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 探讨18F-FDG PET-CT显像在健康体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以健康检查为目的 进行全身18F-FDIG PET-CT显像检查的受检者118例,并与随访结果比较.结果 118例健康体检PET显像检查者,显像阴性者23例(19.49%),良性病例87例(73.73%),阳性病例的病种有:各系统炎症病变检出率是82.2%(97/118),形态或(和)结构改变性疾病(囊肿、息肉、结石、良性肿瘤等)检出率为77.97%(92/118).所检出炎性疾病的发生部位以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为主.检出恶性肿瘤8例(6.78%),其中2例为假阳性,2例有广泛的远处转移.结论 18F-FDG PFT-CT显像在正常健康体检中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
骆松芝  于宏颖  史立强 《中外医疗》2011,30(13):173-173
目的探讨18F-FDGPET/CT显像在食管癌病情评估中的作用。方法经证实的24例食管癌患者进行18F-FDGPET/CT扫描。结果 24例食管癌患者中,18F-FDGPET/CT图像检测出全部患者,灵敏度100.00%。结论 18F-FDGPET/CT显像对食管癌及局部淋巴结和远处组织器官转移的检出是一种灵敏的方法,对食管癌的术前分期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初步评价FDG SPECT/CT符合线路同机图像融合在肿瘤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临床确诊的60例恶性肿瘤病例均采用双探头符合线路SPECT(DiscoveryVH,1英寸NaI晶体)同机联合扫描行18F-FDG显像检查.用预先分组,采用迭代法(OSEM)进行图像重建,获得横断、矢状和冠状面图像以及3D、CT和同机18F-FDG图像融合.结果60例肿瘤患者中,18F-FDG显像阳性56例,灵敏度93%.48例局部有淋巴结转移的患者18F-FDG显像对肿瘤局部淋巴结转移的检出,39例为阳性,灵敏度为81.3%;对肿瘤远处组织或器官转移的检出,20例中15例为阳性,灵敏度为75.0%;检出率和灵敏度均高于CT.结论18F-FDG符合线路SPECT/CT同机融合显像,对肿瘤的诊断具有较好的灵敏度和特异性,较CT检查更具有较特异的定性和准确定位诊断价值,从而有助于肿瘤的早期诊断和分期判断,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邓家琦  付文广  雷正明  陈跃  蔡亮  李秋  蒋禹 《重庆医学》2016,(13):1756-1758
目的 探讨18 F-FDG PET/CT对腹部增强CT术前评估肝癌远处转移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63例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以最终病理或随访结果为准,探讨18 F-FDG PET/CT对腹部增强CT术前评估肝癌远处转移方面的增益价值.结果 增强CT结合18F-FDG PET/CT诊断肝癌远处转移的灵敏度、特异疫和准确度分别为83.3%(20/24)、100%(39/39)、93.7%(59/63),显著优于增强CT的41.7%(10/24)、100%(39/39)、77,8%(49/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88,P=0.003;χ2=6.48,P=0.011).53倒腹部增强CT未检出远处转移,经18 F-FDGPET/CT检查发现10例存在远处转移(4例骨转移,3例肺转移,1例肾上腺转移,1例网膜转移,1例肺转移同时伴锁骨上淋巴结转移).增强CT检出远处转移的10例患者,结合18 F-FDG PET/CT后,发现1倒转移灶超出增强CT检出范围(多处骨转移及左侧肾上腺转移灶).结论 18F-FDG PET/CT术前评估肝癌远处转移及转移范围具有独特价值,肝癌患者术前应考虑”F-FDG PET/CT检查以准确评价肿瘤分期,指导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体层扫描/计算机断层扫描仪(18F-FDGPET/CT)在探测胃肠道恶性肿瘤术后复发、转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胃癌及结直肠癌术后患者全身PET/CT显像结果,临床随访时间为3~16个月,确诊依据为手术病理检查、多种影像学检查和临床随诊。结果38例患者中有24例肿瘤复发、转移。18F-FDGPET/CT诊断胃癌及结直肠癌复发、转移的灵敏度为95.8%,特异度为71.4%,阳性预测值为85.2%,阴性预测值为90.9%,正确率为86.8%。平扫CT诊断胃癌及结直肠癌复发、转移的灵敏度为45.8%,特异度为71.4%,阳性预测值为73.3%,阴性预测值为43.5%,正确率为55.3%。18F-FDGPET/CT诊断胃癌及结直肠癌复发、转移的灵敏度、阴性预测值及正确率均高于平扫C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8F-FDGPET/CT对胃癌及结直肠癌复发、转移的诊断与病理或临床随访证实结果显示两者密切相关(P〈0.05)。结论18F-FDGPET/CT能灵敏、准确地检出胃肠道恶性肿瘤术后局部复发和转移病灶。  相似文献   

6.
