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双肺同期大容量灌洗术的麻醉处理:(附25例报告)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大容量全肺灌洗术及麻醉处理已有报道。通常需要间隔数天或数周后再作另侧肺灌洗,可否于次麻醉下完成两侧肺灌洗?在动物实验的基础上,从去年3~9月我们为25例煤工尘肺患者施行了双肺同期大容量灌洗术,全部获得成功。现就麻醉处理及初步体会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一、一般资料25例均系男性,年龄38~58岁。其中Ⅰ期矽肺19例、Ⅱ期5例、Ⅲ期1例。术前肺功能测定:8例呈轻度减退,其余属正常或基本正常。动脉  相似文献   

2.
54次大容量全肺灌洗术麻醉处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54次大容量全肺灌洗术麻醉处理体会斯淑芳,黄怡真,陈发扬我院自1989年12月以来,于全麻下施行大容量全肺灌洗术治疗尘肺27例共54次,现就麻醉处理的初步体会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般资料全组均系男性,年龄26~55岁。27例中,Ⅰ期尘肺14例、Ⅱ期尘肺...  相似文献   

3.
尘肺并存肺大泡大容量全肺灌洗术麻醉处理体会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尘肺并存肺大泡大容量全肺灌洗术麻醉处理体会赵维珊*黄怡真*尘肺是一种常见职业病。部分病例可并存弥散性肺气肿或大泡,此类患者施行大容量全肺灌洗术时麻醉处理上有其特殊性。我院1992~1994年间实施全肺灌洗的302例次中,并存肺大泡者11例灌洗20次(...  相似文献   

4.
50次大容量全肺灌洗术治疗矽肺的护理山西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王银平,尚志荣,左嫦娥我科自1989~1992年为27例矽肺患者进行50次单侧全肺灌洗手术均取得不同程度的治疗效果,缓解了矽肺患者临床症状。主要护理体会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患者绝大部分来自我省...  相似文献   

5.
大容量全肺灌洗的麻醉与监测王鹏1宋运琴2朱然1赵丽侠1曹淑媛1纪怀臻11河南省平顶山矿务局总医院,邮政编码:4670002解放军总医院麻醉科我院于1993年3月至9月,对33例尘肺病人实施62例次大容量全肺灌洗术,其中4例一次麻醉双肺灌洗,经过顺利,...  相似文献   

6.
大容量全肺灌洗术并发症101例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院自1986年在国内率先开展全身麻醉下大容量全肺灌洗术以来,至2003年4月共治疗矽肺及肺蛋白沉积症等肺部疾患1097次,现就101例(9.21%)并发症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7.
金珠凤 《护理学杂志》2011,26(21):57-58
目的探讨5例大容量全肺灌洗治疗肺泡蛋白沉积症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对5例肺泡蛋白沉积症患者行全肺灌洗术,并给予系统的护理干预。结果经大容量全肺灌洗治疗后,本组患者呼吸困难、咳嗽及气喘症状明显好转,平均住院15 d出院。出院后随访6~12个月,患者未复发,日常生活均能自理。结论全肺灌洗术前对患者进行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充分的术前准备,术中的密切观察、配合,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及健康指导,能保证全肺灌洗术的顺利进行,有效防止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双肺同期大容量灌洗治疗矽肺患者46例,近期有效率93.5%。护理要点:1,术前嘱患者戒烟,指导其进行深呼吸锻炼;2,灌洗液温度保持在37℃,灌洗过程中严格无菌操作,注意加压及负压吸引,精确记录出入量;3,术后及时主流量给氧,严密监测生命合格下,注意观察和护理肺部感染、低氧血症、窒息、支气管哮喘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9.
Euromedical气管插管用于开胸术后胸膜腔内镇痛的观察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胸腔手术后往往由于疼痛,影响患者术后咳嗽、深呼吸,以致造成术后严重肺合并症和延长术后正常康复时间,本组采用开胸术后Eu-romedical气管插管(下称Ei管)作为胸膜腔留置引流管,定时进行胸膜间注射局麻药止痛。资料与方法术前ASAⅠ~Ⅱ级的开胸患者(均为后外侧切口),其中男12例,女8例,年龄35~68岁。手术种类:肺切除14例(全肺切除8例,肺叶切除4例,肺叶加支气管成形2例),食管癌根治术6例(贲门癌根治术3例,食管中下段癌根治术3例)。麻醉方法均采用静脉普鲁卡因复合全麻,辅以芬太尼、安定…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全肺灌洗术治疗支气管哮喘的麻醉处理.方法 总结13例共19次对支气管哮喘患者行大容量全肺灌洗治疗的麻醉过程及相关体会.结果 术中出现心率过快血压骤降2例,低氧血症1例,灌洗术后窒息1例,经有效处理后均恢复.结论 充分做好灌洗前准备,慎重选择麻醉用药,加强围术期呼吸循环管理是麻醉处理成败之关键.  相似文献   

