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禽流感(Avian Influenza,AI)是由正粘病毒科流感病毒属A型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禽类感染征或疾病综合症。此病主要发生在家禽(鸡、火鸡等)和野禽(野鸭、野鹅等)等禽类,随着禽流感病毒的变异,有时也感染猪、马等低等哺乳动物,有时人偶尔感染。根据禽流感病毒对鸡致病性的不同,而不是针对人而言,将禽流感病毒分为高致病性、中致病性和Ⅳ非致病性,高致病性的为H5和H7亚型病毒毒株。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1例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H5N1)病例,为今后开展人禽流感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流行病学调查、临床表现、血清学检查、病毒分离及RT-PCR、Read-PCR法进行分析和诊断。结果此例患者为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H5N1)实验室确诊病例,经抢救治疗无效因呼吸循环衰竭死亡。患者有明确病死禽接触史、典型临床症状与体征和实验室病原学依据。经采用隔离治疗、个人防护、医学观察、家禽捕杀和消毒等措施,疫情得到控制。结论加强禽流感疫情监测,禁止宰杀、食用病死家禽,采取综合性防控措施,是预防疫情发生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黎平县一例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H5N1)的调查进行分析,为制定禽流感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流行病学调查、临床检查、血清学检查和Real-time PCR法进行分析和诊断。结果黎平县发现一例H5N1确诊病例,经救治无效因多器官衰竭死亡。患者有明确的病、死禽接触史。采用隔离治疗、个人防护、医学观察、消毒等措施,疫情得到控制,未出现二代病例。结论黎平县一例H5N1病例属感染个案,感染来源可能与接触病、死家禽有关。需要加强人禽流感相关知识的技术培训和不明原因肺炎、不明原因死亡的主动搜索监测,以及与农、林、工商、运输等部门的信息联系才能防止疫情再次发生。  相似文献   

4.
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H5N1病例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分析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H5N1病例的流行病学特点,指导禽流感防控工作。[方法]收集2003年12月至2006年7月各国向世界卫生组织报告的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例个案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0个国家共报告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例230例,病死率为58.26%;2005年10月以后,有病例报告的国家迅速增加,发病数有逐年递增趋势;在北半球冬春季是禽流感的发病高峰期;全球病例的性别比为0.97,51.5%的病例年龄小于20岁,而中国病例的性别比为0.46,68.4%的病例年龄在20-39岁。[结论]2006年底2007年春可能会出现人感染禽流感的发病高峰,各项防控措施必须加强。  相似文献   

5.
我国首起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例的调查处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陆小军 《职业与健康》2008,24(22):2432-2434
2007年12月,南京市在一周内报告了2例家庭成员之间的人禽流感(H5N1)确诊病例,2例病例是我市首次报告的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例,也是我国大陆第1起确诊的家庭聚集性病例。此次疫情引起了世界卫生组织以及国家卫生部的高度重视,在国家、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的指导下,我市及有关区县认真开展了调查处理,成功地应对了此次疫情,  相似文献   

6.
1例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例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查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例传染源及传播途径,进一步阐明疾病自然史、流行病学特征,为疫情防控提供依据。[方法]对患者进行个案调查,对病人密切接触者进行登记,开展不明肺炎病例主动搜索、查阅病人临床资料,了解当地禽间禽流感的发病情况。[结果]患者发热(体温38℃),胸片示肺炎征像,白细胞2.15×109/L,淋巴0.47~4.80,经正规抗生素治疗无效,气管痰液A/H5N1病毒核酸阳性,病毒分离阳性;有禽类接触史,当地有成批病死禽现象。确诊为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H5N1),经救治无效死亡。[结论]这是1例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死亡病例。  相似文献   