目的:初步评价FDG SPECT/CT符合线路同机图像融合在恶性肿瘤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经病理学确诊的恶性肿瘤60例,采用双探头符合线路SPECT同机联合扫描行18F-FDG显像.于静脉注射185-296 MBq 18F-FDG后40~60 min行18F-FDG图像采集.经同机CT自动生成的衰减校正图校正,用预先分组最大期望值迭代法(OSEM)进行图像重建,获得横断、矢状和冠状面图像,以及3D、CT和同机18F-FDG图像融合,同时检查结果与螺旋CT进行对照.结果:60例中,18F-FDG显像检出56例,灵敏度93%,影像特点为病灶处糖代谢异常增高;螺旋CT检出54例,灵敏度为90%.48例局部有淋巴结转移的患者中18F-FDG显像检出39例,灵敏度为81.3%;螺旋CT检出35例,灵敏度为72.9%.20例中有远处组织或器官转移的患者中,18F-FDG显像检出15例,灵敏度为75.0%;螺旋cT检出12例,灵敏度为60%.结论:18F-FDG SPECT/CT符合线路同机融合显像对恶性肿瘤的诊断具有较好的灵敏度,较螺旋CT检查更具有定性和准确定位诊断价值,从而有助于肿瘤的早期诊断,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18F-FDGPET/CT融合显像的标准摄取值SUV在口腔颌面部鳞癌及转移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本研究选取23例口腔颌面部鳞癌及颈转移癌患者,进行18F-FDGPET/CT全身显像,并进行病理检查。结果:18F-FDGPET/CT诊断头颈鳞状细胞癌及颈转移癌的灵敏度100%,特异度80%,准确性91.30%。高中分化鳞癌组、低分化鳞癌组、非癌组织组SUV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2.77,P<0.05)。两两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18F-FDGPET/CT标准摄取值诊断口腔颌面部鳞癌及颈转移癌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18F-FDG PET/CT显像对胃肠道恶性肿瘤分期、术后再分期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原发及52例胃肠道肿瘤术后患者全身PET/CT显像结果.原发灶皆经组织病理学检查确诊(手术或内窥镜活检术取得病理组织),确诊肿瘤复发、转移的依据为再次手术后病理、胃镜、结直肠镜、多种影像学检查及临床随访,本组随访6~32个月,平均17个月.结果25例原发胃肠道肿瘤患者,PET/CT对肿瘤原发病灶诊断准确率96%(24/25).PET/CT分期诊断的灵敏度83.3%(10/12),特异度92.3%(12/13),阳性预测值90.9%(10/11),阴性预测值85.7%(12/14),准确度88%(22/25).PET/CT再分期诊断的灵敏度97.1%(34/35),特异度82.4%(14117),阳性预测值91.9%(34/37),阴性预测值93.3%(14/15),准确度92.3%(48/52).治疗方案改变28.6%(22/77).结论PET/CT能准确、灵敏地检测胃肠道肿瘤原发病灶、转移以及复发病灶,对临床治疗决策有重要影响.18F-FDGPET/CT显像对胃肠道恶性肿瘤的分期、术后再分期诊断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9.
