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过失角度谈精神科保护性约束中的潜在法律问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精神病患者受精神症状的影响,常发生伤人毁物、自伤自杀、抗拒治疗甚至逃跑等暴力行为。为了保障其安全与住院治疗顺利进行,精神科护士常使用约束具将患者限制在病床上,以防范不良事件。保护性约束是带有强制性、限制人身自由的一种护理行为,它必须能够经得起法律、法规的检验,才能保证规范使用。我国尚无使用保护性约束统一的规范或临床标准,由之引发的医疗纠纷也屡见不鲜。  相似文献   

2.
焦翠玲 《中国民康医学》2010,22(6):736-736,762
精神科采用约束带保护患者是一件经常性的工作,以防范意外事件的发生。老年患者体质差,躯体合并症多,在使用保护性约束的同时加强观察和护理,确保护理安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新形势下精神科病房实施保护性约束过程中存在的伦理冲突,提出对策。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我精神病专科医院男女各1个护理单元2013年1月1日-4月30日住院期间实施保护性约束的精神障碍病人的保护病人登记表进行分析。结果:精神科保护性约束在医护工作人员思想观念及病人自尊、知情同意权及人身自由权方面存在伦理冲突。结论:在精神科保护性约束过程中应尊重病人,认真执行精神科约束保护制度,做好相关告知,保障病人及家属的各种相关权利,依法依规实施保护,避免医疗纠纷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保护性约束在精神科患者中的使用特征和临床护理措施,探讨管理对策。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5年3月在本院接受治疗和保护性约束的120例精神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调查接受保护性约束患者的年龄、诊断情况、接受保护性约束的原因、持续时段、部位、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住院天数等信息。结果:120例患者中,114例(95.0%)使用保护性约束,其中102例(89.47%)为首次住院约束;46例(40.35%)为入院当天约束;42例(36.84%)为入院前7 d约束;26例(22.81%)入院7 d后约束。保护性约束持续时间段平均为6.2 h,其中日间约束持续时间段平均为3.69 h,夜间约束持续时间段平均为9.83 h。33例患者夜间约束持续时间10 h,占约束总例数28.95%。约束原因包括:损物、伤人43例,治疗不配合21例,行为乱38例,意识障碍12例。约束工具为约束带,约束方式主要为床上肢体功能位的约束。结论:保护性约束的使用率仍有进一步下降的趋势。保护性约束的管理重点在于规范其使用流程,进一步控制使用率。护理人员在使用的过程中要明确掌握使用指征,提高使用技能,通过对流程和使用工具的改善来保证患者的安全,并提高舒适度。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采取回顾性调查,对2016年1~6月我院(涪陵区精神病医院)住院患者约束保护使用及采取的相应护理措施等进行调查,以此探讨精神科病房患者的约束保护及临床护理特征。结果显示:1~6月我院共收治120例患者,其中,采用约束保护65例、占住院患者13.64%;首次住院约束45例、占比69.23%;入院当天约束30例、占比46.15%;入院前五天约束50例、占比76.92%;五天后约束15例、占比23.08%。约束持续时段平均1.24h,白天约束平均1.10h,夜晚约束平均3.45h,夜间约束大于3h的有5例、占7.69%。其次,该院采取的约束方式均为床上肢体功能位约束,约束工具主要为约束带,其约束原因主要有:伤人、毁物32例,行为紊乱20例,治疗不配合10例,自杀倾向3例,自知力缺乏2例。结论:我院患者约束保护使用率有明显下降趋势,精神科护士在对精神障碍患者的约束保护中应该约束保护的使用,尽量对患者进行心理安抚与疏导。此外,精神科约束保护有待进一步规范。  相似文献   

