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华法林血浆浓度的测定在抗凝监测中的意义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华法林血浆药物浓度的动态变化在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抗凝监测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随机选择 30例风湿性心脏病行机械瓣膜置换术的患者 ,同步测定华法林血浆药物浓度、国际标准比值(internationalnormalizedratio ,INR)、凝血酶原时间 (prothrombintime ,PT)和华法林服用剂量的动态变化 ,同时观察抗凝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①血浆华法林药物浓度在口服首剂量华法林后 2h即明显升高 (P <0 .0 5 ) ,6h达高峰 (P <0 .0 1 ) ,72h后趋于稳定。②INR和PT在服用首剂量华法林 36h后才呈现显著变化 (P <0 .0 5 ) :INR显著增加 ,PT明显延长。 72h后 ,INR和PT呈现非常显著变化 (P <0 .0 0 1 )并趋于稳定。③华法林血浆药物浓度与INR、PT无显著相关性 ,相关系数分别为 0 .2 74和 0 .2 76 ,P均 >0 .0 5。华法林血浆药物浓度的对数值与INR及PT在 36h后呈显著正相关 ,相关系数分别为 0 .894和 0 .90 8(P均 <0 .0 0 1 )。结论华法林血浆药物浓度灵敏而稳定 ,可以用作口服抗凝剂的监测指标 ;其与INR及PT等抗凝监测指标结合有助于提高抗凝监测的准确性 ,减少抗凝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华法林血浆药物浓度的动态变化在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抗凝监测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随机选择30例风湿性心脏病行机械瓣膜置换术的患者,同步测定华法林血浆药物浓度、国际标准比值(international normalized ratio,INR)、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和华法林服用剂量的动态变化,同时观察抗凝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①血浆华法林药物浓度在患者出院后3个月、6个月、1年保持相对稳定,与出院前相比无显著变化(P>0.05).②INR和PT在患者出院前后相比无显著变化(P>0.05).结论 华法林血浆药物浓度灵敏而稳定,其与INR及PT等抗凝监测指标结合有助于提高抗凝监测的准确性,减少抗凝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早期抗凝采用不同方法进行比较,以期优化术后早期抗凝方案。方法58例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患者,按术后使用不同的抗凝方案分为三组:华法林1组:术后第1天开始口服华法林;华法林2组:术后第2天晚开始口服华法林;低分子肝素钙组:术后第1天予低分子肝素钙,术后第2天晚开始口服华法林。监测术前、术后当天、第3天和第5天的凝血酶原时间(P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D-二聚体(D-Dimer)、部分活化凝血活酶时间(APTT)等并观察术后并发症及死亡情况。结果3组均术后第5天达到抗凝要求(INR1.5~2.5)且无出血、栓塞等并发症。华法林1组,PT、INR持续升高,术后第5天有10例患者>2.5与其他2组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第2天开始单用维持量华法林抗凝治疗是安全可行的,不需增加其他辅助抗凝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机械瓣膜置换术治疗心脏瓣膜病后低剂量抗凝的效果。方法:2008年8月~2013年7月选择在我院心脏外科接受人工机械瓣膜置换术的心脏瓣膜患者80例,根据每天化验检查的标准化比值( INR)给予华法林抗凝治疗,其中INR<1.3的有30例,INR≥1.3的为50例,华法林剂量范围分别为1.8±0.4和2.8±1.3mg/d。结果:所有患者完成治疗,术后随访6个月,发生并发症12例,发生率为15.0%,其中中枢性栓塞4例,周围性栓塞5例,严重性出血3例。其中INR <1.3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抗凝治疗应根据INR检测范围尽量给予小剂量华法林口服,从而减少心脏瓣膜患者术后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5.