18F-双脱氧葡萄糖全身PET显像寻找肿瘤原发灶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应用18F-双脱氧葡萄糖(18F-FDG)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显像(PET)寻找转移瘤原发灶,探讨其影像特征及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应用18F-FDG PET显像于39例疑诊为原发灶不明的转移癌患者,并与临床随诊、组织活检、手术病理和其他影像临床资料对照. 采用18F-FDG PET全身显像,依据影像目测法和标准化摄取值(SUV)进行综合评价. 结果:39例原发灶不明的转移瘤患者中,18F-FDG PET 显像发现可疑肿瘤原发灶25例,位于肺脏者14例,肝脏者1例,胃1例,胰腺2例,结直肠3例,纵隔1例,鼻咽1例和肾1例. 其中24例病理证实为恶性肿瘤,1例假阳性为肺结核. 18F-FDG PET对原发灶的检出率为61.5%(24/39). 另外,18F-FDG PET显像除检查出临床及其他影像学原先发现的转移灶外,还多检出转移灶37个. 14例PET显像未发现转移瘤原发灶者,经12 mo的观察随访6例死亡,死亡率43.0%(6/14);而24例PET显像确定原发灶者经过针对性治疗,死亡7例,死亡率29.0%(7/24). 结论:应用18F-FDG PET显像寻找转移瘤原发灶是一种简便、快速、无创、灵敏的方法,对临床分期、指导治疗及预后的改善均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0.
18F-FDG符合显像与同机定位CT图像融合对肿瘤诊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18氟-脱氧葡萄糖(18F-FDG)符合显像与同机定位CT图像融合在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临床怀疑为恶性肿瘤或肿瘤转移复发的107例患者,在GE HAWKEYE符合线路双探头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装置上进行X-CT穿透扫描和18F-FDG发射断层扫描,并获得发射与穿透融合图像,将分析结果与最后诊断进行对比.结果 107例患者显像阳性75例,其中假阳性6例,真阳性69例;阴性32例,其中假阴性3例,真阴性29例.107例患者共检出病灶167个,其中淋巴结和远处转移灶82个.18F-FDG符合显像结合同机定位CT图像融合对肿瘤或其转移灶诊断的灵敏度为95.8%(69/72),特异性为82.9%(29/35),阳性预测值92.0%(69/75),阴性预测值90.6%(29/32),诊断准确率91.6%(98/107);167个病灶在同机定位CT上均能正确定位.结论 18F-FDG符合显像是临床诊断肿瘤的有效无创手段;与同机定位CT图像融合有助于区别恶性病灶与生理摄取,并能对病灶精确定位.  相似文献   

11.
18F-FDG PET/CT显像在113例恶性肿瘤患者临床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 评价18F标记的脱氧葡萄糖(18F-FDG)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与CT扫描融合显像(PET/CT)在恶性肿瘤患者临床诊断中的应用.方法 对113例恶性肿瘤患者进行18F-FDG PET/CT显像并评价显像效果,所有患者病情均经病理或临床证实.结果 18F-FDG PET/CT显像发现113例患者恶性肿瘤及转移病灶387处;PET和CT均有肯定诊断的转移病灶306个.CT还独立发现91例患者的良性病灶296处.结论 18F-FDG PET/CT显像对恶性肿瘤及肿瘤转移病灶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18)F-FDG PET全身显像在神经系统副肿瘤综合征(PNS)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52例临床疑为PNS患者行~(18)F-FDG PET全身显像,将诊断结果与组织病理学检查(23例)及临床、放射学随访4~24个月的结果 (32例)进行比较。