7.
目的 针对吉安市发生的首起人感染H7N9禽流感家庭聚集性疫情开展流行病学调查,探索可能的感染来源,为人感染禽流感病毒疫情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名病例及其密切接触者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并采集其相关呼吸道标本,采用RT PCR方法开展H7N9病毒核酸检测。结果 首例患者于2016年4月1日发病,17日确诊,被感染的途径为活禽市场暴露和与禽类接触;其母亲4月5日发病,17日确诊,被感染的可能途径有2种:(1)禽肉处理;(2)母亲与首例病例的密切接触。经过对患者的积极处置和救治,2名患者已出院,此次疫情得到有效的控制。结论 此次疫情所涉及的2例病例确认为人感染H7N9禽流感家庭聚集性病例,首发病例通过禽类暴露而感染,续发病例因共同暴露感染可能性大,但无法完全排除有限人传人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为查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例发生的原因,为今后预防和控制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09年1月26日对该市1例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患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分析。[结果]采集病人的鼻咽拭子和下呼吸道吸取物经广西壮族自治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检测、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复检,H5N1禽流感病毒核酸阳性。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为北流市首次发现,经采取预防措施有效地控制了疫情。[结论]该病例感染来源为禽类。加强医务人员的培训和医疗机构不明原因肺炎监测,切断传播途径,采取有效的环境消毒及隔离措施是预防控制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9.
中国大陆第一例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流行病学调查分析   总被引:5,自引:4,他引:5  
目的探讨中国大陆第一例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感染来源,分析、总结疫情发现与报告、标本采集等方面的经验与不足,为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运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与描述流行病学方法。结果患者是由于暴露于病死禽及其所污染的环境而感染;临床医护人员标本采集意识较低、居民对禽流感防治知识及其危害认识不足。结论本例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为“禽—人”传播,尚无足够的证据证明存在“人传人”现象;建议加大对临床医护人员和居民尤其是农村居民禽流感相关知识的培训,增强临床医护人员对人禽流感的敏感性和标本采集意识,提高普通居民参与禽流感防治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调查西安市区不同人群中甲型H1N1流感抗体水平,及时了解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感染状况.[方法]选取市内两个区,选定5个年龄组的1500人为调查对象,采用国家统一的调查表进行调查并采血.国家疾控中心统一用血凝抑制方法对血清标本进行甲型H1N1流感病毒抗体检测,抗体效价1:40判为阳性.[结果]实际共调查1508人,其中甲型H1N1流感抗体阳性率为29.38%,抗体几何平均滴度(GMT)为25.29,6~15与16~24岁组抗体阳性率最高.男性人群抗体阳性率高于女性(χ2=6.90,P<0.05).接种甲流疫苗后人群抗体阳性率为62.90%,明显高于未接种疫苗人群的22.78%(χ2=168.01,P<0.001).[结论]我市人群甲型H1N1流感病毒抗体水平不到30%,接种甲型H1N1流感疫苗可显著提高人群的保护率.接种疫苗对于防控可能造成新的暴发流行的甲型H1N1流感仍然有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确认2007年12月江苏省首例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例,探究病例的临床变化规律及其病原的基因特征。[方法]通过知情人访谈和查阅病志方式开展流行病学调查,病例密切接触者进行医学观察。采集病例气管吸取物呼吸道标本,运用荧光定量RT-PCR法进行H5N1基因检测,并开展病毒分离,分析血凝素(HA)基因特征。[结果]病例无明确禽类接触和暴露史,69名密切接触者患者父亲发病。病例病后d5后即出现"白肺",病后d8死亡,白细胞和血小板进行性下降。下呼吸道标本H5N1病毒HA和NA基因均为阳性,病原培养物经鉴定为H5亚型禽流感病毒。该分离株HA基因同源性分析显示接近我国浙江、安徽等地分离株(99.0%,98.9%)。系统发生树分析为CladeⅡ系的2.3.4基因亚群,病毒HA1和HA2连接肽及细胞受体结合位点分析表明该分离株仍为禽源特性。[结论]该病例为江苏省首例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H5N1)病例,无明确的禽类暴露史。分离株为2.3.4基因亚群,基因特征仍为禽源特性。  相似文献   