6.
保护性约束在精神病住院患者护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精神科的特殊性,使我们在护理工作中对患者采取了特殊的护理措施——保护性约束,本人从事精神科临床护理工作多年,在日常护理临床实践中经常会遇到需要实施保护性约束的住院患者。随着《医疗事故处理条例》颁布和实施,人们的法律意识不断增强,在临床实践中因保护性约束引发的纠纷日益增多,再加上患者及家属对保护性约束的反感和不理解,影响了护理满意度。为了在以后更好地开展工作,本文通过对以往住院精神病患者施行保护性约束的方法以及如何科学地实施保护性约束这一护理手段来探讨更好地促进患者的治疗和康复。  相似文献   

7.
约束保护是医疗工作人员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之一,它是一种极有可能导致激烈行为或护患纠纷的行为[1]。约束带的使用频率日益增多,在精神科,当患者在幻觉妄想等精神症状的支配下,出现冲动伤人、毁物、自杀等行为时,为保护患者及其他患者,可在征得患者家属的同意下,将患者约束保护,直至症状缓解。研究显示[2-3]保护性约束在精神科病房非常常见,住院期间42.6%的精神病患者曾被保护性约束。  相似文献   

8.
精神科临床保护性约束对病人及家属影响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探讨精神科临床保护性约束对病人及家属是否会产生负面影响。方法:对160例精神分裂症病人及46位病人家属进行问卷调查分析。结果:病人家属对保护性约束的理解存在一定的误区,而大多数病人则认为保护性约束不会加重病情。结论:精神科临床保护性约束能有效地限制病人的精神运动性兴奋及防止病人伤人、自伤行为,为各种治疗手段提供帮助,达到控制精神病患者症状的目的。在合理使用的情况下,并不会对病人的躯体和心理造成更多的不良影响。而临床工作人员在对病人实施保护性约束前应向家属说明约束的作用和目的,医患双方达成共识,减少误解,将约束的消极影响降到最低限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精神科临床护理工作中潜在的法律问题及对策。方法:对精神科临床护理工作中的保护性约束、安全检查、护理文书、护患沟通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精神科临床护理工作中的保护性约束、安全检查、护理文书等方面存在着许多潜在的法律问题。结论:必须加强护理管理,强化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提高精神科护士的沟通技巧和综合知识,防止护患纠纷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本文阐述了保护性约束对住院精神病患者可带来不同程度的身心及社会影响。由此引发的医疗纠纷、伦理和法律方面的争论、对约束保护的不同态度,激发着精神科医护人员应积极地采取减少保护性约束影响的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浅析精神科患者实施约束保护使用特征及临床护理应用研究。方法:选择2015年6月~2016年2月在我院精神科接受治疗的64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2例,两组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患者只采用常规传统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实施约束保护干预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精神科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3.75%,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为84.37%;康复护理组各方面治愈效果显著高于常规治疗组(P0.05);存在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观察组精神科患者实施约束保护干预治疗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2.
保护性约束在精神科临床护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科学实施保护后对患者周围人群和公众的人身和财产安全起到了保护作用,可避免意外事件的发生。2006年1月至2007年1月对123名精神科患者进行保护性约束时,对应用科学方法与应用传统方法进行比较分析,探讨保护性约束在精神科临床护理中的应用。通过科学实施保护性约束及制定人性化护理模式,减少了自伤与他伤的发生,保证了护理工作的顺利进行。保护性约束是精神科的一种非常必要的护理行为。  相似文献   

13.
目的:精神科病房患者身体约束使用特征及临床护理,探讨管理对策.方法:回顾性调查2011年1~6月患者身体约束使用率、身体约束使用特征及采取的护理措施等.结果:329例患者的约束方式均为床上肢体功能位约束,约束工具均为约束带,约束原因:伤入、毁物29例,行为紊乱19例,治疗不合作8例,消极5例,意识障碍1例.结论:患者约束保护使用率尚有下降空间,控制重点在于减少预防性约束保护的使用,约束保护有待进一步规范,关键在于护士明确约束保护的指征,规范约束的告知,提高约束保护的技能,改进约束保护的工具和流程,确保患者安全,提升患者约束期间的舒适度.  相似文献   