结果 52例患者中,PET全身显像诊断为恶性病变者(包括既往恶性病变淋巴结转移者)23例,阴性29例。23例阳性者中有2例为假阳性,29例阴性者中有1例为假阴性。~(18)F-FDG PET全身显像对PNS恶性肿瘤检出的灵敏度、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95.5%(21/22),93.3%(28/30)和94.2%(49/52)。结论 ~(18)F-FDGPET全身显像能够较准确地诊断神经系统副肿瘤综合征,对及早发现潜在的恶性肿瘤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18F-FDG正电子发射型断层扫描/计算机断层扫描(PET/CT)全身显像辅助诊断小肠肿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接受过18F-FDG PET/CT全身显像检查、且临床高度怀疑为小肠肿瘤的24例患者的病史资料,将PET/CT检查结果与双气囊小肠镜、活检及手术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2例经病理证实为肠外恶性肿瘤患者的资料被排除.22例小肠肿瘤患者中,18F-FDG PET/CT全身显像检出小肠恶性肿瘤16例(小肠恶性肿瘤病灶17处,淋巴结受累27处);小肠良性肿瘤及良性病变4例;1例肠结核患者PET/CT检查结果为假阳性;1例小肠印戒细胞癌患者PET/CT检查结果为假阴性.18F-FDGPET/CT诊断小肠恶性肿瘤的灵敏度为94.12%,特异度为80.00%;阳性预测值为94.12%,阴性预测值为80.00%,诊断准确率为90.91%.结论 18F-FDG PET/CT全身显像检查对小肠恶性肿瘤检测、良恶性鉴别、分期及指导临床治疗有较高的应用价值,是一种对小肠肿瘤患者无创、无痛、有效的临床辅助诊断显像技术.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鼻咽癌原发灶18F-FDGPET/CT显像的影像特征.方法:对40例病理确诊为鼻咽癌并未经治疗的病例做18F-FDG PET/CT显像,并统计分析其影像特征.结果:病灶CT平扫表现为鼻咽局部软组织肿胀,邻近结构受压或(和)受破坏的占87.50%(35/40);病灶18F-FDG PET表现为18F-FDG代谢明显增高灶的占100.00%(40/40).其中病灶边缘清晰的占97.50%(39/40),病灶小的[最大直径(1.51±0.51)cm]形态多为球体或类球体,较大的[最大直径(2.76±1.02)cm]多为不规则体,分别占40.00%和60.00%;邻近淋巴结转移或(和)颅底骨受侵蚀的占80.00%(32/40).结论:鼻咽癌原发灶18F-FDGPET/CT显像典型的表现特征是鼻咽部形态为球体或不规则体的、有侵袭性的,并有18F-FDG代谢明显增高及边缘清晰的肿胀软组织病灶.  相似文献   

15.
邱贵华 《医学争鸣》2007,28(13):1193-1195
目的:探讨全身18氟[18F]-FDG PET/CT在原发灶不明的淋巴结转移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原发灶不明的淋巴结转移癌患者56例行全身18F-FDG PET/CT检查,分别对单独PET图像、单独CT图像及PET/CT融合图像进行判读,所得结果与病理和/或随访结论比较.结果:PET/CT对原发灶检出率优于单独PET及单独CT(检出率分别为58.9%(33/56),44.6%(25/56),及35.7%(20/56),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30.4%患者(17/56)经PET/CT检查后发现分期改变(含6例未找到原发灶患者).PET/CT,单独PET及单独CT假阳性率分别为5.4%(3/56)、16.1%(9/56)及7.1%(4/56).结论:18F-FDG PET/CT全身显像对于寻找原发灶不明的淋巴结转移癌患者的原发灶及全身侵犯情况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6.