13.
广州市首例人禽流感病例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人禽流感的感染来源和传播途径.[方法]应用现场流行病学、血清学调查的方法,对病例和密切接触者进行访谈;采用荧光定量PCR检测禽流感病毒H5核酸、酶链免疫吸附试验及血凝抑制试验检测禽流感H5抗体.[结果]患者发病前1个月来离开过广州,发病前两周多次到过肉菜市场活动,并在活禽销售场所附近有过较长时间的逗留,无病、死禽的接触史;病情变化凶险,迅速进展为全肺炎和呼吸衰竭、多器官功能衰竭;发病d 8、9气管吸取物检出禽流感病毒H5核酸;56名密切接触者经过医学观察未发现被感染.[结论]该病例为本地感染,感染来源可能与其市场活动有关,但感染途径、感染方式尚不祥;在潜伏期末和发病期间经密切接触未造成人与人的传播.  相似文献   

14.
程慧健  袁辉  宗俊  王健  潘欢弘 《现代预防医学》2011,38(15):3073-3074
[目的]了解江西省H5N1禽流感密切接触者感染状况。[方法]调查2004~2005年禽流感和人禽流感疫情的密切接触者204人的暴露方式,采集静脉血5ml,进行马血球血凝抑制试验和微量中和试验,检测禽流感H5N1抗体水平。[结果]被调查的密切接触者农民占66.2%,学生占13.2%,医护人员占1.9%。73%的人接触过疫点内活禽,54.4%的人接触过病死禽,12.7%的人有禽流感患者接触史,接触过程中,最多只有16.2%的人采取了一些防护措施,且防护不规范。经检测,所有密切接触者血清标本禽流感H5N1抗体阴性。[结论]该省2004~2005年间禽流感和人间禽流感疫情的密切接触者均未感染H5N1。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建立快速检测H5亚型禽流感病毒HA基因的实时荧光定量RT-PCR方法,为禽流感病毒的监测和感染的预防控制提供科学的技术手段.方法 针对H5亚型禽流感病毒血凝素(HA)基因保守区域设计特异性引物与荧光探针;通过体外克隆技术获得阳性定量标准品;优化探针、引物浓度、反应体系与反应条件,提高检测方法的特异性、敏感性与重复性,并进行定量分析.结果 反应体系具有良好的扩增效率,80 min内可完成扩增检测工作;检测灵敏度为100拷贝/反应,通过外标准品建立的标准曲线在一条直线上;3个外标准品的变异系数(CV)分别为2.60%、2.47%、2.44%;H5亚型禽流感病毒培养液、确诊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患者标本为阳性扩增结果,而其它流感病毒临床标本及阴性对照均呈阴性.结论 本研究建立的实时荧光定量RT-PCR方法具有敏感、快速、重复性好的特点,适合于H5亚型禽流感病毒的快速定量检测.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高校甲型H1N1流感的流行病学特征,评价甲型H1N1流感疫苗的预防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0月5日~11月9日我院隔离病房收治的甲型H1N1流感确诊病例29例,观察患者流感相关症状、体征的动态情况.对13 197名高校教职工及学生进行甲型H1N1流感疫苗接种,与同期匹配的未接种人群比较甲型H1N1流感发生情况、流感样症状发生情况及上呼吸道感染发生情况.[结果]29例甲型H1N1患者均咽部充血,大部分患者发热,部分患者头痛、鼻塞、流涕、乏力、肌肉酸痛等.接种疫苗可显著减少甲型H1N1流感的发生率(P<0.05),预防有效率为77.81%;且接种后流感样症状发生率明显降低,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预防有效率为78.35%;此外,两组上呼吸道感染发生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预防有效率为53.84%.接种疫苗后副反应发生率为0.77%.[结论]掌握甲型H1N1流感的流行病学特征,有助于为疫情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甲型H1N1流感疫苗可有效预防甲型H1N1流感及其他相关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李晨 《现代预防医学》2011,38(3):414-417,422