马俊珩  葛卫红  于锋 《吉林医学》2012,33(31):6759-6760
目的:探讨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华法林低强度抗凝应用于患者的安全性。方法:对109例人工机械瓣膜置换术后的患者给予华法林进行低强度抗凝治疗,观察、随访患者,记录其凝血酶原时间(PT)及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统计血栓及出血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本组发生血栓1例(发生率0.98%),出血8例(发生率7.8%),口服华法林剂量(3.125±0.5)mg,实际INR值(1.7±0.5)。结论:口服华法林抗凝维持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在1.5~2.0时,能降低血栓或出血的发生率,抗凝有效性及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心赃瓣膜置换术后维、汉两民族在华法林维持剂量上的差异,以及年龄、性别、民族和瓣膜置换部位对华法林维持剂量的影响.方法2002年8月~2005年5月,共行心脏瓣膜置换术68例,其中汉族39例,维吾尔族29例,年龄14~73岁,平均(43.75±13.80)岁.瓣膜置换术后第1日晨开始口服华法林抗凝治疗,首剂2.5~5 mg,每日测定INR值,根据INR值调整华法林口服剂量,当INR值达到控制范围(1.5~2.0)时华法林改为维持剂量治疗.结果1.低强度抗凝期间,所有患者均无血栓栓塞事件发生,一般性出血事件3例,维、汉两民族出血率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2.维吾尔族患者口服华法林维持剂量高于汉族患者(P≤0.05).3.年龄、性别和瓣膜置换部位对华法林维持剂量不发生影响(P>0.05);民族因素对华法林维持剂量有显著性影响(P<0.05).结论机械瓣膜置换术后低强度抗凝是可行的,有待进一步扩大样本量制定维吾尔族患者口服华法林抗凝治疗的维持剂量标准.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和分析我国心脏人工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患者口服华法林抗凝治疗的出血原因。方法: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服用华法林患者102例,其中主动脉瓣置换术(AVR)28例,二尖瓣置换术(MVR)55例,双瓣置换术(DVR,主动脉瓣置换+二尖瓣置换术)19例。监测口服华法林抗凝治疗中凝血酶原时间(PT)值及国际标准比值(INR),观察患者的出血和血栓栓塞事件。结果:术后25例发生32次一般性出血,PT出现不同程度延长,INR多数超过2.5。结论:出血是华法林抗凝治疗最主要的不良反应,而抗凝过度、饮食、药物联用等是出血事件的重要危险因素。换瓣术后抗凝治疗应在严密监测下进行。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应用华法林抗凝治疗的效果,达到国际标准化比值(INR)2.0~3.0的安全性及使用华法林发生并发症的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6年12月我院行心脏瓣膜置换术300 例病人作为研究对象,均进行术后华法林抗凝治疗,随访并记录患者使用华法林的用量和并发症情况.结果:随访期间发生抗凝相关事件,出血事件25 例(8.3%),血栓事件6 例(2.0%),正常269例(89.67%);出血组华法林用量、凝血酶原时间(PT) 和国际标准化比值(INR) 均明显大于正常组和栓塞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常规使用华法林进行抗凝治疗,将INR 控制在2.0~3.0 范围内可以满足抗凝要求,并且明显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妊娠分娩期的抗凝方法,以及对妊娠分娩及胎儿的影响。方法11例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患者术后口服华法林抗凝;妊娠期仍服用华法林抗凝治疗,凝血酶原国际标准化比例(INR)维持在1.5-2.0;分娩期停用华法林。结果12例次孕产如无栓塞及出血,胎儿无畸形。结论单纯口服华法林抗凝治疗使INR维持在1.5-2.0,既防止栓塞及出血,又保障妊娠分娩期安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调查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患者华法林抗凝治疗依从性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6年5月至2017年2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脏外科行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应用华法林抗凝治疗的185例患者,术后3个月调查其华法林用药知识水平及服药依从性,并探讨华法林抗凝治疗依从性的影响因素。结果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应用华法林抗凝治疗依从性良好者占75.1%,依从性较差者占24.9%。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文化程度越高、疾病严重程度越重、华法林用药知识水平越高的患者,华法林抗凝治疗依从性越高。结论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患者华法林抗凝治疗依从性欠佳,文化程度、疾病严重程度、华法林用药知识水平影响患者华法林抗凝治疗依从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国产与进口华法林片的给药方案,并对两种给药方案进行药物经济学评价.