~(18)F-FDGPET/CT在诊断肺癌治疗后复发和转移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18F-FDGPET/CT在诊断肺癌治疗后复发和转移中的价值。方法:60例肺癌均已临床确诊并经治疗后行18F-FDGPET/CT检查,分别观察PET/CT、PET、CT图像,最后诊断依靠病理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经临床随访而确立。结果:60例患者中,PET/CT共发现复发8例,转移16例,转移灶57个,PET/CT与病理及临床随访结果比较诊断的准确率为95.6%(65/68)。同期常规CT共发现复发2例,转移10例,转移灶46个,常规CT与病理及临床随访结果比较诊断准确率为70.6%(48/68)。PET/CT与常规CT诊断准确率相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判断肺癌治疗后复发和转移,18F-FDGPET/CT比常规CT有更高准确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18F-FDG PET/CT显像在胃癌病情评估中的作用。方法经胃镜和组织病理学证实的51例胃癌患者进行18F-FDG PET/CT扫描,获得肿瘤分型、分期、转移等情况,并与手术探查、术后病理检查进行对照。结果 51例胃癌患者中,PET图像检测出原发性胃癌43例,灵敏度84.32%(43/51);18F-FDG PET/CT图像检测出全部患者,灵敏度100.00%(51/51);PET/CT显像对胃癌局部淋巴结转移的灵敏度为94.29%(33/35);18F-FDG PET/CT显像对胃癌远处组织或器官转移的灵敏度为86.67%(13/15)。结论 18F-FDG PET/CT显像对原发性胃癌及局部淋巴结和远处组织器官转移的检出是一种灵敏的方法,对胃癌的术前分期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18F-FDG双探头符合线路 (DHC)显像对结直肠癌术后复发和转移的诊断价值.方法:18F-FDG DHC观察43例结直肠癌术后随访患者,并与同期CT或B超等传统检测方法的结果对比.结果:18F-FDG DHC显像显示本组43例中阳性34例,阴性9例.病灶75 个,病灶最大直径约为1.1~8.0 cm,平均(3.36±1.58) cm.半定量结果显示病灶的T/NT(靶与非靶)比值是 1.57~20.75,平均7.64±4.92.CT或B超检查阳性31例,阴性12例.对比18F-FDG DHC显像, 阳性符合率为26/31(84%),阴性符合率3/12(25%).癌胚抗原(CEA)检查阳性9例,阴性9例,对比18F-FDG DHC显像,阳性符合率9/9(100%),阴性符合率5/9(56%).本组18F-FDG DHC显像的真阳性27 例,真阴性7 例,假阳性3例,假阴性2例,灵敏度93 %,特异性70%,准确率87 %,阳性预测率90%,阴性预测率78%.结论:18F-FDG DHC显像对观察结直肠癌术后及放化疗后的复发或转移有较大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治疗剂量~(131)ISPECT/CT在评价分化型甲状腺癌(DTC)局部淋巴结转移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100例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临床资料。应用SPECT/CT、多层螺旋CT扫描检查。结果 ~(131)I-WBS结果:300例患者中有110例患者为单纯甲状腺残留,转移95例,完全去除20例。阳性病灶共680枚,残留病灶330枚,转移病灶350枚,其中颈部或纵隔淋巴结转移140枚,远处转移210枚。SPECT/CT断层融合显像结果:300例患者经SPECT/CT诊断后发现,单纯甲状腺残留有120例患者,转移病例有104例,共有712枚阳性病灶,甲状腺残留病灶378枚,转移病灶410枚,其中颈部或纵隔淋巴结转移160枚,远处转移250枚。患者有淋巴结转移者,通常是在~(131)I治疗后随访观察淋巴结有无缩小、增大或者消失,如有复发者,才行穿刺活检继而手术治疗。二合并肺、骨等远处转移者,SPECT-CT都是阳性,即可确诊,无需手术病理。SPECT/CT诊断DTC转移病灶灵敏度、特异性、准确性显著高于~(131)IWBI(P0.05)。SPECT/CT淋巴结数、远处转移、淋巴结检出率、远处转移检出率显著高于~(131)I-WBI(P0.05)。结论 SPECT/CT能显著提高分化型甲状腺癌局部淋巴结转移诊断率,值得推荐使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估18F氟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18F-FDGPET/CT)在诊断宫颈癌原发灶和盆腔淋巴结转移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7例宫颈癌患者病历资料,将治疗前18F-FDGPET/CT检查结果与术后病理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宫颈癌原发灶18F-FDGPET/CT检查阳性55例,阴性2例,诊断敏感度96.5%(55/57)。22例经手术治疗患者中,9例(9/22,40.9%)经手术病理证实盆腔淋巴结转移。18F-FDGPET/CT诊断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转移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66.7%(6/9)、92.3%(12/13)、81.8%(18/22)、85.7%(6/7)、80.0%(12/15)。结论18F-FDGPET/CT诊断宫颈癌原发灶具有极高的敏感度,能有效地检出宫颈癌原发灶;诊断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转移特异度较高,但敏感度一般,特别是短径<1.0cm淋巴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