[目的]了解2009年南京市甲型H1N1流感的流行病学特征,为政府今后制定科学、有效的防控措施提供建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的研究方法对2009年南京市甲型H1N1流感疫情资料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南京市首次报告甲型H1N1流感病例的时间为6月17日,至2009年第53周共报告发病数1209例,报告发病率18.78/10万。2009年南京市甲型H1N1流感发病有2个高峰期,8~9月第1个高峰期,11~12月第2个高峰期。男女发病率之比为1.23︰1。报告发病率最高的区县为鼓楼区48.7/10万。报告发病率最高的年龄组为10~19岁组,发病率为66.56/10万。2009年南京市共发生4起甲型H1N1流感聚集性疫情,均发生在9月。2起发生在中学,1起发生在小学,1起发生在大专院校。南京市流感样病例数最高峰为第48周4275例,ILI%的最高峰为第48周9.95%。南京市流感病原学监测显示第44周甲型H1N1流感阳性标本占总阳性标本的比例为100%。[结论]2009年南京市甲型H1N1流感发病有2个高峰期,分别为8~9月和11~12月,疫情整体态势体现为一个流行的状态。病例中主要表现为轻症病例,青壮年组、男性的发病率较高,学生人群发病数较多,城区发病率高于农村。以上结论提示我们应当密切关注甲型H1N1流感处于高发季节时这些人群中的疾病动态,谨防甲型H1N1流感疫情在高发季节时在这些人群发生较大散播。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甲型H1N1流感暴发流行规律,为疫情预防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采用暴发流行病学调查研究方法. [结果]5日内出现11例发热样流感病例中有8例为甲型H1N1流感确诊病例,采取隔离治疗措施后7例在1周内转阴,而1例病人前后带毒时间长达20 d,并经使用达菲治疗后一个疗程内转阴. [结论]甲型H1N1流感在人群中的传播速度快而凶猛,隔离治疗措施对控制甲型H1N1流感传播有较好效果,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致病性与季节性流感病毒是否一致,发病后7 d或症状消失后24 h所带毒是否有传染性值得进一步观察研究.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甲型H1N1流感暴发流行规律,为疫情预防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暴发流行病学调查研究方法.[结果]5日内出现11例发热样流感病例中有8例为甲型H1N1流感确诊病例,采取隔离治疗措施后7例在1周内转阴,而1例病人前后带毒时间长达20 d,并经使用达菲治疗后一个疗程内转阴.[结论]甲型H1N1流感在人群中的传播速度快而凶猛,隔离治疗措施对控制甲型H1N1流感传播有较好效果,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致病性与季节性流感病毒是否一致,发病后7 d或症状消失后24 h所带毒是否有传染性值得进一步观察研究.  相似文献   

20.
目的克隆H7N9禽流感病毒M1并在原核细胞中表达,为进一步研究其生物学特性、免疫学功能及血清学检测奠定基础。方法用PCR方法从禽流感上海分离株A/Shanghai/4664T/2013(H7N9)cDNA扩增M1基因,并克隆到载体pMD18-T中。经测序证实后,用EcoRⅠ/NdeⅠ双酶切,亚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ET28a,并转化E.coli BL21(DE3)菌株。取工程菌,用IPTG诱导表达,对表达产物进行SDS-PAGE鉴定及western blot检验。结果 (1)经PCR、测序和酶切鉴定,成功克隆了禽流感H7N9 M1基因;(2)经IPTG诱导的重组质粒pET28a-M1表达出约为28 k Da的融合蛋白,与预期结果相符;(3)对H7N9型禽流感M1基因序列分析表明,与2013年暴发的H7N9型禽流感病毒M1基因核苷酸序列同源性在95.4%~100%,与2006-2011年间暴发的H7N9型流感病毒M1基因序列同源性在69.0%~89.6%,2013年感染人的H7N9型流感病毒与此前暴发的该型流感分离株属于不同的进化分支。结论成功克隆了禽流感H7N9病毒的M1基因,并在E.coli中得以表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