14.
郭岩 《卫生职业教育》2006,24(13):127-128
精神科护理工作由于服务对象的特殊性、病情变化的复杂性及意外情况发生的不可预见性,给繁杂的护理工作增加了风险。患者常常在精神症状支配下,无自知力、不适应住院环境、情绪不能控制、易激惹、好冲动,而出现严重的兴奋、躁动、毁物或自杀、自伤等伤害行为。为确保患者自身及其周围人员和环境的安全,在精神科护理过程中,采用保护性约束保护患者安全,以防范意外事件的发生。由于保护性约束是违背患者本人意愿而实施的强制性约束,往往被家属认为不够人性化,特别是在以人为本的今天。随着《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颁布和实施,人们的法律意识不断增强,在临床实践中因保护性约束引发的纠纷日益增多,周围患者及家属对保护性约束产生较深的情感反应。他们对保护性约束不理解,不满情绪高涨,从而指控护理人员,由此致使护患之间产生较大的误解,影响了护理满意度,甚至导致护患纠纷。  相似文献   

15.
对住院精神病病人约束保护及相关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精神病病人的特殊性:有时冲动、毁物、伤人、极度兴奋躁动不配合治疗、反复自伤、自杀等,在精神科医疗过程中对其进行必要的医疗保护措施——约束限制患者的行为、行动,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对精神病患者的医疗护理方法,目的是在紧急状态下最大程度减少任何因素对患者的伤害。但随着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逐步健全,人们对精神疾病知识的了解程度不一,对知情同意权利的理解及追求,使关于约束保护问题涉及的医疗争议日渐突出。据资料显示,精神科医疗争议中50%以上都涉及约束保护问题。在此,笔者根据临床实践体会就此进行探讨,以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16.
精神科患者中,出现兴奋躁动、不服从病房管理、不配合治疗的情况很多见,而临床护理中为了避免患者发生自伤、自杀、伤人毁物行为,以及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必须要对患者采取保护性约束措施。本文就精神科保护性约束患者的护理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17.
季晓霞 《中国民康医学》2010,22(5):639-639,642
保护性约束作为精神科的一项非常有效地医疗护理方法,对于精神病患者的兴奋躁动、自杀自伤、他伤和外走等危害他人和自身生命安全的行为,起到了积极的预防和控制作用。然而,由于保护性约束是一种强制性行为,违背患者本人的意愿,因此,约束过程中会遭到患者的强烈反抗甚至是反击,一方面可能会造成患者的损伤,另一方面也可能造成医护人员的人身伤害,而约束后因限制了患者的活动能力和活动范围,可能会造成患者躯体损伤。  相似文献   

18.
杜艳 《基层医学论坛》2013,(12):1626-1627
约束带保护是精神科临床护理中的重要护理之一,其目的是限制患者的各种紊乱行为,如冲动毁物、自伤、自杀、伤人、治疗不合作或逃跑等,确保患者及他人的安全,保障治疗工作能够顺利进行。近年来国外研究显示,约束带使用会给患者带来生理、心理、社会等方面的负面结果,不恰当的约束甚至还会引起死亡[1,2]。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住院患者精神科药物的使用现状。方法采取横断面法调查我院287例住院患者精神科药物的使用情况。结果非典型抗精神病药为主,新型抗精神病药后来居上,新型抗抑郁药取代了传统的抗抑郁药。用药方式主要是单一用药,二联用药居于其次,三联、四联用药少见。结论精神科临床用药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用药的规范化、合理性还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20.
精神科患者受病情及不良情绪影响,出现伤人、自伤、自杀以及毁物等情况的几率相对较高,所以在给予精神科患者进行临床护理的过程中,可能需要对患者进行保护性约束,以避免患者自身及他人安全受到威胁,属于一种较为常见的保护性措施。本次研究就对保护性约束进行简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