方法 选取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患者共60例,随机分成2组,国产华法林组服用国产华法林片(n=30),进口华法林组服用进口华法林片(n=30).分别给予2组患者不同的负荷剂量和维持剂量,定期复查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及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根据PT、INR值适当调整华法林剂量,对服用华法林的2组患者半年后的各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半年后国产华法林组INR值控制在2.38±0.09,有效率为80.00%;进口组INR值控制在2.19±0.12,有效率为83.33%.结论 国产华法林与进口华法林在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抗凝治疗上,二者治疗有效率、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国产华法林治疗费用稍低.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人工机械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华法林抗凝治疗的监测方法及相关并发症,初步研究华法林血浆浓度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05年6月至2006年5月人工机械瓣膜置换手术病例162例,随访至2006年12月31日,并记录并发症发生情况、INR值和华法林剂量。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high-performance iquid hroma-tographic,HPLC)测定华法林血浆浓度18例。结果①随访患者126例,随访时间7~19个月。随访中死亡6例(4.16%),与抗凝治疗有关的出血10例(7.94%),血栓栓塞3例(2.38%)。②抗凝后测得INR值为2.39±1.27,每日口服华法林剂量(3.19±1.43)mg。③测定华法林血浆浓度18例,其中INR值〈1.8者3例,1.8〈INR值〈2.5者10例,INR值〉2.5者5例。INR值〉2.5者华法林血浆平均浓度高于1.8〈INR值〈2.5者(P〈0.0005)。④INR值与相对应华法林血浆浓度无明显线性相关性(r=0.65,P〉0.1);INR值与相对应每日口服华法林剂量之间亦无明显线性相关性(r=0.26,P〉0.2)。结论①华法林抗凝相关出血发生率高于血栓栓塞率。②华法林血浆浓度是一个抗凝监测指标。监测华法林血浆浓度,能指导临床医生安全有效地调整华法林剂量。  相似文献   

13.
Liu XJ  Wu QY  Li HY  Zhang MK  Li LN 《中华医学杂志》2010,90(38):2697-2700
目的 探讨机械瓣膜置换术后不同抗凝方法的使用对抗凝效果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10月至2008年6月在我院行机械瓣膜置换术的患者172例,分为2组:华法林组(单纯应用华法林抗凝者)和肝素组(术后应用华法林联合肝素抗凝者).记录2组的手术方法、抗凝方法、抗凝监测指标及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分析比较2组患者的抗凝效果.结果 华法林组:住院期间出现1例脑栓塞,发生率为1.1%;1例下消化道出血,发生率为1.1%;其余患者抗凝效果满意.肝素组:未出现抗凝相关并发症,口服华法林抗凝指标达到稳定的时间较华法林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 d±3 d比11 d±4 d,P<0.01).进一步应用直线回归方程引入性别、年龄、体重等可能潜在的混杂因素进行调整得出:应用肝素较未用肝素组华法林抗凝指标达到稳定的时间短2.11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机械瓣膜置换术后应用华法林联合肝素抗凝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4.
银杏叶及蒺藜制剂对华法林抗凝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关敏 《浙江医学》2007,29(8):868-869
近来国内采用华法林长期抗凝治疗的患者日益增多,如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房颤、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等疾病均需要华法林长期抗凝,华法林通过抑制VitK环氧化还原酶活性,阻止VitK循环利用,并使VitK依赖性凝血因子Ⅱ、Ⅶ、Ⅸ、Ⅹ无法激活,从而发挥抗凝作用。有许多用华法林抗凝的患者常合并有多种疾病,有部分患者在抗凝治疗期间可能会加用其他类的药物进行治疗,如某些中成药,这可能会影响华法林的抗凝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华法林抗凝治疗中出血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 调查2002年1月~2010年2月,该院机械瓣膜置换术后行华法林抗凝治疗中,发生出血的临床病例,分析其原因,并探讨其诊治经验.结果 心脏机械瓣膜膜置换术后华法林抗凝出血患者共计22例,治愈20例,死亡2例.结论 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华法林抗凝出血应早期发现早期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采用凝血酶原时间(PT)监测心脏机械型瓣膜置换术后患者口服华法林治疗效果的意义。方法使用透射比浊法测定187例心脏机械型瓣膜置换术后患者的PT,评价不同组别(包括性别、年龄、瓣膜置换数、术后病程以及华法林用量分组)患者的P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允许范围,并考察口服华法林的治疗效果。