11.
胸科手术麻醉的新趋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着重就(1)术前肺功能测试,包括FEV、动脉血气分析和肺一氧化碳乐散量对评估术后肺部并发症的意义;(2)围术期输液原则;(3)术中氧饱和度、PETC烽呼出气流量监测(4)事离及单肺通气麻醉技术;(5)胸腔镜手术麻醉;(6)术后镇痛等总是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2.
本院自1997年12月~2000年12月采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转子泵或离心泵左心转流和体外膜肺氧合(ECMO)等辅助循环技术治疗13例心脏术后并发严重心源性休克的高危险患者,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13例患者,男12例,女1例,年龄44~72岁。平均(63±8.5)岁。>65岁 8例。心功能Ⅱ级1例,Ⅲ级8例,Ⅳ级4例;左室射血分数(EF)23%~47%,EF≤40%9例。术前2例冠状动脉左主干狭窄75%,2例合并慢性肝、肾功能不全,3例合并糖尿病,4例合并高血压,4例陈旧性心肌梗死,其中2…  相似文献   

13.
呼气终末正压通气对麻醉中和术后肺血分流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呼气末正压(PEEP)通气对全麻中及术后肺分流(Qs/Qt)的影响。选择20例无心肺疾患行胆囊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P组)和对照组(Z组),在全麻诱导后分别行PEEP和呼气终末平压(ZEEP)机械通气。并在麻醉前、麻醉后30分钟、麻醉后1.5小时、麻醉后2.5小时和术后1小时取动脉和右心室混合静脉血行血气分析并计算分流量。结果表明,全麻期间 P组Qs/Qt逐渐减少,术后 1小时恢复至术前水平。 Z组在麻醉中Qs/Qt持续升高,术后1小时仍显著高于术前。两组间各不同时期Qs/Qt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全麻可导致肺分流增加,并可持续至术后。全麻后即应用 PEEP通气可减少肺分流,对术后低氧血症和肺部并发症的发生起到预防作用,为患者呼吸功能恢复创造良好条件。  相似文献   

14.
肺切除前肺减容术治疗肺癌及重度肺气肿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总结3例早、中期非小细胞肺癌合并重度肺气肿病人旅行一侧肺切除并对侧肺减容术的治疗经验。方法 3例男病人,年龄60-64岁。鳞癌2例,腺癌1例。2例癌肿位中上肺叶,1例在左下肺叶。分期1b期2例,Ⅱa期1例。术前气急分级:2组1例,3级2例,第一秒用力呼气量(FEV1)平均0.90L(36.3%预计值)。动脉血氧分压(PaO2)平均73.5mmHg。6min行走平均287.7m。肺癌行肺叶切除  相似文献   

