程的临床前研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经G-CSF连续动员获取绵羊与兔外周血单核细胞,通过形态学特征、流式法分析其表面标记、体外定向诱导两种细胞三系分化(即:成脂分化、成骨分化、成软骨分化),确证获取的细胞为PBMSCs。统计并比较两种PBMSCs的集落形成单位(colony-forming units, CFUs)、获取成功率,用血细胞计数板统计并比较两种第2代PBMSCs的产量,用细胞增殖-毒性检测试剂盒检测两种PBMSCs倍增时间,用图像处理法定量分析三系分化结果。结果:镜下见梭形绵羊和兔PBMSCs呈鱼群状排列,第2代绵羊与兔PBMSCs表达CD44、CD90,不表达CD34、CD45,三系分化结果良好。原代绵羊与...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索分离、培养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并诱导其向视网膜神经样细胞分化的实验方案。方法:分离原代SD大鼠BMSCs,培养并鉴定。用含hEGF、bFGF、dbcAMP和IBMX的培养基诱导BMSCs向视网膜神经样细胞分化。进一步用视网膜神经干细胞标签Thy1.1和神经节细胞标签MAP2对分化细胞进行检测。结果:本方法所分离培养的细胞经鉴定表达BMSCs表面标记,加入特定诱导剂后向神经样细胞分化,并表达视网膜神经干细胞特异标记。结论:我们培养的确实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用该诱导剂能够将BMSCs诱导分化为视网膜神经样细胞。这种分离培养和诱导方案对不可逆性视网膜视神经病变具有广泛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17.
定向诱导兔骨髓间质干细胞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体外定向诱导兔骨髓间质干细胞 (MSC)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方法 :采用Ficoll Paque液 (1 .0 83g/L)离心分离兔MSC ,体外扩增 ,硫代甘油等试剂的无血清达乐伯克改良必需基本培养基 (DMEM)诱导MSC分化为神经元。免疫组化鉴定神经元烯醇化酶 (NSE)、神经丝蛋白 (NF)、胶质纤维酸性蛋白 (GFAP)的表达。结果 :兔骨髓间质干细胞在体外扩增原代可获得 5× 1 0 5、1 0代可获得 2× 1 0 1 0 个细胞。加入硫代甘油诱导后 ,MSC胞体收缩 ,突起伸出 ;免疫组化显示诱导出的神经元样细胞NSE、NF、表达阳性 ,GFAP阴性。结论 :兔骨髓间质干细胞在体外可以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  相似文献   

18.
体外诱导成人外周血干细胞向血管内皮细胞分化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研究人外周血干细胞(PBSC)向血管内皮细胞分化。方法以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对经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刺激后采集的PBSC进行诱导培养,观察细胞形态的变化,运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诱导后的细胞表达CD31和vWF情况,并用透射电镜观察细胞的超微结构。结果经VEGF和bF-GF诱导后的细胞形态上表现内皮细胞特征,经流式细胞仪测定表达血管内皮细胞特有表面标志CD31和vWF,透射电镜细胞胞浆内可见特征性Weible-Palade小体。结论外周血干细胞在VEGF和bFGF诱导下,可分化为内皮细胞。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 ,BMSCs)进行分离、培养与鉴定,并探讨全反式维甲酸(retinoic acid,RA)、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asic, bFGF)和表皮生长因子(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 EGF )联合诱导BMSCs分化为神经细胞的可行性。方法全骨髓贴壁法分离培养BMSCs ,观察细胞形态及生长增殖情况;流式鉴定细胞表面标志物CD29、CD34、CD90;选用第3代细胞,经RA、bF-GF和EGF联合诱导后,细胞免疫化学染色检测神经细胞标志物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neuron specific enolasen , NSE)的表达。结果体外培养的BMSCs呈成纤维细胞样,第3、4、5代BMSCs的生长曲线均呈S形,活性无明显差异。 BMSCs的均一性较好,第3代细胞CD29、CD90阳性率均在90%以上,而CD34阳性率仅为0.58%;BMSCs经诱导后分化为神经细胞,并表达神经细胞标志NSE。结论成功建立BMSCs 的体外培养体系,所得细胞纯度高、生物学特征稳定,并可诱导分化为神经细胞,为移植治疗神经系统损伤提供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