结果在达到相同治疗目的时,女性患者PT的INR允许范围要小于男性患者(P<0.05);而年龄、瓣膜置换数、术后病程以及华法林用量对PT的INR允许范围影响不大(P>0.05),仅略有个体差异。患者华法林用量一般为每日2~5mg,INR值维持范围为1.90±0.59。结论PT监测是心脏机械型瓣膜置换术后患者口服华法林疗效的评价指标。在术后经过大约4~5周调整后进入华法林治疗维持阶段的患者,比较INR值考察疗效时主要考虑患者性别。该研究的心脏机械型瓣膜置换术后口服抗凝剂,PT监测的INR允许范围比美国和欧洲国家推荐的数值要低,故不能完全套用国外标准。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在护理干预下华法林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华法林抗凝治疗疗效及依从性。方法①收集了36例长期服用华法林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数据,包括患者基本人口学数据、当前用药情况、合并用药情况、当次随访时INR检测结果和手术史等,所有患者均采用华法林抗凝治疗。②对患者进行针对性护理干预,提高治疗配合度和依从性,为临床治疗奠定基础。结果在经过华法林抗凝治疗及护理干预之后,12例心脏瓣膜病术后应用华法林患者中有5例患者出现轻微出血,在经过对症处理之后出血得到控制。未见大出血及消化道不良反应。华法林用量为每天(3.46±0.52)mg,INR平均值为(2.7±1.3)。结论华法林抗凝治疗心脏瓣膜病术后应用华法林抗凝的疗效确切,而在治疗的基础上加以护理干预可显著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进一步探讨凝血酶原前体蛋白(proteins induced by vitamin K absence or antagonism,PIVKA-II)血浆药物浓度动态变化在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抗凝监测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随机选择30例风湿性心脏病行机械瓣膜置换术的患者,同步测定PIVKA-II血浆药物浓度、国际标准比值(international normalized ratio,INR)、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和华法林服用剂量的动态变化,同时观察抗凝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①PIVKA-II血浆药物浓度在患者出院后3、6个月、1年保持相对稳定,与出院前相比无显著变化(P>0.05)。②INR和PT在患者出院前后相比无显著变化(P>0.05)。③PIVKA-Ⅱ血浆浓度与INR及PT呈显著正相关。结论PIVKA-II血浆药物浓度灵敏而稳定,其与INR及PT等抗凝监测指标结合有助于提高抗凝监测的准确性,减少抗凝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细胞色素氧化酶P450 (CYP2C9)基因多态性对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患者术后华法林抗凝剂量的影响.方法 择期行心脏瓣膜置换术的瓣膜性病变患者522例,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检测患者CYP2C9基因型,根据CYP2C9基因型进行分组,CYP2C9*1/*1为强代谢(EM)组,含有CYP2C9*2或*3为弱代谢(PM)组,记录患者术后连续6d华法林用量、凝血酶原时间(PT)值及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比较两组华法林初始治疗抗凝过量的情况.结果 CYP2C9*1/*1共466例(89.3%);CYP2C9* 1/*2共6例(1.15%);CYP2C9*1/*3共42例(8.05%);CYP2C9*2/*3共8例(1.53%),EM组466例,PM组56例.各组不同时间点的华法林用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M组的华法林用量在术后4d较首次剂量明显减少,PM组的华法林用量在术后3d较首次剂量明显减少,术后4、5、6d持续减少;术后4、5、6dPM组华法林用量明显低于EM组(P<0.05).两组不同时间点的PT值及INR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PT值及INR于术后2d开始增高,术后4d上升到最高水平;术后3、4、5 dPM组的PT值及INR高于EM组(P<0.05).PM组出现华法林抗凝过量者比例为62.5%,高于EM组的6.0%(P<0.05).结论 CYP2C9基因多态性检测结合临床检验对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华法林抗凝剂量的确定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随访观察机械心脏瓣膜置换患者术后的远期抗凝状态。方法 89例行人工机械心脏瓣膜置换术的患者术后均给予华法林抗凝治疗,出院1年后复查凝血酶原时间(P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凝血酶原时间比值(PTR)及血浆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等指标,按INR的比值高低分Ⅰ组(INR<1.5),Ⅱ组(1.5≤INR≤2.5)和Ⅲ组(INR>2.5)。结果全部患者随访1年以上,随访结果显示,3组间年龄、药量、PTR、INR等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Ⅱ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其他两组(P<0.05)。结论维持华法林口服剂量在2.5~5.0mg,INR在1.5~2.5的波动范围内是安全可行的抗凝治疗方案,但仍需要定期复查,针对个体情况及时调整用药量,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