15.
胸部肿瘤术后心律失常原因探讨   总被引:102,自引:3,他引:99  
报道62例胸部肿瘤病人围手术期作血浆儿茶酚胺(CA)、动脉血氧分压(PaO2)及血清电解质测定和观察结果,以探讨术后心律失常的机理。血浆CA含量包括肾上腺素(E)和去甲肾上腺素(NE),均于术中开始升高,术后1~2天达高峰,较术前有明显差异(P<0.001)。PaO2术后1~4天较术前有明显降低(P<0.001)。除钾离子外,血清电解质术后均低于术前水平。结果表明:开胸术后心律失常与术后血浆CA升高、PaO2降低密切相关,与血清电解质关系有待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吸入不同浓度氧肺叶手术时早期氧自由基和肺超微结构的变化。方法:31例择期肺叶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O组(FiO2=1,n=16),N组(吸入O2∶N2O=1∶1,n=15)。两组麻醉方法基本相同,观察SOD和MDA在麻醉前、麻醉后2小时、手术结束时和术后24小时的变化,观察肺切片组织在光镜和电镜下肺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两组用氧时间SOD和MDA组间对比,以及MDA两组组内对比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24小时SOD和MDA均恢复术前水平。O组SOD麻醉后2小时和手术结束时与术前比较明显下降(P<0.01和P<0.05),N组SOD仅麻醉后2小时下降(P<0.05)。经半定量统计,电镜和光镜肺超微结构病理改变明显,各项指标O组均较N组显著。结论:①FiO2≥0.5麻醉时,高氧肺损伤早期的生化改变可能主要是O-2产生增多,SOD下降;②FiO2≥0.5在5小时内是安全的;③本研究进一步证明全麻时吸入N2O-O2优于纯氧吸入。  相似文献   

17.
冠心病冠脉搭桥术围术期的氧转运和氧消耗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了解冠状动脉搭桥术围术期的氧合状态。方法:测定了55例采用咪唑安定、芬太尼和维库溴铵诱导,芬太尼及异氟醚维持麻醉接受冠状动脉搭桥术的病人诱导后,终止、体外循环、术终和术后1日的心脏指数(CI)、氧转运(TO2)、氧耗量(VO)、氧摄取率(O2ER)以及血乳酸水平。结果:终止全外循环、术终和术后1日TO2和VO2之间存在着明显的相关关系。其中测定了12例病人血中乳酸浓度显示,停机后乳酸显著升高  相似文献   

18.
前列腺素E1及硝酸甘油在离体肺保护中应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兔离体肺再灌注模型研究前列腺素E1(PGE1)及硝酸甘油(NTG)在离体肺保护中的作用。18只兔随机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以LPD液进行肺灌洗及保存,用药组以PGE1100μgL-1及NTG10mgL-1加入LPD液中进行肺灌洗及保存。每组再分为三小组(各含6个肺)分别保存2、4、8小时后进行再灌注,测定再灌注后肺血管阻力(PVR),肺通气阻力(LR),肺含水量(LW)及动脉血氧分压(PaO2)以了解肺保护效果。结果示:用药组再灌注后PVR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LR、LW及PaO2两组无差别。说明PGE1及NTG在保护肺血管内皮细胞及降低再灌注后肺血管阻力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GE1及NTG作用机理可能是通过肺动脉扩张改善肺早期灌洗及抵制中性粒细胞,血小板在肺内聚集而减轻肺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重症瓣膜置换术患者围术期氧供需平衡和氧合状态的变化。方法:监测26例重症瓣膜置换术患者围术期氧供(DO2)、氧耗(VO2、氧摄取率(ERO2)、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SvO2)和动脉血乳酸含量(ABL)的动态变化。结果:麻醉诱导后至CPB前(DO2)、VO2、ERO2均下降,SvO2升高,与麻醉前比较差异显著或非常显著(P<0.05,P<0.01)。停CPB后20小时内DO2、VO2、ERO2持续升高,停CPB8小时内SvO2持续下降,ABL持续升高,与CPB前时值差异显著或非常显著(P<0.05,P<0.01)。结论:停CPB后氧供需平衡障碍、组织缺氧明显存在,且有在一定时间内加重的趋势。  相似文献   

20.
重度肺泡蛋白沉积症6例患者肺灌洗的麻醉管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肺灌洗是治疗重度肺泡蛋白沉积症(PAP)的有效措施。由于重度PAP患者存在着严重的弥散功能障碍,良好的麻醉和围术期管理是保证全肺灌洗成功的重要环节。本院自2000年11月至2004年5月对6例PAP患者成功地进行了大容量全肺灌洗治疗,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